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石评梅大全集

石评梅 新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

石评梅  

页数:

367  

字数:

404000  

前言

前言石评梅的笔与怨石评梅,原名石汝璧,因爱慕梅花之高洁,取笔名评梅,并以此传世。石评梅是中国著名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吕碧城、张爱玲、萧红、石评梅)之一。曾用笔名波微、漱雪、冰华、心珠、梦黛、林娜、蒲浓,等等。出身书香门第,山西平定人,父亲石铭字鼎丞,为清末开明举人,儒学教官;石评梅之母,是父亲的续弦,亦是官宦之后;父亲中年得女,捧为明珠,乳名心珠,或为元珠,石评梅自幼便得家学滋养,有深厚的国文功底,亦喜书画音乐,被誉为才女。12岁入山西女子师范,各科成绩优异,天资聪慧,多才多艺。“五四”后赴北京,本拟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但由于那年国文系不招生,改报体育系。在女高师读书期间,她结识了冯沅君、苏雪林等,并同庐隐、陆晶清等结为至交。在“五四”期间,她们常常一起开会、演讲、畅饮、赋诗,所谓“狂笑,高歌,长啸低泣,酒杯伴着诗集”,甚是浪漫。尽情分享着精神解放的快意。也正是在此“浪漫”中,她们闯入了文学的门槛。石评梅开始在《语丝》《晨报副刊》《文学旬刊》《文学》,以及她与陆晶清参与编辑的《妇女周刊》《蔷薇周刊》等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歌、散文、游记、小说,其中尤以新诗见长,有“北京著名女诗人”之誉。作品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为主题。1923年,石评梅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体育、国文教员,直到去世。石评梅现在为人所知是其与高君宇的恋情。高君宇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五四”运动中他和许德珩等学生代表率先冲进赵家楼,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1920年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他被推为第一任书记;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高君宇是建党时期的第一批党员;1922年7月,在中共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他曾任北京国民党总务股主任,致力于国共合作反对军阀政府;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在广州协助孙中山镇压企图推翻革命政府的商团叛乱;他曾经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红娘”……高君宇和石评梅同为山西人,高君宇还是石评梅父亲的得意弟子,两人因革命而相熟相知,但因为前情所伤,石评梅抱持独身主义,久久拒绝高君宇的爱情。高君宇曾在红叶上题诗表白自己对评梅的爱情,却遭到了评梅的拒绝。1925年3月,高君宇因手术后大出血,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高君宇的死,令石评梅痛悔交加。石评梅大全集前言她遵照高君宇遗愿,将之葬于陶然亭公园,并将照片与高君宇合葬。石评梅为高君宇的墓碑书写了碑文(这是高君宇生前自题相片的几句话):“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石评梅在下面又写道:“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评梅。”