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系统思维

刘长林 社科文献
出版时间:

2008-11  

出版社:

社科文献  

作者:

刘长林  

页数:

513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系统思维》初版在1990年,迄今已近二十年了,经作者认真修订,现在再版,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这是一本真实的书,一本探求的书。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和作者同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在非本真本己的氛围中,流露出的一点本真本已的知见,为彼此留下了久驻的印象。毕业后,在不同的境遇里,历经十一年“文化大革命”和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面对二十世纪以来生活之树提出的各种实在性问题,在我们的内心掀起了翻天覆地的波澜。我知道,作者为了真实地生活,真实地工作,才为自己选定了这样的研究方向和题目,他在思考《黄帝内经》哲学和系统信息哲学的基础上,尽自己所能,在中国传统文化若干重要领域,引用大量典型材料和事实,为本书的立论说话。  真实是一种精神,是对自然和实在的一种追求。真实不等于正确无误。但正是这种精神,推引作者做出了一些有意思的探索。

内容概要

本书认为: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科学),也有控制其发育生长,决定其性状特征的“基因”可称“文化基因”;中国传统文化有明显的阴性偏向,其本质性特征与一般女性的心理和思维特征相一致,而西方则有明显的阳性偏向;中国学者多立足时间以视空间,西方学者多立足空间以视时间。作者引用大量典型材料,分析中国传统哲学、管理学、医学、美学、农学等重要文化领域的认识和价值取向,对上述观点做了论证。

作者简介

刘长林,1941年生,1958~196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63年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任研究员,2002年退休。现任曲阜孔子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中医哲学。主要著作:《内经的哲学和中医学的方法》(1982),《中国象科学观》修订版(2008),《周易的健康哲学》韩文版(2007)。

