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研究

朱英明,童毛弟 著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朱英明,童毛弟 著  

页数:

250  

内容概要

《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竞争力及其理论观点的演化进行阐述,对国内外竞争力研究前沿进行述评。第二部分,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对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演化进行深入剖析。以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城市群为例,对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第三部分,分别从城市群集体学习的演化博弈、城市群行政主体的信号传递博弈、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设计、城市群一体化以及创新环境、学习区域与集体学习三位一体五个方面,对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朱英明,男,理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南京理工大学教授。致力于产业集聚、产业集群、城市群、竞争力、区域规划等理论研究,现主要从事产业集聚、区域发展、经济规划研究。
  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国家级或省部级课题。已出版专著5部,代表性著作为《Analysis of In Industrial Clusters in China》(CRC press,Taylor&Francis Group)。在经济学、管理学、地理学、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70多篇,先后被《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Elsevier网络版、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收录或转载论文9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竞争力及其理论观点的演化 第一节 经济学视角中的竞争力 第二节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竞争力观点 第三节 度量竞争力潜力的经济活动的质量指标 第四节 作为追求动态不完全竞争代名词的竞争力第二章 竞争力研究前沿评述 第一节 竞争力、福利与创新 第二节 供应链竞争力 第三节 竞争力与城市竞争 第四节 竞争力与植根性、知识转移、产业集群 第五节 中小企业竞争力与企业家能力 第六节 竞争力与知识管理能力、知识链模型 第七节 增强区域竞争力的对策研究第三章 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发展演化 第一节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模型 第二节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第三节 城市群竞争力评价方法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区域分异 第五节 长三角城市群竞争力发展演化第四章 中国三大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比较分析 第一节 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比较的多维乘数法则 第二节 珠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分析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分析 第四节 环渤海城市群整体竞争力分析 第五节 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城市群整体竞争力比较分析第五章 城市群集体学习的演化博弈与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第一节 城市群集体学习演化博弈的动态复制系统 第二节 城市群集体学习演化博弈均衡的稳定性分析 第三节 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路径选择第六章 城市群行政主体的信号传递博弈与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第一节 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行政主体的演化博弈特征 第二节 基于信号博弈的行政主体协作机制模型构建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行政主体间信号传递博弈案例分析 第四节 博弈均衡分析与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相关建议第七章 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与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第一节 城际战略产业链的内涵 第二节 城市群产业一体化发展模型 第三节 长三角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类型选择 第四节 长三角城市群城际战略产业链空间布局和优化第八章 城市群一体化与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第一节 城市群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博弈行为分析 第二节 欧盟一体化过程中合作制度创新的成功经验 第三节 长三角一体化的立法制度构建 第四节 增强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竞争规则设计第九章 创新环境、学习区域、集体学习与城市群整体竞争力 第一节 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类型 第二节 高技术环境中集体学习过程的经验证据 第三节 作为高技术产业集群区域的城市群 第四节 我国城市群创新环境和学习区域状况 第五节 增强城市群竞争力的途径:积极有效的集体学习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二、区域经济与资源整合  1.长三角区域经济整合  李善同和冯杰(2004)认为,地方保护行为和重复建设是我国体制转轨时期辖区竞争中的普遍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也不例外。为此,他们提出整合加强长三角整体竞争力的对策措施如下:  加强区域内的整体规划功能。区域一体化要求更多地打破现有的以行政区划为主导模式下的区域功能的分工和分割,从城市群和经济带的发展着眼,从整体上考虑全区域的发展问题,这就需要超越行政区划的界限,对经济区的功能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这就要求在规划上实行联合编制,共同构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发展和布局的整体框架,在城市间进行合理的分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建设,使全区形成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势。  引导和鼓励区域内的产业分工、转移与调整。针对区域内部产业结构雷同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应当进一步加强区内协调,根据各地区的区位特点和比较优势,通过制定一些共同的政策,鼓励和引导要素流动,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实现区域内政府管理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针对区域内各地区之间在包括服务体系、程序、方式、质量等方面所存在的差异,应当以区域内服务标准化为目标,努力构建一个具有统一标准的规范化的服务体系,使区域内的服务形成特色,达到一流。  加强区域内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方面的协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既要从局部人手,更需要从全局进行协调。对涉及和影响整个区域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应当通过一个跨行政区划的组织和与之相对应的基金及机制来加以协调解决。要积极开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环境与生态规划工作,加强该地区水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集约利用有限资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支撑体系,制定鼓励发展环保产业的相关政策,形成多渠道筹集环保资金的机制,实施环境治理与保护的区域联动。  打破地方保护,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要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通过区域内部的统一协调,打破在资金、人才、技术、资产重组、人口和产品流动方面的各种障碍,确保形成区域内部的统一大市场,实现区域内部的市场开放和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区域内以及与区域外之间的交流合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研究 PDF格式下载



作为研究参考还是不错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