高君宇带走了石评梅的情感与希望。她的居室放着高君宇的遗像,手上戴着他赠的象牙戒指。她一面整理高君宇的著述,结集出版;一面把自己对高君宇的爱、悔恨与自责形诸文字。她的系列散文《象牙戒指》《梦回寂寂残灯后》和《墓畔哀歌》都是她悲痛伤情的血泪诗行。三年后,高君宇遗著整理完毕后,心愿已了泪已干的石评梅于1928年9月18日,猝患脑膜炎,医治无效,于9月30日逝世于当年高君宇病逝的协和医院。她死后,友人们根据其生前曾留的与高君宇“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将其尸骨葬在君宇墓畔。在1973年保护性安置时,发现其遗物中有五枚评梅印章和一只美制雪佛尔牌钢笔,这支钢笔,笔尖已磨平,可见其笔端流淌了多少文字。虽然石评梅的文学之路因为生命短促,仅仅有六年的时间,但在工作之余,她写出了大量追求自由民主的文章诗篇,为国家的民主事业,特别是妇女的解放运动积极奔走呼号。石评梅与好友陆晶清等编辑出版了《京报》副刊——《妇女周刊》《世界日报》副刊——《蔷薇周刊》等,她以犀利的笔触,揭露抨击社会的黑暗,激励人民斗志。“三•一八”惨案后,石评梅好友陆晶清负伤,刘和珍不幸遇难。第二天,石评梅奔赴医院看望负伤的朋友。3月25日,又参加了女师大为刘和珍和杨德群召开的追悼大会,并于3月22日发表散文《血尸》,3月25日发表《痛哭和珍》,悲愤地指出:“昨天的惨案,这也是放出野兽来噬人。”“你的血虽然冷了,温暖了的是我们的热血,你的尸虽然僵了,铸坚了的是我们的铁志。”“我也愿将这残余的生命,追随你的英魂!”较我们熟悉的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发表得更早,而且因为其同为负笈千里的女子,更令人感触其亲近叹惋。石评梅在教学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她是女高师附中授课时间最多的教授之一,据她的学生李健吾回忆,她在一次座谈会上动情地说:“我最近读了本小说,叫《爱的教育》,读完后我哭了。我立誓一生要从事教育,我爱他们。”石评梅实践了自己的诺言,在附中勤勉教学,病初也坚持上课,直至病逝。石评梅施教讲究全面,教书又育人,她利用“总理纪念周”活动给学生讲述历史,讲民族,讲气节,讲孙中山革命,讲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讲女性的独立与平等。她欣赏亚米契斯《爱的教育》,“用理智的同情来情育同学”。她的口头禅是“让我们学着为别人尽量多做点儿事吧”。为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她捐出自己心爱的几十本藏书,为班上建立了“图书柜”。有的学生爱好写作,她精心辅导,传授“三多”秘诀:多看,多读,多写。她说:“看,是看社会,看人生;读,是读书;写,是练笔。”庐隐说石评梅对学生“真仿佛是一个温和的大姐姐,对待小妹妹似的,所以没有一个学生不受她的感化”。石评梅是位十分敬业的教员,她培养的附中女排,1928年在华北运动会上大显身手,得了亚军。但有的小队员不服气,认为她们应得冠军,责怪裁判不公,要她去交涉。石评梅教育她们:“胜败是兵家常事,不要那么女孩子气,输了就哭。”同时给予鼓励:“你们是初中生,人家是大学生(燕大),应该让大姐姐赢这场球。你们还小,长点志气,努力练习,争取下届拿冠军吧!”老教育家汪震在《评梅的女子教育》中,称赞她是“文学家、体育家、教育家”,说她“以教好体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门径”。在教学、写作、编著刊物之余,石评梅还与朋友们书信唱和,虽然有朋友劝勉安慰之意,但通过这些通信,让我们看到其心路历程,多为为己伤、为友怀、为妇女同人悲哀的情怀。石评梅的作品前期虽被友人称为多为少女喟叹,但可见其深厚的国文功底和无尽情怀,她的创作生涯只短短六年。