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四川地名故事

黄明全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黄明全  

页数:

377  

前言

  地名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地名凝结了历史的人文特征,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反映了一个地方的地理面貌、政治变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俗风情等多个方面的演变。  地名文化,是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和纽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第五届地名标准委员会议已正式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地名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际性共识。研究地名文化、发掘地名文化、传承地名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开发、利用好这一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一个地名的产生、传播和延续,隐含着地与人、地与物、地与事的种种关系,由此衍生出了很多地名故事,诸多典故、成语、传说都与地名直接相关。可以说,每个地名的命名,总有它不同寻常的由来和含意,每个地名背后,都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地名故事,已成为地名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对地名的考究和命名,源远流长的地名故事是很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早在4000多年前,就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和其后的“金沙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秦朝以后,四川逐渐融人中原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省的成都、阆中、富顺、泸县等60多个市县都有着千年以上历史古地名,千年古镇、古村星罗棋布;巴蜀文化、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地名文化积淀深厚;一些具有民族特点和蕴涵浓郁民俗、民风、民情的地名特色鲜明。民俗、发展和演变等就更多了。秦王朝统治四川后四川地名文化是巴蜀文化和当代文化的瑰宝,众多地名的由来和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四川历史的演绎过程和四川人民的思想与追求、道德与观念的变化过程,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大量的关于地名来源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在民间广为传播,妇孺皆知、代代相传。四川地名故事,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与社会发展一脉相承。  为深入挖掘四川省的地名文化资源,使地名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由四川省民政厅组织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民政局编撰的《四川地名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四川省地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该书的出版发行,凝聚着全省地名工作者的心血,对弘扬地名文化,引导地名文化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  本书的出版发行,是深入挖掘四川地名文化的一个好的开端。四川地名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非一本书所能涵盖。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和弘扬地名文化,为传承和保护地名文化资源,促进地名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内容概要

  《四川地名故事》一书由四川省民政厅组织全省各市(州)、县(市、区)民政局编写,由中国社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由黄明全编著的《四川地名故事》旨在深入挖掘四川省地名文化资源,使地名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该书为16开本,图文并茂,共30余万字,收录全省21个市(州)281篇地名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四川省地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该书的出版发行,凝聚着四川省地名工作者的心血,对弘扬地名文化,引导地名文化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书籍目录

