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高卢战记

(古罗马)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Gaius Julius Caesar)、 米拉 中信出版社 (2013-06出版)
出版时间:

2013-6  

出版社:

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Gaius Julius Caesar)、 米拉 中信出版社 (2013-06出版)  

作者:

(古罗马)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译者:

米拉  

Tag标签:

无  

前言

恺撒及其作品恺撒的《高卢战记》分为8卷,其中前7卷都是恺撒执笔,记叙了公元前52年秋之前的历史,即他初任高卢总督后,为稳定高卢、扩大疆土,同时提升政治名望、累计财富而发动的一系列战争。第8卷是奥卢斯• 希尔提乌斯(aulus hirtius)于恺撒死后不久补充完成。他是恺撒的朋友,同时也随他一起南征北战。至于恺撒本人是否有意记录公元前51年那些相对不大的战役就不得而知了。很可能前七卷战记是一气呵成,写于公元前52-51年冬季,也许是为了说服执政官起到辅助作用。恺撒的《内战记》(Civil War)分三卷,记录的内容涵盖了公元前49年初到始于公元前48年秋的亚历山大里亚战争(the alexandrian War)期间的战事。内战的其他部分内容由其他作者在另外三部著作中体现,即《亚历山大里亚战记》(alexandrian War)、《阿非利亚战记》(african War)、《西班牙战记》(spanish War),其中的《亚历山大里亚战记》可能也是出自希尔提乌斯之手。《内战记》显然并未完成,但这本书是恺撒写于内战期间作为自我宣传之用,还是在他返回罗马不久之后才落笔,就不得而知了。《高卢战记》和《内战记》是恺撒仅存的两部著作。他将两部著作均以《Commentaries》为题,即“随记”、“手记”之意,自谦地表示这只是平实、客观地记录并陈述事实。恺撒以此为标题,也恰好说明两部著作并非文学作品,相反,文学作品可以引用其中的历史记述作为素材,加以创作恺撒的朴素“手记”自然清新,清晰流畅,即便未加任何雕琢,也让我们不由得肃然起敬。即便如此,《内战记》还是有着自我宣传的痕迹,《高卢战记》也并非完全照搬历史。此外,比如在决定恺撒战事走向的问题上涉及个人野心的部分,他及手下通过征服获取的大量个人财富等,这些内容都刻意不做提及,有时他似乎也会隐藏一些战败的内容,以便掩饰他的真实意图。这其中,日尔戈维亚战役(The Gergovia campaign)就是一例。特别是关于远征日耳曼和不列颠并未实现持续效果的战争,恺撒就未给出明确说明。但是,即便是可能存在个人或其他动机,在有些内容上有所保留,恺撒对于大部分事实的记述还是非常宝贵的。《高卢战记》是当时高卢地区的历史和制度方面唯一现存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与《内战记》都是古代伟大将领就自己的战役所做详实记述的仅有的著述。正如所有参与公共生活的罗马人一样,恺撒也会经常发表演讲,有机会提升自己的演讲艺术,罗马雄辩家昆体良(quintilian)在写于公元1世纪的修辞学训练专著中甚至提到,如果恺撒能拿出时间对辩论术加以训练,如果投入时间足够的话,那么他的演说水平就有可能和西塞罗不相上下(见昆体良著作《Institutio oratoria》,X.i.114)。他认为在恺撒的诸多优点之中,笔调平实、语言优美,也是他的一个极大特点。恺撒甚至还特意写过一部两卷篇幅的语法著作《论类比法》(De analogia)赠与西塞罗。根据现存的资料表明,恺撒主张演说家一方面应该避免使用外来语和口语式表达,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生僻词语的使用。他是在力求一种纯粹流畅的拉丁语言风格。恺撒这两部战记著作就是在一直秉承这种风格,简洁明快,避免空洞乏味、冗长重复。

内容概要

《高卢战记》为恺撒除《内战记》之外另一部作品,是恺撒流传于世仅有的两部著作之一。《高卢战记》是恺撒描述自己从前58年到前50年担任高卢行省省长时遭遇到种种事件的随记。全书共分成八卷,每章各描述整年凯撒遭遇的种种大事,其中包括战事、举办祭典、巡回法庭等行省大事。前七卷(即公元前58年~前52年)为凯撒本人亲笔著作,后一卷(即前51年与前50年这两年)则由凯撒的幕僚兼好友奥卢斯•伊尔久斯补充上去。本书叙事翔实精确,文笔清晰简朴,历来得到爱好罗马历史、拉丁文学和军事史等各方面人物的推崇。

