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

刘树成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刘树成  

页数:

301  

前言

  2009年,我们迎来新中国成立60周年。6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在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热情邀我出版了第一本《繁荣与稳定》(全名为《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2005年,该出版社又帮我出版了第二本《繁荣与稳定》(全名为《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Ⅱ》)。现在,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该出版社又盛情邀我出版第三本《繁荣与稳定》(全名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繁荣与稳定Ⅲ》)。  这3本《繁荣与稳定》,均属文集性专著,都集中以一个专题——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的研究为主线,收入了我在不同年份发表的有代表性的系列论文。由此,使该专著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系统性,更能紧紧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更能反映在同一个专题下、在不同年份的最新研究进展,更能体现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第一本《繁荣与稳定》收入了我从1985年开始本专题研究,至1999年6月的15年间所发表的有代表性论文35篇。第二本《繁荣与稳定》收入了我1999年7月至2005年5月的6年间所发表的有代表性论文20篇。第三本《繁荣与稳定》则收入了我2005年6月至2009年2月这3年多时间所发表的有代表性论文15篇;同时,还收入了这期间《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一些重要新闻媒体与我合作的10篇访谈录,以更为活泼的形式反映出对这一专题的最新探索。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原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继《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2000年)和《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Ⅱ》(2005年)之后,最新出版的第三本《繁荣与稳定》,全称为《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繁荣与稳定Ⅲ》,作为向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该书集中以一个专题——对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的研究为主线,收入作者2005年6月~2009年2月期间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系列论文15篇。本书突出反映了对我国近几年来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问题的最新探索,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系统性,体现出作者在同一个专题下、在不同年份的研究进展,充分表明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作者简介

  刘树成,1945年生。1962~196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67~1978年,先后在4595部队农场锻炼和在山西省偏关县委、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78~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1989~1990年,在美国克罗拉多州博德尔经济学院和加里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5年8月~1998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10月至2008年12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经济学部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专著:《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1989年),《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1996年),《繁荣与稳定——中国经济波动研究》(2000年),《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Ⅱ》(2005年)等。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1993年)、第二届(1996年)优秀科研成果奖,第六届(2007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作品奖(199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第七届(1996年度)、第八届(1998年度)、第12届(2006年度)论文奖,俄罗斯康德拉季耶夫金奖(2007年)。

书籍目录

前言 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中国经济冷热之争再起——2005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未来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分析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的背景条件分析中国经济的增长与波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多次性微调:使经济增长率不“冒顶”论又好又快发展继续延长本轮经济周期的适度高位运行——析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良性大变形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的特点和地区间经济差异的缩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和挑战五年来宏观调控的历程和经验2007~2008年国内外经济走势分析本轮宏观调控的新特点及其面临的新挑战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上)论中国特色经济体制改革道路(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附录:新闻媒体访谈录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的冷热之争此轮周期中宏观调控的多阶段性特点我国宏观调控的一般规律和新特点为什么要“又好又快”中国经济周期波动出现良性大变形宏观调控成效显著协调发展的好苗头已经出现科学把握宏观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渐进式,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之路在调整中孕育繁荣的种子

章节摘录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和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又经历了5个周期。其中,在已有的4个周期中,经济增长率的高峰都在ll%以上至15%。1978年为11.7%,1984年为15.2%,1987年为11.6%,1992年为14.2%。就这已有的4个周期看,峰谷落差均已降至6个或7个百分点左右,但仍然有些偏大。从2000年起,进入当前正在运行的第10个周期,到2007年,经济增长率已连续8年处于8%以上至13%的上升通道内;2008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回落到9%。当前,我们正面临着国际国内四重调整的叠加,即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的调整与国内经济周期性调整相叠加,又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周期性衰退和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迅猛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世界范围大调整相叠加。然而,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我们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总的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波动呈现出一种“高位平稳型”的新态势。这种新态势表现为四大波动特征。  (1)波动的高度:理性下降。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的高峰从前几个周期的20%左右,回落到改革开放之后、20世纪80年代一90年代的11%以上至15%左右,进入新世纪后,在第10个周期,峰位控制在13%以下。  (2)波动的深度:显著提高。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的低谷,在前几个周期经常为负增长。而改革开放之后,每次经济调整时,经济增长率的低谷均为正增长,再没有出现过负增长的局面。1990年的低谷为3.8%,1999年的低谷为7.6%。  (3)波动的幅度:趋于缩小。每个周期经济增长率的峰谷落差由过去最大的近50个百分点,降至六七个百分点左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经济增长与波动60年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