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4

邹东涛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邹东涛 编  

页数:

495  

内容概要

这本《中共90年——经济建设之路与大国治理之道(2011版1921-2011)
》由邹东涛主编,主要内容是:
中国共产党在走上历史舞台的时候,就面临着运用什么理论选择中国经济发展前途、方向、道路的问题。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积累了一些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的经验;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共借鉴苏联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产生了不少问题。汲取新中国成立之后30年的经验和教训,中共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探索了既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的中国式道路,走向了中国式的国家治理道路。客观、公允地评价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之策,需要有全球观和大历史观,充分认识国际背景对中共的影响,理性分析中共的决策和措施。90年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的经验,成为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富强文明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经济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中国共产党以经济工作为中心对中国实施了有效的治理。为了追求全国人民共同富裕、各民族共同繁荣,中国共产党将土地革命与现代化路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土地政策成为中国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起点,积极探索把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强国,妥善处理资产阶级问题和非公经济问题,合理利用财政政策和手段,采取措施防止严重的通货膨胀,始终坚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国外市场,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并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中有效地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历史的重托,成功地实现了由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住了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执政能力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在执政党自身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
“治理能力”,逐步转变执政方式,形成一种独特的国家治理模式。
这本《中共90年——经济建设之路与大国治理之道(2011版1921-2011)
》适合中国经济研究者阅读。

作者简介

邹东涛:陕西汉阴县人,1949年11月生,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世界生产力科学院院士。先后就读于西北大学物理系、经济管理学院,先后任陕西省汉阴县财政局干部、安康地委党校理论教员、西北大学教授、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副院长兼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国家机关首次全国公开招考选任)、中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现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总编辑,受聘担任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院长。出版《十字路口上的中国》、《什么粘住了西部腾飞的翅膀》、《中国经济体制创新》、《所有制改革攻坚》等20余部著作,主编《世界市场经济模式丛书》、《哈佛模式全书》、《中国改革攻坚丛书》等150余卷。发表论文1000余篇。被经济学界称为“进京三杰”之一。

书籍目录

绪论 中共90年:激情庆典与理性思考
BⅠ 总报告
B1 探寻、摸索与超越:创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国道路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经济建设的主要历程
第三节 全球视野中的中共经济建设和国家治理得失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经济建设和治理国家的基本经验
第五节 中国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未来之路
BⅡ 建设篇
B2 土地制度改革:中国革命与发展的基石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与制度改革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土地制度改革
第三节 当前土地制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B3 发展与转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工业化的国际经验
第二节 革命战争时期对中国工业化问题的认识
第三节 仿效苏联做法启动大规模工业化进程
第四节 改革开放中发展新型工业化
B4 争论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非公有制领域的实践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私营经济理论及政策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之后对私营经济理论的探索及政策演进
第三节 改革开放之后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深化和政策突破
B5 货币战争:中共治理通货膨胀与稳定物价的斗争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货币战争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通货膨胀
第三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通货膨胀
第四节 货币战争的未来之路
B6 民生为本: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民生理论——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第二节 民生实践——一个简要的历史回顾
第三节 民生建设——三个支柱的分析视角
第四节 结论
B7 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分配政策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共同富裕的探索与追求
第二节 供给制:追求共同富裕的曲折过程
第三节 共同富裕: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
第四节 转变发展方式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B8 共同繁荣:中国共产党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第一节 少数民族过渡理论与少数民族政策
第二节 中共关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变迁
第三节 中共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策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
第四节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B9 对外经济关系: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到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一节 革命根据地艰苦困难时期的对外经济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恢复探索时期的对外经济
第三节 改革开放扬帆起航时期的对外经济
第四节 未来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展望
B10 计划与规划: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和远景目标
第一节 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的脉络演进
第二节 制定和实施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规划)的经验
第三节 计划与规划制定和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四节 制定和实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政策建议
B11 多难兴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抗击自然灾害
第一节 20世纪以来中国自然灾害的概况
第二节 重大自然灾害考验中国共产党执政(领导)能力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抗灾救灾的思想与体制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抗击自然灾害的经验总结
BⅢ 治理篇
B12 大党治理:中共管党治党的经验
第一节 制度建设维系组织之根本
第二节 思想建设铸造组织之灵魂
第三节 科学管理强化组织之严密
第四节 勇于创新永葆组织之活力
第五节 中共管党治党的未来方向
B13 大国治理: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方式的转变
第一节 政党治理国家的理论及其解释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方式
第三节 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的方式
第四节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治理国家方式的转变和发展
第五节 大国治理的困境与中国共产党的未来治国之路
B14 政治与市场:坚持党的领导与完善国有企业治理
第一节 党治理国有企业的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
第二节 党治理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探析
第三节 党治理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与对策建议
B15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视角
第一节 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主探索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的民主建设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后的民主建设
第五节 中国未来的民主建设
B16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经过30年的实践和理论探索,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形成,并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以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其地位和作用是一步步提升的。最初是对个体经济开口子,后来肯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私营经济。但那时私营经济的规模、产值、作用都还小,所以说它只是处于补充地位。随后的20年,非公有制经济不论在投资数、工业产值、从业人员等方面的增幅都遥遥领先,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于是成了“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可以与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表明,正是在党的政策支持下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活力,得到了年增长近30%的快速发展,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其作用的扩展又提高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如此反复,形成了认识提高与实践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目标。而这种渐进式的推进,顺应人们思维方式的演绎转变,减轻了转变过程中的摩擦和振动,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当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随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理论不断创新,必将推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理论和政策发展轨迹的回顾及思考,可以知道,这是对马思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极大丰富及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创新,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的重大突破。这一时期,党在探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理论和政策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私营经济理论的突破,不是孤立的,而是与许多重大的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这一时期,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一国两制论、对外开放论、“猫论”和“三个有利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为党的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依据。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之上,而是在经历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型社会,必然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的状况相适应的,它本身就蕴涵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与发展。


编辑推荐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4·中共90年:经济建设之路与大国治理之道(1921~2011)(2011版)》由邹东涛主编,全书分为:总报告、建设篇、治理篇,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包括:探寻、摸索与超越:创立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中国道路,土地制度改革:中国革命与发展的基石,发展与转型:工业化道路的探索,争论与创新:中国共产党在非公有制领域的实践等。对中国道路和中国模式的探讨,不能局限于对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研究,也不能止于对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的研究,应该放存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发展历程中进行探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的真正含义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经济发展之路和民族振兴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共产党致力于探索解放生产力的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则主要是探索发展生产力的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探索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盘点年度资讯,预测时代前程。权威机构,品牌图书,每年新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No.4 PDF格式下载



想了解中国经济建设状况,那就需要全面了解中国经济建设情况。值得一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