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刑法学的新动向

刘志伟 编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志伟 编  

页数:

393  

内容概要

  本书自2005年面市以来,每年出版一卷,对当年所取得的刑法学研究成果进行全面、系统、细致的总结与整理,集学术性、资料性、信息性于与一体,内容翔实,条理清晰,受到刑法理论界、刑事立法与司法实务界的广泛欢迎与好评。对于系统总结和显著推进我国刑法学研究与刑事法治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书籍目录

刑法和刑法学的基础性理论
刑事政策
刑法立法的宏观问题
刑法的目的与机能
刑法解释
刑法的基本原则
刑法的效力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犯罪主体的一般问题
未成年人犯罪
单位犯罪
犯罪的主观方面
犯罪的客观方面
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正当行为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共同犯罪
罪数形态
刑事责任
刑罚的宏观问题
刑种改革问题
死刑问题
刑罚裁量
刑罚的执行与消灭
刑法各论的一般理论
危害公共安全罪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商业贿赂犯罪
金融犯罪
危害税收征管罪
侵犯知识产权罪
扰乱市场秩序罪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侵犯财产罪
扰乱公共秩序罪
妨害司法罪
危害公共卫生罪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毒品犯罪
贪污贿赂罪
渎职罪
刑法分则中的其他犯罪
中国区际刑法
外国刑法
国际刑法

章节摘录

版权页:有学者对我国“刑”的起源作出全新的诠释,认为“刑”字的原型是“井”。“井”是“校”,刑法和刑法学的基础性理论囚具,是原始社会文身的用具。文身包括文额、文胸、文乳。文身源于对两性与婚姻生活的禁忌。当国家形成时,文身逐渐演变为黥刑。因此,“刑”起源于礼,且与礼携手并行。也有学者对中国传统刑法文化进行反思,认为中国传统刑法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传统在结构体例上逐渐实现了系统化,在内容上实现了刑法的部分人道化和刑罚的标准化,但是在封建专制体制的深刻影响下,传统刑法依然是封建专制皇权的工具,其内容有显著的特权化和残酷化影响。有学者对满族人关前的刑法文化进行了研究,认为人关前的满族刑法处于由习惯法向成方法的过渡时期,其刑法文化的主旨是服务征服、推崇伦理、慎刑罚、倡导平等。其刑法文化的价值取向为正义、秩序与教化。有学者认为,为了与国际接轨,我国应及时修改刑法中与国际通行做法相悖的规定,走向人性化的变革,重视犯罪预防工作,以充分体现刑法的谦抑精神。该学者指出,刑法谦抑性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一定规则控制处罚范围。二是对于已经确定为犯罪的行为,如果以较轻的刑事责任方式足以抑制某种犯罪行为,就不要使用较重的刑事责任方式。


编辑推荐

《刑法学的新动向(2010年卷)》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刑法学的新动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