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东风与西风

葛小佳,罗志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葛小佳,罗志田  

页数:

15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葛小佳、罗志田两位作者合写的读书评论。文章的内容或涉及中国文化,或涉及西方文化,有时更兼及两者的异同,故名为“东风与西风”,无论是对“西风”的评介,还是对“东风”的讨论,都有独到见地。作者大体循西方文化体系的内在发展理路,从其产生的学术语境去解读评介一些西方汉学(包括中国研究)的书籍;同时也通过论世知书的取径,评议一些国人的学术著作,进而窥测今日的文化动向。

作者简介

  葛小佳,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博士(社会学),先后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校区和明尼苏达大学。

书籍目录

修订版序原 序万里长城的历史与迷思道统与治统之间走向跨学科的新史学“文无定法”与“文成法立”大胆的假设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一个内地乡绅眼中的世事变迁东风与西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梁启超跨世纪的启示:从章太炎到古史辨重建傅斯年学术与生命的历程社会与国家的文化诠释市场经济与乡村发展的新诠释魏安德的中国工厂研究形象与文化:换个视角看中国中西文化竞争与反教政治运动谁的人文精神?美国方式与美国梦:“政治正确”与美国校园的权势转移中国文化的特点与上下左右读书

章节摘录

版权页:对于这些问题本文不能一一涉及,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柯文批评了费正清学派关于西潮入侵以前中国只发生“在传统范围内的变化”的观点。虽然柯文正确指出了费正清等人所注重的是中国的不变即缺乏西方那种“根本转变”的一面,但柯文在批评的同时将这一观点本身亦视为不妥而摈弃,则不免矫枉过正了。实际上,费正清诸人或许是无意识地触及了儒家或中国文化发展的主流中的一个根本要点,即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在传统范围内变,即温故而知新,正是两千年来中国士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若从此角度去探索,或可解释为何西潮未到或初到中国时,士人总是“回向原典”去寻找变的思想资源。到西潮大盛后,才接受近代西方破而后立的所谓“超越进步观”,与传统彻底决裂。费正清等若沿此取向研究,本可证明西潮的冲击对中国的影响实超出一般的认知。柯文等若依照这一真正中国式的“在传统范围中变”的取向,本来也可见到费正清等所不曾见之处。惜乎柯文等在安身立命处恐怕也是秉承超越进步观的,所以将前一辈破得太厉害,无意中将其好处也破掉了。林蔚本人虽然出自哈佛,也曾撰文对费正清学派有所批评,但他的研究范围仍在较传统的政治军事外交史之中,所以有意无意间恰符合中国“法而后能”的取向。其人文笔极佳,言之既文,行之必远。人都在情感上忠实于历史,而在理念上信守价值,并总欲使二者相结合。”李氏全书就建立在这个基本预设之上。然而,在19世纪的中国,“历史和价值在很多中国人心中被撕裂了”。就梁启超来说,他“从理念上异化出传统,在别处(西方)寻求价值;但在情感上则离不开传统,为历史所左右”。李文森认为,梁启超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努力通过缓和历史与价值之间的冲突,来平息情感和理念间的紧张。更具体地说,由于在“历史”方面显然是中国失败而西方胜利,梁启超在其一生的几个阶段中,从不同的取向,不懈地力图肯定中国与西方在“价值”上的对等。与此同时,中国本身却正走在西化的道路之上。这就是梁启超的“个人同一性”。李文森以为,梁启超一生欲将中西拉平的诉求,其实是在回答一个他的前辈和后辈都同样在关怀在回答的问题。这也是一个中国社会同时存在的各种观念都可以被看作某种答案的问题。这样,通过梁启超这一个人的思想历程,李文森就认为可以看到中国整个社会,也看到了“近现代中国的思想”。然而梁的思想是在不断变化的。同样,梁要回答的问题也在变。李文森将梁启超一生分为三段,在1873~1890年间的第一阶段,梁氏辩称中西思想原本相同,实则是想将西方价值走私进中国历史之中。1890~1912年间是第二阶段,梁氏在此时正式摈弃了儒家的外衣,但并不从文化上进行中西比较,而是在国家间进行比较。梁氏并认为,中国的文化转变是在新旧之间而不是在中西之间。最后,在1912年以后的第三阶段,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西方一些人对自己的文化悲观,梁氏得以重新讨论中西文明。这一次他强调中国文明是精神的,而西方文明是物质的。换言之,两者不仅对等,而且各有所长。


编辑推荐

《东风与西风(修订版)》:道统与治统之间“文无定法”与“文成法立”东风与西风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的粱启超美国方式与美国梦“政治正确”与美国校园的近代中国的两个世界谁的人文精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东风与西风 PDF格式下载



罗志田的书


内容不错,随笔风格很好,满意


读了这本书,收获不少,似乎懂得什么才是“读书人”。


我是罗大师的弟子,读来自然别有兴会,


罗志田先生一贯为人低调,在其著作中以及在他任教的四川大学,均难得一见详细介绍他本人的文字。这本小书或可多少弥补这一遗憾。本书的另一作者葛小佳是学界的一位传奇人物,惜主要著作均为英文,国内还少为人知。所以阅读、收藏本书就成了很好的选择。


只有一百多页,内容少而精,很好!值得一看。


版本挺好,印刷也很好,速度稍微有点慢。


质量很好的书,装帧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