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医用化学基础

赵佩瑾,段广河 编 赵佩瑾、 段广河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01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赵佩瑾、 段广河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2-01出版)  

作者:

赵佩瑾,段广河 编  

页数:

236  

内容概要

  《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供护理助产及其他相关专业使用):医用化学基础(第2版)》内容的选取既保持《医用化学基础》自身的相对系统性,又突出了与医学课程的结合及临床应用。理论部分共分15章,根据护理工作岗位需要,在第1版的基础上,增加了元素与健康一章;每章均附有与医学相关的知识链接和有针对性的复习题;对较抽象难懂的内容尽量附加图示,使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在表述上,语言表达力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实验部分编写了6个实验项目,包括性质实验、综合实验和制备实验。旨在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注重学生多动手、勤思考,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书籍目录

理论部分 第1章 绪论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 二、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医用化学基础知识的内容与学习方法 第2章 溶液 第一节 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一、分散系 二、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 三、溶液组成量度间的换算 四、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第二节 胶体溶液 一、溶胶 二、高分子溶液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一、渗透现象和渗透压力 二、渗透压力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三、渗透浓度 四、渗透压力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3章 电解质溶液 第一节 酸碱质子理论 一、酸碱的概念 二、酸碱反应 第二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 一、解离平衡和解离平衡常数 二、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计算 一、水的解离和溶液的pH 二、共轭酸一、碱Ka与Kb的关系 三、一元弱酸、弱碱溶液pH的计算 第4章 缓冲溶液 第一节 缓冲溶液 一、缓冲溶液及其组成 二、缓冲溶液的pH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第二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三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5章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原子的组成及同位素 二、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三、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二、原子的电子组态和元素周期表 三、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第三节 共价键 一、共价键的概念 二、现代价键理论 第四节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问作用力 二、氢键 第6章 有机化合物概论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关系 二、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原则 一、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二、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 第7章 烃 第一节 烷烃 一、烷烃的结构 二、烷烃的命名 三、烷烃的性质 第二节 烯烃 一、烯烃的结构 二、烯烃的命名 三、烯烃的性质 第三节 炔烃 一、炔烃的结构 二、炔烃的命名 三、炔烃的性质 第四节 脂环烃 一、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脂环烃的性质 第五节 芳香烃 一、苯的结构 二、苯的同系物的异构和命名 三、苯及其同系物的性质 四、稠环芳烃 第8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一、醇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醇的性质 第二节 酚 一、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酚的性质 第三节 醚 一、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醚的性质 第四节 醇、酚、醚在医学上的应用 一、医学上常用的醇 二、医学上常用的酚 三、乙醚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9章 醛、酮 第一节 醛、酮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一、醛、酮的结构和分类 二、醛、酮的命名 第二节 醛、酮的性质 一、醛、酮的共同性质 二、醛的特殊性质 第三节 醛、酮在医学上的应用 第10章 羧酸、取代羧酸 第一节 羧酸 一、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羧酸的性质 第二节 取代羧酸 一、羟基酸 …… 第11章 脂类 第12章 糖类 第13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14章 氨基酸、蛋白质 第15章 元素与健康 实验部分 化学实验室规则 综合测试题 参考答案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六、氟 氟的主要生理功能:①牙齿的重要成分;②骨盐的组成部分。 氟缺乏会发生龋齿,老年人缺氟时,钙、磷的利用受到影响,可导致骨质疏松。 急性氟中毒的症状和体征为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心功能不全、惊厥、麻痹以及昏厥。慢性毒性长期摄入低剂量的氟(1~2mg·L-1饮水)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为氟斑牙,而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氟则可引起氟骨症。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膳食参考摄入量为:成年人的适宜摄入量为1.5mg·d-1,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3.0mg·d-1。 人体每日摄入的氟约65%来自饮水,30%来自食物,其中以茶叶含氟量最高。动物性食品中氟高于植物性食品,海洋动物中氟高于淡水及陆地食品。 七、硒 硒的生理功能:①构成含硒蛋白与含硒酶的成分,它们起着抗氧化、调节甲状腺激素代谢和维持维生素C及其他分子还原态作用等;②抗氧化作用,起到延缓衰老乃至预防某些慢性病的发生;③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④维持正常免疫功能;⑤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硒缺乏的表现主要是脱发、脱甲,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症状,少数患者可出现神经症状及牙齿损害。人轻度或中度缺硒,其征兆或症状不明显。人体缺硒可能产生的疾病:能量缺乏性营养不良、血溶性贫血、克山病、大骨节病、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肝硬化、胰腺炎、纤维瘤、癌症、肌瘤、不孕症、糖尿病、白内障等。 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提出的每日膳食硒参考摄入量,18岁以上者推荐摄入量为50μg·d-1,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μg·d-1。 富含硒元素的食物主要有各种植物油、鲜蔬菜和水果类,还有贝类、蛋类、坚果类,小麦、玉米、大白菜、南瓜、大蒜和海产品等。黄油、鱼粉、龙虾、蘑菇、猪肾、大蒜等食物虽然含有一定的硒元素,但吸收率不太理想。营养学家提倡补充有机硒,如硒酸酯多糖、硒酵母、硒蛋、富硒蘑菇、富硒麦芽、富硒天麻、富硒茶叶、富硒大米等。食物中硒含量测定值变化很大,影响植物性食物中硒含量的主要因素是其栽种植物土壤中的硒含量和可被吸收利用的量。因此,即使是同一品种的谷物或蔬菜,由于产地不同而硒含量不同。 八、铜 铜的生理功能主要是:①构成含铜酶与铜结合蛋白的成分;②维持正常造血功能,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③促进结缔组织形成;④维护中枢神经系统的健康;⑤促进正常黑色素形成及维护毛发正常结构;⑥保护机体细胞免受超氧阴离子的损伤。


编辑推荐

《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医用化学基础(第2版)》是全国医学院校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供护理、助产及其他相关专业使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医用化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