一 成都千年古县新津天回镇葛仙山镇五凤镇赵镇黄龙溪镇郫筒镇犀浦镇新场镇鹤鸣乡万年场石羊场春熙路中山广场营门口三井村圣谕亭巷文斌路金亮路铁军路金带街宝珠山驿马河青白江大朗河新都桂湖苏坡桥公议乡将军桥驷马桥武侯祠刘禅与龙潭寺蚕丛祠飞仙阁宫保府二 自贡五宝镇牛佛镇仙市古镇光大街鸡叫山陶家桥大佛寺与千佛崖三 攀枝花攀枝花市仁和区米易县同德镇渔门镇迤沙拉二滩弄弄坪四 泸州龙马潭区白节镇雨坛镇九支镇二郎镇苏公路新马路龙泉井龙脑桥锦江晚渡钟鼓楼春秋祠报恩塔仙女坟五 德阳孝泉古镇马祖镇继光镇李调元与调元镇红雨村秦宓村玉妃泉太平桥诸葛双忠祠三星堆遗址六 绵阳江油市观桥镇刘家镇鲁班镇石板镇碧山村骂牛坝三锅桩油炸坪窦圃山寻龙山太白洞苏家河花拱桥太白渡七 广元利州区葭萌城战胜坝大仓坝马克思街鼓城山九鼎山石人山明月峡猫儿垭关牛洞鱼洞河利州江潭红军渡龙门阁八 遂宁蓬莱镇卓筒井镇龙崩村柳坝井御书巷金华山黄殿山冬笋沟洗芝溪螺蛳池万岁庵宝梵寺将军碑九 内江高石镇金鹅镇球溪镇插箭山老贯石清官亭十 乐山嘉州古城五通桥区冠英镇龙池镇漏城镇范店乡牟罗寨叮咚街船形街牟路口峨眉山大风顶背水岩黑竹沟沫溪河罗豁苏嫫的故事龙沱张公桥尖脚桥龙凤桥赛公桥十一 南充古城阆中青莲镇双桂镇灵鹫镇与灵鹫山五神骏与马鞍镇木兰乡与“蜀中花木兰”同仁乡礼拜寺街皇后山琳琅山张献忠与西城沟观音桥张飞庙纪信与纪公庙来苏寺万卷楼十二 宜宾观音镇维新镇楼东乡麒麟苗族乡簸峡村永乐村天宝寨钓龙台仙人洞大龙潭戏子潭莲花池蜀南竹海流杯池公园丞相祠流米寺文峰塔十三 广安肖溪镇走马场石稻场雷公寨宝鼎天池湖御临河天仙桥无粮寺洪恩寺黄龙寺白鹤观千佛岩永清寨十四 达州达州市大竹县三汇镇普安镇列宁街会仙桥街太平寨凤凰山与玉山坡五峰山真佛山金马山老龙洞莲花湖木鱼池神奇的飞云温泉十五 巴中永安镇文笔山截贤岭鳌溪河章怀寺严公庙十六 雅安天漏雨城严道镇孟获村水子地周公山八佛山二郎山芦山夹金山与帕格拉山大相岭炒米岗白虎崖蒙山花鹿池白马泉十七 眉山彭山县宝飞镇汪洋镇将军乡石龙村东坡大道九龙山龙鹄山黑龙滩唤鱼池马桥红崖子十八 资阳雁城乐至县保和镇涌泉镇贾岛村金刚村天灯山十九 阿坝卧龙镇萝卜寨桃坪羌寨鲤鱼寨神座神仙堡镇江关九顶山莲宝叶则神山四姑娘山野人大峡谷九寨神仙池黄龙寺二十 甘孜巴塘县色达县八美镇松麦镇革什扎乡岚安乡红草地帕姆岭仙女崖吐曲龙巴二十一 凉山月城西昌盐源县佑君镇九龙屯孔明寨三衙街罗汉山与美女山马鞍山美女峰凤凰嘴马湖夫妻泉会仙桥伸臂桥

