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研究

刘荣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7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刘荣  

页数:

319  

前言

  中国博士后制度是在美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的提议下,于1985年由邓小平同志批准设立的。它是中国借鉴国外培养优秀人才经验,结合本国国情创立的一项吸引、培养和使用年轻高级人才的制度。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博士后制度为促进我国教育、科技、经济及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的科研管理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鼓励和支持博士后研究人员中有科研潜力和杰出才能的年轻优秀人才,使他们顺利开展科研工作,迅速成长为高水平的专业人才,1985年国家拨专款设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990年5月成立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邓小平同志亲自题写了会名。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建立了一套覆盖12个学科门类、86个一级学科的博士后科研工作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完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博士后制度。到2006年底,中国已设立了136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01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27000余人,其中1万多人已完成研究课题,顺利出站,目前仍有10000多人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内容概要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研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建党80多年来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发展历程,分析了近年来民族干部工作的不足,总结了新时期民族干部工作的经验,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为今后民族干部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全书将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和发展置于中国广阔的历史背景基础上,探讨了其科学结构,概述了其主要内容;在系统考察民族干部政策实践过程的基础上,论述了民族干部政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结合族际政治和谐治理主题,探讨民族干部政策进一步发展的前景,并对未来的民族干部政策提出了建议。

作者简介

  刘荣,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后,云南大学法学博士、哲学学士,云南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专业研究生,长期从事县域经济发展、组织人事、宣传意识形态和民族工作,云南大学研究生导师。  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著有《中国族际政治治理的历史传统》、《中国少数民族高级领导干部发展分析》、《前苏联、南斯拉夫族际政治治理对中国的启示》、《以法制权依法治权关于建立健全县处级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的思考》、《当代中国少数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和发展》、《昆明市建国以来干部统计分析与思考》、《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双向三化一体”路径研究》、《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等。  主持和参与中组部、国家社科规划办《县(市)党政领导干部岗位职责规范考核标准体系研究》、《边疆民族地区政治文明建设研究》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民族理论发展研究》重点课题的调研。科研成果奖励:中组部调研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干部监督局二等奖一次;云南省社科成果二等奖一次。

书籍目录

导论一 研究的意义二 研究的现状三 研究的内容四 研究的方法五 研究的特点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形成的历史背景一 中国历代王朝的民族政策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路径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的形成一 民族干部政策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二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形成的实践基础三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形成的理论准备四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形成过程及内容五 民族干部政策的充实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的发展一 发展的动力二 发展的法律与制度保障三 发展的阶段四 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五 发展的经验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的结构一 内部结构二 外部结构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的内容一 干部选拔任用政策二 干部比例政策三 干部培养政策四 干部管理政策五 干部照顾政策六 干部考察政策七 妇女干部政策八 专业技术干部政策九 在民族地区工作的汉族干部政策十 对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统一战线政策十一 其他民族干部政策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的实践一 民族干部政策的基本实践二 民族干部政策的实践促进了民族干部的成长三 民族干部政策的实践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四 民族干部政策的实践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的进一步发展一 三代领导核心对民族干部培养的理论二 民族干部政策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问题三 民族干部政策的进一步发展结语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由“务虚型”向“务实型”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在“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各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指导下,确立了“以开办政治学校与政治培训班,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的目标,要求尽量吸收知识分子,提高旧的,培养新的,必须培养适当数量志愿做少数民族工作的汉族干部,以便帮助各个少数民族的解放事业与建设工作。而到党的十六大,在民族干部政策指导方针的落实上却表现出由“务虚型”向“务实型”的转变。在质与量上,追求数量与质量的统一,倡导民族干部的数量与质量并重。既追求规模和数量的扩大,又侧重综合素质的提升,力争建立规模适中、素质较高的民族干部队伍;在发展方向上,提倡政治型与经济型并举,兼顾文化型和社会型,努力打造觉悟高、素质好、懂经济、会管理,德才兼备的复合型新型干部;在结构上,强调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与专业机构同步,使干部的年龄结构更优、知识结构更佳、专业结构更合理、综合能力更强。并提出了实现这一方针的具体措施:从民族地区实际出发,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民族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有计划地扩大数量,拓宽来源,重点培养和充实各类科技管理人才队伍,努力改善民族干部队伍结构;大胆选拔民族优秀中青年干部,着力提高民族地区各级领导班子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逐步提高其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的能力;努力把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多手抓,能够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集体,为民族地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族际和谐治理提供组织保证。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共产党民族干部政策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