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的情书
2012-5
新世界出版社
(美) 杨腓力
193
徐成德
无
我相信常被当代读者所忽视的旧约《圣经》,对于中国恰恰是分外有意义。旧约《圣经》有三分之二的内容在直接谈论一个国家——以色列国。中国也像以色列一样在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时而统一和强大,却在另一刻被内战所困扰。 先知书中特别描述了一些可适用于所有国家的原则。真正的危险反而是在欣欣向荣和歌舞升平之时。我们都倾向于在极度困难之时寻求上帝;却在成功之时,把荣耀给了人而想不起上帝。先知在黑暗时代说,我们忘记了上帝。 中国也有极为优秀的智慧文学的传统,因而也极易欣赏旧约中的《箴言》和《传道书》。这些书卷代表的生活很多并非以西方直线思维来呈现,而更像未经解开的奥秘。 《约伯记》对于像中国一样曾经历苦难和波折的国家有特别的意义。二十世纪的中国经历内战、抗日战争、严重饥荒,而近期则有地震等天灾。约伯所发的问题——为何上帝容许这等苦难,相信也能触动中国人民。 最后,我把《诗篇》看为我们该怎样与上帝建立关系的最佳参考。有三分之二的《诗篇》是哀歌或对上帝的投诉。诗人以不同的方法一次又一次喊着“上帝呀,你没有把这世界管理好”。在旧约和《诗篇》中,上帝邀请我们以真面目,带着疑问、甚至投诉来见他。旧约并没有提供所有答案,这要等其后耶稣降生才能明白,但旧约已提供给我们与这位似乎时近时远、时而严厉时而恩慈的上帝相交相处之道。简言之,旧约教我们这些平凡人如何与永生的上帝建立个人关系。(张浩操译)
“旧约篇章犹如不止息的鼓声,自始至终说到这个世界是围绕着上帝运转,而非我们。” 旧约深奥?杂乱?不合时宜?对旧约所有的逃避和排斥,杨腓力都有过。 作者出于读《圣经》旧约时真实的怀疑和挣扎,以普通读者的立场尝试探寻旧约写作的原委,从看似矛盾、困惑、感伤或玄秘的文字中,寻找到了在纷乱的旧约世界之上上帝亘古不变的爱和恩典,以及真实如今日的神人关系。 《约伯记》中的苦难,《申命记》中的伤感,《诗篇》里令人困惑的矛盾,《传道书》中智慧的奥秘,“先知书”里先知的挣扎和上帝的回复……都曾令作者感到好奇或困惑,也成为《上帝的情书》探寻旧约恩典之途的线索。 《上帝的情书》不是辩道或护教作品,也不是对文本进行文学或考古批评的著作,而是自我探索的作品。当我们带着各类疑问进入旧约世界,许多问题都将变成我们的自我追问。在一次次的探索和追问中,我们不断理解旧约并认识自己,也不断惊叹于上帝的深情和智慧。
杨腓力,(Philip Yancey),美国当代作家。三十多年来,他凭借纯熟的文字和过人的洞察力。诚恳深入地探讨信仰和生活中的艰难和困惑,影响了超过1500万读者。他的作品曾12次获得美国ECPA年度图书金奖。并被翻译成25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代表作有《无语问上帝》、《有话问苍天》、《恩典多奇异》等。杨腓力是Christianity Today杂志的主编。
中文简体版序言前言01 旧约值得费心读吗?02 《约伯记》:黑暗中望见03 《申命记》:甘苦交集的滋味04 《诗篇》:心灵点滴皆音符05 《传道书》:智慧的终结06 先知书:上帝的回复07 谜底揭晓前的回声
我哥哥戏谑之余,无意间巧妙地道出阅读旧约的两个障碍:有些经文读来没什么道理,而那些读来有道理的,却令现代读者不快。基于这种种理由,占《圣经》四分之三的旧约常常不为人读。 结果,我们的旧约知识正迅速消减,在大众文化中可说是完全消失了。李诺(Jay Leno)脱口秀节目有个爆笑单元,有一次测验观众的《圣经》知识,请他们讲出十诫中的一条。有个人举手说:“天助自助者?”大家笑了,可是其他人也好不了多少。有份问卷显示八成美国人相信十诫,可是没有多少人能说得出四条。美国成年人过半不知道《创世记》是《圣经》的第一卷书。一成四的人以为圣女贞德是挪亚的太太(译注:圣女贞德的英文是Joan of Arc,最后一字与“方舟”,ark,音似)。 更令人吃惊的是,惠顿学院教授博尔基(Gary Burge)发现教会对旧约也一样无知。博尔基多年在这所福音派学府重镇测试入学的新人,竟然发现这群一直都在上主日学,看过无数“蔬菜总动员”(Veggie Tales,译注:美国基督教儿童节目),听过无数次讲道的学生,竟然说不出旧约的基本事实。 