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2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钱穆  

页数:

1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52年春,钱穆先生应有关方面之邀,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进行了五次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即是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
“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

作者简介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讲 汉代
一汉代政府组织
二汉代选举制度
三汉代经济制度
四汉代兵役制度
五汉制得失检讨
第二讲 唐代
一唐代政府组织
二唐代考试制度
三唐代经济制度
四唐代兵役制度
五唐代制度综述
第三讲 宋代
一宋代政府组织
二宋代考试制度
三宋代赋税制度
四 宋代兵役制度与国防弱点
第四讲 明代
一明代政府组织
二明代考试制度
三明代赋税制度
四明代兵制
第五讲 清代
一制度与法术
二清代的部族政权
三清代部族政权下的政府
四部族政权下之考试制度
五清代的统制政策
六民众的反抗运动
七变法与革命
总论
[附录]答徐君书

章节摘录

版权页:解牌时应在复杂的牌阵当中找出一条整体性的牌路。解牌时不能思路混乱,否则解出的牌意会杂乱无章,甚至还会相互矛盾。用综合法解牌时要首先去了解整个牌阵的架构,考虑牌在结构中呈现的意义,之后在这个牌阵中找出每张牌共通的部分,并把这个共通的部分和架构再作一个整理归纳,最后找出一个比较合乎逻辑的答案。使用综合法有时候会太过武断,结果也相对粗糙一些。这和观察法刚好是相对的,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当然比较好。4.反说法很多事情在发展到极限的时候,自然会向另一面转移。要正确使用反说法,一定要先经过观察法与综合法的思索,再将你解牌的思路,从反方向来重新考理一下,以找出一条新路。当你在解牌感觉很顺畅的时候,不妨也反过来想想看,说不定可以看到新的、隐藏于合理之下的隐喻。5.组合法解牌时使用组合法的基本原则是将牌放在一起看,去思索它们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新的意义。组合这种方法可以先从两张牌的组合开始,慢慢扩大到三张以至于整个牌阵。通常要使用组合法的人,在牌义上、学术上有一定程度的熟悉,然后将这些综合起来,各自融合,从不同的方法组合在一起,对整个牌阵综合整理,说不定会得到令人惊讶的结果。


编辑推荐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是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PDF格式下载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1952年春,钱穆先生应有关方面之邀,以“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为题进行了五次讲演。《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即是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此书是根据钱穆先生的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和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中国历史最具代表性的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理论是制度的精神生命,现实是制度的血液营养。
钱穆(1895-1990),字宾四,江苏无锡人。九岁入私塾,1912年辍学后自学,并任教于家乡的中小学。1930年经顾颉刚推荐,聘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后历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齐鲁大学、武汉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学校教授。1949年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定居台湾。著有学术著作六十余种。


这本书我九块钱入的,很划算,原本钱穆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学者,再说此本书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有我最中意的明朝在里面,我怎么能错过?《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即是先生根据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


此书是根据钱穆先生的讲义整理而成,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和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中国历史最具代表性的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制度必须与人事相配合,理论是制度的精神生命,现实是制度的血液营养。钱穆先生的名作,研读二十四史之前必看书本之一!


最近在开始读钱穆的《中国政治得失》,以至于一天的时间基本上都耗在上面。现在写一点感想。
  
  大概的说一下钱穆是谁。钱穆一个男人,死了。仿佛记得是一个教授,教授国学的。本来是大陆的,1949以后去了香港,后来死在台湾。传言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解释一下偶的对国学的认识。偶觉得吧,国学,顾名思义,就是中国、中国人的学问。That is all。中国的学问里包括了中国人说话的学问——文学;中国人自high的学问——艺术;中国人压箱底的学问——儒学(在一期的国家地理杂志上,中国的儒学被认为是一个宗教,哈!);……;那么,死去的男人钱穆就是研究这个的,而且还生活在香港和台中,可见他的生活还是比较爽的。
  
