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玉断代与辨伪

周南泉 蓝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作者:

周南泉  

页数:

433  

Tag标签:

无  

前言

现代科学的考古发掘资料证实,中国玉器至少已有近万年的历史,经久不衰,连绵不断,一直延续至今。在这漫长的玉器发展史中,遗留下来的玉器数量当以百万计,且绝大部分仍留存无损。它们之中,有的至今仍埋在地下而未发掘出来;有的已逐年出土;有的因是早年发掘而不知其出土时间和地点:有的从未埋入土中,是流传有绪的传世品。这批古玉器,在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道德、宗教信仰和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特殊作用甚至是其他古代艺术品无法取代的。因此,古玉器的重要性已逐渐为世人关注,是今人研究和了解中国历史的宝贵财富。值得庆贺的是:在近几十年间,国内外均有众多的古玉爱好者、鉴赏家、研究家和私人收藏者着手对古玉器进行探索,有的已发表了水平很高的论著,可以说,科学探索古玉器的大门已经被打开。眼前的问题是,步入古玉器探索的大门后,如何对古玉器的全貌作更加全面系统的研究。要做到这一步,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当今探索古玉器最突出的问题是古玉器的断代与辨伪。因为即使是那些经过科学发掘出上的古玉器,也仍然要重新断代。原因是很多古玉器,并不是完全与墓葬年代相同,有一些古玉器的制作年代可能比墓葬年代早了许多;更何况那些非科学发掘品和传世品了。此外,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仿古玉器和伪造古玉器的泛滥,自宋代开始,仿古玉器、赝品玉器便在官方和民间盛行,有的已到了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的地步,为古玉器的研究增添了断代和辨伪的大难题.为此,就今天的古玉器研究而言,断代和辨伪已摆在第一位,没有这步工作,对古玉器所作的研究都可能是无效而没有意义的。本人年轻时喜爱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尤对古玉着迷,故上大学时选修中国历史学。毕业后又有幸分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专门从事古玉研究工作。初期是指定跟随我院古玉器鉴定家乔有声先生学习。

内容概要

石器是人猿揖别的主要标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年代,神州大地的先民们用形形色色的石头制作各种各样简陋的劳动工具和武器,去狩猎,去开垦,去争夺地盘,乐此不疲。 玉石毕竟数量很少,玉工具和玉兵器弥足珍贵,更因为具有神秘的光泽,被上层贵族用来彰显特权,用来和神灵沟通,失去了实用价值,后来只是被作为仪仗用器,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慢慢被人们遗忘了。 周南泉,享誉世界的玉器鉴定权威,文物收藏界的奇人,集数十年研究、鉴定、收藏经验,洋洋洒洒数十万言,将上古玉工具与玉兵仪器的品种、形制、工艺特征等娓娓道来,演绎出一部古代玉器的收藏宝典,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投资、鉴藏玉器的绝佳参考。

作者简介

周南泉,男,汉族,1936年出生。中山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兼任中国宝石协会常委暨鉴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协会收藏与鉴定委员会常委等。长期从事中国古玉的研究、鉴定、教学和举办展览等工作。著有《古玉精华》、《中国美术全集·玉器卷》、《中国

书籍目录

凡例《中国古代玉器断代与辨伪》系列丛书卷目作者简介中国新石器时代与历史年表序中国古玉概论引言第一章 玉工具 第一节 玉针与玉锥 第二节 玉纺轮 第三节 玉凿 第四节 玉锛 第五节 玉铲 第六节 玉斧 第七节 其他玉工具第二章 玉兵仪器 第一节 玉镞与玉矛 第二节 玉刀 第三节 玉铆 第四节 玉戚 第五节 玉戈第三章 玉兵仪器饰物 第一节 玉蝶 第二节 玉具剑饰物 出土玉具剑饰物一览表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章 玉工具早在旧石器时代,中国的先民就已会用石工具和武器(图1-1-1)及用兽皮、麻织物做衣服护身保暖。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出土的纺织物为衣的情况可实证。用兽皮也好,用麻纺织物也好,要做成可穿的衣物,都少不了缝缀,而缝缀时又少不了针,或形近似针但较粗短的锥。故针或锥随着有缝缀衣物之时似已有。一、玉针考古资料说明,旧石器时代的衣物今已无存,但用来缝缀衣物的针或锥,早在距今一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遗址已发现多件,只不过其时制针的材料是石或骨。从而说明,中国在一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有针,并有可能主要用其作缝衣之用。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一端尖,细长,另一端有一横穿孔,以供线穿过其孔缝制衣物(图1-1-2)。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骨针的稍后,还没有金属针以前,考古发掘中还多次见到用玉料做的针。据报告,今所知最少有如下数例。


编辑推荐

《中国古代玉器断代与辨伪:玉工具与玉兵仪器(上下)》由蓝天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玉断代与辨伪 PDF格式下载



里面的图片清晰。。。。但限于开本。。。。图片不够大


非常喜欢,感觉很有帮助


这个系列4套8本都非常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