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创意的构想

大前研一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大前研一  

页数:

146  

译者:

庄娜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1世纪是没有现成答案的时代,要想在巨大的变化中生存下来,最重要的技能,就是构思创意的技巧。  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告诉你:泰德·特纳的绝妙创意,微软的解决方案,盛田昭夫的成功要诀,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飞跃,三菱汽车的困境与出路。    在“无国界的世界”,墨守成规者没有栖身之地,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适应环境,而创意,正是你在21世纪的“新大陆”上生存的利器。真正的专业人士永远创意不绝。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现身说法,通过阐释构思卓越创意的六大技巧,对于怎样看待21世纪的经济与社会

作者简介

  大前研一,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曾任麦肯锡公司日本分公司董事长,兼任许多跨国公司的管理顾问。1994年7月离开麦肯锡,现任创业者商学院校长和一新塾校长。1996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评选为“全球五位管理大师”之一,“日本战略之父”。

书籍目录

前言方法1 大胆质疑先入之见出生率下降是否意味着大学的危机?一毕业就进企业管理研究生院?欢迎已毕业的社会人重返校园接受再教育,从头来过从“教”到“学”的转变人口减少,出路何在?“国内市场”只有国内吗?国土可以进口吗?方法2 从网络开始思考从企业方到消费者的连接活力门事件貌似强大的网络实则脆弱因特网上的用户都喜欢什么中立无所属的网络汽车的销售网络autobytel的业务流程从“推动”到“拉动”的转变构建网络最强大的网络是可以收费的网络能否出现“日本的约翰·马龙”?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创意的构想 PDF格式下载



  想找一本关于创意的书,想知道创意究竟是如何产生,如何演化的。没有弄明白商业与创意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弄明白创意真实的含义究竟是什么?看这本书,依然有些迷茫与困惑。
  
  大前研一的这本书主要从六个方面讲述创意的产生,分别是大胆质疑先入之见、从网络开始思考、创造别人无可替代的产品、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展开讨论。这六个方面基本上概括了创意产生的各种途径。大前研一先生的书有一个特点,都是站在比较高的高度来思考和展开讨论。书中所阐述的例子也是实在的存在。但是对于小的企业或者是初创业者来说,这种高层级的书在表面上在企业的发展中很难起到作用的。
   虽然,从另一个方面理解,把这六个方面用到小企业的创意或者产品产生的过程也较为恰当。例如大胆质疑先入之见,这个方面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是肯定存在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就如昨天看@互联网才子产品经理的视频,产品经理不创造什么给客户,而是提供客户需求的东西。不要从自己的观念出发来创造产品。又如展开讨论。任何一个产品或者创意的产生,都不是靠一己之力去完成的。都要经过深刻和激烈的讨论才能进行商业演化。广开智慧和渠道,德尔菲方法也讲述的这个道理。
  
  但是在个人或者小企业的发展中,这本书给予的知识还远远不够。
  
  还有一些问题仍需要解决:
  
  1,如何根据企业或个人需求进行构想?
  
  2,创意如何演化?
  
  3,商业化创意该如何发展?
  
  这些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思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0206d1190100rdza.html
  
  


  一次出差,为了打发旅途时间,在机场购买了大前的《创意的构想》。很小巧的一本书,啃完正好是一个半小时。
  
  首先我是被大前研一的名声和书的名称所打动,匆忙看了一下见解和目录,觉得挺吸引人,于是购下,它的简介如下:
  
  
  
  在“无国界的世界”,墨守成规者没有栖身之地,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适应环境,而创意,正是你在21世纪的“新大陆”上生存的利器。
     真正的专业人士永远创意不绝。全球管理大师、日本战略之父大前研一现身说法,通过阐释构思卓越创意的六大技巧,对于怎样看待21世纪的经济与社会环境,培养构思创意的技能,提供了不拘于陈规的新观点。
  
  
  
  点评:书中主要介绍了大前能够时常产生好创意的方法,主要分为6步:
  
  大胆质疑先入之见;
  
  从网络开始思考;
  
  创造别人无可替代的产品;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
  
  展开讨论。
  
  
  
  可能是提到的观念我绝大部分了解一些,所以个人感觉精彩要点不太多,但是转念一想,22块钱的书,要是把干货都包罗进去,那他其他的书还怎么卖。 不过总体来讲,还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书。
  
  
  
  此书比较浅显,从现象和常识入手,阐述创意的孕育过程。
  
  下面我把这个创意孕育过程串一下,然后简要把书中的精彩要点罗列一下,并引申加入个人观点。
  
  
  
  1) 大胆质疑先入之见
  
  文中提到我们进入一个没有现成答案的时代,被先入之见局限住的人,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并不能看到它的本来面目。这样我们就应该大胆质疑,个人对此非常认同,很多创新来源于怀疑和颠覆。
  
  文中举了几个例子:①人口减少是否意味着大学危机:当然不会,首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创意解决:一、把成人、已经工作的人重新招进学校推行再教育;二、推行新移民政策,国内市场肯定不局限在国内,并提到中国是日本第二个市场。②提到一个无国界问题,引出“国土可以进口”,说白了就是运用经济的方式到各个国家进行资源掠夺,造福于本国。
  