  钱穆的学问极其不错,亏好死的早,否则大约CCTV10的《大家》栏目一定会采访他。由此间接可见钱穆的学问有多拽。要是在现在,估计不但能上《大家》,还能感动中国。
  
  钱穆他的学问的深厚体现在这样几点,一个是钱穆说话很清楚,《中国政治得失》开篇第一节就写的好:中国政治从秦汉开始,“秦只是汉代的开始,汉大抵是秦代的延续”,对仗的一句话,把一大段乌七八糟的历史说得清清楚楚。而且很干净,句子也漂亮。这几年在学术领域极其浅薄的经历已经让我知道,做学问,写个万字,十万字的文章并不困难,难得是把万字,十万的文章用千字表现出来,这点很不容易,要大学问才可以,而钱穆显然有这样的大学问。二、钱穆的学问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极其扎实的积累。深度上举个一个例子,钱穆写道唐朝的灭亡时候说唐代兵役制度后期,地方军事负责人为了侵吞部下的财产而想方设法的把自己的士兵搞死,并且补充“这许多事情,正史说不记载,要在许多零碎文件中,才可看到。”学问好不好就在这里看出来了.另外在前文的叙述里,钱穆说道丞相等等官名的来历来源于祭祀或者皇家时(这有点像现在的日本,比如现在日本的很多部长级别的官员名称还是以皇家雇佣人员的形式命名,如‘官房’,即便是实际工作已经是服务人民性质的——keke),一一举例的架势也很精彩,只是我不能确定这个在你们文史圈子里是否是属于常识。另外在广度上,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或许这个观点不正确或者钱穆在世的时候不认同——虽然钱穆是以正面理解中国传统政治形态而自居,但是实际上,钱穆对与中国政治的分析,完全是运用了西方政治学的说法,当然我的这个表述是有问题的,因为政治学作为一个学问,本来就不应该有东方或西方的差别,只应该有流派或形态的不同。不过钱穆很明显的,他与黄仁宇,偶粗略的觉得大约是一个大的路数上的,同我见过的对中国政治形态的描述相比,其共同特征都是重于技术细节的描述,重于技术分析,重于赋税;而不去追究什么意识形态等等的问题。这点很好。很专业。钱穆必然对西方的政治历史等等有着极其清晰的了解,并且有研究,否则写不出这个东西来。
  这里说道黄仁宇,倒是很想把黄和钱穆做一个对比,虽然我同样不确定在你们学界是否能够把这两个人放在一个等级上。不过在我这里可以,因为这些中国非大陆的确的关于“基于历史的政治经济分析描述”的文章里,我认真看过的就两个人,死了的男人钱穆,还是刚刚被你推荐的;另一个是黄仁宇。
  
  钱穆和黄仁宇的底子不一样,钱还是基本上是老的国学地址,很传统,毕竟,这个和钱的长期做中小学老师经历,以及后来燕京大学、北大的经历分不开的。而黄是一个中华民国的中级军官出身,后来考研考到国外去了,估计当时出国留学不要考GRE,所以比较好考。后来黄一直在米国教书。说是黄的文章,比如《万历十五年》《资本主义与21世纪》《撒克逊河边谈中国历史》等等都是英文写的,后来让中华书局的先生们翻译成英文。至今看万历……的时候,都能看到英文翻译成中文的痕迹。实际上,黄的研究问题的思路比钱要严谨的多的多,黄的《万历十五年》中的每一篇文章的引用都有75~120个不等,固然这个是做学问所必须的并不值得稀奇,但是其文章中只要是非个人分析的内容全部有出处,而且出处能详细记载到页码并摘录,仅此一项,就极其值得佩服的——要么是佩服黄仁宇本人,要么是佩服美国的整体的学术气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而钱穆的文章中,明显在某些地方带有个人的主观成分(不过钱穆没有引用各种注解绝对不是什么不正确的事情)甚至都带有一点牢骚。当然作为一个非正式学术文章,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即便是其是正式的学术文章,这些问题也不是问题!但是总归感觉上不一样的,特别是与黄的东西相比。
  这里说两个偶觉得的,钱穆的东西不如黄仁宇的地方。先说一个,钱穆超过黄仁宇的地方:是钱穆的学问偶感觉比黄仁宇大很多,黄仁宇只是一个流派的代表,而钱穆是一代的大师。这个体现在一个微末的地方表现在黄仁宇洋洋洒洒的东西钱穆几句话就摆弄清楚了,究竟还是火候有差。但是黄的文章有两个比钱穆强。第一,同样是公开发表的作品,黄的文章即便比钱的作品更像是论文,但是缺都比钱穆的文章好看很多。看到很有意思,也很值得一看。但是钱穆就很容易把文章写的干涩甚至是艰涩,这样也不是很好。我觉得自己要是做钱穆的学生,上课是会看报纸的,但不会睡觉。第二,钱穆是一个发现问题的高手,但是钱穆最起码在《中国政治得失》一文中,没有感觉到他在认真的想如何解决问题。他很好的总结了中国历史上种种政治形态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优缺点以及最后瓦解的问题,但是却没有能够告诉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对于现代的事情,钱穆对错都没有讲清楚,过于强调意识形态上的东西,特别是最后一段,甚至都有情绪在里面。这样不好。——或许也是钱穆不想在这本书里讲。而黄仁宇不是的。黄仁宇的文章的字里行间,都表述着如何把古代的东西与经验运用到现代,这点在《资本主义与21世纪》中表现的极其清晰。黄在该书中虽然没有说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但是看了那个以后,大约的已经清楚我们应该做什么了。这点钱穆是不具备的。黄比钱理性,而且务实。黄对于中国现代社会的问题也说的蛮清楚的。但是在这个方面,他和钱的视角不一样,不好比。
  
