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方药学

肖子曾 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

肖子曾 编  

页数:

297  

前言

  医学朝向健康已是不争的事实了,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我国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国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必须建立比较完善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服务网络,推动卫生服务利用的均等化,逐步缩小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造成的健康服务不平等现象。有鉴于我们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是穷国办大卫生,长期存在着有限的卫生资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医疗卫生体系面临着沉重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和压力,国家提出了医疗卫生保健工作“重点前移”和“重心下移”的发展战略,以适应新时期大卫生的根本要求。中医药是整体医学,重视天人相应、形神一体,以辨证论治为主体,以治未病为核心,在医疗卫生保健过程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毋庸置疑,亚健康是健康医学的主题之一,致力于亚健康专门学问的系统研究,厘定亚健康的概念,规范亚健康防治措施与评价体系,编写系列教材培育人才,对于弘扬中医药学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确是一项功在千秋的大事业,对卫生工作重点移向维护健康,重心移向广大民众,尤其是九亿农民,从而大幅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也有积极的作用。  回顾上个世纪西学东渐,知识界的先驱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破除三纲五常,推进社会改革,无疑对国家民族的繁荣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二元论与还原论的盛行也冲击着传统的优秀的中华文化,致使独具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医药学随之停滞不前,甚而有弃而废之的噪声。幸然,清华与西南联大王国维、陈寅恪、梁启超、赵元任与吴宓等著名学者大师虽留学西洋,然专心研究哲学文史,大兴国学之风,弘扬中华文化之精髓,其功德至高至尚,真可谓“与天壤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令吾辈永远铭记。中医中药切合国情之需,民众渴望传承发扬。当今进入新世纪已是东学西渐,渗透融合儒释道精神,以整体论为指导的中医药学,其深化研究虽不排斥还原分析,然而提倡系统论与还原论的整合,将综合与分析、宏观与微观、实体本体论与关系本体论链接,共同推动生物医药科学的发展,为建立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奠定基础。晚近,医界学人与管理者共识:治中医之学,必当遵循中医自身的规律,然则中医自身规律是什么?宜广开言路,做深入思考与讨论。我认为中医学是自然哲学引领下的整体医学,其自身规律是自适应、自组织、自调节、自稳态的目标动力系统,其生长发育、维护健康与防治疾病均顺应自然。中国古代自然哲学可用太极图表达,其平面是阴阳鱼的示意图。其阐释生命科学原理是动态时空、混沌一气、高速运动着的球体,边界不清,色泽黑白不明。

内容概要

  本教材是《亚健康专业系列教材》之一,是一本辅修教材。它以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方剂学》为基础,着重介绍与亚健康干预关系密切的常用中药和常用方剂。  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中药学,共17章。第1章介绍中药学基础知识,包括中药的采集、炮制理论与技术,以及药物性能、配伍、应用知识等。第2~17章介绍常用中药249种,按药物功用的共性,结合治法进行分类,章以下适当分节。  每味药均按采制、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和现代研究进行分述,而以药物应用作为各章的重点内容。在应用中对亚健康状态的适应证单独列出。  下篇主要介绍方剂学,共17章。第一章重点阐述方剂的组成原则与变化形式,以及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剂的分类、剂型、用法等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余下各章依据以法统方的原则,选择适应于亚健康的、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常用的方剂132首。  每首方下列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解、运用等项内容。  组成中摘录该方的药名、制法,其用量亦遵原著,以便理解制方人的学术思想和配伍意义。为了便于临证应用,凡可作汤剂使用的方剂均在原用量之后注明现代常用量,即括号中的用量。  方解中重点阐明药物的配伍意义与组方原理,对病因病机只做简要分析。  运用中首先明确该方的证治要点,并特别提出适应于亚健康的若干种状态,其次是常用的加减方法。