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她都曾驾驭过,但其成功却在散文。在她去世后,其作品曾由庐隐、陆晶清等友人编辑成《涛语》《偶然草》两个集子。石评梅曾说:“就是投自己于悲剧中而体验人生的。”她的一生,便是一个极美丽的悲剧。石评梅英年早逝,对于人生,她刚刚读了“爱情篇”“友爱篇”“苦闷篇”,正要以她聪慧敏感的心灵,去更广、更深地触及人生各面的时候,这部人生大著便顿然合上了。因此,她写得最多、最好的,还是爱情、友谊和苦闷这三大主题。爱情,这是石评梅蘸着血、和着泪抒写的主题,它构成了石评梅散文的精华。石评梅的爱情文字,大都写在其爱情悲剧的大幕落下之后,因而带有浓厚的回忆和反思色彩。回忆和反思,使其抒情变得更加缠绵悱恻而又深刻隽永。在石评梅笔下,我们分明读到了一颗悲痛欲绝且悔恨不已的心灵,在孤寂凄苦中,独自追踪着、演绎着、咀嚼着那美丽而又痛苦、不堪回首而又永远难忘的尘梦。在1927年的清明节,她在陶然亭高君宇墓畔,写下了扣人心弦的《墓畔哀歌》敬献给亡灵。她愿醉卧墓碑旁,任霜露侵凌,不再醒来。当我们读这些凄苦哀惋的爱情倾诉时,亦不难发现:在石评梅的爱情观里,固然包含以个性解放为核心的现代意识;但沉淀于其中的,更多的还是传统的文化和道德因素。石评梅的感情世界,基本上是封闭式的;她的抒情方式,也基本上以自足为主。石评梅像中国历代那些薄命的才女一样,将爱情视为精神上和感情上的“圣物”,风晨雨夕,自哀自怨;深闺荒郊,自怜自叹,细细咀嚼着其中的甜蜜与凄苦交织的滋味。也许正是这种爱情心理的复杂性,使得石评梅的爱情倾诉带有浓郁的古典的缠绵。石评梅的生性和经历,注定了愁和泪伴其一生。她的散文,就是她那根纤细敏锐、多愁善感的心弦,在人生凄风苦雨中的颤动。石评梅的愁,其根源既来自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亦出自她自身的心理的冲突。前者固无力改变;后者更难以超越。她的爱情悲剧,实质上亦是心理悲剧。因此,在爱情上,一方面她爱得那么执著;另一方面她又爱得那么痛苦。感情与理智,爱欲与道德,时时在内心交战;但终未能冲破自己筑起的藩篱,实现自我超越。直到高君宇死后,她才觉悟了“从前太认真人生的错误”;不过,这种“觉悟”,并未达到思想桎梏的真正解脱,反而又将自己束缚在另一种传统观念里,她要做一个“殉情”者,用自我牺牲去补偿自己欠下的情债。这就不能不使她继续挣扎在爱的痛苦里。在人生观上,石评梅也表现出矛盾的苦闷。她说,她的心情,“有时平静得像古佛旁打坐的老僧,有时奔腾涌动如驰骋沙场的战马,有时是一道流泉,有时是一池冰湖;所以,有时她虽在深山也会感到一种类似城市的嚣杂,在城市又会如在深山一般的寂寞”。她时而幻想去主宰命运:“命运是我们手中的泥,一切生命的铸塑也如手中的泥。”“我们怎样把我们自己塑造呢?也只在乎我们自己。”但转而便又陷入宿命的悲观:“我也觉得这许多年中只是命运铸塑了我,我何尝敢铸塑命运。”她说,她愿做个“奔逸如狂飙似的骏马”,把“生命都载在小小鞍上,去践踏翻这世界的地轴,去飞扬起这宇宙的尘沙”,使整个世界在她足下动摇,整个宇宙在她铁蹄下毁灭;然而,她终做不成天马,因为她本不是天马,而且每当她束装备鞍驰驱赴敌时,总有人间的牵系束缚,令她毁装长叹。她曾不解造成其命运的是社会还是自己?终未能找出答案;她也企图探索人生的究竟,同样得不到解答。她感到信仰的迷惘;她甚至对她所执著追求的爱,也产生了怀疑,她说:“青年人的养料唯一是爱,然而我第一便怀疑爱。”她认为,什么“甜蜜,失恋,海誓山盟,生死同命”,这一套都是“骗”,“宇宙一大骗局”,只有“空寂”才是“永久不变”的,因此,她要在“空寂”中生活,将心付于“空寂”(《给庐隐》)。可以说,石评梅的散文,就是她心灵的挣扎和呼喊。1928年9月30日,年仅26岁的评梅终也耐不住忧苦的折磨,带着她清妙绚丽的文采与傲然高洁的性格,带着她高尚贞洁的爱情与超然冷艳的生活,结束了清幽的悲剧式的一生。丧事极尽哀荣,各界人士参加哀悼,追悼会上有“天丧斯文”幅,死后好友将高君宇遗像与之合葬,双墓并列,实现了她“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的愿望。