  大约就是这样,自己写的东西,不结尾了。
  
  感觉偶的这种文章看起来都很不舒服,不晓得为什么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


关于二○○二年九月三日上有一篇评介钱穆先生《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文章,读过之后,我去把这书再读了一遍,看法和原文作者丁先生有些不同,大致如下.原文两处引用钱穆先生的论述后,都接着引用了鲁迅先生的话,好像是用周先生的话来帮助说明钱先生的意见似的。但是,周先生是把中国历史看做吃人肉的历史的,钱先生则主张对中国的历史应抱有一种温情和敬意;周先生在谈到青年必读书时,是主张少读甚至不读中国书的,钱先生的意见也正和他相反.两位先生的历史观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水火不相容的。所以,他们的有些话可能表面是相似的,但要用来互相说明互相支持,却是很困难很危险的.丁先生文章这样做了,如果不去看原书,读者有可能会把周先生的看法误认为是钱先生的看法,这就是误读了。历代政治得失,顾名思义,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不是一团漆黑,而是有得有失的。把中国的几千年说成都是封建,都是专制,是钱先生所最反对的。他的许多书里都讲到这一点,这本书也一样.有皇帝,不等于就是专制,反之,没皇帝了也不等于就没专制.在这本书里,得和失,钱先生主要是要肯定其得.认为中国历史上许多精彩的东西不能抛弃.即以科举制度来说,许多史家认为是八股取士,害了读书人,也害了国家.而本书说: “自唐至清,此制推行勿辍.即孙中山先生之五权宪法里,亦特别设有考试权.这一制度,在理论上,决不可非议,但后来仍然是毛病百出,然我们并不能因其出了毛病,而把此制度一笔抹杀.”关于科举取士制度的许多具体论述,这里就不一一详引了。丁先生文中讲到政治和权力,钱先生书中强调的是权力应有划分,应受监督, 历代政治,在这方面也是有得有失.唐朝的节度使,权力太大,不受监督,唐朝就崩溃在这一制度上.清代的政治,被钱先生认为,可说是全没有制度,一切由满洲部族的私心发出,全只有法术,更不见制度.为了便于满族皇帝的专制,就废除了宰相(明代已废,清朝沿袭之).最高命令就由皇帝发上谕.还有明的和暗的(直接秘密发下) “这是纯粹出之于私心的,而私心决不能形成出制度.”不能把中国历史都说成专制,但清代的政治是专制的。对于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现在不用 “满清”这词,但当年是用的,钱先生书中也用这词)书中说 “满清是推翻了,不过连我们中国的全部历史文化也同样推翻了。这因当时人误认为满清的政治制度,便完全是秦始皇以来的中国旧传统,又误认为此种制度,可以一言蔽之曰帝王的专制,于是因对满清政权之不满意,而影响到对历史上传统政治也一气不满意.因对于历史的传统政治不满意,到对于全部历史传统文化不满意.但若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一般人对其国家已往传统之一种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从这段引文,也可看出本书和鲁迅先生看法的不同了)这 “全部传统文化被推翻”或正是当年文化大革命追求的目标,而 “共尊共信之心也没有了”的结果,也差不多是又出现了。可见,这历代政治得失,是一定应当好好研究的。钱先生原书,除了政治,也讨论了经济,丁先生文没讲到,本文也不讲了。有一点还想提一下,就是关于太平天国. “由今看来,大家同情太平天国,认为它是民族革命,这话自不错,但实际也不尽然.” “若太平天国成功了,便是全部中国历史失败了。当时的洪杨,并不是推不翻满清,但他们同时又要推翻中国全部历史,所以他们只可有失败.”一斑可以窥豹,本书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也是和几十年来习见的观点不同的。原书是一讲演集,是五十年代在台湾战略顾问委员会讲的。历史,是应当成为战略的顾问的。今天读此书,或许也应将他与现实联系起来.只说书好,而不联系实际,正如毛泽东所说只夸好箭而不去射靶子一样了。


