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浮生六记

[清] 沈复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清] 沈复  

页数:

223  

字数:

227000  

译者:

张坤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浮生六记》是清朝乾嘉之际一无名文人沈复的作品。全书六记,分别为: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后两记早已亡佚,后来有人在苏州冷摊上发现其全本,然而后两记经考证却系后人伪作。虽然如此,其中仍不乏精彩的描画与体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闺房记乐》描写了作者与爱妻陈芸之间的缠绵缱绻,《闲情记趣》记载了作者生活中的爱好雅趣,《坎坷记愁》则描写了作者与陈芸悲凄曲折的人生经历,《浪游记快》描写了作者游赏名山大川的豪兴与雅意,《中山记历》描画了琉球的风土与人情,《养生记道》记述了作者的养生感悟。
  全书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白话拓展了文言的意境,却又不失原文的优雅别致。综言之,此书的可读性、文学性都堪称上流,值得读者闲暇之时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作者简介

  沈复(1763-1825),字三白,号梅逸,是清朝乾嘉年间生活于苏州的一无名文人。他一生辗转游幕,大部分时间都穷困漂泊;与妻子陈芸伉俪情深,却屡遭磨难。陈芸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三白也孤苦终其一生。

书籍目录

导读
卷一 闺房记乐(原文)
卷一 闺房记乐(译文)
卷二 闲情记趣(原文)
卷二 闲情记趣(译文)
卷三 坎坷记愁(原文)
卷三 坎坷记愁(译文)
卷四 浪游记快(原文)
卷四 浪游记快(译文)
卷五 中山记历(原文)
卷五 中山记历(译文)
卷六 养生记道(原文)
卷六 养生记道(译文)

章节摘录

  当天夜晚,我们送到城外,回来的时候,已是半夜。我肚子很饿,就四处找东西吃。老妈子给我找来一些枣脯,我嫌它太太甜。正为肚子饿得难受而苦恼,忽然感到有人在暗暗牵我的衣袖。我回头,是陈芸,便会意,就跟着她到了她的房间。到了陈芸的闺房,才发现她已经为我准备好了热酒小菜,内心顿时非常温暖。我正举起筷子,准备狼吞虎咽的时候,忽然听见陈芸的堂兄玉衡大喊:“淑妹快出来!”陈芸怕玉衡发现我,就急急地关上门,对玉衡说:“我已经很疲倦了,正要睡下呢。”玉衡感到有些奇怪,就从门缝里侧着身子挤了进来——见我正在享用小粥小菜,就斜起眼睛笑着对陈芸说:“刚才我让妹妹给我一碗粥喝,你说没有了。原来都藏起来,专门为你的夫君留着啊!”陈芸羞得跑开了,其他人也都跟着起哄。我感到非常难堪,生气地带着老仆人回家了。自从吃粥被人嘲笑后,陈芸就一直对我避而不见。我知道她是怕给人落下笑柄。乾隆庚子年(1780年)正月二十二日夜,我和陈芸拜堂成亲。看到她的身材依然像过去一样娇小清瘦,我不禁心生怜爱。揭开盖头,她满脸娇羞。我爱怜地看着她,她也深情而略带羞涩地看着我,相视而笑。喝完交杯酒,我们一起坐在桌旁吃晚饭。我悄悄地去握她的小手,感到她的小手柔若无骨,既滑叉暖,我的心止不住地砰砰作跳。我给她夹菜,发现她不吃荤腥,这才知道她已经吃斋好几年了。我算了算她开始斋戒的日期,发现她是在我出痘的时候为我祈福才开始吃斋的。我感到心里暖暖的,不知道怎样去表达我的感动,就笑着对她说:“我现在玉树临风、安然无恙,淑姐能否从此开戒呢?”陈芸深情地看着我,含羞地点了点头。二十四日是我姐姐出嫁的日子,由于二十三日是国忌日,朝廷禁止喜宴奏乐,因此家里就在二十二日夜晚——也就是我成亲的那天晚上,为姐姐举办婚宴。陈芸出去招呼客人,我则在洞房里和伴娘们举杯酣战。那几个伴娘拳划得相当好,我屡战屡败,喝得酩酊大醉。酒醒的时候已天亮,陈芸正在梳妆台前梳妆呢。二十三日那天,我家很热闹,亲朋好友络绎不绝,天黑上灯之后家里便开始奏乐。二十四日零点,我作为娘舅送姐姐出嫁,直到凌晨三点左右方才回来。回到家里,院子里已静悄悄。我轻手轻脚地走进房间,看见伺候陈芸的老妈子正在床边打盹,陈芸已经卸妆了,但还没有睡下。烛光明亮,陈芸正低着头全神贯注地不知在看什么书。我轻轻地抚摸她的肩膀,温柔地说:“淑姐,这几天已经很辛苦了,读什么书呢,怎么不早点睡?” 陈芸回头看见是我,赶忙起身,轻轻地说:“刚才正要睡下,打开橱屉就发现了这本《西厢记》。一时兴起,就读了起来,不知不觉忘记了困倦。《西厢记》我以前经常听说,只是未曾读过,今天读来才发现不愧是才子的手笔啊,只是描述得有些露骨。”

