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选制度研究
2011-1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冯军
251
公务员考选.是公认的公务员制度的基础与必要标志:公务员考选制中所包含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是公务员制度贯彻民主、去治、科学基本精神的全面缩影。
公务员考选的实质是以客观标准选拔任所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尽可能限制长官意志在选官过程中的作用.以达到遏制和;消除国家机关用人上的腐败与不正之风的目的:考选所具有的限制、束缚长官意志的,引生使其在各国公务员制度初创阶段往往成为;去治与人治两种思:朝交锋的焦点。当前.西方国家的公务员考选制度趋于灵活.考官的自由裁量权有扩大的趋向.竞争考试的范围也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如何看待丙方公务员考选制的发展变化?西方公务员考选制的发展趋势是否意味着考选的地位和作用在公务员制度中受到削弱,我国对公务员考选环节的把握应当从宽还是从严。
冯军,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化法制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作者长期从事行政法学研究,在行政法理论基础、公务员制度、行政处罚、行政程序、国家赔偿等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开拓性和前沿性的研究成果。代表作有《关于平衡论疏漏问题的几点思考》、《行政法制60年:回顾与思考》、《论现代行政程序法在法治行政中的作用》、《和谐社会建设与我国行政法的新课题》、《市场经济、社会和谐与法治进步》、《建立与完善新型行政权力分工制约机制》、《论我国行政执法的法治化》、《论行政许可法的立法价值》、《论对我国腐败现象的法律调整》、《瑞典新闻出版自由与信息公开制度论要》、《行政处罚法新论》等。
引 言
第一章 考选制的起源与科举制的诞生
第二章 科举制的兴衰
第三章 考选制在西方的再生及其历史启迪
第四章 公务员考选制的若干理论问题
第五章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考选制度
第六章 我国公务员考选制度的创立
第七章 关于我国公务员考选制度的几点思考
参考文献
后 记
版权页:插图: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举士们有较大的表达思想和才学的自由。写诗作赋虽然与治国安邦、管理国家政事不是一回事,但是,诗赋可以考出应试者的智力水平、文化水平和思想的创造性与想象力,通过测验诗赋等文学水平选出的人一般具有较高的智商、潜能与理解力,他们通常能够很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唐代进士中不仅涌现出一大批流芳后世的诗人、文学家,而且还涌现出一大批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说明科举制度在唐代是很有活力的。然而,诗赋写得好的人不一定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现实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因此他们的从政能力也参差不齐,学用脱节的情况在当时已有流露。唐时扬州刺史赵匡就在其《举选议》中对当时科举导致知识分子“务为巧丽”,“徒竭其精华习不急之业”,以及“所习非所用,所用非所习”①的弊病提出了批评。宋神宗时王安石对唐代以来诗赋取士的做法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说:“今以少壮时,正当讲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材,致不如古。”
《公务员考选制度研究》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错别字太多,排版也差。专业性不强,基本是作者半抄半凑来的。没有学术价值。初学者可以当扫盲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