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人权公约与和谐人权观

唐健飞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唐健飞  

页数:

446  

前言

编出“民权学子”的书,是藏了许久的心愿。临到付梓,却犹豫起来。连这篇序文,也似乎有些难以着墨。环顾我们居住的社会,可以说,在这个称作21世纪的纪元伊始,中国已悄然步人权利的时代。记得美国有位学者写过一本书,叫《权利的时代》,阐述的大体都是些西方的权利标本,谓之为“时代”,体现了被视为先进文明典范的欧美传统对非欧美传统发出的某种文化召喚。十多年前,我和学友们也出过一本书,叫《走向权利的时代》。那个时候,我们的确蹲下身子,怀抱理想主义的虔诚与苦痛,细心观察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公民权利,但我们脑子里想象的权利时代,却还是西方的模子。这样一来,我们描述中国公民权利生长的学术努力,就成了对西方模子在中国境域里运用、解释或变异的样本的寻觅。我们试图缓解民众权利苦难的政治心愿,也容易被当作对西方某种时代召唤的响应。现在,我们真的步人了一个可以称作“权利时代”的社会。

内容概要

本书是一部在中国的语境下从文化与治理的角度研究人权的理论著作。面对当前国际人权公约的实施背景,作者通过阐释人权普适-冲突的基本原理,论证了人权价值与制度冲突的实质根源。在对中国人权建设进行批判反思的基础上,作者主要阐释了和谐人权观与社会主义中道治理模式。基于信守人权的文化自主,本书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本土文化情怀。立足于中国的文化与治理语境,作者对中国人权理论的中西问题、传统与现代等问题都进行了较为深刻的思考。 本书适合政府有关部门官员,法学、政治学研究者,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等学习参考。

作者简介

唐健飞 湖南邵阳人,2002年于湖南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获法学博士学位。曾为中学教师、人民法院法官,现为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权理论、法哲学。

书籍目录

导论第一章 国际人权公约:普适与冲突 第一节 国际人权公约:人权价值和制度的普适化 一 人权普适化:历史与裂变 二 人权普遍性:问题与理论 三 一种文化自主、和谐的人权普遍性界说 第二节 国际人权公约:人权价值与制度冲突 一 人权价值冲突 二 人权制度冲突 第三节 问题缘起与研究进路第二章 人权价值冲突的文化根源: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人权本真:理一与分殊 一 米尔恩的启示 二 个人与社会的自性存在 三 德性人权的本具 四 人权分殊及其样态 第二节 西方人权价值的理论界说 一 霍布斯的自然权利界说 二 洛克的自然权利界说 三 潘恩的自然权利界说 第三节 东方人权价值的理论界说 一 儒家人权界说 二 伊斯兰人权界说 三 佛家人权界说 第四节 人权价值与东西方体认方式 一 作为普遍德性权利的人权 二 东西方人权价值体认方式之异同 三 小结 第五节 人权价值与文化冲突 一 语境中的人权与文化话语 二 超越人权普遍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 三 转换、承继与重构:东方人权文化的现代命题 四 文化冲突:人权价值冲突的根源第三章 人权制度7中突的治理根源:东方与西方 第一节 人权制度与治理范式 一 法律与社会的互释:制度生成的一般理论 二 走向人权的政治社会学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治理之道 一 自由民主的治理 二 多层网络的治理 三 国家“空心化”的治理 四 “善治”的治理 第三节 东方国家的治理之道 一 社会主义的治理 二 威权主义的治理 三 政府主导的治理 四 集体和谐的治理 第四节 人权制度与治理冲突 一 西方治理理论:何谓与何为 二 人权与治理之道 三 治理冲突:人权制度冲突的根源第四章 认同与调谐:国际人权公约在中国 第一节 中国人权价值的认同 一 政府人权理念:流变与革新 二 人权学术研究:突破与兴起 三 社会人权价值:认同与践行 第二节 中国人权制度的调谐 一 人权入宪 二 部门法调谐 三 司法制度调谐 四 加入国际人权公约 第三节 评估与问题 一 中国人权:成就与反思 二 文化虚无主义的迷失 三 制度中心主义的陷阱第五章 中国语境下的人权思考 第一节 人权话语与文化复兴:论和谐人权观 一 和谐人权之文化换义 二 和谐人权之价值推定 第二节 人权治理:社会主义中道治理模式思考 一 领导性治理与多中心治理 二 道德性治理与法治 三 建构性治理与自治结语 和谐人权观与人类大同参考文献 一 中文部分 二 英文部分后记

章节摘录

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出现了一批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新人。权利主体的更新必然导致主体权利的改观。这批人以自己的艰苦斗争和无可抗拒的实力,逐渐破坏了其曾栖身的旧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争取并论证了一些新权利,形成了人权概念。①从智识角度看,西方人权概念的起源与流变深深植根于西方人文思想传统,近代人权理论奠基于西方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理性主义三大思想传统。不仅如此,西方人权还与自然法和自然权利思想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在与自然法思想的交集中,人权辗转形成了自身的理论谱系。历经思想渊源的承继与嬗变,历史与现实的冲撞与磨合,个人主体地位的沉沦与张扬……西方文明最终为世界贡献了“人权”这一伟大的名词。尽管现代人权已不再局限于西方关于人的问题意识与解释场域,西方也无法继续垄断人权的文化界说与理论阐释权限,但其开出的人权话语,无疑正超越文化样态的差异,成为不同国家、地区、人群共同诉求的普遍价值目标。脱胎于西方文化,国际人权虽未完全克服西方现代性的历史局限,但也溢出了西方思想视野,融合了不同文明传统、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宗教派別的诉求,逐渐发展成为普遍的价值话语与制度规范。正如A.罗森鲍姆所言,国际人权不仅体现了西方自由主义(自然法结果和它联系起来),它还穿越了各种界限。

后记

“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回望坎坷学路,不禁生出这份感慨。事情还得从前说起。1999年,我考入湖南大学法学院,攻读经济法硕士学位。该专业为当时显学,可谓盛极一时。可惜,三年光景下来,我对它已是了无兴趣。个中原由,实在无法一一说清。现在回想起来,岳麓山下的那段时光,自在而不无情致,散漫而不乏充实。除了精神上的无助,学业倒也有所收获。由于导师们对学生的“信任”,我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方向,痛读自家喜欢的书籍。尽管涉猎杂乱,毫无学术章法,但也炼就了一种品格操守,确立了理论研究的志趣。而且,就在岳麓山脚下,平生第一次读到恩师夏勇的《人权概念起源》一书,即为师之文笔与运思所折服,慨然有了立雪师门之愿。2004年,我辞去长沙市雨花区法院的工作,进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有幸忝列夏师门下。在这里,我才真正领略到纯净的法学理论研究。法学研究所为当代中国法学重镇,汇聚了不少的法界精英。


编辑推荐

《国际人权公约与和谐人权观》:民权学子文丛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人权公约与和谐人权观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