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徐程十局

陈祖德 中信
出版时间:

2011-11  

出版社:

中信  

作者:

陈祖德  

页数:

383  

Tag标签:

无  

前言

总序吴清源我的助手牛力力从中国带回了祖德先生的消息, 得知他正在研究和讲解清朝的古棋, 这令我十分喜慰。回思上世纪五十年代与川端康成先生的对话, 我曾比较过中日两国在两三百年以前围棋发展的盛况。那时的日本围棋, 在德川幕府的治下, 出现了划时代的名人———道策, 他的棋力超群, 有“十三段” 的美誉, 更创制了“道策流”, 开启了近代布局的先河, 可以说是棋界了不起的大人物。但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 中国的座子围棋, 也达到了巅峰, 或者可以更准确地说, 中国围棋最强的时代, 就是在三百年前左右的乾隆时代。当时的中国, 名家辈出, 其中更有像黄月天(龙士)、施定庵(襄夏) 等超群拔俗的强手。但两国的翘楚, 道策先生以及后起的丈和先生, 与清朝的黄月天、施定庵、范西屏三位棋圣, 并没有在盘上一争短长的机缘; 道光、咸丰年间, 争夺名人碁所失利的幻庵因硕, 曾有意来华, 与当时中国的大国手周小松切磋棋艺, 然也因海路不通而作罢。但清代大国手的棋力, 我以为是到达了非常了不起的程度的, 应相当于日本的名人一级的水平。我是根据从清朝流传下来的棋谱集, 而得出这一判断的, 五十年前我对川端先生如是说,时至今日, 我仍然抱持这样的信念。但清朝并没有幕府将军为棋士提供禄米, 也没有“名人碁所”、“御城碁” 这样严密的制度作为支撑, 而只有贵族或富豪不定期主办的棋赛, 中国顶尖的名手, 于是依赖悬赏的奖金获得收入。在康熙时期, 黄月天独步天下, 没有人能和他相抗衡; 到了乾隆年间, 则是施定庵与范西屏两人并立的时代。“但是不知何故, 两雄之间的对弈局数很少, 全部不过十二三局而已,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富豪所举办的十局赛, 这十局棋被称为千两之棋; 也就是说, 一局就相当于一百两的价值, 而当时的一千两, 以今天的价值来看, 应该相当有一千万元(指上世纪50年代的日元。———编者注) 吧? 此二人就可以说是相当高强的专家棋士, 并且一生就是以围棋为职业而持续地下棋。” “其中还有名为‘血泪篇’ 的黄月天与徐星友之对弈谱流传于世。徐星友当时虽然已号称国手等级, 但是其棋力还是比不上黄月天, 两者当时的局差是先二左右, 但是黄月天却说实际上可以让徐星友三子, 于是徐星友非常愤慨, 真的就和黄月天下受三子的十局赛。当然, 最后这个十局赛是黄月天输多胜少, 不过还是有几局棋是黄月天漂亮地获胜, 所以被称为‘血泪篇’, 是非常精彩的名局。” 但到了清朝的末年, 中国的围棋水准急剧地衰退, 到达了谷底。我的老师顾水如先生、汪云峰先生, 与中国最后一位大国手周小松, 可能要以“先二” 的棋格才能与之相抗。此后, 中国围棋的水准慢慢回升,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终于达到今日的光辉兴盛局面。中国清代的围棋, 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既有清末中国围棋急剧衰落, 在一般人心目中造成了中国古棋不如日本围棋的深刻印象, 又有那时的战法, 与现代的围棋大大不同的原因。因为, “即使看了乾隆时代的古谱, 也无法应用到现代的下法中, 因此不受到重视, 也很少被拿来研究”。但围棋的玄妙、幽深, 又非一时一地、一人一局所能勘破。三百年前的下法, 在今人看来, 已经有了不甚满意的地方; 三百年后, 后人看我们今天的棋, 是否也会抱持同样的看法? 我们虽然不得而知, 但以事理推断, 明矣。祖德先生发思古之幽情, 整理国故, 他的着眼点, 想来也在此处。此举善莫大焉, 于是欣然草文, 以为响应。序常振明祖德先生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 交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是文化界、围棋界的一件盛事。我与祖德先生的交谊已经有几十年了, 因为在入读大学以前, 我曾经是北京市的一名专业棋手。在棋上, 祖德先生是我的前辈, 在国家队一起训练或比赛时, 我常有机会向他请教。在年龄上, 祖德先生长我十二岁, 温文尔雅, 待我如同兄长一般。我在棋界的时间虽然不长, 但这一段浓厚的记忆, 常常令我回味。那时候, 我们的国家队基本上还是以日本为师, 耳濡目染的是日本棋界所开发出来的下法, 如小目的定式, 木谷实与吴清源的新布石, 运筹布子讲究棋理和棋形, 等等, 并且在棋手中间, 有一种赶超日本的气氛, 于是, 对我们的前辈, 明清时代的国手所遵循的下法, 当时并没有余力过多地涉猎。