媒体关注与评论

  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林语堂  文章之妙出诸天然,现于人心,及心心相印,其流传邃远  ——俞平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浮生六记 PDF格式下载



我想人生总是不得完美,一位书生沈复,回忆自己的纯真少年和忧患中年,记录那段时光里所经历的闺房之乐、坎坷之愁、闲情之趣,浪游之快……翻开这本《浮生六记》便是翻开了他们的故事。


我对《浮生六记》沈三白的妻子陈芸喜欢得无以复加。且不说她与沈三白的“吃粥情结”,也不说夫妻感情甚厚,更是因其生活态度。闲情寄趣,率真聪慧,不卑不亢。即使最平淡生活,亦能酿出滋味。


全书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白话拓展了文言的意境,却又不失原文的优雅别致。综言之,此书的可读性、文学性都堪称上流,值得读者闲暇之时细细咀嚼,慢慢品味。


《浮生六记》是一本自传体散文集,所讲述的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但是文字清新、情真意切。沈复的妻子陈芸身上可以说集中了古代文人对自已妻子的许多美好期望。 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羡慕沈三白,他有着那么灵慧巧妙的妻子。


“闺房记乐”看似风月,读来却不伤雅致,反惹人心生艳羡,句句皆心声,事事皆真情,内容兼文字皆清净明了,言已尽而意尚远。“闲情记趣”记闲情逸趣,情是闲情,趣是野趣,物是身外之物,但却一点不觉得有玩物丧志的诸般狎猥。“坎坷记愁”记父子失和,记颠沛流离,记妻丧父逝,读之有如读《水浒》,天下坎坷,世道艰难,眼看山穷水尽,但亦会有天上人间的慈悲。读到此意不忍再读。


沈复和陈芸住在人间天堂苏州,过着神仙眷侣一般的生活,读完这本《浮生六记》才发现不完全是这样。这样一对璧人也遇到过山穷水尽的光景,也度过了窘迫不堪的境地,使我由衷地艳羡和钦佩。


闺房记乐是《浮生六记》里我最喜欢的篇章,慢慢读来,感受到的是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多么希望自己也拥有这样一种平静似水但又波澜不惊的情感。大概是太沉浸于沈复与芸娘的相濡以沫,当读到坎坷记愁篇章沈复狎妓的文时一时难以释怀。


《浮生六记》至少会让我们明白什么叫做爱情,陈芸并不完美,沈复也不是圣人,但是他们的爱情却如此的悠扬动人,我们满心神往而又无法企及。


看到《浮生六记》中,沈复和陈芸真的如同神仙眷侣一般生活,这实在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


读完这本《浮生六记》不免长叹,沈复,百无一用一书生,上不能及第,下不能持家,细腻有余,成事不足。陈芸,多好一女子,温婉可人,知书达理,毫无怨言。只有古人能写就这么凄美的感情故事。


沈复是才子,字三白,既生在衣冠之家,又生在苏州沧浪亭,可谓双料的江南才子。不过虽是才子,却非达官,亦非名士,生前却并不为人知,逝后也寂寂无人问,没有了他,岁月依旧浪静风平,谁也不会觉得少了什么。沈复唯一的文墨,是其生平自传《浮生六记》,足以使他占有文坛一席之地而无愧。


浮生六记这本书已经不晓得读过多少遍了,沈复虽是一位落魄文人,但他的生活却不落魄,他和妻子芸娘均秉性洒脱自然,感情纯净浓郁,两人相扶相携,将清贫平淡的生活过的风生水起,如火如荼。读着这样的文字,口齿噙香,赏心悦目,许多次就枕着浮生六记睡去,梦里依稀是他们的生活,是他们的闲情逸致。


翻开这本《浮生六记》,此情此趣,若非清绝闲适之士,如何有这些文章!最终只有用一个字来形容:雅!读此文字,仿佛随他一起嬉戏于童年,一起醉心于花木,一起迷恋于诗友,闲情雅趣,令人回味无穷,似水银泻地,一气呵成。


《浮生六记》是记事性散文,文言文更接近生活,大体来说简单易读。我目前只看了第一卷。喜欢陈芸这个女子。温柔贤惠又...


