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鹌鹑高效益饲养技术

林其騄 编 金盾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金盾出版社  

作者:

林其騄 编  

页数:

383  

字数:

308000  

内容概要

《鹌鹑高效益饲养技术(第3版)。由南京农业大学养鹑专家林其騄教授主编与修订。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和各个生产环节,对鹌鹑的品种、繁育、孵化、饲养和鹑病防治等关键技术,做了较详尽的叙述。《鹌鹑高效益饲养技术(第3版)》汇集了作者
32年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同时也介绍了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实用性、可操作性强。可供养鹑场员工、养鹑户、养鹑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世界鹌鹑遗传资源与生产概况
第二章 鹌鹑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学特性
第三章 国内主要的鹌鹑品种、品系及配套系
第四章 现代鹌鹑的育种技术与品种审定
第五章 提高配合饲料效益技术
第六章 提高种鹑蛋合格率与受精率的技术
第七章 提高种鹑蛋孵化率与健雏率技术
第八章 提高鹌鹑育雏率及生长速度的有效措施
第九章 提高鹌鹑产蛋率的关键措施
第十章 提高鹑蛋与鹑肉质量的措施
第十一章 鹌鹑的防疫与保障
第十二章 我国养鹑企业、合作社和协会范例
附录

章节摘录

  (三)家系  为纯系繁育的基础群体形式之一。家禽育种群的家系,一般指一只公禽和合理性别比例配置若干只母禽。由于家系的后代是由全同胞或半同胞组成,其遗传差异较小,由共同环境造成的共同变异亦很小,多用此繁育形式进行低遗传力性状的选择,即家系选择。由诸多优良家系支撑品系与品种  (四)表现型  简称“表型”。生物体可以观察到的全部状况的总和,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或者说是生物的生理特性和形态特征的表现总和。所以,表现型受两种因素制约,即基因型——遗传因子和环境;这两者之一发生变化,表现型就会发生变化。但是由环境变化引起的表现型变化不能遗传  (五)基因型  又称“遗传性”。生物体全部遗传物质基础或基因的总和,是生物体性状所具有的一定的基因型,并且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但在发生互换和突变时,会使基因型改变。基因型是至今认为用肉眼观察不到的遗传基础的状况,或者说是在分子水平上遗传物质的生化结构及其活动的状况,通过遗传试验按表现型推测。个体间的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亦相同;但是,表现型相同,基因型可能不同  (六)育种  对现有品种的改良提高和培育新品种(系)的全过程,也可理解为通过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使原来群体的基因对的频率发生变化,产生人类需要的新基因型的工作过程。育种是畜禽业的基本建设。从局部来看,它是一个阶段性的工作。例如,一个新品种(系)的培育,从开始到育成,可能是几年或十几年(如原北京白羽鹌鹑纯系经7年才育成);而从养禽业的全局来看,它将是一项连续的长远的改造过程,更何况一个新品种(系)育成之后仍然需要不断提高,以防止退化。目前,育种主要以培育新的品系和新的配套系为主  (七)伴性遗传  又称“性连锁”、“交叉遗传”。为性连锁基因的特殊遗传现象即存在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方式上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差异,与性别相联系。如中国隐性白羽公鹑与显性朝鲜栗羽母鹑杂交,其子一代雌雏为父本胎毛颜色(乳黄色),雄雏鹑为母本栗褐色胎毛  (八)杂种优势  是杂交子代在生活力、生长速度、产蛋能力、产肉能力、产品质量、受精率等方面均优于其亲本的现象。其遗传基础应认为来自杂型合子,包括显性、超显性和上位在内的基因非加性效应,即不同显性基因的互相作月。由于受非加性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力较低,而受加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多表现高度遗传,所以认为高度遗传的基因型很少或不产生杂种优势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鹌鹑高效益饲养技术 PDF格式下载



对我很有用,介绍的很细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