但是从2005年起, 我们的年轻棋手常昊、罗洗河、古力, 包括中信北京队的孔杰等, 在国际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的佳绩, 从顶尖棋手的层面以及整体厚度的层面, 可以说, 我们不仅超过了日本, 与以前的“苦手” 韩国相比, 也占了一点上风。在这样的形势下, 回过头来研究古代围棋, 从我们的古谱中汲取营养,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的确是非常好的时机。唐太宗曾经说: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 历史这面镜子, 不仅记载了过去, 从中也可以推知未来。像我国的古代围棋, 经历了魏晋、唐宋, 到明清时达到了顶峰, 但从清末至民国, 随着国势的衰退, 围棋的水平也大大地倒退。只是在新中国, 由于陈毅元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提倡, 围棋才重新步入了兴旺的局面, 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终于回到了我们的祖先曾经达到的“盛世景象”。抚今追昔, 令人感慨。围棋的盛衰、兴替, 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里边起作用? 陈毅元帅有一句名言, 叫做“国运盛, 棋运盛”, 说的是外部的环境, 国家的繁荣, 是围棋事业兴盛的主导条件; 另一方面, 棋手们是否有开阔的胸襟、前进的动力, 乐意于从方方面面汲取养分的谦虚态度, 我以为也是重要的内部因素。围棋是我们的国粹, 凝聚了先人们杰出的智慧。对它的继承和发扬, 是我们每一个热爱围棋的人都无可推卸的责任。中信集团多年以来一直关注着围棋事业的发展以及围棋文化的传承。第一次在中国举办的第九届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 中信集团曾给予了一定的资助。在中国围棋甲级联赛创办之初, 中信集团组队“中信大三元”, 连续四届参加了比赛。2009年, 中信集团再度与北京围棋队联手, 更名为“中信北京队”, 重返围甲的大舞台。此外, 对于围棋团体的成长、青少年棋手的培养, 中信集团也曾稍尽绵力。中信出版社以前曾经推出过吴清源大师的作品, 如他的自传《中的精神》, 以及他的棋谱选集《人生十八局》等, 获得了一些好评。这次与祖德先生携手, 把目光转向我们的传统文化———明清时期的古谱, 制作一个大系列, 以此来传承和发扬国故, 也希望得到读者的认可。自序陈祖德如果不是中华民族来发明,世界上至今也不会有围棋。中华民族是个智慧的民族。人们经常提四大发明, 其实中华民族影响深远的发明创造何止这四项? 譬如围棋, 就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围棋的历史悠久, 远远早于四大发明, 而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四大发明固然了不起, 但只是我们比其他民族先走了一步, 如果我们不发明, 其他民族早晚也会发明。唯有围棋, 如果不是中华民族来发明, 那么, 世界上至今也不会有围棋。围棋深奥莫测、变化无穷。我们的祖先在数千年前发明围棋, 数千年后的我们, 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都觉得不可思议: 先祖有怎样的聪明怎样的智慧才能发明围棋? 难怪有人认为围棋是外星人发明的。还有不可思议的是, 历史无情, 只要跟不上历史的发展, 不符合时代的节拍, 历史必然将它淘汰。数千年的历史长河, 不知淘汰了多少东西。多少文化艺术才短短二三百年的历史, 如今已无以存矣, 或者是需要保护需要抢救矣, 偏偏围棋越活越年轻。围棋的历史悠久, 远远早于四大发明, 而且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智慧。围棋历经数千年, 非但没被淘汰没成为老朽, 相反, 如今生机勃勃、热力四射、阳光灿烂。今天的围棋, 在国内有长江后浪推前浪般的汹涌的爱好者, 特别是少年儿童爱好者;在世界上更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民族所接受、所喜爱。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艺术却绽放出无比旺盛的生命力, 这是最不可思议的。我国历史上绝大部分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和文人墨客都会下围棋, 其中有很多对围棋情有独钟, 甚至痴迷。他们留下了大量的有关围棋的诗词赋文以及趣闻轶事。历朝历代对社会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群体, 可能在交往和游戏间, 就肩负起了围棋的薪火传承。魏晋唐宋时期我国的文化艺术包括围棋蓬勃发展。