作者简介

作者:(古罗马)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us Julius Caesar) 译者:米拉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罗马共和国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于公元前60年同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联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八年时间平定了高卢全境。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著《高卢战记》、《内战记》,于前44年遭暗杀身亡。恺撒是罗马帝国的奠基者,有“欧洲之父”的美誉,后世诸多欧洲君主皆愿借“恺撒”之名为自己的尊号。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卷 驱逐入侵第1章 击退赫尔维西亚人(公元前58年)第2章 将阿里阿费斯塔斯逐出高卢(公元前58年)第二卷 征服比利时部落第1章 比利时联盟垮台(公元前57年)第2章 逐个击破比利时部落(公元前57年)第三卷 第一次叛乱第1章 阿尔卑斯山失利(公元前57年)第2章 大西洋沿岸之战(公元前56年)第3章 阿奎塔尼亚大捷(公元前56年)第4章 对莫里尼人的犹豫之战(公元前56年)第四卷 入侵日耳曼和不列颠第1章 屠杀乌西皮特人和滕克特里人(公元前55年)第2章 首次渡过莱茵河(公元前55年)第3章 首度入侵不列颠(公元前55年)第五卷 第二次叛乱第1章 再度入侵不列颠(公元前54年)第2章 厄勃隆尼斯人大破萨比努斯部队(公元前54年)第3章 内尔维人进攻西塞罗的冬营地(公元前54年)第4章 高卢中北部暴乱频发(公元前54-前53年)第六卷 莱茵河附近的战斗第1章 特瑞维累人溃败(公元前53年)第2章 再度跨过莱茵河(公元前53年)第3章 高卢人的风俗和制度第4章 日耳曼人的风俗和制度第5章 扫荡厄勃隆尼斯(公元前53年)第七卷 维钦托利的叛乱第1章 战争序幕(公元前52年)第2章 围攻夺取阿瓦利肯城(公元前52年)第3章 罗马在日尔戈维亚战役中失利(公元前52年)第4章 正面交锋,维钦托利败北(公元前52年)第5章 围攻夺取阿莱西亚城(公元前52年)第八卷 最后的叛乱第1章 希尔提乌斯所作前言第2章 毕图利泽斯、卡尔尼特和贝洛瓦契各部叛乱(公元前52-前51年)第3章 最后的战斗:攻占乌克塞洛顿诺(公元前51年)第4章 内战将至