读完这本《浮生六记》,仿佛真实得触手可及。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然而这样美好的生活也不能逃出“柴米油盐”的琐碎。也许他们的幸福在于心灵相依,他们的快乐在山水之间。可他们的愁正在于不入俗,他们的痛在人情不练达。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如沈复一般意在山水,沉迷已不觉日月更迭。


《浮生六记》中有很多方面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沈复命运多舛。有段时间他甚至已到山穷水尽的状态,腰间挂着干饼,鞋湿泥泞,露宿野庙,四处借钱。而他在贫困逆境中仍豁达乐观,忍辱负重,不屈不挠地对待生活,实是寒士中的佼佼者!但就在窘迫的生活中他有不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那个时代艺术的追求。


鲁迅先生曾经说“像浮生六记中的芸,虽非西施面目,并且前齿微露,我却觉得是中国第一美人”真正读过浮生六记的原文后才明白为什么这样并非容貌倾城的女子能够被称为中国第一美人,她的可爱,她的生活情趣在沈复的笔下令人如见其人。


读罢此书,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不知是喜是哀。掩卷遐思,眼前浮现出沈复夫妇美满生活的图景,《闺房记乐》写的尤其精彩。行文自然,饱含深情,把他们夫妇之绵绵情意表现得淋漓尽致,毫无虚饰,沈三白娓娓道来,把他的欢乐与我们分享。让我感到一种魔力,一种文学的本真,读它,心中的一切杂念都渐渐淡去了。


几乎成为定律的是:轻贱名著,最好的方法是粗读。然而世上有这样的著作,蜻蜓点水可见其趣韵,一目十行仍感怀其愁情,《浮生六记》便是!


上次和朋友爬山,边走边闲谈就说起浮生六记,说起芸娘用蝴蝶装扮盆景,说起他们的闺房记乐,突然领悟到这就是生活,生活需要的是简简单单,是用心营造生活的趣味。在当下这样浮躁,追名逐利的社会里恐怕多数人已经失却了生活的真谛,不如多读读这样清新的文字,找一找生活的气息。


幸福到底是什么?读了《浮生六记》我大致得到了一个答案,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过着平淡却充实的生活。无须功名利禄,没有繁华喧闹,一起看书赏花种草,一起在万年桥上赏月,一起探讨诗歌文学,一起接待朋友,如果可以的话一起游遍好山好水。厌倦喧嚣厌倦烟尘的我,羡慕芸至极。不管结局如何,也不计较这一生的长短,有生之年,和你在一起了,也有多少岁月过得平淡真实而又幸福啊!简单,单纯,善良,无忧无虑,这些都是幸福。哪怕这也是后半生苦难的根源。


喜欢这本书,喜欢沈复,闲暇时,品一品茗,在午后的阳光下细读《浮生六记》,我想,也是人生一大快事吧!


中国古代文学极少有描写爱情生活的作品,极力描写生活细节的更是少之又少,沈三白的这本《浮生六记》却是一个例外,艳而不淫,动人心脾,不容错过。


每次读到沈复的“上天待我何等优厚啊!”的时候,都会仔细想想自己的所得是什么,自己真正所追求的又是什么?翻开《浮生六记》,所谓生活的真谛会慢慢浮现在你眼前……


夜读《浮生六记》,喜于沈、陈二人的闺房乐事也会难抑心伤,是恸于白云苍狗,恸于情切罢!