围棋本身具有文化性和竞技性两个主要方面, 而我国古代社会重视的主要在精神层面, 好像觉得看重竞技看重胜负似有悖文化艺术的清雅脱俗。苏东坡的名言“胜固欣然, 败亦可喜”, 是对胜负的一种洒脱, 也是当时的一种人生态度。我国古代围棋水平真正的提高是从明末开始, 至清康乾盛世达到了无限风光的顶峰。正如陈毅同志所说“国运盛, 棋运盛”。祖国的千年前的精美棋具,只在日本奈良的博物馆“正仓院”。康乾时代, 棋坛人才辈出, 强手如林。令人可喜的是, 留下了大量的棋谱和各种围棋著作。但同时我又感到遗憾和痛心, 因为这之前留下的围棋史料太少太少。围棋最早的古谱是宋本《忘忧清乐集》, 其中有三国时代东吴的孙权与吕范的对局, 但这张棋谱的真假无从考证。围棋在春秋战国时已相当普遍, 孔、孟曾多次提及围棋。但春秋战国时的围棋究竟怎么样? 孔、孟的围棋又下得如何? 想看到竹简时代的棋谱无疑是种奢望。然而秦代有了篆书, 尤其是汉代有了隶书, 文字已发展到书法艺术, 当时留下围棋的棋谱应当是有可能了。但历代那些酷爱围棋的有名的君王、士大夫以及大诗人、大才子,如汉高祖刘邦、曹操和曹丕父子、梁武帝萧衍、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宋太祖赵匡胤、宋徽宗赵佶、明太祖朱元璋以及他的大将徐达和大臣刘伯温等等, 还有杜甫、杜牧、白居易、王维、刘禹锡、李商隐、韩愈、陆游、文天祥和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等家喻户晓的文坛北斗, 他们为围棋留下了丰富的传闻和诗文, 可就是未留下一张棋谱! 这给人留下无限想象和无穷遗憾!我们的智慧而潇洒的先人呵! 难道是历史太悠久了, 反而不懂得历史的价值? 难道是文化太丰厚了, 反而不珍惜文化的遗存? 不要说棋谱, 就是棋具, 远的不用说, 就说最后一个王朝———清代, 围棋如此盛行,可我却从未见过清代的棋盘棋子。在日本奈良的博物馆“正仓院” 中, 珍藏着两副唐朝皇帝赠送日本的棋盘棋子。棋盘由上好的紫檀木制作, 棋盘的四周边上是精致的图案。对局双方可由棋盘边上拉开一个抽屉, 其中各放着一个乌龟造型的棋盒。棋盒中每颗棋子均画有色彩艳丽的飞鸟。这两副棋具, 材质优良、构思精妙、工艺极致, 可谓美轮美奂, 无与伦比。我们的祖先怎么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棋具, 如此超一流的工艺品?! 望着这两副棋具, 可以想象围棋在千年之前是什么样的水平。可是祖国的千年前的精美棋具只能在异国他乡才能见到, 而在自己的祖国, 不要说千年之前, 就是百年历史的一般棋具都难以寻觅! 我国最早的围棋文献《敦煌碁经》在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我多么希望能够在故国故土一睹! 但再想想, 《敦煌碁经》这部文献毕竟保留下来了。如果它不曾远渡重洋, 依然在故乡, 那它的命运又会怎样? 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太多太多, 但我们失去了多少多少? 围棋有娱乐、教育、交流、健身等功能,何必都要挤上职业棋手这独木桥。新中国成立后, 围棋得到以陈毅同志为代表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关心, 得以很快复兴。我国围棋界以赶超日本为目标, 精诚团结, 自强不息, 水平急速提高。围棋事业需要拿成绩来证明自己, 人民大众需要成绩以得到鼓舞, 祖国需要成绩来扬眉吐气。围棋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 竞技性越来越突出。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忽视了围棋竞技性, 而在这短短几十年中几乎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竞技性当然很重要, 但任何事情都有个度, 当整个社会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竞技和胜负上, 自然, 文化性被忽视、被冷落、被遗忘, 甚至被淡出。现在我国有很多孩子学围棋, 不少孩子的家长为了把自己的宝贝培养成常昊、古力这样的世界冠军, 大人孩子付出多少代价, 使快乐的围棋变得那么的沉重。在北京集中了全国各地那些非常聪明优秀的小棋手, 很有些孩子甚至宁可学业荒废, 或者连小学都不上, 只是希望成为职业棋手。这似乎是围棋的盛事, 但总令人感到不是滋味, 这是围棋事业发展的一个异化现象。围棋与生俱来地是多功能的。首先是娱乐功能, 围棋充满着乐趣, 魅力无比, 能叫人乐此不疲, 忘乎所以, 用现在的流行语叫“乐活”。围棋有教育功能, 围棋好的孩子数学一定好。围棋的核心是阴阳, 充满着辩证法, 包含着丰富的哲理。围棋所包含的哲理可运用到方方面面, 可提升境界, 启迪人生。尤其通过学围棋能使孩子的素质全面提高。