曾经是摇滚乐手、如今是牧师的泰勒(Barry Taylor),他的个人经历道出一个原由。他告诉我说:“20世纪70年代早期,我的好朋友成了嬉皮人士所说的‘耶稣狂’(指基督徒)。我认为他疯了,就开始探索《圣经》,找出反驳他的论证。天哪,我真想不出神为什么斤斤计较鸽子的翅膀有没有折断,并下令杀四万亚玛力人。而且这些亚玛力人是谁啊?还好我一直读下去,杀出难解的书卷重围。到了新约《圣经》,在耶稣身上我找不出一点碴,所以自己也成了‘耶稣狂’。” 我很高兴泰勒读经熬到了新约的耶稣,但是也发现他提出了过程中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圣经》为什么花这么多篇幅讨论圣殿、祭司,以及不再施行的那些献祭规矩?神为什么斤斤计较祭牲的残缺——瘸腿或折翼——或是山羊羔不可以放在母奶里煮,同时竟然对人——像亚玛力族——如此无动于衷?我们如何能理解这本奇怪的旧约,并且应用于今天的生活呢?简言之,旧约值得花费心力阅读、明白吗? 在非洲与阿富汗的宣教士曾对我说过,当地人是如何对旧约《圣经》立刻有反应,因为那些土地争执、井水使用权、部族战事、媒妁婚姻等等,皆与他们今天的生活有直接关联。可是这种风俗离像保罗一样讲希腊文的有学之士太遥远,而离今天都会大城中的居民则更远了。我们这些发达国家的人拿起旧约《圣经》就此翻开阅读,可能会觉得乏味、困惑,甚至对里面描述的暴力感到愤慨。耶稣我们可以认同,保罗我们自认也有些认识,可是那些几千年前的中东民族呢?要作何感想呢? 多数人以完全避免读旧约来回避这难题。更糟的是,他们只要从旧约中挖到一点真理,犹如从一块煤里挖出一粒钻石,就大做文章。这种方法可能会起反作用,想想我哥哥的座右铭经文就知道了。 讽刺的是,我发现大众对旧约无知有个“好处”。犹裔学者马丁·布伯(Martin Buber)说:“今人读《圣经》……必须像是阅读完全陌生的作品,好像不是现成的摆在他们面前。”布伯的心愿实现了:今天的人读旧约,的确以完全陌生的态度来读!何苦大费周章? 本书记述了我自己如何不再逃避、开始读,并且爱上旧约!说实话,刚开始的动机很市井:因为我受薪编制《学生圣经》(The Student Bible),读旧约是我工作的一部分。如今《学生圣经》出版已有多年,也已摆在书架上,不过我还是自动地一再重读旧约。 我读旧约的经验与读莎士比亚一样。有一次制订新年新计划时,我在理想主义一时作祟下,决心在那一年读完莎翁所有的三十八部剧本。由于外出、一次远程搬家,还有其他干扰,只好延长期限。不过我很惊讶,完成这项计划并不像工作,倒像是娱乐。一开始,我需要查那些古字的意思,专心把人物弄清楚,而且还要调整读剧本的不适应。可是我发现,持续读下去,习惯了戏剧语言与节奏,那些令我分心的因素就渐渐消失,我进而完全融入戏剧里。后来我便很期待预定读莎士比亚的那些夜晚的来临。 我以为我认识的是莎士比亚的世界与当时的人。然而,莎士比亚让我认识到我的世界。他的戏剧地位经久不衰,是因为他有探索人性隐秘天地的才华与文学技巧,这使得他在死后几个世纪以来,在美国、中国、秘鲁各地依旧深深吸引人。在他的剧作中,我们看到了自己。 面对旧约,我经历了同样的过程。从起初抗拒,转而老大不情愿地必须读《圣经》中被忽略的四分之三内容。等我克服了一些障碍(很像初读莎士比亚),就觉得需要读,因为里面有我可以学习的道理。渐渐地我竟然想要去读这三十九卷书,因为它们满足我内心的饥渴,而那是其他作品——甚至是新约——满足不了的。我从旧约学到的不是应该如何培养与神相交的生命,而是实际上如何培养。 我承认,读旧约的收获得来并不容易。能够从容自得展读旧约篇幅,需要时间与努力。所有的成就——爬山、学成吉他、参加跳远比赛,都需要类似的努力过程;我们坚持不懈,因为相信一定会有收获。 读旧约面临的障碍,并不见于其他著作。例如,刚开始旧约的纷杂颇令人不耐。旧约不像是一本情节安排连贯一致的小说,而是由不同作者写的诗、历史、讲章、短篇故事混合而成。当时没有人把旧约当作一本书。因为其中的每一卷书都有自己的卷轴,像《耶利米书》那么长的经卷可能有二三十英尺长。 ……
《上帝的情书》又译《欢喜读旧约》。 “旧约篇章犹如不止息的鼓声,自始至终说到这个世界是围绕着上帝运转,而非我们。” 上帝也像任何一个坠入情网的人一样,不断地表白,渴望得到你的响应。 让我们和杨腓力一起喜欢上读旧约,读出更多惊叹!
无
上帝的情书
好书,就是价格比其他地方贵了
一本关于旧约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