钱穆先生之所以成为先生 学问之大绝对是大师级别 这些CCTV10的伪大师们感谢钱穆先生没赶上这两年信息大爆炸时代吧 要不哪有你们的事儿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围绕这最完整的五个朝代 汉 唐 宋 明 清为主体阐明 1.从政治制度的三公九卿郡县制 到 三省六部 道 府 县制 和谏官六部 路 司 府 县制 皇权与相权的分割 及中央集权过程 在到后来的九卿 内阁大学生 无相 和最后的军机处六部制走向高度集权的过程 2.选举制度上从 举孝廉,门伐及第考试 考诗律到 乡试会试 考经义 到最后的八股 和权术八股的延伸
经济制度 从均田制三十税一 劳役制 ,租庸调 ,两税法 ,免役制,到后来一条鞭法,摊丁入亩。4.兵役制度从全民皆兵,府兵制,募兵制 到后来的卫所制度 几大方面的详细解说 来最后做得失的检讨 中共叫封建 民国叫专治 西方叫中古的古代及近代中国社会都有失偏颇,钱穆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社会阶级是一天天趋向平等 和人民共尊共信的精神上的东西融合认为中国政治制度领先西方的观点绝对称的上学问深厚的体现。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源于五次讲座,涉及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讲政治组织、选举制度、经济制度和兵役制度。语言平实,深入浅出,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大师的风范。以前看政治制度史,晕得不行,这本让你读得明明白白。虽然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可对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讲已经足矣。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作者认为政治乃文化体系中一要目,制度必须与人事相结合。分别从“政府的组织”“考试和选举”“赋税制度”“国防与兵役制度”四个方面,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得失作出分析评说,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传统政治及传统文化的一本必读书。


钱穆先生的这本《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前在学校图书馆看过了,收获颇丰。后来买了吴晓波的《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过之后感觉应该和钱穆先生的这本书对比阅读。于是,买了这本书。书不厚,仅170多页,讲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制度。


读完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书不厚,仅160多页,讲述了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包括政府组织、考试、经济、兵役等制度。读罢,仿佛重游了2000多年的中国历史,而且是之前很少触及的中国政治史。毕竟,中国历史更像是一部哲学史、文学史、艺术史甚至军事史,惟独少有谈及政治的部分。读书时学唐诗宋词,所谓政治,也无非是作者被罢黜,郁郁不得志,如此作为讲述其文学价值的大背景而已。 贯穿全书,钱穆先生的一个观点是:任何一项政治制度,要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观察,若仅以当前的标准来评价和看待历史,必然有失公允,得出偏激的结论。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这本书,钱穆前辈通过对汉、唐、宋、明、清五个朝代的皇权和政府权利机构、人才选举制度、兵役、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等方面关系的分析,深入浅出的刻画出了2000余年来中国历代政治的优劣,非常适合作为历史喜爱者深入阅读的过渡书籍,具有很高的分析价值,“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强烈推荐给喜爱历史的读者


