第一图书网

企业巫医

(美)米可斯维特,(美)伍尔德里奇 著,汪仲 译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作者:

(美)米可斯维特,(美)伍尔德里奇 著,汪仲 译  

页数:

301  

字数:

300000  

译者:

汪仲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解读管理大师思想,谈管理的书籍坑满谷,你读完几本?管理理论多不胜数,你能说出几个?大师满街走,你该相信谁?本书精炼各家各派的管理学说,以平易洗练的文字,为你解读批判大师思想,带你验证理论的可实践性,教你如何化大师观念及成功企业经验为你所用。不必囫囵吞枣,毋须经年累月,轻松欣赏大师风范,随心应用大师高招。《企业巫医》这本书,以浅近流畅的文笔,介绍了企业管理这个领域过去的发展历程,也提出了未来的展望。内容涵盖十分广博,几乎对所有的管理理论,以及提出这些理论的“巫医”们皆有所介绍与评论。尤其对这些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起落的因果,都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颇有见地。阅读这本书,不仅可以对这些人物与理论有一鸟瞰式之了解,而且对企业管理的生存空间与发展策略,必然产生了一层更深入的体会与反省。  本书是彻底检讨世界管理学界生态的著作,仔细探讨了这个每年有几百亿美金产值的行业!这也是一本仔细回顾当代管理经典理论变迁的著作,从斯隆、德鲁克、彼得斯,到大前研一、圣吉、查尔斯·汉迪等当代知名管理大师;这更是一本替企业界破除迷障的著作,如果你深信大师理论,但却无法为所经营的企业找到正确的答案,这本书可以为你提供原因和解决方法。

作者简介

米可斯维持,《经济学人》商业版编辑,曾任《经济学人》驻洛杉矶美国西岸办公室主任,并荣获温考特奖;曾多次受NPR、BBC等电视网访问,并为《洛杉矶时报》与《波士顿环球报》撰稿。

书籍目录

巫医、明星与大师一窥管理理论发展原貌当代管理大师的比较管理学前言 未经认可的立法者第一部 游戏规则 第1章 流行的玩意儿:企业再造 第2章 管理理论“产业”第二部 先知与布道家 第3章 大师中的大师:彼得·德鲁克 第4章 化管理为表演艺术的大师:汤姆·彼得斯第三部 大辩论 第5章 重新思索企业意涵 第6章 知识、学习与创新 第7章 战略:从行动规划到愿景擘画 第8章 董事会风暴 第9章 “工作”有没有未来?第四部 大师眼中的世界 第10章 什么是全球化? 第11章 日式管理艺术 第12章 亚洲的新典范?第五部 新疆界 第13章 让巨兽跳舞:公共部门管理 第14章 漫步在蛮荒结论 尚未成熟的领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企业巫医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对90年代的大师们一点不客气,用此也有些刻薄。这本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了大师们的理论,确实大师们的理论有些问题,只不过这些问题都被炫目的光环所掩盖。首先,当时(90年代中期)流行的企业再造(流程再造)被作者批判了一阵,大企业借口企业再造的需要,理直气壮地裁减了上百万(另外的统计资料)员工,大部分企业最后发现并没有达成目标,反而大伤员工们的士气。失业的伤心欲绝员工成为了实践管理理论的牺牲品,高官最多感叹一下。企业再造就是没有感情的镰刀,据说砍掉1/5员工企业就会变好,高官深悟“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作者提出大师们出各种畅销书和提出各种流行观点,其实为了赚钱。1996年,管理业营收就达到400亿美元,汤姆彼得斯演讲一场就是一个中介经理人一年的收入。作者对各个大师的点评也很有意思,我怀疑有些批评是不准确的,但是很有趣。1、德鲁克,他的学说是“管理乌托邦”或许没错,不过他的很多预测(最著名的知识管理者)都实现了。在40、50年代,德鲁克被学术界认为是“记者”而不是“学者”。但随后、学术界和企业就对他就推崇有加。大老中的大老。2、汤姆彼得斯,表演家。他的全天研讨会堪称大型娱乐活动。《追求**》的缺陷:2/3的例子已经不再**,他的话前后矛盾。汤姆彼得斯的最大长处是灵敏的嗅觉,总能赶在别人之前感觉风潮即将到来,然后顺应风潮出书搞讲座,他是一个煽动家。3、波特的两本关于战略的书让他名利双收,当他还在设法精炼他的理论之际,日本的汽车工业已经开始用行动摧毁它的理论,以低价、高质量的产品,把美国打得落花流水。日本人不仅不但做出了波特认为不相容、不可能达成的事情,而且连规划都没做。4、哈默尔《竞争大未来》成功的一部分原因归因于HBSP的高明营销手段。他提倡伸展(而不是成长)和打造核心能力。问题是,大部分员工把“伸展”看成是压榨,并且企业在革新上是否有如此大的能力。5、汉迪,描述未来工作。汉迪和德鲁克一样疏于提出解决之道,不过激发了我们的思考。汉迪能够代表所有工作者?6、大前研一本人并没有通过全球“大一统”测试,他在美国最出名的并非他的全球化论调,而是他具有使用英语对从达拉斯到底特律的美国人说明日本事务的能力。而在日本,他被认为代表了西方传播的价值。大前在日本最广为人知的,他曾经尝试建立一个新的政党领导改革,在于作者的一次访谈中,大前不断将自己与撒切尔夫人相比较。到90年代中期,大前摇身一变,成为批评日本而非训诫美国的专家了。(作者的评论真刻薄)7、柯维(《七个习惯》)、罗宾斯(《唤醒心灵的巨人〉)、希尔(《思考与致富》)都是渲染营销的高手。边缘人物比主流人物更懂得利用人的恐惧、并承诺更多的希望。8、还有很多人,皮特圣吉、维尔奇、明兹伯格等和各种理论。MBA的老师直接就讲这些大师和理论,大师的另外一面从来没想过,这本书应该有不少偏见和错误,但是也了解了另外一面。