书籍目录

上篇 中药学 绪言 第一章 中药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解表药 第三章 清热药 第四章 泻下药 第五章 祛风湿药 第六章 芳香化湿药 第七章 利水渗湿药 第八章 温里药 第九章 理气药 第十章 消食药 第十一章 止血药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药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 第十四章 安神药 第十五章 平肝息风药 第十六章 补虚药 第十七章 收涩药下篇 方剂学 绪言  第一章 方剂学基础知识 第二章 解表剂 第三章 泻下剂 第四章 和解剂 第五章 清热剂 第六章 温里剂 第七章 补益剂 第八章 固涩剂 第九章 安神剂 第十章 理气剂 第十一章 理血剂 第十二章 治风剂 第十三章 治燥剂 第十四章 祛湿剂 第十五章 祛谈剂 第十六章 消导剂 第十七章 驱虫剂

章节摘录

  二、采集  中药材所含的有效成分是药物具有防病治病作用的物质基础,而有效成分的质和量与中药材的采集季节、时间和方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药用部分所含有效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集,应该在有效成分含量最高的时候进行。`(一)植物类药物的采集由于中药大多数是植物药材,各种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各个不同时期,根、茎、叶、花、果实各个不同部分,其有效成分含量不尽相同。通常以人药部分的成熟程度为采集依据,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  草类大多数在植物充分生长、枝叶茂盛的花前或刚开花时采收。有的割取植物地上部分,如薄荷、荆芥、益母草、紫苏等。以带根全草人药的,则连根拔起全株,如车前草、蒲公英、紫花地丁等。茎叶同时人药的藤本植物,其采收原则与此相同,应在生长旺盛时割取,如夜交藤、忍冬藤。  叶类叶类药材采集通常在花蕾将放或正在盛开的时候进行。此时正当植物生长茂盛的阶段,性味齐全,药力雄厚,最适于采收,如大青叶、荷叶、艾叶、枇杷叶等。有些特定的品种,如霜桑叶,须在深秋或初冬经霜后采集。  花类花的采收,一般在花正开放时进行,由于花朵次第开放,所以要分次采摘,采摘时间很重要。若采收过迟,则易致花辦脱落或变色,气味散失,影响质量,如菊花、旋覆花;有些花要求在含苞欲放时采摘花蕾,如金银花、槐花、辛夷;有的在刚开放时采摘最好,如月季花;而红花则宜于花冠由黄色变橙红色时采。至于蒲黄之类以花粉人药的,则须于花朵盛开时采收。  果实和种子类多数果实类药材,当于果实成熟后或将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枸杞、马兜铃。少数品种有特殊要求,应当采用未成熟的幼嫩果实,如乌梅、青皮、枳实等。以种子人药的,如同一果序的果实成熟期相近,可以割取整个果序,悬挂在干燥通风处,以待果实全部成熟,然后进行脱粒。若同一果序的果实次第成熟,则应分次摘取成熟果实。有些干果成熟后很快脱落,或果壳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白豆蔻、牵牛子等,最好在开始成熟时适时采取。容易变质的浆果,如枸杞、女贞子,在略熟时于清晨或傍晚采收为好。  根和根茎类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阴历二、八月采集为佳。因为早春二月,新芽未萌;深秋时节,多数植物的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其营养物质多贮存于地下部分,有效成分含量高,此时采收质量好,产量高,如天麻、苍术、葛根、桔梗、大黄、玉竹等。此外,也有少数例外的,如半夏、延胡索等则以夏季采收为宜。  树皮和根皮类通常在清明至夏至间(即春、夏时节)剥取树皮。此时植物生长旺盛,不仅质量较佳,而且树木枝干内浆汁丰富,形成层细胞分裂迅速,树皮易于剥离,如黄柏、厚朴、杜仲。但肉桂多在十月采收,因此时油多容易剥离。木本植物生长周期长,应尽量避免伐树取皮或环剥树皮等简单方法,以保护药源。至于根皮,则与根和根茎相似,应于秋后苗枯,或早春萌发前采集,如牡丹皮、地骨皮、苦楝根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方药学 PDF格式下载



中医方药学--亚健康专业系列教材,如果通过书店购书,价格较贵,而且还要亲自去买.从当当上买亲自送上门价格相对便宜,我喜欢这种方式


是买来上课的,但是纸张太撇了


爸爸说这书不好,里面的药量单位错很多,想退又不知当当网可以退的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