这个版本不错,经钱胡美琦女士授权,以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所编全集繁体版为本,进行重排新校,值得一看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是为著史读史之功用。 大师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新校本)》正是这样的一本史学著作。


这次买的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内容很丰富,是一直想买的一本书,观点很独到,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于建嵘的两册也是,都是不可多得的读物!值得推荐值得拥有!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新校版)


这个商品不错~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新校本)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钱穆(新校本),经典。


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我觉得通俗易懂,而且某些观点比较新颖。是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一本好书。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先生的力作,推荐


钱穆先生著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对理解中国政治史的变迁规律大有裨益,确是一本好书,非常值得一读!!!


这本书是钱穆先生五篇讲演的改变与整理,主要着眼于制度史。作者并没有将之写成通史,而是选取了中国历史中富有代表性的五朝代,从人事、兵制、政治等五方面来分析,跳出了一般史书的框架,观点、结论也很有特色。语言平实、质朴,没有多少铺陈。值得一读再读。


本书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同学最适合看的书,观点明确清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新校本的排版也清晰,钱穆先生的这部作品毋庸置疑相当完美


这本书是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迁的同学最适合看的书,观点明确清晰,有理有据,史论结合,新校本的排版也清晰,钱穆先生的这部作品毋庸置疑相当完美


以前看过一些钱穆的书,感觉不错,这次发现才又买。对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进行分析,应该会很有启迪。


对于高三的文科生来说,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很有意义,我已经4.5次在考试里做到选自此书的材料了,当然对人生各个阶段都极有裨益,钱穆老先生的解读透彻独到,必读!!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不愧是大家之作,深入浅出,振聋发聩,切中时弊,对研究古代政治以及近现代政治演变有着极高的参考价值。以史明鉴,此书之谓也。


钱穆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非常值得一看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


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


这本书 看书名知道 了解各个朝代政治利弊 是钱宾四先生经典著作之一


大师手笔,历代政治如此繁复的东西,钱穆先生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受益匪浅。


钱老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和《国史大纲》早就想拜读了,用这个清明假期,好好读读。


钱穆先生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研究很深,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或许是我学识过于浅薄,很多地方读来真的让我获益匪浅,豁然开朗;只可惜正如钱穆先生自己所说,还是限于篇幅,很多地方都没有展开,如果能写的更深更全面就好了。


钱穆先生的这本书是了解中国政治制度的经典!值得一看!


钱穆先生不愧是史学大家,这本书里关于中国政治的历史见解非常独到而深刻,并且浅显易懂,很适合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人阅读!而且送来的书非常干净整洁,速度很快,赞一个.


这本小册子是钱穆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作者关于中国历代政治的几次讲座汇集,很值得一读。


钱宾四不愧是大家,该书是其给台湾国民党政府官员做的讲座内容,将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提纲挈领地拎出来,追本溯源,从容比较,深入浅出,非常适合阅读。


现代汉语词典,哪还有什么说的,这已经是第五次买了。不过这次是给朋友代买。中国历代政治得失还没看。


钱穆学者,政治得失,要看!


这本书还是比较赞的,钱穆写的不会差,对中国历代政治梳理的比较清楚,推荐购买


老学者的一本书,非常不错。主要分5个朝代:汉、唐、宋、明、清,几大朝来叙述中国的政治。所谓政治,必须包括政权、选拔任用人员制度、税收制度、兵役制度、政府设立管理等级等等内容所涵盖。从每个朝代入手,罗列当朝当代,主干政权、政治特点,失败原因,执行问题。喜欢里面的一句话,世上么有永恒的制度。任何一个制度都不可能执行几百年而无需调整。
老学者书籍经典,推荐。