  
  
  其实这一切创新的开始就是对既有问题进行怀疑。
  
  2) 从网络开始思考;
  
  这里的网络是企业与消费者保持接触的渠道网络。文中论述了网络“无中心”的一个特点,就是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发送者,并且可以在同一版面讨论。
  
  个人认为这一章节最为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因特网上的用户喜欢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成为网络霸主的原因,因为人们喜欢货比三家,自我选择。同样众多成功的电子商务网站都是给客户提供很多选择权利的网站,比如亚马逊、当当、淘宝等。
  
  文中还提到一个概念就是“中立无所属的网络”,但是我觉得我的诠释要比书中描述的清晰一些。个人认为他无非是想强调一个流通商的概念。也就是说身为一个平台,并不依附某个上游厂家,将众多厂家货品整合在一起,供消费者选择购买,也就是东西制造出来不是硬道理,关键得动销,依靠大的终端平台吸引更多顾客购买。
  
  在现实生活中,大的商场、名牌折扣店奥特莱斯、国美电器、苏宁都是这个例子。难怪人家国美黄光裕曾一度稳坐中国首富。就是中间网络的力量。
  
  以这种角度理解,盛大的陈天桥、九城的朱俊也应该是中间网络的力量。
  
  
  
  3) 创造别人无可替代的产品;
  
  文中举了特纳CNN的例子,在80年特纳创办CNN时,美国三大电视网络已经深入人心,特纳从他们的弱点入手。当时的电视广播网是五花八门,既有连续剧、又有体育节目、还有新闻,但新闻就播两次早上5点,晚上7点,这样人们看实时的新闻就受时间限制,于是特纳寻找一个闲置的有线频道,每半个小时播出新闻,而且每次还有更新。于是在美国人民心目中就出现了“看新闻还是CNN最好”,最终实现了提供别人无可替代的产品。同样戴尔的直销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为人家提供无可替代的产品,因为它是依照客户需求定制的。
  
  
  
  文中还有一个亮点就是交叉销售,这个我个人在给几个公司提供的方案中也曾涉及,但是略有不同。文中的例子是这样:比方一个人买了戴尔的电脑,电话销售人员就有可能进行交叉销售,当他电话回访时,问客户又没有安全送到,还有没有那些问题,当客户抱怨打印机连不上时,电话员就会顺势推荐某某打印机,并说很多客户都是用这个牌子的打印机,很不错。同样修理电器的人给客户修理电器时,没准也会说一句:这个电视机有年头了,还不如换一个新的呢。也不贵。于是很可能就顺势推荐一个品牌。
  
  个人认为这个例子中的电话员和修理员就完成了一个交叉销售。他们应该是某种程度的意见领袖,这种转介绍的力量还是蛮大的,生产企业应该关注这一个部分人的力量。
  
  4)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这一章节倒没有什么可说的,主要讲回顾历史是扩展思路的重要手段,论述了一下中国商机无限,而日本企业在中国改革的大潮中曾一度坐失良机。总怕政策变,认为中国呼吁的改革就是狼来了,殊不知中国真地改革起来。机会却被大胆的美国商人吃掉不少.
  
  5) 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
  
  基本上整个章节论述韩国的问题,大前曾提出依靠韩国的经济实力+北朝鲜的廉价劳动力可以整合打造优势,完成德国式的同一。可行吗,我们不得而知。重点论述了韩国的经济。这里没什么精彩的,我就不多说了。
  
  
  
  6) 展开讨论
  
  文中提到讨论有助于磨练创意,这点我深以为然。这也是很多做咨询的特别喜欢头脑风暴和脑力激荡的原因。大家在一起会结合各自的背景、经验产生很多灵性的创意,同时能更加清晰地认识问题,研讨出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上述是本人结合个人兴趣提出的精彩点赏析,有兴趣可以买来看看。
  
  
  
  不过本人已经把精华列出来了,目的就是不让你花钱买这本书,除非你希望品味原汁,从中嚼出更多的创意。
  
  最后,用叶茂中的一句名言来总结创意的重要性。没有创意就去死吧!
  
  
  
  想了解低成本营销的秘诀和创新策略,请关注《花小钱办大市,低成本营销术》
  
  
  


  丢掉先入之见
  1、 作者对想引入其网络MBA课程的大学负责人要求,同意的前提是对方的老师先参加其MBA学习,且成绩全部在前25%才行。
  2、 否定“教”的概念,学校没有教的权利。教育要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因为问题没有答案。成功的例子是丹麦。
  
  从网络开始思考
  门户网站不应该与任何资源提供方合并,因如此会失去其他同类型的资源提供方。
  
  创造别人无可替代的产品
  从观众的角度解析CNN的成功。24小时不间断地滚播新闻,随时更新。
  
  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认为日本没有抓住中国开放、崛起的机会。认为先进国家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也会在落后国家类似地上演。没错,这是创新的一种来源。
  
  站在对手的立场上思考
  也包括顾客。
  
  展开讨论
  日产汽车起死回生:卡洛斯 戈恩的财务、设计、营业混编团队,制定公司整体的重建计划。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