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舞阳农民画

主编:刘魁立//张旭 中国社会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中国社会  

作者:

主编:刘魁立//张旭  

页数:

158  

字数:

1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通常,这句俗语只被理解为:风俗总是具有地方特点的,因而彼此相异。但是今天,这句俗语或许还应该有另外一种解释:地方风俗的彼此相异,也会成为认识对方并且丰富自己的途径和手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的生活方式总带有一方水土的精彩和特异之处。如果说,由于既往的历史条件所限,文化的多样性在许多情况下成为了影响彼此交流的樊篱,那么今天,这种区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就会激发我们的灵感和热情,以推进文化发展和促进文化交流。沐浴在这种多姿多彩的文化氛围中,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有意味、有情趣,我们会由此感到生活是精彩的、美好的和幸福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句话,还可以引申出另外一层意思:受惠于这一方水土的这一方人,之所以彼此间有强烈的认同感,就由于他们共有同一的文化传统和带有一定乡土情味的共同价值观。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正依赖于这种认同感。人从懂事的时候起,就会不断地向自己提问:“我是谁?”。总要不断地为自己定位——时间的定位、空间的定位、传承历史的定位……我是什么时候出生的?我的家乡在哪里?我姓甚名谁?等等;同时还要不断地寻求现实生活中的同伴……遇到同族、同乡、同姓、同庚、甚至于同属相的人,都会增加归属感,增加可以借助的精神力量。地域性的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具体显示,对每个人来说也是时间的、空间的、传统的等等定位的标志。人们热爱乡土,不仅是热爱乡土的山水,更是热爱乡土的文化,于是便对本乡本土的人怀有亲近感和眷恋之情。所以说,由地方文化而生发的认同感、归属感正是广大民众亲密和谐的纽带。

内容概要

舞阳农民画集中原民间美术之大成,在表现内容上极其丰富,传说、故事、民俗、节庆、庙会、农村生活等都是其创作的主题,可以称得上是民间文化的百科全书。它以其最朴实、最醇真、最具激情的艺术品格,展现其艺术魅力、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舞阳农民画的基本知识以及绘画技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舞阳·画乡】 第一节 舞阳:帝乡侯国 第二节 画乡:文化的田园第二章 【延伸的画卷】 第一节 从墙头到纸上 第二节 农民画的市场化之路第三章 【民间绘画的支点】 第一节 源自田野的朴实 第二节 淳朴的审美原则第四章 【生活的影子】 第一节 农民画里的民俗文化 第二节 民间艺术的突破第五章 【对话农民画画家】 第一节 王文浩:希望能成大气候 第二节 刘志刚:不搞下去很可惜 第三节 武天举:留下美好的印象 第四节 张新亮:不能脱离民间艺术 第五节 秦春玲:表现自己的感觉 第六节 胡振哑:要为现实服务 第七节 周松晓:创作是件辛苦的事编后记


编辑推荐

  向我们展示了有悠久的华夏文明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民俗文化。民俗中国向世人呈现一个民族民间文化的力量。民俗中国,探求民间文化的魅力。由民政部、中央文明办、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联合举办的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自2003年5月正式启动以来,已顺利推进到第五期。截至2008年底,共援建城乡社区图书室11.8万家,援建图书3900余万册,使约3亿城乡居民从中受益。  2007年10月。四部委联合文化部、中国作家协会决定在深化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的基础上,开展“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将活动内容从图书室援建和社区读书活动,拓展到百位作家情系农家、传承优秀民间文化、展示新农村新农民文明风采。包括百位作家情系农家奉献百部精品力作、培育百名农民作家、出版百部农民作品、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民间优秀文化作品、培育百个特色文化名村、举办“文明中华大讲堂”、广泛开展农民群众自创自编自演的文化活动、举办“新农民新农村文明风采”农民文艺汇演和电视大赛。活动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城乡居民的广泛好评,已经成为一项“得人心、聚人心、暖人心”的民心工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舞阳农民画 PDF格式下载



有一定用处,可以借鉴,如果能讲一些创作步骤就更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