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伤科方药手册

陈青红,李军 主编 人民军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人民军医出版社  

作者:

陈青红,李军 主编  

页数:

279  

前言

  中医学的临床实践活动除了有针灸、推拿等常见的外治法外,大都是依靠方药展开的,所以熟知中药的性味、功效,方剂的组成、功用,是临床实践的基础,是联系理论与临床的桥梁。  中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病治病的药物。用中药治病,主要采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应用的形式。方剂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两种以上的药物组合在一起,用于针对某一病证的治疗。  中医学的方与药之所以与单纯的草药、民间验方不同,在于中药、方剂的运用是在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进行运用的。如果离开了中医理论对方药的指导与认识,就失去了中医学的本质。  中医学用于指导临床的主要特征就是“辨证论治”。中医学的临床实践须“辨证立法”“因法制方”——即必须先立法,法定之后,再选药组方,简而言之即“方从法出”。  比如治疗一位患者,症见头胀痛如裂,伴眩晕欲仆,面赤如醉,心胸烦热,急躁易怒,舌红脉弦长。不能一见头痛就盲目止痛,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所得资料,综合分析其证属肝阳上亢,先确立平肝潜阳的治法,据此选择镇肝熄风汤治疗。如果未立法先拟方,凭主观想象去堆砌药物,拼凑处方,必然陷于有药无方的境地,进而使临床疗效无法得到保障。  以上观点是本书的基石。

内容概要

本书为《中医方药手册》丛书的伤科分册,书中收录了中医伤科临床常用的中药161味,中成药80种,现代临床常用方剂213首,精选传统方剂181方。全书载药方剂品种多,内容丰富,简明实用,适合于中医伤科临床医师和患者学习参考。

书籍目录

第1章 伤科常用治法 一、内治法 二、外治法第2章 常用中药 一、活血化瘀药 二、理气药 三、清热药 四、止血药 五、祛风寒湿药 六、息风软坚药 七、强筋壮骨药 八、补虚药 九、开窍安神药第3章 常用中成药 一、活血化瘀剂 二、活血通络剂 三、补益肝肾剂 四、解毒生肌剂第4章 临床常用方剂 一、攻下逐瘀剂 二、行气活血剂 三、通窍开闭剂 四、清热解毒剂 五、止血剂 六、和营止痛剂 七、接骨续筋剂 八、舒筋活络剂 九、补气养血剂 十、补养脾胃剂 十一、补益肝肾剂 十二、温经通络剂 十三、化瘀祛湿剂 十四、息风止痉剂第5章 传统方剂精选 一、跌打损伤方 二、骨折方 三、扭挫伤方

章节摘录

  第1章 伤科常用治法  运用中医的四诊八纲对某一外科疾病的局部症状及全身症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患者正气盛衰,疾病阴阳属性、善恶顺逆、经络走向,探求其致病原因,究属何邪所致。明其病机,根据见症判断是何邪所致气血凝滞、营气不从、脉络阻塞;气血凝滞在各个病理过程中的转化;是正虚致病还是邪盛致病,或正虚邪攻致病;是由里出表、还是由外攻内,以此决定其论治原则。伤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分内治和外治两大类。内治之法基本与内科相同,从整体观念出发,进行辨证施治,但其中透脓、托毒等法,以及结合疾病应用的某些方药,则有显著区别,也为伤科的特点。在临床上轻浅小恙或某些皮肤疾病,单用外治可以获效,但大部分伤科疾病必须内、外治并重。  一、内治法  内治法除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着手外,还要依据外科疾病的发展过程,首先确立总的治疗原则。但由于发病原因不同,病情的变化不一,因此在临床具体运用时,治法很多。  1. 行气消瘀法  又称行气活血法,是损伤初期最常用的一种治法。具有消瘀肿、止疼痛的作用,适用于损伤后气滞血瘀、局部肿痛、无里实热证者及有里实热证但因有某种禁忌不能攻下者。常用的方剂有以活血祛瘀为主的桃红四物汤、活血祛瘀汤、活血止痛汤及筋骨痛消丸。以行气为主的柴胡疏肝散、复元通气汤、金铃子散及活血祛瘀行气止痛并重的血府逐瘀汤、顺气活血汤。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伤科方药手册 PDF格式下载



帮家人购买的


还可以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