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朱熹《诗》韵研究

陈鸿儒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陈鸿儒  

页数:

408  

字数:

361000  

内容概要

朱熹的《诗集传》叶音从元代至今受到种种批评乃至全盘否定。《朱熹韵研究》作者陈鸿儒不囿于成说,对《诗集传》叶音作了客观深入的研究。《朱熹韵研究》分为三章,第一章客观辨正《诗集传》叶音,重点论证《诗集传》叶音是朱熹心目中的古;第二章平面研究《诗集传》叶音,重点归纳论证朱熹《诗》韵及朱熹的古韵观念和学术成就;第三章历史比较《诗集传》叶音与吴棫、陈第、顾炎武、江永《诗》音,重点论证朱熹在中国古韵学史上崇高的学术地位。

作者简介

陈鸿儒,福建莆田人。文学博士,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史研究。

书籍目录

绪言
第一章 《诗集传》叶音的性质
第二章 朱熹《诗》叶音研究
第一节 《诗集传》叶音
第二节 《诗集传》韵例
第三节 《诗集传》韵谱
第四节 朱熹《诗》韵分部及各部韵字
第五节 朱熹《诗》韵归纳
第六节 朱熹《诗》韵与江永古韵比较分析
第七节 朱熹的古韵观念及其学术成就
第三章 朱熹《诗》叶音比较研究
第一节 《毛诗叶韵补音》与朱熹《诗》音
一 《毛诗叶韵补音》的辑佚及其与朱熹《诗》音的比较
二 吴棫朱熹《诗》音反切用字分析
第二节 陈第《诗》音与朱熹《诗》叶音
一 陈第《诗》音与朱熹《诗》叶音比较
二 陈第《诗》音与朱熹《诗》叶音分析
第三节 朱熹与顾炎武的《诗》音
一 《诗集传》叶音与《诗本音》
二 朱熹顾炎武《诗》音之长短
第四节 朱熹《诗》音与江永古音
一 《诗集传》叶音与《古韵标准》古音
二 朱熹叶音是江永古音的学术渊源
第五节 朱熹在古韵学史上崇高的学术地位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我这书桌十年前就改作画案了。此刻,画毡上放着一叠打印的书稿,三百多页,是华侨大学陈鸿儒教授从泉洲寄来的。他说:“书要付印了,您随便说点什么吧!”望着书稿的题目《朱熹韵的研究》,我实在有些犹豫。为什么呢?由于风湿性以及病恶化,本世纪初我做了开心换瓣大手术,可谓死里逃生。经历了这场生死大劫,当时已年近七十的我,为了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觰,下决心不问学术,唯以养生为务了。十年来,除了写字画画,再不跟笔墨打交道。你想,十年不读专业书,不了解专业发展情况,还能有什么“专业话语权”来说三道四么?人当自知,理应缄默。再者,鸿儒此书是研究朱熹古韵学说的,而朱熹对古韵的探索集中体现在他所篆《诗集传》的叶音里头。一提“叶音”,搞音韵的人才会想到:自南朝沈生《毛诗音义》始为叶韵之说,后顔师古注《汉书》,李善注《文选》并袭用之,后从遂至以叶韵为随意转读之法,而不复知本音矣(语见《韵学源流》)。在这被斥为不知古今音变而随意转读的“后从”里,为首的便指朱熹,而且认为正是他的《诗集传》使叶音流毒广被。从明代的焦竑、陈第至今,音韵的主体声音都是批判朱熹叶音的,包括我的老师(王了一先生)和我自己。


编辑推荐

《朱熹韵研究》编辑推荐: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是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作的注解本《诗集传》,“在他身后做了几百年的标准读本”(胡适语)。《诗集传》的一大特色,就是给《诗经》的韵脚安上“叶音”以帮助人们诵读《诗经》。陈鸿儒所著的《朱熹韵研究》通过朱熹的这一学术成就研究朱熹《诗》韵。作者使用了文献考证、历史比较、数理统计、分析归纳等方法,力图以材料讲话,不作无根之谈,不作凿空之论。《朱熹韵研究》对重新认识《诗集传》叶音及其在中国古韵学史上的价值,对重新认识南宋古韵学以及朱熹对中国古韵学的历史贡献,对重新认识中国古韵学史以及中国古韵学起步阶段重要古韵学家的功过和历史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朱熹《诗》韵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