章节摘录

  成都  千年古县新津  新津于北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建县,迄今已有1452年。不过,新津得名还要早于建县,时间约在东汉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并有一段历史故事。  新津位于成都以南约40公里处,南达眉嘉平原,西通康藏,是成都南路的一个交通节点。这个交通要口缘于河流的走向,岷江流到都江堰,分成内外两江,外江(金马河、羊马河、杨柳河)及南河、西河流至新津汇合,再流到彭山江口与内江合流,所以常言说新津五河相聚。东汉以前,成都通眉嘉平原,水陆两道皆不经过新津,而是走位于彭山江口的岷江汉安桥。但当时走汉安桥很不方便,百姓深以为苦。这一交通状况后来在李严任犍为郡守时得到改变。  相传某年夏天,江口镇江水暴涨,汉安桥冲毁,舟船不渡,交通断绝。此情此景令李严十分忧愁,年年这样恐怕不行,得想法开辟新的渡口。可新渡口又开于何处呢?李严心头郁闷,于是在一天午时来到江口街头散心。刚走到街中央,见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双腿席地盘坐为人占卜,遂上前围观。老者占卜很特别,其人并不言语,只是以面容微笑、悲愁来显示吉凶。李严想:这也太玄乎了,便欲转身离去。孰料,老者开了腔:“官人且慢,不就是开辟新渡口的事吗?”李严闻之大惊:这老者怎知我心事?遂上前欲问个明白。老者并不多言,只冷冷抛出一句:“县北江岸有仙山,风光旖旎美天津。”说完老者飘然离去。李严赶紧追问老者家在何处?“平冈治。”老者应答声细若轻风,并迅速消失在人群中。李严明白,今天巧遇仙人李阿真人了。(注:李阿真人传为汉时神仙,在新津县北的平冈治升仙。)  别过老者,李严随即带上亲随,策马沿江北行。不多时分,便来到今新津南河岸边的修觉山下。此地几条大河交汇,江流平缓,实在是一个绝佳的渡口。可是一望身旁的修觉山,李严心里便凉了半截。修觉山矗立江边,悬崖峭壁,犹如万仞摩天。要开渡口,必得从山脚打凿出通道,联通东西方才行。可这巨大的山体,这陡峭的岩壁,何年何月才能凿开?“天绝我也!”李严长叹一声,陷入茫然。  就在这当口,江上传来一声渔唱:“水克火哟,难相容。水火相交哟,挟千山。”李严循声望去,见空阔的江面上,一渔人身披蓑衣怡然摇桨。“水火相交挟千山。”李严默念了几遍渔人的歌谣,猛地喊道:“有了,就在这山下开新渡口。”原来,水火虽相克,可是火烧山石,再以水浇之,山石因热胀冷缩的作用会爆裂开,如此开凿山石则大为容易。凿山工程就此展开。建安二十一年,山脚通道凿成,形成一个新渡口,谓之为“新津”(津者,水渡也)。  从此,成都通眉嘉平原的另一条新通路开辟出来。新渡口日益繁荣,终于公元557年设置了新津县。新津建县后立刻成为成都南路的重要交通口岸,因五河汇聚,新津又成为岷江中游上的水运枢纽。大抵因为交通的重要,新津自建县起到今天,县名一直没有变动,所以,新津为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  (朱鸿伟)  天回镇  成都市金牛区天回镇,位于成都市区北部。天回镇因地处天回山脚下而得名,而天回山之名,有一段传奇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候,天堂里有个辛勤的园丁叫杜宇,他三十来岁,身高七尺,浓眉大眼,勤劳勇敢,聪明好思,是一个誉满天庭的英俊青年。  有一天,园丁杜宇挥动月锄,为御花园松土。他正干着,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打算将西山王母娘娘后花园的蟠桃树,移一株到御花园以解众仙之馋。于是,他把这一想法向玉皇大帝禀报。玉皇大帝不仅赞赏这个大胆的想法,还赐给他一匹金鬃马,让他去移栽一株蟠桃树。 杜宇骑着金鬃马,心情激动地向西山奔驰,只听到马蹄声声,罡风阵阵,转眼问已行程过半。刚到一小山巅,忽然马立人仰,惊马嘶鸣。杜宇一看,怎么也没有想到,面前突然出现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急忙悬崖勒马,想探个究竟,只听到一声山崩地裂的轰响,霎时电闪雷鸣,人和马同小山都直往下沉。他只觉得天旋地转,就身不由己地坠入万丈深渊。  原来杜宇在驰向西山的半途中,正遭遇共工与颛顼争夺王位,战于不周山前,把支撑天庭的大柱打断,苍天出现裂缝,碎片纷纷落下,坠落在如今的成都平原上。渐渐地,这里堆成一座小山,山形十分奇特,好像一个尚未收敛好的肚脐形状。值得庆幸的是,尽管天马已经殒命,杜宇却大难不死,他挣扎着站起来,大喊三声。山下的土民被这景象惊呆了,倒头便拜,称他是天堕之神,并把他降落的小山称之为天隳山。杜宇从此留在人问,后来称帝于古蜀国。对这神话传说,汉代的扬雄在《蜀记》中写道:“以杜宇自天而降,号日天隳”。  天隳山的称呼一直沿用下来,到了唐代,发生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幸蜀,曾驻跸于此山,自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天旋地转回龙驭”之句即指此地。自那以后,因唐玄宗幸蜀返跸经此,人们改称天隳山为天回山,山下的场镇也由此而得名为天回镇。  ……


编辑推荐

  四川是中国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积淀。早在四千多年前,就形成了以“三星堆文明”和“金沙文明”为代表的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  《四川地名故事》收录全省21个市(州)281篇地名故事,以故事的形式讲述了四川省地名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历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四川地名故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