围棋有交际功能, 围棋有个别名叫“手谈”, 下棋即交流, 可能得到终生的好友。纹枰手谈心领神会有利于和谐社会。日本的“围棋五得”, 头两条, 即得好友、得人和。围棋还有健身功能, 围棋能使大脑得到很好的锻炼, 益智健身, 下围棋的人大多长寿, 我还未听说过下围棋的人患老年痴呆症。日本“围棋五得” 的最后一条, 即是得天寿。古人还创造出无数优美动人的围棋诗词赋文。当代有人收集整理出版了一本《围棋文化诗词选》, 其中不少古代围棋诗词佳作, 但我深信这只是历史上的一小部分。我们的祖先发明了围棋, 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无穷乐趣! 何必都要挤上职业棋手这独木桥。现在的社会功利性过强, 这种功利性有意识无意识地影响着我们的棋手。如研究棋谱只看重韩国一线棋手的对局, 日本的棋谱已不屑一顾, 更何况我国的古谱。很多棋手根本没看过我国的古谱, 恐怕连古代那些大国手的名字也全然不知。要知道中华民族有多智慧吗,围棋古谱告诉你。围棋水平的等级分为九段, 这源自于日本, 而九段的等级无疑来自于我国古代的九品。我国古代围棋的等级和官员一样, 也分为九品, 一品最高, 九品居下。每个等级又有其很雅的名称, 一品曰入神, 以下分别是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多么有意思。古人给围棋取了很多别名, 以形状命名的是方圆、纹枰, 以颜色命名的是黑白、乌鹭。在晋代又给了围棋不少雅号, 如手谈、坐隐、烂柯、忘忧, 围棋太有趣、太吸引人, 故又将围棋称为木野狐, 等等。唐宋时代的围棋国手王积薪、刘仲甫写的“围棋十诀”、“棋经十三篇”, 享誉海内外, 至今常被人引用, 说明其含义之深刻, 影响之巨大。清代留下了很多精彩纷呈的棋谱。古代的下法与现在有所不同, 主要区别在古代对局双方先在对角放上座子, 此外要还棋头, 即多一块棋多还一子。这两条决定了与现在下法上的差异。但棋理相通, 技艺无异, 我们研究古代棋谱, 不但可以让我们了解过去, 而且可让我们欣赏古代优秀棋手的才华, 他们构思的巧妙、计算的精确令人折服。清代的围棋国手众多, 每人风格不同, 各有所长。最突出的是三位大国手, 他们是康熙年代的黄龙士和乾隆年代的施襄夏、范西屏。他们将中华民族的智慧在围棋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达到了古代围棋的巅峰。有人可能会拿现在的棋理、现在的眼光去审视、评判他们, 感到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因而取否定态度。但这显然是不公正的, 是片面的。不同的时代不能这样比较, 正如不能拿吴清源同李昌镐相比较, 正如再过数百年, 或有人会指责今天的棋手这样那样的不足或不明棋理, 因此否定今天的棋手, 这又公正吗? 明清的围棋国手众多, 又传承了大量的棋谱。虽然有棋谱, 但从未有人系统地评注。我曾出过一本《当湖十局细解》, 仅此而已。把古代国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精彩的对局有系统地评注讲解, 以此介绍给当今社会, 这项工作工程很大, 但又必须有人去做, 不做对不起我们的先人, 也对不起今人, 对不起当前蓬勃发展的围棋大好形势。前年, 我曾在天元围棋频道中讲解了一些古代国手的对局, 越讲越感到有必要将这些古谱有系统地整理出版。我终于决心挑起这副重担, 这副担子可能要压我多年, 但这是我的责任, 是我的使命。吴清源先生得知我要从事这项工作, 特意从日本发来长文, 表示对我的支持。吴先生是我所景仰的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棋士, 他以九十六岁的高龄, 写下这么多的文字, 我既感到愧不敢当, 又感到莫大的鼓舞。这里,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好朋友、云南大益茶业集团的董事长吴远之先生, 他不但将大益普洱茶办成我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茶企业, 而且他把那最大和最好的决心, 投向了慈善事业, 投向了文化事业。我目睹了他那云南大益爱心基金会这些年来所做的善事, 我觉得大受益和大感动! 吴先生知道我要出一套古谱大系, 鼎力相助, 使我能安心地一步一步走进古谱。我也要感谢中信出版社。该出版社隶属于中国中信集团, 中信集团多年来与围棋有不解之缘, 对我国围棋事业作出很多贡献。现在中信集团的董事长常振明先生年轻时是围棋高手, 参加过不少重大比赛, 并取得过出色的成绩。他对围棋的理解和热情使我决心并放心地将此书交给中信出版社。中信出版社曾出版过数本吴清源的书籍, 很获好评。我相信这次和中信出版社的合作一定是愉快的。最后, 我要感谢我的两位助手程天祥和黎剑。我虽然已退休, 但工作依然繁忙, 简直不亚于退休前, 因此靠一己之力恐难以胜任, 如今有了两位尽心尽力的助手, 天助吾也