打开这本《浮生六记》,沈复深情的双眼始终看着自己的妻子芸娘,这位“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她的聪慧、爱美、襟怀、气概和痴情,让读者“阅而心醉”。


大家一定要看闺房记乐和坎坷记愁。前者能读的喜笑颜开,后者可读的愁云惨淡。文字非常的简练,生动,很多细节描写,非常感人。


重温浮生六记,看到一半,不忍继续读下去,只因太美好,因为幸福满溢而怕的忧伤,不想看后文的坎坷记愁,不想面对芸娘的早逝。独自在灯下对着这样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真是件幸福的事。


“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浮生六记》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脚,酝酿半生事,醉成一卷书,作者对于自己大半生的咀嚼换来这样一本好书,值得我们用心去阅读。


我向来很喜欢看明清的文学作品,但苦于古文功底不太好,每当看此类书时,看到不懂的地方总是很着急,所以沈复这本浮生六记我就选择买了一本带译文的,读起来轻松多了,呵呵


闺房乐事愈是美妙,遇到生计艰难时愈是让人扼腕,沈三白和芸娘也不能免。带着几分哀愁的郁郁不得志的书生,用这本《浮生六记》告诉我们这一切。


若不是从历史河流深处钩沉出这尘封太久太久的书稿,我辈没有机会分享沈复先生的这本《浮生六记》,我想沈复先生大约不在乎会不会因为这本书而获得怎样的文学地位,只会因为我辈读到此书某处能会心一笑而高兴。


《浮生六记》的妙处在于它所讲的全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经历,有所差别但又这样相似,作者的高明就是把琐事写成流传千古的美文。


读罢这本《浮生六记》,不禁为芸娘一叹,自古红颜多薄命,宁可免乎?可是芸娘毕竟是幸福的,最幸福的,此生有郎君如沈复相伴,纵离去时也在斯人怀中,红颜薄命的怨恨竟也减去许多了……


读到夜宿神庙等情节,既好笑又酸楚。屋漏偏逢连夜雨,佣人夹带私逃,一贫如洗之家致骨肉分离,陈芸终究一命呜呼。陈芸将亡,仍不忘幽默,“昔一粥而聚,今一粥而散;若作传奇,可谓《吃粥记》”,读后更悲切。


封建时代的婚姻没有几个是真正有爱情基础的,夫妻之间真正有情有义有情趣的更是凤毛麟角,沈复和芸娘算是一对。可是但凡美好的事物都不能长久,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读到这本《浮生六记》。


谁会像沈复一样停下来看花看草?谁会像沈复一样揭开苦难的记忆痛定思痛?单就这两点,《浮生六记》就是伟大的。说到底,现在世事浮躁、时世浮躁,当代作家尤其如此。


纵观著作汇成的泱泱大河,浓词艳句能够被谱调,却只得永远居于末流;真正值得吟唱的莫过于委婉朴实如《浮生六记》的至真之情。


者的人生并不平坦,也不美满,但很多时候却让我们羡慕,这本浮生六记,让我们认识到,对待坎坷的人生一定要保持一种淡然与平静,这也是这本书能流传千古的原因。


最初知道浮生六记这本书是因为三毛,非常喜欢三毛这样洒脱真性情又有生活情趣的女子,三毛的文字中曾提到浮生六记,我想能被这样的女子喜欢的书一定是好书,连忙找来看,初读之下便被作者质朴的文字,真实的情感打动 。选到的这个版本也很好,字体清晰,封面设计和书的精髓十分契合。


登舟解缆还乡,在舟行水上的涛声桨影里,沈复“反觉一刻如年”,一刻如年,任何热恋里的相思客都是这样,在某种程度上,《浮生六记》鼓励着守望到最后的爱情。


虽然只有六记,但人生的很多意味包容其中了,沈复的经历告诉我们,人活一世,草木一生,对待生活,一定要看得开,看得透。


浮生六记应该就是一本自传,秉承的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比方说,在写到芸的样貌时,作者先套了几句老辞儿,说他老婆“眉弯目秀”、“顾盼神飞”,但紧接着就讲了,“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我估计是有点儿龅牙,连这都说,不是诚恳是什么!浮生六记最感人的部分在于对芸的追忆。


沈三白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这本《浮生六记》绝对堪称是真情流露,让人读起来倍感情真意切,细细地品味其中的生活乐趣绝对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合上《浮生六记》,回想起芸娘与三白月下泛舟,月下盟誓,效外担茶踏青,自制荷花茶……那份古典的浪漫与幸福,直叩人心,尤其是在现在,我们拥有得越来越多,却好像越来越不知道幸福在哪里,幸福为何物的现实生活中。


网上浮生六记的版本比较多,之所以选择了这个版本,是因为被它清新淡雅的装祯所吸引,再者是因为它加了注释与翻译,书到手后就忍不住读起来了,果然没买错,推荐!


