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

金焕玲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金焕玲  

页数:

163  

前言

  《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是金焕玲博士近几年对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的一个总结。陈独秀是一位特殊的历史人物。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不仅是一位学术人物,更是一位政治人物,后者尤其占据了人们的研究视野。正因如此,对其学术思想如伦理思想的研究一直以来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事实上陈独秀伦理思想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陈独秀的伦理思想,既包含对旧道德伦理体系的反叛,同时又有对新伦理道德的树立;既有以“立人”为目的的国民伦理思想,又有以“立国”为旨归的政治伦理思想;既有对具体道德思想的阐述,又有对深刻的道德哲学思想的吸收。总之,对陈独秀伦理思想进行深入和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陈独秀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历史地位,应该说他在文化问题的一个方面——伦理文化上倾注了较多的心力,也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去挖掘。不过,到目前为止,人们对陈独秀伦理思想的研究尚不全面和深入,大多局限在对其某一方面的内容或某一个阶段的思想进行述评上,而专门对其进行全面的、系统研究的著作尚不多见。  金焕玲博士的这本专著,在充分搜集资料的基础上,对陈独秀的伦理思想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立体、多维度的勾勒,为人们较全面地了解陈独秀的伦理思想及其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提供了一个系统的解释框架。这项研究工作在选题上就需要大的创新勇气和理论功力。而这份研究成果,对陈独秀伦理思想的挖掘和研究也作出了一定的新的贡献。

内容概要

本书从陈独秀伦理思想的道德哲学基础出发,关照“破”与“立”的二维度,以“非孔之单——传统伦理解构”、“立人之思——国民伦理建构”、“立国之路——政治伦理探索”三个不同的向度,对陈独秀的伦理思想进行了系统性的勾勒,提供了一种陈独秀伦理思想的系统解释框架:陈独秀对中国传统伦理的解构(非孔)为其国民伦理的建构(立人)和政治伦理的探索(立国)扫平了道路,而其国民伦理建构和政治伦理探索丈为进一步正确和全面批判、继承传统道德提供了反思的机缘、同时,后两者作为“立”的部分又都是陈独秀伦理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既是手段,丈都是目的,即都是为了最终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聿福的道德理想。

作者简介

金焕玲,1978年出生,河北省武邑县人。1996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攻读政治学专业。2000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攻读伦理学专业硕士学位。2003年继续在该系攻读伦理学专业博士学位,2005年1月曾赴港参加由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第一届当代中国研究博士生研讨班”,2006年7月获哲学博士学位。2006年9月至今,执教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文法学院,主要从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和相关科研工作。自2001年以来,先后《高校理论战线》、《河北学刊》、《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10多篇,现有独立承担和参与的校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共六项。

书籍目录

导言 一、本书选题   二、思想概述    (一)生平简介  (二)时代背景  (三)思想来源    (四)基本框架第一章 伦理之基:道德哲学总论   第一节 唯物的自然观与功利主义道德观  一、进化的唯物论与个人功利主义    二、辩证的唯物论与革命功利主义   第二节 发展的历史观与道德变迁  一、进化的历史观与道德西化    二、唯物史观与社会主义道德 第三节 知行统一与道德践行    一、知先行后与“伦理觉悟”  二、知行并重与“直接行动”第二章 “非孔”之举:传统伦理解构 第一节 传统伦理解构的直接背景    一、共和政治的徒具虚名  二、尊孔复古的思想动因 第二节 陈独秀对中国传统伦理的解构    一、对维新派旧道德批判思想的承继  二、将“非孔”进行到底 第三节 总结与评价    一、陈独秀传统伦理解构的特点  二、陈独秀“非孔”之举的积极意义  三、陈独秀“非孔”之举的不足之处第三章 “立人”之思:国民伦理建构 第一节 “人”的发现   第二节 国民伦理建构的现实考量    一、国民道德劣性大盘点  二、国民道德劣性成因探析 第三节 国民伦理建构的内核    一、独立自主的人格  二、自由平等的权利 第四节 国民伦理建构的主体    一、五四运动前:以“新青年”为主体    二、五四运动后:以“劳动者”为主体   第五节 国民伦理建构的方式    一、道德启蒙的继续  二、社会革命的转向  第四章 “立国”之路:政治伦理探索   第一节 爱国主义——政治伦理的思想基点  一、国家观的演变    二、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节 民主——政治伦理的价值内核  一、道德批判——民主实现的思想前提    二、民权高扬——民主实现的伦理表征  三、国民运动——民主实现的路径选择    四、晚年反思——民主实现的制度保障  结论 一、陈独秀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 二、陈独秀伦理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陈独秀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伦理之基:道德哲学总论  陈独秀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掀起对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批判狂澜的领头羊,作为以国民性改造实现人的现代化的“立人”之路上的承启者,作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立国”之路上的领跑者,在其叛逆思想和革命行动的背后自然离不开较深的道德哲学基础:从早期的进化论到后来的唯物史观,共同构成了其伦理道德、政治社会等思想演变的主要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 唯物的自然观与功利主义道德观  与陈独秀在政治思想方面于不同时期有较大变化不同的是,在哲学本体论上,他基本上坚持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不管是其前期的进化的唯物论,抑或是后来的辩证的唯物论,都坚持了唯物论的世界观,基本承认世界是物质的。而与此相应,其在伦理道德上,则更多地体现了现实的功利主义色彩,前期是资产阶级的个人功利主义,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之后,则基本转变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立场上。  一、进化的唯物论与个人功利主义西方19世纪兴起的科学思潮使哲学形成了物质的进化的世界观,这种由赫胥黎、丁达尔及埃米尔等人提出的科学唯物论哲学,其代表性哲学著作为赫克尔的《宇宙之谜》,它在世界本原上主张物质一元论.随着西方自然科学技术和理论的引入,尤其是当西方的生物进化理论被传人中国之后,中国传统的天道观逐渐遭到质疑并走向衰落。正如梁启超在1902年所言:“自达尔文种源说出世以来,全球思想界忽开一新天地,不徒有形科学为之一变而已,乃至史学、政治学、生计学、人群学、宗教学、伦理道德学,一切无不受其影响。……近四十年来之天下,一进化论之天下也。……


编辑推荐

  《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由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陈独秀伦理思想研究 PDF格式下载



陈独秀是最被误解的一个思想家,很有研究的必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