内容概要

  本书内容简介:徐程十局,是晚年徐星友与青年程兰如于康熙后期的分先对弈棋谱,是争夺当时棋坛王者的“十番”棋赛。因主事者嫉星友资深名高,阴使众人助程,徐遂多负。但十局棋中,徐之“醇正”与程之“浑厚”(施襄夏语),亦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深细微处多与今日暗合,尤见功力。施襄夏因此将其中六局收入他的《手批十八局》,细加评述,推阐入微。一流的棋谱,再配以超一流的棋评,这番际遇,古今上下,殊不可多得也。

作者简介

陈祖德,1944年生,上海人。历任国家体育总局棋类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棋院院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国际围棋联盟副会长。我国建国以来的杰出运动员和教练员。1999年被评为“新中国棋坛十大杰出人物”。曾两次获得体育荣誉奖章。曾获1964年、1966年、1974年全国围棋个人赛冠军。他是我国第一位战胜日本九段的棋手。1982年被授予九段。"中国流"布局的创始人。著有《超越自我》、《当湖十局细解》、《无极谱》等书,其中《超越自我》曾获“人民文学奖”。第五、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

书籍目录

总序

推荐序中国流,大格局
自序
第一局程兰如●徐星友
第二局徐星友●程兰如
第三局程兰如●徐星友
第四局徐星友●程兰如
第五局徐星友●程兰如
第六局程兰如●徐星友
第七局程兰如●徐星友
第八局徐星友●程兰如
第九局徐星友●程兰如
第十局程兰如●徐星友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

