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
2011-10
华夏出版社
[美] 伯格
371
柯小刚
无
对于重视“情节论证”的解经法来说,如何疏解亚里士多德的论说文体,成为这种解经法的一个考验,也成为西方经学通古今之变的一个关键。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把亚里士多德从那种后世学院学者所构建的孤独沉思的科学家形象中挽救出来,重新置回到那个曾经在柏拉图对话中扣人心弦地发生过的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式哲学生活中。因此,正如柏拉图对话并不是什么理念论的演绎,亚里士多德的论说也决不是什么形式的系统。无论柏拉图对话还是亚里士多德论说,都是通过与一个(或许是唯一的一个)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对话活动——而不是宣称某种最终结论和教义——而宋活生生地、辩证地展示了对智慧的爱欲追逐,并月。在这一过程中把读者带上追求智慧的生活道路。
作者:(美国)伯格(Ronna Burger) 译者:柯小刚 编者:刘小枫
中译本前言
致谢
导论:《尼各马可伦理学》的苏格拉底问题
第一部分 属人之善
第一章 终极目的与到达途径
从善[本身]到属人之善
关于幸福的诸意见
属人之善与人的ergon[工作]
完整生活中的幸福
非理性的psyche[灵魂]
第二部分美尚的和正义的
第二章 性情的卓越
一种非苏格拉底的观点
习性养成
伦理德性与中庸尺度
责任与自然
第三章 美德与过恶
美尚作为美德的telos[目的]
城邦的正义与灵魂的正义
第三部分回到善
第四章 思想的卓越
《伦理学》论证的枢纽
理性的psyche[灵魂]
理智德性
phronesis,sophia与幸福
第五章 快乐与自然的发现
新的开端:从兽性到神性
激情与理性的冲突
出于自然的快乐与善本身
第六章 友爱与自我的发现
理性的和政治的自然
完美友爱与其他类型
友爱中的正义
朋友作为另一个自我
友爱、爱欲与哲学
第七章 幸福
重返快乐
沉思的生活
立法的技艺
对一个苏格拉底问题的苏格拉底式回答?
附录
附录一:《尼各马可伦理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哲学
附录二:美德与过恶(《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三、卷四)
附录三:正义的诸范畴(《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五)
附录四:快乐的分类(《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七)
参考文献
索引
版权页:即使他意在暗示哲学的勇敢或哲学的节制、哲学的壮丽和哲学的心胸博大,他似乎也不情愿考虑某种哲学的正义,在那种正义中,正义的日常含义的真理可以被发现。关于正义的说明,其全部边界似乎都包含在polis[城邦]之中。在多大的程度上是这样,仅从第五卷结尾谈到的自杀问题就看出来了:因为亚里士多德认为自杀的受害者不是放弃自己生命的自杀者,而是丧失了公民的城邦,所以,我们无法从自杀中找到理由,支持对自己行不正义之事的可能性。正义的数学在性情德性的情形中,两种限定的过恶即过度和不足,都是从关于两端之间的值得称赞的中庸的原初说明中推演出来的。相比之下,不正义这种单一的过恶却提供了一个起点,从它出发才能推出正义的美德:我们称之为“不正义”的,或者是对法律的破坏,或者是某人试图占有比他应得的份额更多的东西。因此,亚里士多德推断说,正义的完整含义应该既包含合乎法律的意思,也包含公平这样一种特殊的含义。于是,这就从一开始就使得双重的推导方向成为可能:一方面,它带起了对任何一种只要是声称代表了正义的政治共同体的法律的初始(initial)辩护,另一方面,[96]它也开启了对于公平的准数学分析,这种分析预设了一种独立于任何政治观点和灵魂激情的客观的规定性。虽然说把一个犯法的人称为不正义之人可能是对的,①但是,如果把正义等同于守法的话,就似乎是一种蕴含着危险的观点,因①雅典的人格化(Ipets(miffed,[译按]指重在对人的而非对事的)法律提醒苏格拉底,如果他逃往一个治理良好的城邦的话,他就会被视为[雅典]法律的破坏者,从而就会坐实陪审团在他的审判中对他的指控,因为任何人只要是法律的破坏者,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被认为是青年的败坏者和一个缺心眼的(mindless)人(《克力同》53b-c)。
《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亚里士多德与苏格拉底的对话》是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之一。
无
我以前一直不喜欢亚里士多德,以为他只不过是试图摆脱柏拉图的影响而不得的一个庸人罢了。
好吧,我承认,我错了。亚里士多德的智慧和柏拉图的智慧是完全不同的类型。
所以,我决定好好读读亚里士多德。
尼各的版本虽有几个,但像这样的经典义疏简直凤毛麟角,还好有了这一本
可以更深刻的理解伦理学~好书!
喜欢这样的解释和介绍西方经典的书籍。
是本讲解的书,对于想真正阅读原文的,不对口,不过值得一看,根据需要,如果看过的读者可以购买,正版没问题!!
说实话作者夹带了很多私货在里面。
书是正版的,内容也很好
这本书是用解经学方法诠释了《尼各马可伦理学》。
读尼伦者必读此书
翻译有点怪,也与自己的墨水儿太少有关,应该会过很长的时间才会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