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在中国
2005-7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
Pan Guang
240
无
《犹人人在中国》画册于2001年出版后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和欢迎,已多次重印,并被译成了德文和法文。围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赞扬此书是“一本书感动了个民族”。德国前总统约翰内斯·劳称赞画册非常有意义和价值,而且德文本的翻译也很有水平。本书报道出色,图片感人,印刷、用纸和设计精美,每幅图片都有中英文注释,可做收藏。它不仅是一本历史著作,也是在中国崛起之时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地缘政治宣示。让更多的人了解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的交往历史,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005年修订版前言序古代来华犹太人和开封犹太社团从巴格达到香港和上海:来华塞法迪犹太人之兴衰第二故乡:俄国(阿什肯那齐)犹太人在中国大屠杀受害者的避难地中犹传统友谊的历史篇章犹太人在中国:学术研究和公众关注的热点注释主要参考书目和资料来源后记
1 古代来华犹太人和开封犹太社团: 大批犹太人最早是在唐代(约公元8世纪前后)沿着丝绸之路进人中国境内的,此后也有从海路来到中国沿海各地再进入内地的。尽管少数学者认为犹太人早在汉代,甚至周代就来到了中国,但均无确凿的考古发现予以佐证。犹太人进人中国后散居许多城市和地区,直到宋朝才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开封犹太社团。 北宋时期,一批犹太人来到了当时的都城东京(今开封,以下通称开封),受到宋朝当局的友好接待,被允准归依中国,可保持本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并定居在开封。此后他们在居住、迁徙、谋业、就学、土地买卖、宗教信仰、通婚等诸方面均享受与汉族同样的权利和待遇,从未受到歧视。在这样一种安全稳定宽松的环境中,犹太人很快便显示出经商理财的才能,在商业贸易领域取得了成功,成为开封一带的富有阶层,同时他们的宗教活动也日趋活跃。1163年,开封犹太人在闹市区建起一座犹太会堂。百余年后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犹太会堂得到重建。到了明代,开封犹太社团进入其鼎盛时期,已有500余户,约4000—5000人。他们的社会地位也在不断上升。当时开封犹太人中有经过科举之路进入朝廷或到州县当官的,有通过经商办实业而成为富商巨贾的,有技艺高超的工匠和勤劳致富的农夫,也有少数医师和职业神职人员。也就在这同时,他们不知不觉地同化于中国儒家文化的主流之中。他们参加科举制度下的考试,改希伯来姓名为汉人姓名,习用汉文汉语,开始与外族通婚,穿戴中国服饰,按照中国的习俗惯例待人接物处事,而本民族的传统习俗却逐渐淡化了。1642年,因黄河决堤,整个开封城被淹没。犹太会堂也被冲垮,许多经书散失。随后开封犹太人虽于1663年再次重建犹太会堂,并找回了一部分经书,但此时开封犹太社团总人口已不到两千。到17世纪后,开封犹太社团事实上已与外部犹太世界失去了联系。到19世纪中叶,开封犹太会堂已成一片废墟,开封犹太人已经多年没有拉比,不能读希伯来语,宗教仪式也已停止。也就在这前后,西方传教士们“发现”了开封犹太人后裔,并随即在欧美掀起了一股研究开封犹太人的热潮。上海的犹太人也试图帮助开封犹太人后裔恢复犹太传统,但均未能成功。最终,开封犹太社团融人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
无
很值得收藏的书,包装好,送货员服务态度也好
很难得值得收藏
一段过目难忘的经历,很发人深省。也是学习英语的好书……
公司采购,很不错的书
本书对在华的犹太人做了总的概述。读完此书,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在华犹太人的故事。关于二战期间,在上海的欧洲犹太难民的照片深深打动了我。在上海,许多犹太难民度过了童年,尽管以后他们离开了上海,但是这里仍然有他们的回忆。
图片很珍贵 很精美 很值得买的一本书
买回来翻了翻,里面的资料还是比较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