书籍目录

《中国系统思维》再版序自序引言第一编 整观宇宙 一 《周易》系统观  (一)如何看待《周易》  (二)圜道与中国思维    1.圜道观之表现    2.圜道观评价  (三)《易经》天人观及影响    1.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物    2.人天、主客相融合    3.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四)从系统和信息观点看《周易》    1.整体观念    2.关系与结构    3.平衡与稳定    4.全息系统  (五)《易传》象论及其他    1.“象”规定了研究的层面    2.据象归类,整体划分世界    3.“象”是功能模型    4.意象思维的实践与理论 二 承前启后的《吕氏春秋》  (一)宇宙一体化理论    1.宇宙万物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2.侧重认识事物的功能动态    3.着眼于关系和结构    4.天人相应  (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三)视社会为控制系统 三 系统哲学的演化  (一)从龙说起  (二)三大综合,两大分化    1.西周    2.春秋战国    3.秦汉    4.魏晋    5.两宋  (三)几个特点    1.奇妙的对称    2.墨、法的命运    3.理的尊崇    4.不安的主题    5.同化机制第二编 统筹管理 一 儒家社会管理学——从孔子到董仲舒  (一)社会管理的核心是人  (二)实现管理的两大杠杆  (三)君、臣、民的协同    1.君为国之枢机,同时也要受到约制    2.君、臣、民的关系是相互的,君主应主动爱护臣民    3.建立相互调节的管理结构  (四)可靠的通信联系  (五)社会与自然的和谐  (六)儒学的特点和历史的选择    1.重视社会的整体调节,并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方法    2.在等级制度的范围内,允许个性发展    3.以血缘关系作为维系和亲的纽带    4.主张人要当作人来管理和使用 二 智慧胜刚强——孙子战略管理思想解析  (一)战略决策三原则    1.“五经”、“七计”,“算”决胜负    2.兵闻拙速,未睹巧久    3.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  (二)因敌制胜的形论    1.我专敌分    2.避实击虚    3.“兵形象水”    4.巧计动敌  (三)不责人而求势的势论    1.“投之于险”    2.“奇正之变”    3.“击其惰归”    4.形圆不败  (四)知重于兵的知论    1.信息是战略行动的依据    2.信息战    3.信息反馈    4.信息中枢的优化  (五)“君命有所不受”的法论    1.强调军事系统的特殊性    2.协调将卒关系    3.“治众如治寡”  (六)与儒、道、法比较    1.管理三支点    2.系统内外的划分    3.普遍性与现实性第三编 辨证论医 一 中医学特色的由来  (一)阴阳    1.阴阳概念不同于矛盾概念    2.阴阳是功能动态性概念    3.强调整体平衡和调节    4.阴阳反照  (二)五行  (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  (四)中国式的信息方法    1.间接认识    2.人身全息现象论    3.视人身为信息调控系统  (五)未来和竞争 二 阴阳时间医学  (一)阴阳时间观    1.万事成败的关键    2.时间是具体的    3.“时”与“道”相互渗透    4.时间有圜形结构    5.宇宙节律的统一性  (二)人身与阴阳节律    1.年节律    2.日节律    3.月节律    4.超年节律  (三)摄生和诊疗中的时间因素    1.关于摄生    2.关于诊法    3.关于用药    4.刺法  (四)现代研究第四编 圜道审美 一 阴阳五行学说的音乐美学  (一)阴阳五行与五声六律  (二)艺术之美在于“和”  (三)音乐的作用    1.省风    2.养性    3.治世  (四)值得重新研究的“神秘”因素 二 阴阳五行与中国艺术  (一)人是宇宙中心与抒发  (二)抒发与宇宙一体  (三)神动之美,神动之真  (四)“其神气飘然在烟霄之上”  (五)有生有制,美在中和  (六)程式理论,程式之美  (七)盘桓往复的时空观念第五编 生态农学——兼论其他 一 “天—地—人”与中国农学  (一)天与农学  (二)地与农学  (三)人与农学  (四)关于“天—地—人”与思维方式 二 传统农学的方向  (一)寻求最佳生态关系    1.非生物环境的最佳生态    2.生物环境的最佳生态    3.用阴阳概括的尝试  (二)在循环中求得永新    1.整地循环    2.用养结合    3.撂荒—休闲—轮作    4.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能循环  (三)从有限中索取无限    1.精耕细作    2.“盗天地之时利”    3.巧妙经营,少种多收 三 地利与人力的运筹  (一)“上田弃亩,下田弃”    1.整体与局部属性的差异原理    2.结构决定功能    3.全息、模拟和阴阳平衡  (二)“一亩三,岁代处”    1.系统的动态性和变易性    2.圜道和类比  (三)“区田以粪气为美”    1.复杂系统具有多级结构、多级层次    2.“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的空间分配    3.化整为零,发挥局部优势  (四)“将地偏爱偏重”    1.集中优势,提高效率    2.质优于量,力求质变    3.各个击破,以弱胜强 四 古代科技系统思维例举  (一)阴阳合历  (二)北斗和二十八宿2  (三)圭表原理  (四)《山海经》的五方地理观  (五)都江堰和灵渠  (六)“齐之以味”与“炉火纯青”  (七)铜绿山古矿井    1.合理布置矿井巷道    2.采用上向式分层开采法    3.利用气压差通风    4.矿井选址在富集易采处  (八)《考工记》制车    1.把综合方法与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2.强调整体与局部必须协调一致    3.应用数学方法为整体设计服务    4.找出系统的逻辑起点    5.把“人—机”关系置于重要地位  (九)指南车和记里鼓车  (十)方剂、炼丹、火药  (十一)从雕版到活字  (十二)“一举而三役济”  (十三)群炉汇流法  (十四)联窑 作为开始的结语:文化基因与中国思维的女性偏向附录 1996年重印补叙——继承·和实·时归 论信息的内容与形式

