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再生中国(上下)

李艳//熊志勇 当代世界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当代世界  

作者:

李艳//熊志勇  

页数:

599  

前言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斗转星移,桑田沧海。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冰雪消融,人面桃花。 时光飞逝,30多年弹指一挥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使用率极高的术语,已经成为我们人民共和国自身历史嬗变的一个象征。尽管在当时,谁也没想到,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竟是如此重大——它成为新旧时代转换的一个标志,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岁月如歌。“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如歌的岁月,依旧化不开、反而加重了我们那种心系1978年的浓浓的情结,于是,我们提起了笔,为着不能忘却的纪念,为着回顾历史的经验,更为着面向未来的使命。 之所以如此,还因为30多年的光阴已不算太短,面对光荣与梦想,我们所说、所做已经很多很多。而回首往事,我们所思、所写也可以多一些厚重,少一些隐晦,对这段极其重要而难忘的历史,作出客观地透视、理性地沉思、真实地再现。 新旧时代转换的镜头最先定格在1976年。当毛泽东溘然长逝,遗留下的是“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的理念与“天下大乱”而未能实现大治局面的现实。在27岁的社会主义中国,人们祈盼着毛泽东后时代的合格领路人。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华国锋来了,揣着“你办事,我放心”‘的接班证书,罩着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光环,但实践证明,他只是毛泽东的寄托,而不是历史的选择。在理应“改天换地”的历史关头,华国锋没有表现出必需的勇气、智慧与能力…… “文化大革命并没有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抓纲治国”……“两个凡是”诞生了。在本该拨乱反正的关键时刻,“两个凡是”再陷人们的思想于囹圄,真理依旧错位,灵魂依旧放逐。 难道东方的雄狮还要继续酣睡? 难道蔚蓝的地球真要遗忘文明古国? 堂堂中央之国面临着一个严肃的历史课题——再生与振兴! 十年噩梦毕竟警醒了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中国落后了的警醒,对“左”倾泥沼的警醒,引发了奋进的激情和艰苦的斗争。终于,几度沉浮的邓小平再次复出了…… 是人民选择了邓小平,是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是中华民族选择了邓小平。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曾经把1975年的中国导演为改革试验田的邓小平,在漫步“邓小平小道”、“以观后效”的等待与思索中,早已把握了中国龙的时代脉搏,悬壶济世、高瞻远瞩。随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春雷响过,一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延续着久已在地下奔突运行的博大喧响,山呼海啸般地席卷神州大地。 从此,思想不再冻结,迷信难再盛行。 从此,天开云散,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从此,月明风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一个伟大的转折不可遏止地到来了!又一个“遵义会议”,转折在北京。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改变了沿袭多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方针,决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与此同时,邓小平作为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的地位,得到实际上的确立。邓小平时代开始了! 由此,邓小平理论逐渐被全党所认同并最终写到了党的旗帜上,改革开放成为其最鲜明的特征; 由此,中华民族被置于一个亘古未有的全新的坐标系中,中国土地衍生出了一些千百年来不曾有过的东西。 于是,“包”字来到山水间,它将横扫贫穷褴褛,带来脱贫希冀。咬破手指、立下血书的18个小岗人,不仅没有“哪个因大包干进大牢”,反而成为诱发一场深刻的全面改革——“第二次革命”的新契机。 于是,落实政策,廓清冤案迷雾,还我朗朗乾坤。彭德怀并不“反党”,刘少奇也不是什么“叛徒、内奸、工贼”……一次又一次迟到的追悼大会在召开,一位又一位英烈的骨灰被放归祭坛.一批又一批的无辜者被解放出监狱、“牛棚”。 于是,中国的南海边演绎“春天的故事”,开启夜郎门户,走向五洋浩淼。小渔村深圳撕开对外开放的第一道口子,“经济特区’沿着它所杀出的“一条血路”,大踏步地“向内地进军”,中国融入了世界,世界融进了中国。 于是,有了巨人对巨人的评说,决议伟人历史,解开“历史难题”。是“非神化”,不是“非毛化”,毛泽东就是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永放光辉。 于是,“两案”的审判台庄严搭起,还历史以真实;,还正义以尊严,还人民以公道。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中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中国充满了昌盛与富裕,中国充满了光荣与梦想。 或言,没有对过去狂热与迷离的幻灭,便没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转折;“没有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是为再生。 我们满怀激情,试图讲好这个“再生中国”的故事。 作者 20111年5月于北京木樨地

内容概要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斗转星移,桑田沧海。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冰雪消融,人面桃花。  时光飞逝,30多年弹指一挥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一个使用率极高的术语,已经成为我们人民共和国自身历史嬗变的一个象征。尽管在当时,谁也没想到,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竟是如此重大--它成为新旧时代转换的一个标志,成为中国共产党发展史上、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史上一座伟大的里程碑。

作者简介

李艳,历史学硕士,现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马列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当代史的教学与研究。曾出版《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执政党建设》、《蒋介石与宋美龄》等专著,合著《口号与中国》、《再生中国》等,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熊志勇,历史学博士。现为海军工程大学训练部高教研究所副所长、教授、研究生导师,先后出版《大寨红旗的升起与坠落》(合著)、《从边缘到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再生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前前后后》、《中国睦邻史——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等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

书籍目录

一、先声:邓小平在19751-1 邓小平发出全面整顿令万里勇当“开路先锋官”1-2 钢铁工业闻风而动农业战线风雷激荡1-3 人民子弟兵提防野心家教育革命“老九不要走1-4 评《水浒》宋江架空了晃盖反“右倾”桃花源人再下沉二、惊变:中国19762-1 “你办事,我放心政坛“黑马”华国锋2-2 “过去”与“既定”区分正邪以快打慢“四人帮”伏法2-3 举国揭批“四人帮广场兴建纪念堂三、徘徊?华国锋色彩的19773-1 两大问题如芒在背“两个凡是”赫然出笼3-2 华国锋主导三月会议邓小平复出三中全会……四、前奏:讨论真理标准1978五、转折:伟大的里程碑矗立在1978六、包产到户:一场饥饿引发的深刻变革七、1979:万象更新九、拔乱反正完成在1981

章节摘录

“文化大革命”之初,邓小平被错误地打成“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下放江西。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昌步兵学校,工作在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厂校两地之间的田间踏出了一条坚实的“邓小平小道”。“等待”。在这条坎坷的小道上,邓小平走了三年,思考了三年。正是在这三年的思考中,使邓小平率先达到了“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境界。也正是这种思考的深度和等待的高超艺术,酝酿和造就着20世纪中国“世纪伟人”邓小平。有人说,中国后来发生的许多事情,就是从这条小道延伸出来的。芬兰政府首相曾这样说:“我们芬兰语中有个特别的词汇:忍耐。含意是拥有崇高的信仰,对为之奋斗的事业充满信心。这个忍耐与信仰便是邓小平的财产。”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林彪反革命集团覆灭,客观上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的失败。一线阳光穿云而出,笼罩中国大地上空的“左”倾浓雾,被撕裂出一条光明的缝隙。1972年1月10日下午,毛泽东抱病参加陈毅的追悼会时,对陈毅的夫人张茜说:陈毅是个好同志……邓小平的性质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重要的政治信号,表明毛泽东对邓小平的看法有所转变。在场的周恩来听后十分高兴,随即暗示陈毅的子女们想办法把这个信息传出去,以制造舆论,为正在江西的邓小平复出创造条件。


编辑推荐

《再生中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前前后后(套装上下册)》是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再生中国(上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