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

王树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王树瑛  

页数:

30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文库:问句系统研究》是朱熹语录的汇集,是研究南宋时期汉语语法乃至近代汉语语法的最有价值的语料之一。《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博士文库:问句系统研究》作者通过对《朱子语类》的详尽剖析,对汉语中的疑问句(特指问、选择问、反复问、是非问等)作了几近“穷尽式”的追根溯源的研究,颇多创见。该书对于汉语研究者、汉语教学者和汉语学习者都将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王树瑛,湖北省恩施市人。1999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获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获博士学位。2007年9月~2008年7月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近年来,主持福建省社科项目1项,福建省教育厅项目1项,出版论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第1章 绪论1.1 关于朱熹和《朱子语类》1.2 关于《朱子语类》的语言研究概述1.3 疑问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1.4 本书的写作宗旨和研究方法第2章 选择问句2.1 宋代以前选择问句的历史发展概貌2.2 《朱子语类》中选择问的结构形式2.3 各选择项之间的关系2.4 选择问所反映的说话人的心态特征及答语的类型2.5 本章小结第3章 反复疑问句3.1 反复问句的发展及研究概况3.2 《朱子语类》中的反复问句3.3 本章小结第4章 是非问句4.1 结构形式4.2 疑问语气词“否”、“无”、“麽”、“吗”4.3 本章小结第5章 特指问句5.1 “何”系特指问句5.2 “甚么”系特指问句5.3 “那”系特指问句5.4 “怎”系特指问句5.5 “谁”系特指问句5.6 “几”系特指问句5.7 疑问语气词“呢”的来源再分析5.8 本章小结第6章 反问句6.1 反问句研究概述6.2 古汉语(文言)中反诘问形式6.3 《朱子语类》中的反问句6.4 《朱子语类》中反问句的语义语用分析6.5 本章小结第7章 附加疑问句7.1 关于附加疑问句7.2 如何区分同形的非附加问?7.3 《朱子》中附加问的句法形式7.4 附加问句的语义、语用分析7.5 本章小结第8章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的语用、语篇分析8.1 说明8.2 疑问句的语用因素分析8.3 问句系统的语篇分析8.4 本章小结结语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语气词则重点讨论近代汉语中“吗(么、无)”、“呢(那、哩)”的来源,如江蓝生(1986)、曹广顺(1986)、吴福祥(1997)、钟兆华(1997)等,各家都根据不同的材料从不同角度得出不同的观点。  句式方面:由于对是非问句和特指问句着重在相关虚词(语气词和疑问代词)方面,所以对疑问句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选择问句上,其中讨论得较多的是“是(还是)”字句和“可”字句两种句式。  梅祖麟(1978)在《现代汉语选择句法的来源》一文中讨论了汉语选择问句法从5世纪到12世纪的历史,认为现代选择问的句法在5世纪已经成型,以后发生若干词汇的变化,在12世纪产生“是……,还是……”这类现代选择问的句子,值得注意的是在文章的末尾梅祖麟还对语法史的研究方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从刘淇的《助字辨略》和王引之的《经传释词》起,以虚词作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史的基本传统,一般的体例是先列举虚字,然后在每个虚字下排列例句。这个工作虽然是建立汉语语法史过程中不可少的基本步骤,但其本身有两个盲点:  第一,为什么某个虚词会有不同的用法?为什么某几个虚词会有相同或类似的用法?以前很少讨论这个问题。如果仔细考察,往往能发现某个虚词有几个用法并不只是偶合,其中自有线索可寻。……虚词语意的引申、用法的转变以及几个义近的虚词之间的兴衰替代,这些都是语言史的一部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第二,以虚词作研究重点的语法史只注意某个虚词的出现,而忽略句型的出现。“现代汉语的选择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这个问题有两个答案:以具体的虚词做研究重点就会去找用“是”及“还是”的例句,结果答案是在宋代,或许可以推到唐末;如果把现代选择问的特征定为以系词作记号,每句选择问可单用或双用这记号,两个小句句尾可以不用疑问语气词,结果答案是5世纪。这两种答案的差别是后者把语法分析为两个部分,句型是个框子,个别虚词是填框子的实体。5世纪产生了新句型,此后句型不变,只是填框子的词汇经过了种种变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朱子语类>>问句系统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