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人的行为动机

马姗伊 经济管理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经济管理  

作者:

马姗伊  

页数:

211  

内容概要

  马姗伊所著的《经济人的行为动机》以经济人的行为动机为研究对象,沿着经济人的发展脉络,构建了经济人行为动机范式,比较完整地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内涵,建立了利己动机的八种新划分,提出了衡量社会福利水平的福利辐射指数,填补了国内学者关于经济人行为动机研究方面的空白。
  《经济人的行为动机》在许多方面都有所创新。作者对于经济人中利己与利他关系进行了全新的界定,同时将经济人的利己动机划分为物质上的利己和精神上的利己,并指出经济领域人的利己行为动机将随着个人与物质关系的弱化而逐渐演变。这个理论框架清楚地解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为经济人从抽象走向现实提供了科学的解释。

作者简介

  马姗伊,1974年生。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辽宁大学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福利经济学、社会保障。长期从事福利经济学、劳动关系、劳动争议、发展与就业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并参与国家级、省级项目十多个,发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人“范式”》、《经济学中的利己与利他》、《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之争》、《经济人追求最大化新解》等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起源
  一、研究背景
  二、理论与实践意义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三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范畴
  一、假设
  二、经济人假设
  三、利己
  四、利他
  五、理性
  六、方法论个人主义
  七、方法论整体主义
 第四节 研究框架与创新
  一、研究框架
  二、本书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经济人行为动机的理论回顾
 第一节 经济人的行为动机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七种划分
  二、分析和总结
 第二节 斯密前经济人思想的萌芽
 第三节 斯密的经济人思想一
  一、斯密生活的时代与经济人思想的形成
  二、斯密的方法论
  三、斯密的经济人思想的内涵
  四、斯密经济人思想的误解——斯密问题
 第四节 经济人行为动机的发展——各流派的观点
  一、西方经济学界的三种观点
  二、经济学各流派的观点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经济人的行为动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人的理论渊源
  一、斯密
  二、边沁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思想
  一、商品交换和经济人
  二、剩余价值生产和占有与经济人
  三、自由人联合体——作为经济人消亡的社会条件
  四、经济人是一个历史范畴而不是永恒范畴
 第三节 马克思经济人阶级性的历史考察
 第四节 几个有争议性的问题
  一、经济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了一定的阶级性
  二、共产主义社会是否存在经济人
  三、马克思经济人的二重性:抽象人和现实人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与利他主义行为
  一、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
  二、计划经济理论的实践
  三、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是否存在经济人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经济人的行为动机——中国学者的解读
 第一节 海派经济学的观点
  一、海派经济学:批评了经济人的三个基本命题
  二、新经济人论:海派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
  三、新经济人的贡献
  四、新经济人的不足
 第二节 孟捷:经济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一、斯密经济人的矛盾
  二、马克思论“资本主义生产当事人”
  三、孟捷教授的贡献
  四、孟捷教授的不足
 第三节 杨春学:利己与利他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经济人
  二、利己与利他——斯密问题
  三、利他主义的经济模型
 第四节 国内其他学者的观点
  一、卫兴华教授的观点
  二、周福安的观点
第四章 经济人的行为动机——追求最大化
 第一节 追求最大化
  一、经济人追求的“最大化”
  二、经济人追求“最大化”新解
 第二节 “双重最大化”的两把利刃——利己和利他
  一、西方学者论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二、国内学者论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三、利己范畴的划分
  四、利他
  五、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第三节 利己和利他关系的研究与验证
  一、福利辐射指数
  二、利己和利他的博弈
  三、利他与财富增加的关系验证
 第四节 从经济人视角看慈善捐赠的动机
  一、慈善捐赠动机研究的几个误区
  二、慈善捐赠动机的传统划分
  三、慈善捐赠动机的现代划分
  四、慈善捐赠动机划分的误区
  五、慈善捐赠动机与经济人
 第五节 经济人与诚信危机
  一、经济人诚信危机的表现和危害
  二、诚信危机的原因
  三、解决诚信危机的措施
第五章 经济人的行为动机:从抽象走向现实
 第一节 结论
  一、关于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问题
  二、几个特殊社会下存不存在经济人
  三、经济人追求的最大化
  四、利己的划分
  五、福利辐射指数和社会福利辐射系数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章节摘录

  3.利他/利己≈∞  这意味着人们在社会上普遍地偏好利他行为,利他行为无限地扩大,利己被排挤得几乎不存在。在这种模式下,利己和利他虽然同时并存,但利己的存在微乎其微,只是用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上的需要,人们更多地为他人设想。利他/利己≈∞代表着在整个社会中所有行为几乎都是利他行为,经济主体之间利益一致,经济形式简单划一,社会福利水平辐射程度极为均匀,不存在利益相对立的阶级,没有阶级矛盾,人们的物欲或者还没有被挖掘出来或者已经得到极大的满足,此时的社会已经告别物欲社会,走向了高级阶段,人们有很强的满足感。这种模式可以用来很好地解释共产主义社会,消灭了阶级、国家和私有制,物质极大丰富,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对资源的竞争性,没有贫富差距。氏族社会虽然也与这种模式相近,但是它只能是人类存在的低级阶段,不可能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最终模式。  在这里,由于利他/利己不仅表现了人们之间的行为偏好,同时也是社会福利水平的一种体现,所以利他/利己在这里被笔者定义为福利辐射指数,即个人利己和利他行为对他人福利所产生的辐射作用。仅仅提出这个指数是不够的,它势必要解释如下问题即如何计算。因为利己和利他仅仅是作为人类的动机存在人脑之中,是多是少别人无法统计也无法知道,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体现人类福利辐射水平的指数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其实虽然当利己和利他作为动机存在时,我们无能为力,但是如果把利己和利他动机具体表现在行为上,我们则可以对其进行计算与统计。具体操作可以采用实验法。事先做好试卷,然后选择处于不同经济水平的样本若干,对试卷进行分析,把利己和利他的数字进行比较则可以得出福利辐射指数。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人的行为动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