以记者的身份来写管理学界的演进并给予批判性的思考,应该说比很多管理学家来写还写得更好。作者虽然没有刨根般地去把所有管理理论翻个遍,但是抓住“时尚”主干,照样将现代管理的来龙去脉梳个干干净净!!


我本人从09年开始企业管理顾问的生涯,不是点子大师型,也不完全是搞培训的,而是利用自己的理解帮企业提高管理方面(主要是人力资源方面的),所以,看到书名《企业巫医》多少有点儿反感。虽然豆瓣上有人推荐,但是不愿意花心思去看,直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入手本书,感觉看了很有收获。这再次证明,名字看起来哗众取宠并不影响内容的真实有力。

从主要讲管理思想和管理实务的,从欧美再到日本和中国,从德鲁克到大前研一,从企业人性面再到全球化,以及江湖管理骗子的招术无所不包,算是对管理思想的另类梳理。读者可以从其中找到管理思想发展的线索,同时具备独立思考的审视当下的能力。看本书我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

即使是最先进的思想家都必须承认:管理理论陷于一个吊诡的情况中——这个学科虽然很受重视,但却不怎么受尊重。正如德鲁克所说的,很多人用带有几分神秘意味的“大师”(guru)来形容管理学者,是因为他们不想用更粗俗、更尖锐的“江湖郎中”、“庸医”之类的字眼。即使在美国,一般人看待管理学院的学者仍不免带着几分轻藐与怀疑。在美国以外,大家就更看不起管理学者了。管理大师们经常会将一些比较古老的学科,如经济学、哲学、、史学等挂在嘴边,但是其他学科的学者却几乎绝口不提管理学的任何人与事。

管理学家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很多这方面的理论充满了矛盾。把公司往某个方向拉的理论背后,至少会有两个理论把公司往完全不同的方向推。有时候,我们看到大师全心全意地在传布全面质量管理——告诉每个人检查质量、减少瑕疵有多么重要。然而过不了多久,他们又坚持真正重要的是速度(也就是说,不必太坚持质量管理的细节)。有时候,他们说企业竞争中最重要的一口气来自于企业文化,因此文化越明确,越能从竞争中获胜,、但过没多久,他们又开始要每家公司追求“多元文化”以反映社会的全貌。有时候,他们鼓励企业要建立一个单一、共同、明确的“愿景”,但没过多久,他们又警告大家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追随单一愿景与自杀无异。大部分的管理理论家到现在都还没有搞清楚究竟是全球化比较好,还是本土化比较好?企业应该大还是小?应该为股东服务,还是为工作者服务?

不过以上并不影响本书两位作者对当下比较重要管理概念的全面检视。从企业再造工程(第1章)开始。然后是制造、销售管理理论的大产业(第2 章)以及两人命关天最有名的大师德鲁克(第3章)和彼得斯(第4章),分析传统企业结构为什么会在过去十年中解体(第5章),再有就是公司内部的扭曲:企业解体造成企业内部在整合知识、学习和改革上的困难(第6章),愿景和其他形式的战略之间的冲突(第7章)。企业应该为谁服务?(第8章),企业将如何改变我们的世界(第9章)。全球化(第10章)、日本企业(第11章)、中国如何影响世界(第12章)、公共服务部门如何运用管理(第13章)、管理理论与自助 、未来学和庸医的混合(第14章)。

无论之前对管理理论是否有了解,读过本书我们都会对它的全貌有相对深入的认识。两位作者写作很有力道、有不少风趣幽默的地方。书很值得一读,如果您想从事管理或者更在从事管理,那么就更值得一读。


还不错,不过作者把其他管理学大师都形容成是企业巫医,但自己其实也不过是巫医之流。。。


这本书将以往那些所谓的大师理论进行了另一个角度的剖析。看这本书的意义在于学会从更多维的角度去观察某些以往人们所说的顺其自然的“真理”。


感觉挺乱的,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性的感觉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