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讼师文化解读

袁瑜琤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者:

袁瑜琤  

页数:

16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讼师现象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这些年来受到学者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讼师文化解读》主要将明清时期的诉师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句画诉师群体的形式,分析讼师群体的法律文化素质。
从一个特定的侧面来表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一些特点,外在的行为表现,内在的素质养成以及他们与其生存其中的法律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讼师文化解读》由袁瑜琤所著。

作者简介

北京大学法学博士,现任教于烟台大学法学院,曾参与翻译《法律与革命》(第二卷)、《论英格兰的法律与政制》、《塞涅卡道德和政治论文集》等著作。

书籍目录

导论 讼师作为一种法律文化现象的当代解读意义
第一章 明清讼师的生活写照——众生相式的分类梳理与描摹
第一节 遇事生风,以讼陷害
第二节 丝丝入扣,有笔如刀
第三节 关通吏役,藉为护符
第四节 做得貔貅,仗义而行
第五节 一个极端结局:天谴
第二章 讼师的素质养成——以讼师秘本为分析对象
第一节 讼师秘本——以《新锲法林金鉴录》为主要考察对象
一、关于《新锲法林金鉴录》
二、非词稿类部分的具体内容
三、关于词稿
第二节 对一些具体内容的尝试解读和分析
一、词讼胜败战略的依据
二、词讼的形式战术要求
三、讼师的工具主义法律观
第三节 关于讼师秘本的一点补充
第三章 讼师的法律生存空间——君主专制的强化和缘法而治的政治实践
第一节 法律的概念及其实质意义——结合律学的一个解读
第二节 法治的强化——一个理解吏治的视角
第三节 实践中的法律——以循吏的法律实践和官箴书为视角
第四节 讼师生存的律条空间以及其他有关条件
第四章 讼师文化的引申解读——从工具主义的法律意识说开去
第一节 “讼师就是讼师”——就法律和道德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法律不是单纯的技术操作
二、缘法为治——法家学说对人格操守的强调
第二节 传统的法律秩序和天命、鬼神的作用
第三节 最后的刍议——一个法史学的省思
一、传统正义的实现:“治人”思想及其实践中的悖论
二、中法史学的法理学意义之一:“规则之治”的基础问题及其他有关问题
三、法学作为社会文化之一部分:我们需要什么样子的“规则”与“权利”
结语:用“情感”诠释法律
一、这艺术通往天上的神圣
二、这艺术有其生命的脊梁
三、这艺术的活泼生命,在于泥土营养
参考资料

章节摘录

版权页:作为一个文化现象,讼师一直活跃在整个明清时期。关于讼师的出现和存在理由,学界已有很多视角的探讨,如归因于“健讼”风气,归因于经济发展,归因于官府对词讼的限制因素,归因于吏役腐败,甚至是援引今天的法律文化而提出权利意识的觉醒等等原因。这些主张都有其问题关注与相应的论证。我们在前文所进行的形象勾画与秘本解读,不同程度地涉及并揭示出这些方面的因素。本章立足传统法律的品质及其适用方面的实践因素,分析讼师在法律上的可能的存在空间。一方面,从形式上看,讼师现象为朝廷官府所约束、所禁制,这不仅体现在官颁律条上,更体现在众多的地方官吏施治策略与行为上。但另一方面,从本质上而言,传统的统治逻辑又必然决定了讼师的出现和存在:集权朝廷所实施的“缘法为治”的政治实践从根本上为讼师留下了合理的生存空间。在这个意义上讲,讼师并非朝廷立法的对立物,而是与之相伴随而生的法律文化现象;与此同时,朝廷立法也并非(像现代法治文化语境下的“法律”一样)是进行社会控制的独立而有效的权威,它体现着朝廷立场上的工具主义法律观念。


编辑推荐

《讼师文化解读:一种法律工具主义的样本》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讼师文化解读 PDF格式下载



功底很深。作者很有水平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