内容上:写清了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汉、唐、宁、明、清几个朝代的政治、人事、经济、军事等分析独特,客观;对几个朝代的得失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跟看电视剧两回事,也较客观;包装上:还不错两天看完,比较有味,原来读书的历史全白学了,没有鸟用,还是这本事对中国历史有最直观的了解;


这本书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以一种客观端正的态度来分析中国历史,并从中提取出可供借鉴学习之处。就内容来看,作者纵论了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教育选举,经济赋税,国防徭役等方面的制度,分别论述了每一个制度的产生,发展及演变的过程。不仅详尽易懂,而且时常作纵向比较,使读者对于同一制度在不同朝代下的作用和功效的区别一目了然。就我自己来说,几乎每每读到前后比较的章节,就会返回到前面原文再仔细阅读一遍并加以细细品味,这也是短短十万字的一部书我却读了一个月的原因之一。


钱穆先生之国史著作有大陆学者之无不及者。一定程度上说,台湾学者在对待中华文化的态度上更为公正,更值得国民一读。


钱穆先生是中国文化史的大家,这本书更是钱穆先生的代表作,读完此书,对中国历史又有很多的新的理解


超级喜欢这本书,装帧朴素大方,拿来收藏很好看,而且钱穆先生将繁杂的历史讲得通俗易懂,而且打开了很多新的思路,让人可以从另一面来思考历史。不过大概由于先生生病的原因,将中国两千年封建史都浓缩在薄薄一本书中,难免有些不精细,但是虽然只是粗讲,仍然抓住了精髓的东西,值得一读。


上应星教授的中国社会时的推荐,很喜欢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的写法,或者说这种有观点的历史观。纯记叙的历史谁都读过,换换方向也是很好的。


能让我们了解到中国历代政治历史和得失


有些问题很难说得清楚,例如历史周期律和宿命论,在中国的意识形态下,历史周期律和宿命论显然是登不上正统和主流思想殿堂的,但是有谁又能在冥冥之中,跳出了历史周期律和宿命论呢?既然摆脱不了梦魇,便创造了一个新名词——螺旋式上升,如何做到螺旋式上升,那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借古鉴今。考察历代政治之得失,化腐朽为神奇,也算泽被后世了。


适合了解中国历代政治得失的人阅读


钱穆大师曾经任教于齐鲁大学,后来徙居台湾,是近代优秀的国学大师。读大师经典著作,受益良多。


还没仔细看,粗略的翻了下而已...历代政治得失只是拣了紧要的几个朝代。个人觉得这个版本挺好的。特别提醒下,此书是简体。


钱穆先生的书,前一阵才看过,很多观念比现在人先进。视野也很开阔,并不局限于既定结论,历史是变化的,我们能看到的永远不是真正完整的历史,而用现代人的思维去思考古人之事,显然是错误的。钱穆先生的书则不然,能看到不一样的,和所学历史不一样的说法,才能产生新的思索。


没有完全细看,因为上午才拿到书,只看了其中的一个章节。简体字的书,还以为是正体字的竖排呢,不过还是习惯简体字。目录上看,从汉朝到清朝,简述了大致的制度以及得失。文章最后,“中国之将来,如何把社会、政治上种种制度来简化,使人才能自由发展··但这不是推到一切便可以成功,重要的不在推到,在建立··现在我们的文书制度,层次之多··” 这是六十年前的话到今天,似乎还是那么有借鉴意义,真不知道还要多少年! “历史终是客观事实,历史没有不对的,不对的是在我们不注重历史,不能把历史作参考”值得一买,而且买的时候是又降价了!书的纸质也不错,一天到货。


钱穆先生对中国历史的见解很透彻,值得一读


钱穆先生是中国当代不可多得的大师级人物,相见恨晚!


这本书给你展示了真实的中国历史,钱穆先生的书值得一读!


