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列国志日本

韩铁英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韩铁英 编  

页数:

6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日本是与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既有两千年 的友好交往史,也有近代以来日本侵略和掠夺我国、给我国 造成深重灾难的历史。当今, 日本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已成 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向着实施政治大国战略和增强军事实力 的方向迈进。为将中日关系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前 提下向前推进,加深对我们的东方邻国日本的了解,本书给 读者提供了对日本的全面系统、客观公正的介绍。

作者简介

韩铁英,1952年生于辽宁省兴城市。1981年开始从事日本政治、行政的研究。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日本学刊》主编。著有《日本政治概论》(合著)、《21世纪日本沉浮辨》(合著)、《一笔难画日本人》(合著)等,译著《政治体制》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序 言八
第一章 国土与人民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
  二 行政区划
  三 地形特点
  四 河流与湖泊
  五 气候
 第二节 自然资源
  一 国士
  二 水
  三 矿物
  四 植物
  五 动物
 第三节 居民与宗教
  一 人口
  二 民族
  三 语言
  四 宗教
 第四节 民俗与节日
  一 民俗
  二 节日
第二章 历史
 第一节 贵族统治的古代(远古~1192)
  一 原始社会
  二 古坟时代
  三 律令时代
  四 庄园社会
 第二节 武人掌权的中近世(1192—1868)
  一 镰仓幕府
  二 室町幕府
  三 战国时代
  四 德川幕府
 第三节 对外侵略扩张的近代(1868—1945)
  一 明治维新
  二 自由民权运动
  三 对外侵略扩张
  四 大正民主运动
  五 战争体制及全面战争
第三章 政治
第四章 经济
第五章 军事
第六章 教科文卫、体育和新闻出版
第七章 战后外交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第二,改革身份制度,废除封建俸禄。1869~1872年,政府连续颁布法令,废除封建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过去的公卿诸侯等贵族改称为“华族”,将藩主以下的武士改称为“士族”,废除“秽多”、“非人”等贱称,与过去的农、工、商统称为平民。准许武士从事工商业,平民也可以担任文武官职等。1873年颁布《征兵令》,规定年满20岁男性均有服兵役义务。另外,为减轻财政负担,政府逐步减少土族的俸禄,在1876年颁布《金禄公债条例》,由政府一次性发给士族“金禄公债”,从而废除了封建俸禄制度。为解决领取公债较少的一般士族生活困难问题,政府优先录用士族充任官吏、教师、军人、警察等公职,鼓励士族向地广人稀的北海道移民,在内地各府县低价出售土地给土族等。尽管如此,遗留问题较多,成为后来士族叛乱的重要原因。第三,改革土地制度,实施新地税。1871年10月,明治政府废除过去对农作物栽培品种的限制。1872年3月,政府允许土地进行买卖,同年10月允许农民从事其他职业。1873年7月,政府颁布《地税改革条例》,主要内容为按照地价的30A,征收货币地税,征收对象为土地所有者,其他附加税不得超过地税的1/3。尽管允许土地买卖等政策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但地税仍占收获量的1/3,因而对农民仍是一项沉重的负担。第四,殖产兴业,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明治政府一方面废除各藩设立的关卡,撤销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奖励贸易,统一货币,创办银行,设立邮政通信机构,为新型经济的出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为鼓励民间资本投资近代工业,政府投资输入先进设备,建立“模范工厂”,其中包括铁路、矿山、造船、机械、水泥、玻璃、纺织、制丝等领域,共建立了数十家近代工厂企业,同时对民间企业进行重点扶植。后来为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同时也鉴于民间资本已逐渐成熟,政府在1880年制定了《出售官营工厂条例》,将许多官营企业低价处理给与政府有关系的特权商人。


编辑推荐

《列国志·日本(第2版)》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列国志日本 PDF格式下载



书店和网上有很多关于日本的书籍,有很多关于日本的历史地理,或者是旅游观光方面的内容。不过这本最好。不仅全面,而且是全新的第二版,比第一版增添了许多东西。是迄今最厚的一本列国志。


关于日本历史和文化的部分比较详细,可能跟作者专业方向有关,比预计的厚,给力!


内容很丰富,按历史文化发展等类别进行阐述,性价比蛮高的~~\(≧▽≦)/~啦啦啦


很详细,对初学者有很大帮助。


非常不错,内容很详细


日本,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似乎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国家了。从历史上看,中国对于日本的文字记载大大早于日本本国,以至于日本人都要从中国的《后汉书》等史籍中探寻其祖先的样态。到了现代,关于日本的文字记述在中国已堪称汗牛充栋。那么,我们对日本这个国家的认识现在是否已经足够清楚了呢?非也。笔者置身于日本研究界已30余年,但至今仍不敢说“看透”日本,对日本的认识更是经历了逐渐深化的过程。譬如,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笔者儿时就常听老人们讲述日本人是秦始皇派去寻找“长生不老药”的徐福率领的五百童男童女留下的后裔,上大学后才知道至少在徐福一行之外还曾有其他移民存在,开始从事日本研究之后才知道日本已于1931年在兵库县明石市发掘出了远古原始人的化石——这说明日本列岛上也是有“移民”之外的“原住民”的。再如,笔者少年时代也曾认为日本是个“蕞尔小国”,后来才知道日本是国内生产总值长期居世界第二位的“超级经济大国”。那么,从地理和人口数量上看日本究竟是个小国还是大国呢?近年通过查找统计数据才知道:2008年,在世界200余个国家中,日本的国土面积确实不算大,居世界第61位,却比许多人心目中的西方大国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都要大;人口居第10位,更是比德、法、英、意、加等其西方伙伴多出了许多。再如,日本存在着许多看似相互矛盾的现象:它既在国际收支上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又在国内财政收支上是世界最大的债务国,其国债余额在世界上高居榜首;它既有20世纪五六十年代取得高速经济增长奇迹的辉煌,又有世纪之交陷入“失去十年”之萧条的落魄;既有西方议会民主制下罕见的一党连续长期执政几十年的“超常稳定”,又有内阁首相如走马灯般地频繁更替的“异常动荡”。这些相互矛盾的现象各自都有什么原因和背景,相互之间都有哪些内在的联系和影响呢?对这些问题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和回答,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自古以来就是相互影响极大的邻国,因此,对日本的了解和研究对于我国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和经济全球化、地域一体化的时代大潮更要求我们要对日本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这是因为,从政府的层面来说,没有对一个国家的深入研究,就不可能有针对它的科学决策;从社会民众的角度来看,没有对日本社情民俗的深刻了解,也很难与我们的这个“永远的邻居”长期和谐相处。


对了解日本很有帮助!


买了这套书中的两本,感觉很一般,太笼统


刚刚开始阅读,关于日本的各个方面都有介绍,但学术性较强。


列国志这一系列丛书增进对各国风土人情的了解。编写的也详细正确


内容挺详细的,就是版本有些老旧了~不过对于全方位了解过去的日本很有帮助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