后记

后记徐星友与程兰如,这两位先后引领清代棋坛的霸者,其年龄之差大概是四十八岁。因此,当徐、程“订弈十局”时,如果用“血气方刚”来形容年轻的程兰如,此时的徐星友就已经是一位垂垂老翁了。这样的情景,放在今天是匪夷所思的,比如,我们如何能想象,当今一位六七十岁甚至年龄更大的职业棋手,还能够在盘上,与小他几辈的年轻人一较短长,争夺棋坛霸主的宝座?但这样的情景,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材料的清代棋坛,却是很平常的事。比如,在徐程十局之前大约四十年,年仅十八岁的黄龙士挑战年近七旬的老国手盛大有;大约二十年前,盛年的徐星友挑战“老迈周郎”——周东侯;时间再往前推,在清朝初期,还有年轻的周懒予挑战年迈的过百龄,以及明朝末年,年轻的过百龄在北京的公卿府上与老国手林符卿争棋,等等。这样的景象,既让我们为那些年龄处于劣势的一方鸣不平,又深深地羡慕他们的棋艺可以如此长青。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传递极为迅速的时代,对此情此景,只能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即。因为,在信息如此发达甚至爆炸的年代,每一位职业棋手都不能长久地保有他的秘密,他的棋谱可以很方便地为任何一位对手所获得并加以研究,这样,职业棋手在参加比赛时,不管他们棋艺是否有高有低,但在信息的占有量上,他们基本上是站在了同一个水平线上。这造成一种什么情况呢?那就是一线棋手的早衰——随着年龄的增长,精力体力的减退,他们很容易被后起的年轻人超越。也就是说,当今一流棋手的统治力,比起以前是越来越短了。这是时代的进步所带来的一种外部效应。因为清初的信息传递速度,与宋、元、明各朝并没有明显的不同,那时的棋坛便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某一位棋手,如果他的才能和棋艺明显超出了当时的所有名家,他就可以在棋坛的顶峰屹立十年、二十年,甚至是三十年不倒。当然,在他称霸的期间,他理所应当地需要迎接有实力的竞争者的挑战。如果他对后起之秀能够屡战屡胜,他将继续维持他的霸主地位,直到他荣光不再的那一天到来。徐星友安居北京,迎战从安徽北上的挑战者程兰如时,他对自己应该还是充满了信心——这样的挑战赛于他而言,应该并不陌生;而且自从“棋圣”黄龙士逝后,他打败周东侯成为棋坛的第一人,三四十年间罕逢敌手,常胜不败。他也许不曾想到,这一次的十局赛,会成为他的封山之作。这十局棋,从技术水平上看,年轻的程兰如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准,足以与徐星友抗衡;徐星友虽然在年龄上居于劣势,但在棋艺与气势上也没有输给年轻人。他的失败,与其说是败给了年轻人,毋宁说是败给了自己的年龄。但这样说,可能也是有欠准确的,因为我们从清代流传下来的材料中可以知道,此时的大国手徐星友,面对的并非是程兰如一个对手,而是当时的一众国手,以及组织这场比赛并希望徐星友落败的“主者”。谭其文先生在《弈选诸家小传》中,这样概括程兰如的生平:“歙县人。是时,海内推徐星友第一。兰如与星友对弈十局,主者令众国工阴助兰如,兰如遂胜徐,而徐亦因此归里矣。”谭先生在文中,只是道出了这一段秘辛,而对程兰如的棋艺等等,并未发一辞。在《寄青霞馆弈选》所本的《鸿雪轩谱》中,有两处相关的记载,一处说:“闻此局星友初掌先,颇有轻忽之态,遂为众算所败。主家揶揄之,自此以后,星友遂为之气沮。”(指的是第肆局,程兰如一百〇四手快胜)另一处说:“主者因兰如屡胜,此局阴令众国工不必合谋,看二人对垒如何,而兰如遂负。自此以后,仍令众算胜徐,而徐亦因此旋里矣。”(指的是第六局,徐星友二百三十七手胜)从《鸿雪轩谱》中留存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徐星友此时的年龄当在七十岁左右,年岁既长,又是长期统治棋坛的霸主,主者能对他“揶揄之”,可见主者的地位不低。材料中既然称“众国工”,应当不止一位两位名家,主者能对他们指挥如意,命令他们暗地里助兰如或者不助兰如,可见主者的权势不小。在这样的形势下,居于劣势一方的徐星友不能有所抗议(比如罢赛),而且居于有利一方的程兰如不能推却主者的“美意”(他实际的态度似乎是受之不疑),更见得这场比赛完全落在了权贵的操纵之下。那么这位主者因何动机,乐见徐星友的败北呢?我们从常情揣度,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徐星友称霸的时间太久,锋芒太露,得罪过主者(“得罪”众国工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其二,主者不惜以如此不公平的手段来对付徐星友,把他赶下霸主的宝座,如果不是为了泄愤,那也许是因为徐星友在品行上也非无亏(以主者的眼光);其三,主者也许只是对棋坛的现状——徐星友一枝独大有所不满,因此乐见“旧貌换新颜”;其四,主者也许要通过操纵棋坛霸主的嬗易,来证明、炫耀自己的权势。等等。但是,不管主者出于何种动机要挫败徐星友,徐星友想要以一己之力,又当高龄,战胜这位幕后推手以及当时一众名家的合力,显然是具有相当困难的。在这样的情势下,徐星友对程兰如取得三胜,一些负局的胜负之差也非常细微,的确展示了他大国手的实力。由此,我们也不得不对这位老当益壮的棋坛斗士致以深深的敬意。


