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俄罗斯与中亚

柳丰华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柳丰华  

页数:

339  

Tag标签:

无  

前言

20世纪末超级大国之一苏联的突然瓦解,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俄罗斯将如何确定自己的国际地位和实施与之相称的对外战略、在原苏联废墟上产生的独立国家如何重建彼此间关系和制定各自的对外政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尽管今非昔比,但是俄罗斯仍旧在原苏联的势力范围和传统友好国家拥有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仍旧对诸多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握有独特的发言权。显然,这样的一个大国,如何重构与原联盟伙伴国的关系,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将对冷战后世界新秩序的形成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对独联体政策的过程中,俄罗斯确立了与独联体国家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目标。独立初期,在亲西方路线和与西方“蜜月”激情的影响下,俄罗斯对独联体实行“甩包袱”政策。1993年出台的《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强调俄罗斯要与独联体国家建立牢固的关系、保障俄优先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利益,这可以看做是俄罗斯对独联体“甩包袱”政策做出的一定程度的修正。鉴于美国及其盟国加紧实施旨在挤压俄罗斯势力范围的北约东扩计划,1995年俄罗斯颁布《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宣布俄对独联体政策主要目标是建立有助于在国际社会中占有应有地位的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国家联合体,表明俄罗斯不再将独联体视作“包袱”,而把它当作恢复大国地位的战略依托加以经营。由于俄罗斯经济实力与政治抱负不相称、独联体国家力图摆脱俄控制、美欧对独联体国家进行渗透和分化等原因,叶利钦时期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一体化进程鲜有实效,而独联体地区分散化的趋势有增无减。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论述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框架下的军事安全一体化和在欧亚经济共同体框架下的经济一体化。分析了美国、中国、欧盟、土耳其和伊朗等外部因素对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评估了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对国际政治和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

作者简介

柳丰华,1972年出生于湖北省当阳市,现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2000-2001年在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学院作访问学者。2002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3-2005年在中国驻塔吉克斯坦大使馆研究室工作,任三等秘书。2006-2007年作为中组部、团中央第七批“博士服务团”成员,挂职担任内蒙古财经学院院长助理。研究领域为俄罗斯外交、独联体地缘政治。已出版个人专著《“铁幕”消失之后——俄罗斯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多篇。

书籍目录

引言 一、本书的一体化概念 二、本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四、本书的主要内容和学术特色 五、本书的创新之处第一章 苏联解体之前的俄罗斯与中亚 第一节 蚕食鲸吞(18世纪至19世纪中期) 第二节 武力征服(19世纪中期至后期) 第三节 共建社会主义(1917—1991年)第二章 俄罗斯对中亚政策的演变 第一节 在经济上“甩包袱”和在军事上谋求建立集体安全体系(199l一1995年) 第二节 “重返”中亚(1995~2000年) 第三节 谋求恢复在中亚的传统影响(2000年至今)第三章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安全一体化 第一节 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认知和军事安全政策演变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军事安全一体化:机制和进展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军事安全一体化的辅助轨道:双边军事安全合作第四章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 第一节 俄罗斯在中亚的利益认知和经济政策演变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进展和问题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的辅助轨道:双边经济合作第五章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能源合作 第一节 俄罗斯在中亚的能源利益和能源政策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双边能源关系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多边能源合作第六章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人文合作 第一节 俄罗斯在中亚地区人文领域的利益和政策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的双边人文合作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在独联体框架下的人文合作第七章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评估 第一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军事安全一体化评估——以北约为参照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经济一体化评估——以欧盟为参照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总体评估第八章 影响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的外部因素 第一节 美国 第二节 中国 第三节 欧盟 第四节 其他国家(土耳其、伊朗)第九章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的影响 第一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对独联体的影响 第二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对俄美关系的影响 第三节 俄罗斯与中亚国家一体化对上海合作组织的影响附录 集体安全条约 俄罗斯联邦对独联体国家战略方针 欧亚经济共同体成立条约 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2008年版) 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出于以反恐合作换取俄美关系改善、借美国之手除掉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等宗教极端主义扩散源等考虑,俄罗斯对美国驻军中亚打恐和美国与中亚国家开展反恐合作等问题给予了至关重要的支持。正是在俄罗斯的允许之下,美国先后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汉纳巴德机场和吉尔吉斯斯坦的玛纳斯机场建立军事基地,获得使用中亚五国的空中走廊和机场进行人道主义援助、救援和侦察行动的权利,从而为赢得阿富汗反恐战争做了必要的军事准备。俄罗斯积极利用独联体和集体安全条约等机制来发展与中亚国家的反恐合作、协调中亚国家与美国及其盟国进行反恐合作的立场。但是俄罗斯没能建立统一的独联体反恐联盟,也没能将独联体反恐中心变成一个有效率的机构。同时,由于集体安全条约成员国并不具备全面参与阿富汗反恐战争的军事技术和财政能力,集体安全条约在这场反恐战争中的作用相当有限。因此,俄罗斯对中亚伙伴国的军事安全影响力大大降低。为了遏制美国在中亚军事政治影响的进一步扩大,俄罗斯着手发展和巩固集体安全条约机制。2002年5月,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成员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将集体安全条约改组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联合宣言,表示要进一步加强该组织抵御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职能。同年10月,成员国签署了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章程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法律地位协议。2003年4月,集体安全条约组织成员国元首杜尚别会议决定成立联合参谋部和常设理事会,定期就军事政治问题协调立场。同时,俄罗斯采取措施深化成员国间的军事和军事技术合作,包括以优惠价格向集体安全条约组织其他成员国供应武器和军事技术,共同使用军事设施、加强联合军事力量建设、优惠和免费培训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干部等。但是北约反恐联盟武装力量在本地区的存在削弱了中亚地区集体快速反应部队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动摇了集体安全条约的基础。

后记

历时三年多,我终于完成这部专著,此刻的欣悦之情不言而喻。我研究俄罗斯和独联体始于1995年。当年,我进入武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是乌克兰政治和外交,硕士学位论文《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关系:现状、问题和前景》是我进入俄罗斯和独联体问题研究领域的探路之作。1999年,我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专攻俄罗斯外交问题。从那时起,我再也没有离开这个研究领域。2005年,我在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发表了自己的第一部学术专著《“铁幕”消失之后一一俄罗斯西部安全环境与西部安全战略》。2003年,我被外交部借调到驻塔吉克斯坦使馆专事外交调研工作。在调研工作中,为了准确地观察、分析塔吉克斯坦和中亚其他国家的政治外交形势,我查阅了大量相关的历史资料。另外,在使馆工作期间,我还先后到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做实地考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国家的认识。


编辑推荐

《俄罗斯与中亚:独联体次地区一体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国际问题研究系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俄罗斯与中亚 PDF格式下载



俄罗斯与中亚,对课题研究有帮助的书,不错。


感觉很专业,给别人买的,不知道怎么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