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核恐怖主义
2012-1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张沱生
267
249000
无
虽然恐怖主义活动由来已久,但是2001年美国“9·11”事件的发生敲响了新世纪恐怖主义进攻的“号角”,非国家行为体可能发动的恐怖袭击成为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和重点防范对象。而在一个拥有大量核武器及核材料的世界,恐怖主义与核在非国家行为体身上的结合无疑会给社会、国家的稳定以及人类文明本身造成巨大的威胁,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生此类核恐怖主义事件,但是对此世界各国都应该高度警惕并采取积极措施予以防范乃至打击。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主编的这本《应对核恐怖主义: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与核安全》在此问题上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能够增进大家对核恐怖主义的认识和提高对其的防范意识。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基金会,成立于1989年,为非营利的全国性社团组织。本会旨在通过资助和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为国家培养研究人才,提高国际战略研究界的学术水平,增进国际了解与互信,为国家决策服务。
导 言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由来
第二节 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进展
第三节 本书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需继续探讨的若干问题
第一章 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和核恐怖威胁
第一节 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威胁
第二节 非国家行为体的构成
第三节 非国家行为体的核扩散对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挑战
第四节 恐怖主义组织获取核武器的方式
第五节 恐怖主义组织实施核恐怖活动的方式
第二章 防控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国家层次的对策
第一节 加强对核材料、核武器的实物保护
第二节 民用反应堆燃料的回收及堆型转换
第三节 裂变材料的管理
第四节 增进国家间合作
第五节 为可能的灾难做好准备
第六节 小结
第三章 防控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社会层次的对策
第一节 防扩散的重要倡导者与监督者之一:非政府组织
第二节 防止非国家行为体扩散的前沿阵地:企业
第四章 防控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国际合作
第一节 国际合作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第二节 深化国际合作的建议
第五章 中国学术界的认识及中国的政策
第一节 对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理论认识
第二节 中国面临的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威胁
第三节 中国防止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的实践
第四节 结语
附 录 非国家行为体核扩散问题相关文件
附录1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540(2004)号决议
附录2 2004年第1540(2004)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首次报告(节选)
附录3 2005年第1540(2004)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报告(节选)
附录4 2006年第1540(2004)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报告(节选)
附录5 2008年第1540(2004)号决议所设委员会的报告(节选)
附录6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第1673(2006)号决议
附录7 制止核恐怖主义行为国际公约
附录8 制止向恐怖主义提供资助的国际公约
附录9 中国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报告
附录10 中国执行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报告的补充说明
附录11 联合国的作用:执行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军控司副司长王群在亚太裁军中心研讨会上的发言
附录12 王光亚大使在安理会1267委员会、反恐委员会和1540委员会联合公开会上的发言稿
附录13 崔天凯部长助理在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亚太地区执行情况北京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附录14 军控司副司长吴海涛在联合国安理会第1540号决议亚太地区执行情况北京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附录15 刘振民大使在安理会1267委员会、反恐委员会和1540委员会联合公开会上的发言
附录16 胡锦涛主席在首尔核安全峰会上的讲话:深化合作提高核安全水平
附录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
参考文献
索 引
后 记
美国的另一项援助项目是协助这些国家防止核技术人才的流失,既防止他们被一些试图发展核武器的国家所雇用,也防止他们被恐怖组织所利用。为此,美国国务院先后于1993年和1995年建立了国际科学技术中心、乌克兰科学技术中心。中心建立后,苏联数个加盟共和国的许多核科学家成为中心的成员,他们在中心进行科学研究,将其技术能力转向民用、商用领域,用于和平目的。技术中心的建立,使许多核科学家得到资助,解决了生计问题,防止了智力流失,降低了核扩散的危险。能源部也在核领域开展了类似的援助项目。 加强对核武器和核材料的管控是防范非国家行为体从事核扩散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这一道防线出现了纰漏,第二道防线就至关重要了。第二道防线的主旨是对已获取了核装置或者核材料的非国家行为体进行阻止、探测、追踪,乃至拦截。 加强“第二道防线”尤其适用于以下几类国家:第一类是拥有核武器或者核材料,但尚未建立起有效出口管制体系或者边界控制比较薄弱的国家;第二类是自身虽然并不拥有核武器或者核材料,但邻近拥有核武器或者核材料的国家,这类国家有可能成为非国家行为体转移核武器或者核材料的通道;第三类是国内存在恐怖活动,或者位于恐怖活动比较活跃地带的国家;第四类是容易成为恐怖组织袭击目标的国家。具有上述某一个特点或者多个特点的国家,尤其有必要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有效的第二道防线。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