章节摘录

69.阿莱西亚这座要塞位于山顶之上,地势非常险峻,南北方向皆有河流经过,四周除却西侧是长约3英里的平原,其他皆有高山环绕。由此可见,除了围攻,此处无法轻取。城墙下面整个东侧的山坡上都是高卢军队的营地,周围还有壕沟和6英尺高的护墙。罗马人所着手建造的围城工事,周长达10英里,罗马人的8座营寨都占据了战略要地,彼此间还有工事相连,并建有23座碉堡。白天的时候,碉堡里安排有哨兵执勤,以防突袭,晚上则有部队驻守,并设有警卫。70.当围城工事开始动工之际,在两山之间那3英里平地上,双方骑兵发生了激烈冲突。恺撒看到我军逐渐占了下风,就派日耳曼骑兵前去增援,还把军团置于营前。我军一见有如此支援,不由得为之一振,遂力挫敌军。敌军人数太多,撤退时挤作一团,于是日耳曼人乘胜追击,一直追到维钦托利营寨的防御工事旁边,结果敌军挤在狭窄的入口处,进退不得,死伤惨重。有些敌军索性弃马而逃,企图越过壕沟,爬上护墙。恺撒下令位于营寨壁垒前的军团再稍稍向前推进,敌军营寨中的高卢人误以为我军要发起突然袭击,也和骑兵一样乱作一团,连声喊叫,要拿起武器,还有些人在慌乱中冲进了城里。维钦托利下令城门紧闭,以免营寨被弃,无人把守。日耳曼人杀掉大批敌军,收缴大量马匹之后,才撤退回阵。71.这时,维钦托利决定在罗马人完成围城工事之前,连夜把全部骑兵撤走。在临行时,他嘱咐他们,各自都必须回到自己的家乡,敦促所有适龄的人前来参战。他指出他们亏欠自己很多,要他们顾念自己的安全,要知道他一直都是在为所有人的共同自由在作战,他们怎能忍心将他交给残忍的敌人去横加迫害。此外,他还说他们必须对此予以足够重视,因为这事关8万名精兵强将和自己的生死存亡。另外,即便是精打细算,存粮也只够一个月之用,即使省吃俭用,也只可以再多坚持几天。做了这一番安排之后,还未到午夜时分,维钦托利就派这些骑兵从工事的缺口处悄悄溜走。他下令所有官兵把手中的粮食全部上缴,违者格杀勿论,以后每次作少量分发。曼杜比伊人带来的大量家畜也立即按人头均分。他规定粮食要极省俭地一点点发放出去,所有在城外的兵力全部调进城内。如此这般就是为了要等到援军到达之后,再与罗马军继续开战。72.恺撒从逃兵和俘虏口中获悉了这一切,于是决定修建一种特殊工事:他挖了一条20英尺宽的壕沟,两边垂直,底部两边和顶部两边之间同宽。他把所有其他的围城工事都撤到距离这条壕沟约650码之后,以防遭到突袭,因为他需要把如此之大的面积包围起来,却没有足够兵力将其团团守住,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夜间有大股敌军突然扑向工事,或是在白天有敌军向正在忙于工作的士兵投掷标枪。在这段中间地带里,就这样修了两条等深的壕沟,都是15英尺宽,靠近里面的一条所经地形较为平坦,地势较低,他就把河水引入其中。这两条壕沟后面,又筑起一道12英尺高的加围栏的壁垒,再加上防卫胸墙,胸墙和壁垒衔接的地方,还斜插着大树杈,以防止敌人向上攀爬。此外,围绕整个工事,每隔130码还修有一座木塔。73.由于四处搜寻木材、准备粮食,都要求士兵离开营寨较远才能办到,这都大量减少了参与修筑巨型工事的士兵的数量。此外,高卢人还经常从几个城门同时冲出,破坏我军工事。因此,恺撒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固工事,使其只需较少兵力即可实现防守。因而,他命士兵采来许多树干和粗壮的树枝,把顶端的树皮剥去后再削尖,把这些木桩直插在一道5英尺深的长沟中,固定好底部,使人无法将之拔起,只有枝枝杈杈伸出地上。沟里共有5排这样的木桩,彼此交错相连,任何人若想从此穿过,必然会被木尖戳穿。士兵把这称之为“界桩”。在此前方,又挖出许多3英尺深的坑穴,坑壁越向下越窄,坑口对角线正好构成梅花形。坑里放着大腿粗细的圆木,木顶上削尖,并且经火烤硬,地面上只露出3英寸高。同时为固定这些圆木,在坑底垫土1英尺厚并用力踩实。坑穴里还填满了树枝和灌木,用以掩盖这个陷阱。这样的坑穴每组为8行,间距为3英尺。根据这些坑阵的花型外观,故美其名曰“百合阵”。在所有这些工事之前,还有很多顶端钉有铁钩的1英尺长的木块,浅埋在土中,到处密布,士兵为之命名为“绊马钩”。74.当所有这些防御工事都已就绪之后,恺撒又照此建造了一圈工事,但这次是冲外而不是冲内。这一圈工事长约14英里,尽量在平地上建造,旨在阻挡来自外界的进攻。这样,即使维钦托利的骑兵成功召集来大量援军,也都无法围困守卫攻城工事的我军部队。同时,为了避免当对方援军业已靠近时,我方被迫冒险出营寻觅粮草的窘况,他又命令所有部下都备齐足够1个月使用的粮草。75.与此同时,高卢各部落了召开了一次首领会议,会上决定不采纳维钦托利的建议。并非要让所有能参战的人员都全部而出,而是改为由各部落出动定额人数,因为他们担心队伍过于庞杂,难于管理,无从判断各部归属,粮食供应也成问题。于是,具体出兵数量要求如下:埃杜维及其属邦塞古西亚维、安比瓦来提、奥勒西族的布朗诺维瑟(aulerci Brannovices)和布兰诺维(Blannovii)共出3.5万人;阿维尔尼及其属邦厄留特提(eleuteti)、卡杜尔西、伽巴里和韦拉维(Vellavii)也共出3.5万人;塞广尼、塞农、毕图利泽斯、萨恩托尼、卢登尼和卡尔尼特各出1.2万人;贝洛瓦契和莱摩维斯(lemovices)各1万人;皮克通、都罗尼、巴黎西和赫尔维西亚各是8000人;苏埃西翁、安比亚尼、梅狄奥马特里契、佩特罗戈里(Petrocorii)、内尔维、莫里尼和尼提奥布洛吉、奥勒西族的塞诺马尼(aulerci Cenomani)各5000人;阿特雷巴特4000人;维利奥卡瑟斯和奥勒西的埃布罗维瑟斯各3000人;劳拉契和波依各1000;阿利莫里堪诸邦[即所有沿海部落,包括古里阿沙立太、雷东内斯、安比巴利(ambibarii)、卡莱特、奥西斯米、威尼蒂、勒克索维和维内里等部落]共2万人。