章节摘录

  一 《周易》系统观  (一)如何看待《周易》  《周易》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易经》,分上下篇;一部分是《易传》,计十篇,又名十翼。《易经》自战国时代起,就被儒家奉为经典,近三千年来对中国文化的演进产生了重大影响。《易经》究竟何时成书,何时大致以今本的面貌流传,至今尚无定论。对于《易经》的成书时间,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意见:西周初年说,西周末年说,战国初年说。本书采第二种说法。  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易经》并非一人之创作,它的形成和编定过程,一定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众所周知,《易经》与占筮有密切关系。新近的考古资料和研究证明,占筮在殷代确已流行。《世本·作篇》和《吕氏春秋·勿躬篇》关于“巫咸作筮”的说法,看来可信。据《尚书·君爽》,巫咸乃商代太戊时人。八卦和六十四卦正是在占筮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且,考古学者在现今保存的文物中发现,殷代已有契数的卦象,六十四卦的卦名也已存在。《礼记·礼运篇》载:“孔子曰:……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这些材料说明,商殷之时有与《周易》类似的文献。尽管它们的表现形式与《周易》有区别,如《周易》中《乾》在《坤》之前,而孔子去宋国考究殷文化所得之“殷卦书”,《乾》在《坤》之后,但是《周易》与“殷卦书”在观念和思维方式上毕竟是一脉相承的。“殷卦书”可以看做是《周易》的前身。  筮法和卦学经过周人的改造,一演变成现在所见《易经》的模样。其间,周文王和周公或许对《易经》的编纂做出过贡献。司马迁说:“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而天下治。”(《史记·日者列传》)又说:“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史记·太史公自序》)许多人据此认为司马迁断《易经》为文王所作,其实不符《史记》原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系统思维 PDF格式下载



正如书名,“中国系统思维”是中国自古以来政治、科学、人文、社会、经济各领域的思维的集大成,继往开来,不仅勾勒出了先人伟大的难以相信的惊人的思维力,还有力地论证了继承性及发展性。有别于西方的认知论,知识论,也有别于西方哲学的思辨模式,作者以系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向读者论述了东方思维,或者叫做中国思维的力量和魅力。古人当然不知道今天的系统论,更不了解所为信息,然古人的思维中,处处包含了现代科学中的新概念、心理念、这正是中华思维闪闪发光之处,也即后人应该批判之、继承之、发展之的所在。读了这本书,作为中国人,正如为青铜器自豪,为诗经自豪,为诸子百家自豪,为古代中医理论自豪,也深深为中华特出的有力的、也是极其具有生命力的思维力而陶醉,而自豪。作者没有停步于古代的思维描述,也没有照搬古代的思维,而是用系统论和信息论,还有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用今天的话语,从新评判中华思维,无疑本书又是着眼于现代的。


本身是有生物学背景的学生,兼修一个文学学位,由于结课论文需要,偶然间在读书馆发现了这本书,一下子爱不释手。生物学中有遗传基因的概念,本书中提出了文化基因的概念,结合生物进化理论,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觉得这样的书借阅读起来不能深入,还是买回来比较好。对于当学生的我来说价格有点贵,知识是无价的吧,就这么想。


对中国文化有兴趣的人,建议读一读,会有所启发的。


中国式的系统思维,不错,喜欢


我们在近代为什么落后 ,很大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方式存在漏洞,那么系统知道我们的思维方式。对弥补不足有很大帮助。


强烈推荐,这本书很好,对老祖宗的思维有很好的理解!


中国人自己的系统理论,希望更多的人从事这项研究,计划入门后也为此献上一份力量


看了后,就像作者自己描述的,有点乱,就是头绪有点多。

但是每样都讲得非常深,非常透彻,建议能够分开。

仰慕作者的深度和知识的渊博。


作者言辞简练,思路清晰,总结的很充分。很好的一本书。


作者认真严谨


这本书值得一看,对了解我们自身有一定的帮助


发货即时,服务周到,值得信赖


留以后细看


很好的书,非常喜欢。
我比较喜欢国学类的书,看过《易经》、《道德经》、《孙子兵法》。但看起这边书来还是觉得晦涩,觉得自己的知识面不够宽。


不需要解释,大师的书籍靠谱。


读了一下,还行,貌似作者比较喜欢儒家思想。


读了下还行


好书,学到很多东西!


当我看了这本书,发现自己没有水平去做太多的评论,主要里面的内容太泛了,一些概念大的吓人!!自己把自己提高后才能好好领悟吧~~~


这本书不错,努力看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