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史话

徐建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徐建生  

页数:

1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865年,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的创建,开启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从此民族工业企业正式登上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从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在洋务运动中出现的近代民族工业企业的兴建,到大生纱厂等一批近代知名企业的发展壮大,再到1914-1920年近七年民族工业的蓬勃发展,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由小到大、幽弱到强,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好景不长,抗战时期的战乱以极大的破坏力摧垮了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各行业的民族工业企业都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绝处逢生。

作者简介

  徐建生,1966年生,1982年始先后就学于南开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历史学硕士、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专业方向为中国近代经济史。著有《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合著)、《中国近代经济史,1927-1937》(合著)、《民国时期经济政策的沿袭与变异》等,发表论文《建国60年来中国近代经济史学科与研究》等。

书籍目录

一 艰难的起步
 1.潜移默化与新生的萌芽
 2.国门渐开与外来的冲击
 3.兴办洋务与创业的启蒙
 4.民族工厂与资本家诞生
 5.艰难时世与软弱的依附
二 初期的发展
 1.甲午战争与第一次高潮:
 2.日俄战争后的第二次高潮
 3.新行业的出现与发展
 4.资本积累与阶级形成
 5.三分天下的发展态势
 6.清政府的宽允与退缩
 7.如影随形的沉寂与困境
三 黄金时代
 1.民国建立与实业热潮
 2.政府的态度与角色
 3.世界大战与喘息良机
 4.从低潮到百业争兴
 5.民族资本企业集团的形成
 6.中国资本家与产业工人
 7.局限、顽症与兴旺同在
 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四 顶峰与坎坷
 1.顶峰景象与曲折来路
 2.国货与精品
 3.南京政府的政策施为
 4.价格机制与市场因素
 5.规模经济与经营管理
 6.技术设备与资金困难
 7.无以避免的兴衰替继
 8.种种不平衡与格局变化
五 风急云乱的八年
 1.经济史上的敦刻尔克
 2.大西南,大后方
 3.掠夺与生存
六 九死一生见沧桑
 1.希望与绝境
 2.垄断与倾销
 3. 全面的崩溃
 4. 改天换地与绝处逢生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机器缫丝工业的兴起,首先是由于生丝出口大量增加的推动,太平天国革命又使得生丝出口由上海所在的江浙地区转向广州,因此缫丝工业首先在广州附近地区出现。1876年后广州开办陈联泰和均和安两家机器厂,主要制造缫丝机器,以适应本地新工业的需求。广东很快成为制丝工业的中心。后起的上海丝厂虽然一开始就大量使用进口的意大利式丝车,在资本规模上大大超过了广东,但由于其产品全部依靠洋行外销,还面临外商丝厂的竞争,因此未能后来居上。1872-1894年累计开办的缫丝工厂,广东以南海、顺德为主,新会、三水较少,达88家,上海为8家,合计96家。  进出口商品中比重最大的棉纺织品,因其低廉的成本和高质量,相对于国内原有的手纺、土布业,在对原料与市场的争夺中,占有较大的优势。虽然棉纺织业后来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支柱和主体,但是1894年以前机器轧花业,尤其是棉纺织业却很晚才出现。宁波的通久源于1887年在原手工工场的基础上,添置蒸汽动力设备、雇用日本技师,改为通久源机器轧花局。除此以外,其他已知的棉利、源记(1891)和礼和永(1893)3家轧花厂,开办地均在上海。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史话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