翻开这本《浮生六记》读了第一篇描写芸娘的故事,觉得古文中的寥寥数笔就能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跃然纸上,和我们的国画有异曲同工的妙处,现在才知道原来古文读起来并不枯燥,是美的东西,在什么时候都是美的。


这本书的封面很淡雅,纸张和印刷也还行的。在内容方面,我觉得很少有一本文言类的书籍我是能看下去的,但这本浮生六记却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就算你不能完全看懂,后面也有翻译的。所以,真的值得购买。


爱情的感人至深,往往不在于情到浓时,你许我山海作的盟誓,我付你艳桃般的丽词;闲居等待而不腻,困厄缠身而不惧,一日执子之手便是人生至幸。《浮生六记》尽现。


喜欢这本书,买过许多版本的浮生六记,最喜欢的还是这版,雅致的封面设计,优良的装帧,一直放在床头,闲来无事便拿来阅读,实在是爱不释手。


最初知道这本书是因为林语堂,林语堂曾说芸娘是中国最可爱的女人,说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然而在芸的身上,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一生中不可多得。读过之后发现此言不虚。沈复把闺房燕呢之情,触忤庭闱之由,生活艰难之状,与夫旅逸朋游之乐 ,各见于书,芸娘形象跃然纸上。读这样清雅之至的小品文,身心愉快。


鲁迅眼中的第一美人——芸娘。读罢这本《浮生六记》,方知先生所言不虚,恐怕芸娘身上集中了文人对伴侣的所有幻想,若得芸娘为妇,此生足矣。


文章贵在直抒性灵,性灵贵在求真与求趣,《浮生六记》俱其二者,非佳作则世间无佳作矣!


捧着这本《浮生六记》,慢慢地,很慢很慢地读完,太久太久没有受到过刺激的泪腺告诉我它还能正常工作,沉浸在沈三白和芸娘的生活中,心中无限唏嘘。


吃粥那一段何其传神,这本《浮生六记》凝聚着作者幸福生活的缩影,而当芸娘离他而去的时候,痛苦和悲伤通过文字也只能表达出万一了。


浮生六记这本书算是一本自传体散文小说,被发现,出版,翻译成多种语言,感人肺腑。俞平伯先生曾作序说:“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我想任何一位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认为这本书的确是璞玉天成。


肉体终归有一天要衰败消亡,精神却能藉一点笔墨而超脱,接近永恒。——《浮生六记》感悟录。


翻开这本《浮生六记》,也翻开了这本书和它的主人颇为坎坷的命运,看得人心酸。


如果沈三白是达官显贵,或者是大富之家,恐怕也就没有这样雅致的爱情生活了,这种天性的自然也就没有了生长的土壤,恐怕我们也就没有幸运能够读到这本《浮生六记》了。


其生若浮,然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惟固本心;《浮生六记》展卷,随沈三白的笔墨,读飘逸高蹈的一生。


刚读完闺房记乐,大部分读原文是能读懂的,也有一些实在不懂的地方就翻一翻译文,书的内容很好,心情烦闷的时候读上几段便能平静下来了,我会继续读接下来的几篇。


比起我们平时读的青年作家强太多了!因为《浮生六记》是一种生活的自然结晶,每一个章节都是几十年的生活的烙印,不得不承认,对于作家来说,有时历练比天份重要一千倍都不止。


浮生六记是古典文学作品中我最喜欢的一部,沈三白开篇就说‘事若春梦了无痕’整本书的格调就是这样若离若即,读之不禁会恍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可当真存在过?


世俗大约是溷浊的土壤,否则怎会有这株莲华常开,久历风尘,却俨然新栽?《浮生六记》遗世而璀璨。


四时嬗代,引走时人手中紧握的繁华,而谁却把心迹沉淀,沉淀成章句,沉淀出经久不谢的莲花。——重读《浮生六记》


我很喜欢《浮生六记》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一以贯之——真。在遣词造句的文白程度上非常好,通俗易懂,又不失雅致。


青梅竹马、相敬如宾、如胶似漆、颠沛流离、生计无着……这么多极致的生活场景集中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会是怎样的感触呢?沈三白写下了《浮生六记》。


最喜欢闺房记乐,夫妻间的温情跃然纸上。。。书本身的印刷排版都不错,值得一读


读罢这本《浮生六记》只觉得好一对神仙眷侣,好一对才子佳人。尤其是芸娘,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诗文,善女红,就是那个时代的好女性,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好妻子。得妻如芸娘,夫复何求?


