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新中国税制60年

刘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作者:

刘佐  

页数:

510  

前言

《新中国税制60年》以中共中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的有关文献和财政、税务等部门的权威性资料为依据,比较全面、系统、概要地回顾了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税收制度发展与改革的情况,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初步的展望。目的在于真实地反映60年来中国税制发展的艰苦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今后中国税制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1984年8月,我从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毕业以后到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作,从此立志终生投身于中国的税收事业。25年来,我历任财政部税务总局局长秘书、国家税务局局长秘书;财政部税务总局办公室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主任;国家税务局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副主任;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副研究员、研究员,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次重大转折和随之推进的两次重大税制改革——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1984年税制改革、从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1994年税制改革,亲眼看到了中国税收事业曲折而光辉的历程,并查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和资料,对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以来税收制度发展的历史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又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我曾经荣幸地在中国财政、税务系统的老领导王丙乾、金鑫、刘仲藜、任子良、杨崇春、卢仁法、陈景新、李永贵、牛立成、王平武、张忠诚、刘志城、赵昭等前辈的领导下工作,亲眼目睹了他们的风采,亲耳聆听了他们的教诲,受益终生。我也看到了近十多年来在项怀诚、金人庆、谢旭人、肖捷等国家税务总局领导的带领下,中国的税收事业继往开来、蒸蒸日上的崭新局面。这一切,更加激发了我对中国税收事业的无限热爱之情和写作此书的强烈欲望,坚定了我务必成功的决心和信心。

内容概要

税收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也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它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税收是一个古老的经济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阶级的出现、国家的产生、国家职能的发展而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远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中国就已经出现了税收的雏形——贡。此后,出现了商代的助和周代的彻。从周代以后,中国的工商税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的经济结构长期以农业为主体,所以,农业税收(主要为田赋)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中国税制的主体。直到近代,随着工商业的逐步发展,工商税收才逐渐成为中国税制的主体。 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充分地证明:税收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加强,是几千年来中国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开明君主实行轻徭薄赋政策,让人民休养生息,富国强兵,从而带来了国家的繁荣。也有许多反动统治者以各种苛捐杂税横征暴敛,残酷地剥削和压迫人民,导致国家贫困、落后,民不聊生,从而引起了一次又一次人民革命(暴动),导致、加速了反动政权的垮台。

书籍目录

引言第一章 新中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巩固(1949—1957年)  一、新中国税制建立的历史背景  二、首届全国税务会议的召开  三、《关于统一全国税政的决定》的公布和实施  四、1953年修正税制 五、农业税制度的初步建立 六、关税制度的建立 七、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税收政策 八、配合社会主义改造的税收政策第二章 中国税制建设经历的曲折道路(1958—1978年)  一、1958年税制改革 二、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中期的税制变化 三、20世纪60年代中期税制改革的探索  四、1973年税制改革第三章 中国改革开放后税制改革的酝酿和起步(1978—1982年)  一、改革开放初期税制改革的酝酿 二、涉外税制的建立和国内税制改革的调查与试点  三、工商税制改革总体设想的提出  四、税收管理体制、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的调整第四章 国营企业“利改税”和工商税制改革的实施(1983—1993年)  一、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一步改革的出台 二、国营企业“利改税”第二步改革和工商税制改革的出台 三、完善税制的重要措施 四、调整税收政策的主要举措第五章 1994年税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大举措(1994—2000年) 一、深化税制改革的初步探索  二、税制改革任务的正式提出  三、税制改革方案的出台  四、进一步完善税制 五、税收政策的重要调整 六、税费改革起步第六章 21世纪前20年中国税制改革的回顾和展望(2001—2020年)  一、21世纪初税制改革的目标 二、近年来税制改革的进展 三、近年来税收政策的重要调整  四、关于下一步税制改革的初步探讨第七章 中国现行税制概况 一、现行税制综述 二、货物和劳务税 三、所得税 四、财产税 五、其他税收 六、财政、税务、海关组织机构和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划分附录 一、中国税制大事年表(1949年9月一2009年8月)  二、中国税制体系图  三、中国经济、财政、税收主要指标统计表(1950--2008年)  四、中国分税种收入统计表  五、中国税务系统组织机构示意图  六、中国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税务局和国家税务总局组织机构示意图 七、中国税务系统历任主要领导人名录(1949年12月一2009年8月) 八、中国税务系统人员统计表 主要参考书和资料来源

章节摘录

插图:朱德副主席在报告中强调了在新的形势下做好税收工作的重要性,指出了统一税制的必要性,并提出税务机关要支持生产的发展。陈云副总理在报告中分析了当时国家财政面临的严重困难:即供给的军政人员已经达到750万人,1950年预计为900万人;解放战争还没有结束,军费开支庞大;恢复和发展经济也需要大量财政支出。而财政收入增加速度有限,所以财政赤字很大。解决这个矛盾有两种办法,一种是增发货币,另一种是增加税收。增发货币会导致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社会经济紊乱。所以,只能采取增加税收的办法。过去公粮比重过大,今后要增加城市税收。这样做不仅可以解决财政需要,而且有利于平衡城乡税收负担,回笼货币。因此,关于增强税收的提案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一致通过。薄一波部长在报告中强调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必要性和正确贯彻税收政策等问题。关于统一税制问题,薄一波说:过去我们是分散的根据地,没有中央政府。1948年年底人民银行实行了币制统一,1949年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过去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现象已经不容许存在。现在有450万野战军,要任何一个地区来负担是不可能的,必须由国家来统一供给管理。同样,铁路的建设也不是一个地区能负责的。又如我们要解放台湾,就要建设空军和海军,这些费用也只能由国家来统一负责。这样主观、客观上都要求统一。税收工作同样如此,闭关自守、各搞一套是不行了。关于税收政策,薄一波强调了三点:一是要注意到国家财政开支的需要;二是在确定税率的时候要注意奖励和限制政策,不能单纯地考虑财政收入;三是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特别是在城市中应当保证一定的收入。关于物价问题,薄一波提出,平衡物价的第一个办法是增加税收,所以1950年度非增加税收不可。因此,税法也必须统一。会议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的政策精神,拟定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草案)》和若干税法的草案。在此次会议以前,同年11月18日,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在政务院第六次政务会议上谈到税收问题的时候提出:生产增加了,税收就可以增加了。农村的负担还不能减少。新解放区的城市在安定以后就应当收税,要适当,不能收少了,不可以使农村负担太重,城市负担太轻。


编辑推荐

《新中国税制60年》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百种重点图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新中国税制60年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很好这本书很好这本书很好


不是说送国旗的吗?为什么没有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