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传统佛菩萨画像系列宝库观音法相藏宝典

释心德 绘 江西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江西美术出版社  

作者:

释心德 绘  

前言

人类艺术之最高峰,是透过绝对的无我境界,而融化于宇宙间的一种无言的缄默,这种超于物我的理念,唯有宗教与艺术的陶融,才能说出一点人类精神的真实。佛教艺术是由自心觉悟,而用各种方法显示出来,使他人得到同样的体悟。人生以宗教的时间是最纯净的,以宗教的空间是最庄严的,二者融摄,置身其中,宾为一大和谐的境地。佛教是以殿堂、佛像、寺院、佛塔等艺术创作来提供观想力,藉以感通其宗教精神。殿堂是佛教礼佛诵经、修建法会的地方,不同之殿堂,供奉着不同之主尊,尊像的庄严以含藏悲智的神韵,方为艺术完美创作。佛教徒藉此创作之圣像,从肃然礼敬中,内心忘却世尘,呈现出一种纯净的心境,渐渐进入“能体所体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的不可思议的境界。“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为了使佛法能融入俗世家庭,小的供像(包括雕、塑、昼)便不断出现。由于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物质感受有异,因此艺术家、画家,利用各种物质,诸如玉、铜、木、陶、金、纸、绢、布、墙等,本其教义创作出各种圣像造型,令人因观像而生敬仰之心,无意中融化为高尚情怀,当较冗长文字,别具影响的特色。人处于有漏的世间,常常希望以一种永恒不变的物质,来雕绘出代表完美至善的佛菩萨像。石一一正具备了坚固、恒久不坏的特质,因此宗教艺术家往往选择石作为创作的材料,同时佛教徒希望佛菩萨常住世间,因而在各地大量开凿出石窟。又因敬仰佛陀的体性广大无边,故有巨型石像的创作。

内容概要

  《中国传统佛菩萨画像系列宝库观音法相藏宝典(套装共3册)》包括了《诸佛圣像庄严宝典》、《观音法相庄严宝典》、《菩萨圣象庄严宝典》。人类艺术之最高峰,是透过绝对的无我境界,而融化于宇宙间的一种无言的缄默,这种超于物我的理念,唯有宗教与艺术的陶融,才能说出一点人类精神的真实。佛教艺术是由自心觉悟,而用各种方法显示出来,使他人得到同样的体悟。

作者简介

释心德,字昌元,俗名姚元貴。1964年5月生於山東巨野。1984年隨上佛下庵法師在濟南千佛山出家,同年到蘇州靈巖山學習,1986年考入北京中國佛學院,隨著名工筆人物畫家線鶴汀先生學習仕女畫,并了大量的傳統名畫。1990年畢業后,專攻佛菩薩畫像。1992年在青島舉辦個人畫展。1994年受弘法寺文丈上本下焕大和尚約請,為弘法寺畫大型水陸畫。1997年在深圳博物館舉辦《百幅觀音寶相》個人展,同時出版《觀音寶相》畫册。2004年在深圳博物館舉辦第二次《諸佛菩薩聖像大觀》畫展,《觀音寶相》和《諸佛菩薩聖像大觀》畫册也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分上下兩册正式精裝出版。現已繪編完成的《中國傳统佛菩嚨畫像系列寶庫》一套三册即將出版發行。正在准備着手繪編《諸佛菩薩聖像大全》系列圖書。
  现任山東省藝術美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中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委員、深圳市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作品已通過ISQ9000A資質認證,生平業績已編人《當代中國青年藝術家大辭典》,《中國專家名人大辭典》、《中華英才》、《世界名人錄》等。

书籍目录

《中国传统佛菩萨画像系列宝库·之一》《中国传统佛菩萨画像系列宝库·之二》《中国传统佛菩萨画像系列宝库·之三》 十一面觀音說法圖 敦煌十一面觀音 四十八臂觀世音 救八難十一面觀世音菩薩 二十四願觀世音 十臂觀音 八臂十一面觀音 六臂觀音之一 六臂觀音之二 六臂觀音之三 四臂觀音菩薩 四臂觀音 密宗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南無干手千眼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南無干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千手千眼觀音之一 千手千眼觀音之二 千手千眼觀音之三 千手千眼觀音之四 千手千眼觀音之五 千手千眼觀音之六 千手千眼觀音之七 千手千眼觀音之八 千手千眼觀音之九 准提佛母 准提觀音之一 准提觀音之二 准提觀音之三 准提觀音之四 准提觀音之五 敦煌元代觀音之一 敦煌元代觀音之二 敦煌元代白衣雙觀音 明石刻白衣大士觀音 白衣净瓶觀音 白衣大士之一 白衣大士之二 白衣觀音 大足數珠觀音之一 ……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中国传统佛菩萨画像系列宝库(套装共3册)》是由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传统佛菩萨画像系列宝库观音法相藏宝典 PDF格式下载



书拿到后,与预期反差很大,是线描图,不是文物,很遗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