浮生六记这本书算是一本自传体散文小说,被发现,出版,翻译成多种语言,感人肺腑。


熙熙攘攘,名利来往,沈三白趋“浇洲渚千年芳草,落江城五月梅花”,有如汉代高士,成文《浮生六记》,先有三分才情,更有七分飘逸,佳作难得。


这是我买过的最喜欢的一版浮生六记。


沈复亦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奇男子。这两个最可爱的人的结合,怪不得连老天也要嫉妒,让他们后半辈子尝遍坎坷,而使陈芸早夭。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爱情似乎越来越速食面了。而爱情好似也只有那么几个月的保鲜或者一年两年的保质期。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每每把这本《浮生六记》读罢一段,便唏嘘不已,不忍再读下去,只得释卷,天地之间,曾有伉俪如斯,而顿觉山山水水皆有情。


初读《浮生六记》,欲成为芸娘一样的女子,再读《浮生六记》,发现芸娘的影子实实在在映于每一个女子身上,每一个懂得豢养灵性的女子,都像芸娘一般美丽着。


很偶然的机会读到《浮生六记》,一下子被吸引了,花了整整一周休息时间读完它,文字如此优美,内容如此动人,真是让人回味悠长。


世人津津乐道于秦汉之飘摇,唐宋之清丽,明清之浓艳流俗,正是清代作品频俗,《浮生六记》更显珍贵。


我很喜欢《浮生六记》这样的古典文学作品


《浮生六记》以前读过,这个版本我最喜欢,买来收藏。


如此雅致的装帧,设计这本《浮生六记》的设计师果然深知这本书精髓,淡雅、平实中透出一种高贵、闲适的气息,真是很相得益彰。


浮生六记。古人的智慧。还不错的一本书


读《浮生六记》性情文章一、二篇,胜过沉溺宿儒笔下洋洋万言。


读罢《浮生六记》,还有谁写就的情事堪看?可谓“除却巫山不是云”矣!


模仿得出漂亮,模仿不来美丽,学得足的是举止,学不到的是灵性。每个女子与生俱来着灵性,读过《浮生六记》,芸娘只是顺承着她的灵性,在浮生之中,做一抹白雪而已。


一直喜欢《浮生六记》,这本有译文,翻译得相当好,比之前读来更顺畅了。


常说“最好的爱情,必然有遗憾”。也只有遗憾化作的遗韵,才能长留心上,形成《浮生六记》这样的佳韵


记了浮生六记,脑子里总是反复出现这几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浮生六记,内容如同书名,没什么悬念,朴实无华但是字里行间又让人处处动容。


最早读到《浮生六记》是在不知哪本杂书上,是一段节选,拿到这本《浮生六记》仿佛遗失多年心爱的宝物重新回到我手中,装帧的风格实在是合乎我的心意,非常喜欢。


拿到这本《浮生六记》的时候欣闻浮生六记新编了京剧剧目,非常高兴,期待着这样美好的文字用更多的方式传承。


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致,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这本《浮生六记》配得上这句评价。


拿到这本《浮生六记》,细心读完,心中五味杂陈,时而合卷暗笑,时而扼腕长叹,料想天下有情人皆如此吧,我愿意祈祷: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眷属皆是有情人。


一直想读《浮生六记》,这个版本不错呢。


《浮生六记》,好看。


读过《浮生六记》,你会明白什么叫做心动,你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听到内心深处或低沉或高亢或悠长或急促的一声,那一声来自你的心里一根弦,而《浮生六记》就是拨动它的那双手。


手中这本《浮生六记》仿佛是如同涧底溪边幽幽开放着的兰若一般,丝毫不张扬,绝无矫揉造作,而那种若有若无、若即若离的芬芳让我魂不守舍…..


急不可待拿起这本《浮生六记》,看着看着就免不得心痒如麻,好生地嫉羡。夫妇相爱相亲,刻“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章,每有书信往来就印上一印,如此这般,怎生消得。


浮生六记,这本书挺好看的,挺满意的。


《浮生六记》,俨然一块纯美的水晶。


以前曾看过《浮生六记》的片段,感觉文字特别贴心,这次在这里买书,碰巧看到这个版本,感觉书的装祯特别雅致,价钱又不贵,忍不住就买了一本,果然没让我失望,内容很好,翻译跟注释也很棒,满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