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失眠

孙洪生 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孙洪生 编  

页数:

418  

前言

晚近,中医药学被世人称为整体医学,具有原创思维与原创优势,体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是独具中国特色的生命科学。历经数千年而葆其青春,始终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天人相应、辨证论治、形神一体是其独特理论的渊薮,丰厚、鲜活的临证经验与治疗疑难重症的显著疗效是其坚实的根基,还有历代医家的传承与拓新,是其生生不息的重要源泉;历代先贤的深切感悟和卓识的新知,求证诠释着这一博大精深的理论与实践,不断赋予它新的生命力和时代特征。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医学之所以能得以传承与发展,全赖文献的承载与传播。纵览历代中医文献,其中既有对前人学术的继承,又有时人对中医学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因此,无论继承、验证还是创新,文献研究都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发展中医学,不但要重视古代文献的研究,对于当代医家的研究成果也要进行及时的整理与总结,这样才可能在更高的层面取得新成果。毋庸置疑,充分占有本底资料,对基础研究的设计、观察总结至关重要。尤其在今天,中医药学面对高度非线性研究对象而预期达到相对论的整合效应,对于文献学与史学的学习与运用将成为教师、医师与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功,切切不可忽视。

内容概要

本书汇集了自先秦时期以来的历代中医文献中记载失眠病证的精华。内容包括病因、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中医学对失眠病证的认识、辨证论治和与失眠病证有关的心脏的生理功能、治疗原则、现代中医治疗举例、病证专方专药、著名老中医经验举例、名医验方案析(方名、适应证、病案举例、方解、案析)、失眠病证的单味药治疗、复方治疗、古方(药物组成、方义、加减、疗效观察)、中成药及中药新剂型治疗;针灸、推拿疗法、护理及其他治疗失眠病证的方法。本书对历代失眠病证的精华进行了系统新编,具备了实用与文献资料收集的双重作用,适合专科医师和中医文献研究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严季澜,1955年生上海市人。北京中医药学大学医学人文系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重点学科中医医史文献学科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文献分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近30年。临床主治内科心脑血管呼吸,消化系统疾病研究领域为中医文献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科临床文献。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和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文献学》及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中医药信息检索》。先后主持与承担国家及省部级课题6项。主要获奖威果有主编《十部医经类编》获中华中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主编《中医文献检索》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中医药信息检索》获北京市精品教材,《近代中医珍本集》(主要编写者)获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基础研究三等奖《二续名医类案》(主编之一)获台湾立夫优秀著作奖。出版著作16部(其中独著主编10部)发表论文40多篇。

书籍目录

上篇 失眠病证学术源流 第1章 失眠病名源流概述  第一节 失眠病证相关病名的历史沿革  一、先秦至三国时期的医学文献  二、晋唐五代时期的医学文献   三、宋辽金元时期的医学文献  四、明清时期的医学文献  第二节 失眠病证相关病名的名义考辨   一、目不瞑  二、不得眠和失眠  三、不得睡   四、不得卧  五、不寐 第2章 失眠病证的病因病机源流概述  第一节 《黄帝内经》阳不入阴理论的确立  第二节 汉唐时期神志主导睡眠理论的发挥  第三节 宋元时期脏腑重心的变化   一、对肝脾肾的重视   二、受杂病病因病机学说的影响   三、病因分类与病机发挥  第四节 明清以来病因病机认识的多元化  一、对传统病因病机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二、睡眠为脑所主病因病机理论的出现   三、现代认识的综合融化 第3章 失眠病证的辨证论治源流概述  第一节 辨证分型体系的发展   一、《诸病源候论》标志着分型体系的初步确立  二、《儒门事亲》成为失眠独立病证体系的肇始  三、明代以后辨证分型的系统化  第二节 辨证规律的认识  一、病证特点的认识  二、辨证方法的认识 第4章 失眠病证治法与方药的发展  第一节 治法的发展  第二节 治方与用药的发展  一、晋唐时期处方用药的发展  二、宋元时期处方用药的发展   三、明代处方用药的发展  四、清代处方用药的发展 第5章 失眠病证的其他疗法与预防调护源流概述  第一节 针灸疗法  第二节 心理、精神疗法  第三节 饮食疗法  第四节 外治疗法  第五节 其他疗法与预防调护 第6章 失眠病证若干问题的思考  第一节 “胃不和则卧不安”辨义  一、胃不和之“不得卧”辨义   二、“胃不和则卧不安”病机辨析  第二节 关于胆型失眠   一、失眠证型的变化与胆型失眠的记载  二、关于胆型失眠病机的认识  第三节 血瘀型失眠源起与发展  第四节 关于营卫阴阳、心神、魂魄、脑髓理论的思考 ……中篇 失眠病证文献研究  第7章 先秦至三国时期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8章 晋唐五代时期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9章 宋辽金元时期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10章 明代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11章 明代及民国时期对失眠病证的认识 第12章 现代对失眠病证的认识下篇 失眠病证名家医家评析 第13章 清代以前医家医案选析 第14章 清代医家医案选析 第15章 近现代医家医案选析

章节摘录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眼眠为特征的一类疾病,此类疾病实际上包括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由于其他病痛而致不能获得正常睡眠者为继发者,在病程较短的情况下,只需治疗原发性疾病即可。并非其他病痛引起的,以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临床表现者,属于原发性。但在古代医学文献中,对于这两种情况未严加区分,而使失眠病的病名不一,所指证候亦不尽相同。一、先秦至三国时期的医学文献(一)马王堆汉墓医书在现存医学文需中,有关此类病证的最早记载见于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两书始将本证称为不卧、不得卧和不能卧。如:《阴阳十一脉灸经》乙本:“(巨阴)脉:是胃脉也……不食,不卧,强欠,三者同则死。”《足臂十一脉灸经》:“足厥阴脉……其病:病脞瘦,多溺,嗜饮,足跗肿,疾痹……皆有此五病者……不得卧,又烦死,死。”《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太阴脉:是胃脉也……其所产病……不能食,不能卧,强欠,三者同则死。”《十问》:“一夕不卧,百日不夏。”


编辑推荐

《失眠》:心系病证医家临证精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失眠 PDF格式下载



书很好发货也快!!请告诉我怎么与卖衣交谈!为什么我先买的书还没到后买的书先到了??谢谢。


数的质量还不错!值得买!挺!


内容太杂,系统性不够,似乎缺乏作者的思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