编辑推荐

《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是第一套系统精解中国围棋古谱的系列丛书,是对中国围棋智慧的总结和提升,给围棋专业、人士、围棋爱好者的精品珍藏礼物。围棋大师陈祖德毕生巨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徐程十局 PDF格式下载



陈祖德九段抱病完成的围棋古谱精解著作!
致敬!
内容和封面同样精美,就是价格高了点:(

这十局棋的简介如下:
徐程十局,是晚年徐星友与青年程兰如于康熙后期的分先对弈棋谱,是争夺当时棋坛王者的“十番”棋赛。因主事者嫉星友资深名高,阴使众人助程,徐遂多负。但十局棋中,徐之“醇正”与程之“浑厚”(施襄夏语),亦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深细微处多与今日暗合,尤见功力。施襄夏因此将其中六局收入他的《手批十八局》,细加评述,推阐入微。一流的棋谱,再配以超一流的棋评,这番际遇,古今上下,殊不可多得也。


一生致力于围棋事业的发展,是值得尊敬的人,他整理的书当然要买。陈老一路走好。


包装很好,很精致,帮老公买的,老公一直很关注围棋方面的书。


古代之巅峰,陈祖德的心血啊


作品如人品,陈祖德老师的作品值得一看


陈老对中国古棋的理解和诠释,应该说无出其右。


很好的书,快递也及时,内容超好!赞,以后还会来选书买买!


第3次购买了,价格合理,发货迅速 ,内容精彩


先是借别人的书看,感觉不错,干脆自己也买了


好棒的书阿~~~
讲解非常详细,包装也很好~~~


讲解详细, 内容丰富, 还有背景介绍.受教.还有,包装精美, 值得收藏!


可怜见发射点 立刻鉴定会


包装很是精美


值得细细阅读的好书


讲解详细,能体会古人的气息


好书,很实用,就是有点贵,应该出简装的


讲解详细,适合4段以上阅读


了解古代国手智慧的好书


本书内容简介:徐程十局,是晚年徐星友与青年程兰如于康熙后期的分先对弈棋谱,是争夺当时棋坛王者的“十番”棋赛。因主事者嫉星友资深名高,阴使众人助程,徐遂多负。但十局棋中,徐之“醇正”与程之“浑厚”(施襄夏语),亦发挥得淋漓尽致,其精深细微处多与今日暗合,尤见功力。施襄夏因此将其中六局收入他的《手批十八局》,细加评述,推阐入微。一流的棋谱,再配以超一流的棋评,这番际遇,古今上下,殊不可多得也。


陈老的不错,只有慢慢欣赏呀!!!


虽然因意外没收到,但据说是好书,陈九段出手,必是精品,期待ing


估计还好吧,没拆开看,以前买的血泪篇都没看。太贵了贵


大师的作品,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不如前两本,但是不用棋盘就能看不错,内容是现在的人不熟悉的,可以借鉴。印刷是一流的。


昨天看完了。这两位是高手,而黄龙士是棋圣。天赋不一样,就不在一个层面上。天赋不足,怎么也成不了超一流。下棋,天赋真的很重要啊。


棋艺不如黄龙周虎精彩,但书评是一流的。


非常棒的书,陈老抱病完成的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古谱大系里的最新两本著作之一。徐星友年近70岁与后起之秀的争棋,正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从这10局棋,可以推测徐星友在盛年的时候棋力有多恐怖!当然,程兰如的表现也很棒,接过了徐星友大国手的旗帜,为中国古棋的承上启下作了很大贡献。希望陈老能够战胜病魔,并把这套书出全,填补我国棋界的这一空白,为实现中国围棋的伟大复兴而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徐星友棋力高强,但年事已高;程兰如咄咄逼人,正年富力强;陈祖德众览全局,呈精彩讲解。快哉!


装帧精美,内容详实,是少有的古谱精品,感谢陈祖德的付出,祝他身体早日康复。


很好的一本书!陈老讲解很详细,细读这本书肯定会对棋力有很大的提高~


评述的相当详细,业余的也能读懂。


好书!经典。。


古谱中的精品


已经买了四本了


古谱大系第3本


棋迷必备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