其中贝洛瓦契并未如数出动士兵,因为他们认为,宁肯自己和罗马人直接作战,要自己作主,也不愿听任他人调遣。当康谬出面干涉之后,看在与他的私交情面上,贝洛瓦契派出2000人参加联合大军。76.上文提过,早年间,康谬原本效忠恺撒,在远征不列颠期间曾为罗马效力。作为回报,恺撒曾下令其部落可以免交贡赋,部落恢复独立,并把莫里尼部落封为其属邦交纳贡赋。但是为了力争自由,力求重现往日神勇,所有高卢人民都团结一心,将所有罗马人的恩惠和友谊都抛到脑后,大家全力以赴、尽其所有地投入这场战争之中。当埃杜维境内聚集了8000骑兵和25万步兵之后,先是检阅部队,之后进行了一番清点,并任命了军官将领。任援军的总指挥是阿特雷巴特人康谬、埃杜维人维利多马鲁斯和厄朴理陶列克斯、以及维钦托利的堂兄阿维尔尼人魏卡席夫劳恩斯(Vercassivellaunus),并为其配备一批从各部落选出的代表,作为此次作战的顾问团。大部队前往阿莱西亚时,人人都踌躇满志,志在必得,都觉得如此浩浩荡荡的骑兵步兵大军,足以令任何敌人胆寒,特别是敌军若受到两面夹击,则更是如此。因为罗马人需要应对的不仅有城中突围的军队,还要抵抗外来的援军。77.然而,被困在阿莱西亚的高卢人却对此一无所知,预期救兵应至的时间已过,粮食也都消耗殆尽,于是,他们召开作战会议,考虑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会上人们七嘴八舌,意见不一。有人积极主降,有人则主张趁体力尚存迅速突围,但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克里多耶得斯(Critognatus)所说的一番话,他是一名颇具影响力的阿维尔尼贵族,他的话冷血无情,残忍决绝,令人发指。他说:有人把最令人不齿的沦落为奴称之为‘请降’,对于此,我不想多说什么。在我看来,他们枉为人表,更无资格出席会议。我只考虑和主张突围的人为伍,大家都同意主战的建议,看似我们都没有忘却英勇善战的光荣传统。其实,无法忍受一时的饥肠辘辘,暴露出的是软弱不堪,而非勇气——愿意拼死一搏的人总要多过愿意忍饥挨饿的人。即便如此,我仍然支持突围的提议,尊重他们的自主选择,如果我们除了个人的生命之外再无其他损失,我定会如此。但是,我们在作决定时,还要考虑到被我们发动起来前来相助的所有高卢同胞。设想我们8万之众都要战死沙场,而我们的亲朋好友们要被迫踏着这些尸骨继续决战时,他们将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他们为了你们的安危可以奋不顾身,不要让他们孤立无援,独自作战;也不要因为自己的草率行事、荒唐无知以及意志薄弱,导致高卢人万劫不复,只能世代为奴。难道只因为他们未能在指定日期赶到,就怀疑他们的忠诚和决心吗?难道你们以为罗马人日复一日忙着修筑外层工事,只是为了自娱自乐?由于周围戒备森严,高卢信使无法通过,无法告知他们即将抵达,如果这让大家心有不安的话,那么只要看看罗马人的所作所为,就可以判定我们的援军已经愈来愈近了。正是因为对高卢大军的恐惧,罗马人才这样日以继夜地抢筑工事。“那么,我的建议是什么呢?我们应当效仿祖先当初的做法,那一次战事的规模远不及这次(公元前109-102年),但他们当时也是被辛布里人和条顿人困在要塞,饱受饥饿之苦,他们宁肯以无法作战的老老少少这些活人为食,也绝不向敌人投降。即使我们当代并无此先例,为了争取自由,给后世树立榜样,这也是无上光荣。这次是殊死之战,与辛布里之战不同,虽然那次敌人虽然为全高卢带来灭顶之灾,但他们最终离开了我们的土地,另寻他处去繁衍生息,我们依旧生而自由,在自己的土地上休养生息,主权和法律也归自己所有。但是众所周知,罗马人则要另当别论。他们发动战争全因妒使然,他们深知我们作战勇猛,声名显赫,所以就要永远盘踞于高卢的城邦各地,让我们世代为奴,永世不得翻身。对于被征服者他们素来如此。如果远在他乡的情况,你们可能并不了解,但就以近在咫尺的部分高卢地区为例,那里已经并入罗马行省,并被强加了一套全新的法律和制度,他们被迫在敌人的铁蹄下俯首帖耳,世代为奴。”78.最后的讨论结果就是,凡是健康条件或年龄方面不适于作战的人都应被送出城镇,克里多耶得斯的建议作为最后一招,不到万不得已,不会轻易采用。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而援军却仍旧迟迟不到,则他的建议可以作为一种保留方案,也可以考虑请降或求和。接纳这些高卢人进城的曼杜比伊人,现在却被迫带着妻子儿女远他乡。当他们来到罗马人的防线时,哭哭啼啼,苦苦相求,希望能收留他们为奴,只求能有口饭吃。但是,恺撒在壁垒上设置哨卡,拒绝他们进入其中。79.与此同时,康谬及其他统帅带着所有援军来到阿莱西亚,在罗马防线以外占领了一个山头,在距离我军不过一英里之外安营扎寨。次日,他们把骑兵带出营寨,在上文提过的那3英里平川上密密麻麻排开,而这里也将因此青史留名。步兵则稍稍拉开些距离,在山坡上完全铺开。因为从阿莱西亚城可以俯瞰这里,一看援军已至,大家兴奋不已,聚在一起,欢呼雀跃。于是,他们也把守军带了出来列于城前,把离他们最近的壕沟用柴捆和泥土填埋,为突围做着准备,并以防不测。


