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了MySpace
2011-01-01
中信出版社
[美] 茱莉亚·盎格文
274
吕敬娇
无
几年前,MySpace只不过是产生于南加利富尼亚某垃圾邮件工厂的一个没有成形的想法。直到今天,MySpace一度成为美国访问量最高的网站。即便以互联网时代的标准去评判,MySpace的传奇发家史也依然令人惊叹,然而MySpace的传奇之处并不止于此,它的故事也许足以成为定义数字时代的标准剧本。
普利策奖获得者朱丽亚·盎格文讲述了MySpace这个互联网综合工厂的崛起之路。通过其敏锐的观察力详细说明了这个网站在互联网中掀起MySpace风暴的基本手段:抄袭网络一切最优秀的创意。
本书还向我们介绍了MySpace的两位创始人克里斯·德沃尔夫和汤姆·安德林,他们在创立MySpace之前,曾涉足计算机黑客、网络色情、垃圾邮件和间谍软件等多个领域。虽然他们的街头风、倔脾气远远掩盖了他们在技术领域的光芒,不过他们还是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向了成功。可是就在这时,他们猛然发现,鲁珀特·默多克正在和他的夙敌、生性好斗的维亚 康姆首席执行官萨姆纲·雷德斯通进行一场高风险博弈,而MySpace正是这两大集团争夺的对象。
社交网络已经彻底改变了互联网文化,也改变了整个世界的社交方式。MySpace为什么惨败给Facebook?社交网络的未来又在哪儿?
朱丽亚·盎格文 《华尔街日报》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专为该报撰写有关科技与传媒相结合内容的文章。
自序
第1章 贩卖
第2章 创始人的故事
第3章 走出泥潭
第4章 网上房车营地
第5章 死里逃生
第6章 造假革命
第7章 一切从“相亲”开始
第8章 驱逐格林斯潘
第9章 亡羊补牢的哲学
第10章 罗森布拉特
第11章 怎能错弃Google第二?
第12章 海啸
第13章 独立
第14章 间谍软件之怒
第15章 “笨蛋保险”
第16章 比赛进行时
第17章 象牙计划
第18章 骑虎难下
第19章 性感和色情之间
第20章 “网聚天下淫魔”
第21章 巅峰时刻
第22章 向Web2.0宣战
第23章 走出美国市场
第24章 疯狂的广告
第25章 Facebook的革命
第26章 MySpace2.0
第27章 数字身份
后记
致谢
第2章 创始人的故事 可惜没过多久,安德森和德沃尔夫就双双被XDrive裁员了。 2001年2月,卡尔.克莱西格加入XDrive。克莱西格对于公司在设备、雇员和基础设施方面的巨额支出格外震惊。扭亏为盈是克莱西格的专长,XDrive的新总裁正是看中这一点,才邀请克莱西格加入公司,帮助削减公司成本的。 互联网行业的泡沫已经破灭,曾经在网上刊登广告的商家纷纷逃离互联网。XDrive推出的收费服务——虚拟存储空间每月4.95美元——仅吸引了极少的用户。股市上,互联网公司股票大跌。XDrive决定重新进行市场定位,由面向普通用户转型为面向大型电子通信企业,提供收费存储空间。 公司没有新的收入进账,只能想办法降低经营成本。德沃尔夫手下87人的营销团队成了克莱西格眼中绝佳的裁员对象。克莱西格对德沃尔夫说:“你们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庞大的营销部门。”克莱西格曾创建过3家技术型企业,并同时在多家企业做顾问。 德沃尔夫的部门被克莱西格盯上的更主要的原因是德沃尔夫及其团队成员并未专注于销售XDrive的免费及收费产品。相反,团队众成员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撰写《智能X》电子报,然后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给650多万用户。德沃尔夫的最终目标是利用电子报招揽广告,但是截至当时为止,这些电子报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少收入。 德沃尔夫为了保护这份电子报,曾与克莱西格激烈对峙,但他最终还是没能说服克莱西格。克莱西格与德沃尔夫第一次见面时,就告诉后者:“但愿我能明白你们在做什么,那样我就能够判断出电子报这个东西到底是好是坏。”2001年3月,XDrive裁掉了德沃尔夫和他的整个销售部,安德森也在裁员名单之列。
一部兼具娱乐性与戏剧性的商战史……让人爱不释手。 ——《出版者周刊》 本书乃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这样深入介绍MySpace的商战史,强力推荐这部杰作。——《图书馆杂志》 惊人地贴近生活——本书罕见地以一个内行人的视角分析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撞车对数字化未来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乔纳森·米勒 美国在线前董事长 揭示全球社交网络异军突起背后秘闻,走近故事背后带有传奇色彩的非凡人物:鲁珀特·默多克,提拉·特基拉,约翰·多尔,等等。要么买一本——要么偷一本。——迈克尔·沃尔夫 前MTV全球音乐网总裁兼首席运营官
无
这本书对于myspace有着非常大的意义从开始到最后,非常纪实!!很好!
挺好的。有些借鉴意义。。。
mmmmmmmmm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