钱穆老先生写的这本书,值得每个中国人好好读读,仔细比较中国和西方的政治制度的本质区别,中国古代远比西方强盛,一大原因是制度优势。现在西方的国家制度也不如中国古代制度,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道路,绝对不能学西方的


据说当年李敖翻遍钱穆的书,发现两个错误,一个是安徒生的国籍有误,还有一个忘记了,然后李敖欣然写了封长信给李敖,估计想拜倒李敖门下,可惜钱没看上他,钱穆确实还蛮有才华的,不过和胡适的关系也不太好,还好跑台湾了,说明历史没白学,最可惜的是钱钟书和陈寅恪没跑去台湾,跑题了。


钱穆先生的书很棒,刚开始是在历史主观题中看到这本书。讲的很仔细。值得看!


历代政治得失已看完,精炼而深刻。赞。


关于历代的政治得失,很不错,可以了解很多知识


以古鉴今,钱大师的这本书我拜读了几次,每次有收获,汉、唐、宋、明清四个时期对制度沿革的把握,很到位,给我们极大的指导。很全面地了解了政治制度严格的背后有深刻的人事关系的引导,也对比指出了中西制度不同的根本之处。很有道理,值得购买。


钱穆先生的书,实在是不好做太多评论,只能说:名家之作,且件件俱是精品。
而且感觉内容也不想有些人反映的那样生涩难懂,感觉已是比较通俗化的读本,大多数读者阅读应该都不存在问题。


钱穆先生是真正的大师,看后思维提高了很大的层次,视角也夸大了很多


拜读知历史的真实趣味,吾国之真实历史在宾四先生笔端韵味悠长。值得推荐


钱穆不愧为大家 真是深入浅出 有些东西观点真是入微 有的又是那样的深邃宏远 钱老先生不愧为一代历史大家


钱穆先生对制度说的很透彻


读了钱穆先生的书,我感觉对于封建社会的制度有了客观,准确的认知了。。。


钱老的书如书的封面一样,朴素自然,既有对中国古代政治的总括,又能言简意赅的对自唐至清五代的政治得失做出客观的评价,通俗易懂,语重心长,覆盖面广泛,好书!


非常好,深入浅出,钱穆先生的书值得推荐


因为学的是历史专业 上专业课的 时候老师推荐的 然后学历史的都知道钱穆先生 他的作品很好 你值得拥有


之前上史学概论的时候,老师推荐过的书,还没看。钱穆先生的书都挺好懂的。


很好的书,这一系列里钱穆先生的书已经买了7、8本了,本本是经典。推荐!


不过这是我第一次读钱穆先生的文章。


第一次买钱穆先生的作品


钱穆先生是德高望重的大家,大家的著作权威无疑,很有益处,开卷首选。


钱穆先生的著作值得读一读。


钱穆先生著作,有理有据,好书!


书本身有一层薄膜包装,纸不错。重点是这本书写的是真好啊,钱穆先生的文字浅显易懂,思想深刻。值得买的好书


钱穆的历史评论向来有其独到之处,有助于较全面的了解中国政治的演进。


一本浓缩的中国政治变迁史,钱穆的书好评。


钱穆先生真是没让人失望。考试材料中高频出现的引用,原来整体看起来是这个样子。


钱穆先生的书,内容就不说了,绝对值得一看,并且珍藏。


大家风范,分析入微,从汉代、唐代、宋代、明代、清代几个重要朝代政治得失,展现眼前,对于现在教高中,专题一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虽尚未拜读,但宾四先生之书,给人启发很大。现赞一个。


国学大家宾四先生指点迷津


钱穆先生是上个世纪少有的那批值得我们尊敬的学者。大赞,作品历史宏观性把握很好。


书籍是正版,又是钱穆先生的作品,必有受教之处。


经典之作,钱穆先生的精辟言论,很有看的必要


帮同学买的,比较薄的一本小册子,据说是《政治学》课程要用到。钱穆先生的作品一直都很经典,应该很不错吧。


钱穆先生的书 深入浅出 值得精读


钱穆先生,文史大家。他的作品往往高屋建瓴!


我看的钱穆先生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直都很喜欢钱穆先生的书,这本比较简洁吧,但不失精华。


书很薄,带着到处走都没有问题的。嗯,钱穆先生写的很不错,可以买来看看~~~


钱穆先生治学严谨,语言通俗近人,思想自由。


这部作品一字千金,作为钱穆先生的代表作,它的地位已经无须多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