编辑推荐

《高卢战记》编辑推荐:装帧精美,适合收藏、阅读。《高卢战记》是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恺撒亲笔所著,从恺撒担任高卢行省总督后,赫尔维西亚人迁移作乱开始,一直叙述到维钦托利败北、罗马内战之前。其间的政治、军事斗争经过非常精彩。恺撒文笔极佳,叙述流畅,《高卢战记》是对长达八年之久的高卢战争的详细记录,也是迄今为止有关这一战事最为权威的史料。恺撒不光记录了战事经过,也对日耳曼、高卢乃至不列颠的风俗、物种进行了记录。《高卢战记》中,阿莱西亚战役无疑是整个战记中的亮点,是西方战争史中利用土木工事同时进行围城与反包围作战的杰出战例,也是罗马文明彻底平定高卢地区的标志。而恺撒对此部分的记录,也惊心动魄,令人赞叹。

名人推荐

维钦托利披上他最好的甲胄,为马套上华丽的鞍具,纵马来到恺撒军队驻地,绕坐于营地中央的恺撒一周,而恺撒面容威严,端坐不动。维钦托利随即离鞍下马,自去其甲,安静地跪伏在恺撒面前,被恺撒唤来的士兵带走。——(古希腊)普鲁塔克《恺撒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高卢战记 PDF格式下载



封面高上大,有品味。内容正常,不是特别吸引人,也不乏味。可惜没有那时的地图结合着看,打来打去,有点乱。


装帧古朴大方,内容平实清雅。


好书,有助于读者对凯撒的指挥能力和非凡的个人魅力进行具体和系统地了解,推荐阅读!


非常满意,速度快,内容也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