内容概要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作者简介

石评梅(1902—1928),原名汝璧,山西省平定县城关人。是中国现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先后就读于太原女子师范、北京女子高等师范。1923年秋天,石评梅在北京女高师毕业后,留校任该校附中女子部主任兼国文、体育教员。其创作生涯仅仅六年,诗歌、小说、剧本、评论等体裁,她都曾驾驭过,但其成功却在散文,代表作有《梦回》、《社戏》、《深夜絮语》、《墓畔哀歌》、《偶然草》、《灰烬》、《惆怅》等。

书籍目录

散文卷
天辛
墓畔哀歌
一片红叶
象牙戒指
最后的一幕
缄情寄向黄泉
狂风暴雨之夜
我只合独葬荒丘
肠断心碎泪成冰
梦回寂寂残灯后
母亲
父亲的绳衣
玉薇
露沙
小苹
梅隐
漱玉
小玲
素心
给庐隐
寄山中的玉薇
婧君
寄海滨故人
微醉之后
醒后的惆怅
夜航
“殉尸”
无穷红艳烟尘里
梦回
归来
社戏
战壕
恐怖
寄到狱里去
深夜絮语
梦呓
偶然草
冰场上
偶然来临的贵妇人
惆怅
晚宴
卸装之夜
蕙娟的一封信
花神殿的一夜
《妇女周刊》发刊词
同是上帝的儿女
梅花小鹿
绿屋
沄沁
致全国姊妹们的第二封信
为发表《骸骨的凄声》附志
报告停办后的女师大
女师大惨剧的经过
血尸
痛哭和珍!
春之波
灰烬
董二嫂
再读《兰生弟的日记》
雪夜
爆竹声中的除夕
寄到鹦鹉洲
心之波
红粉骷髅
总账
葡萄架下的回忆
凄其风雨夜
寄露沙
朝霞映着我的脸
低头怅望水中月
我沉沦在苦忆中
我是有福的人
心情的践踏
我永远没有明天
浅浅的伤痕
触目的痛创
石评梅大全集目录
诗歌卷
雁儿呵,永不衔一片红叶再飞来!
一瞥中的流水与落花
红叶的家乡
挽词
挽联
扫墓
别后
碎锦
陶然亭畔的回忆
罪恶之迹
京汉途中的残痕
流萤的火焰
烟水余影
灵魂的漫歌
留恋
秋的礼赠
血染的枫林
秋菊
母亲的玫瑰露
人间的镌痕(选录)
迷惘的残梦
附:一瞥中的凄凉梅窟
星火
梅花树下的漫歌
女神的梅花和银铃
灵感的埋葬
末次的泣祷
残夜的雨声
微细的回音
模糊的心影
我愿你
飞去的燕儿
叫她回来吧!
你告她
春的微语
宝剑赠与英雄
微笑
心影
山灵的祷告
星火
谁的花球
归来
静听银涛咽最后一声
再悼曼君
“我已认识了自己”
痛哭英雄
翠湖畔传来的哀音
夜深了
旧稿
抬起头来,我爱!
浅浅的伤痕
祭献之词
断头台畔
月儿圆
别宴
这悠悠相思我与谁弹
疲倦的青春
夜行
玫瑰花片的泣诉
青衫红粉共飘零
血泪
我告诉你,母亲!
小说卷
噩梦中的扮演
毒蛇
只有梅花知此恨
弃妇
祷告
红鬃马
余辉
归来
被践踏的嫩芽
白云庵
流浪的歌者
匹马嘶风录

一夜
忏悔
林楠的日记
游记卷
车站上的离人泪
京汉路中的残痕
女师范楼上的晚眺
湖北的教育
武昌的名胜
江新船上的生活
南京的几个学校
金陵的古迹
浙江的教育
西湖的风景
一瞥中的上海
海轮上的生活
图画中的青岛
匆忙中的济南
龙潭之滨
翠峦清潭畔的石床
戏剧卷
这是谁的罪?
与止水先生论拙著《这是谁的罪?》
的剧本
书信卷
致陆晶清信之一
致陆晶清信之二
致陆晶清信之三
致陆晶清信之四
寄焦菊隐之笺一
寄焦菊隐之笺二
寄焦菊隐之笺三
寄焦菊隐之笺四
寄焦菊隐之笺五
寄焦菊隐之笺六
又致焦菊隐信之一
又致焦菊隐信之二
又致焦菊隐信之三
致袁君珊之笺一
致袁君姗之笺二
致袁君姗之笺三
致袁君姗之笺四
致袁君姗之笺五
致袁君姗之笺六
致袁君姗之笺七
致李惠年信之一
致李惠年信之二
致李惠年信之三
致李惠年信之四
致李惠年信之五
致李惠年信之六
致李惠年信之七
致李惠年信之八
致李惠年信之九
致李惠年信之十
致李惠年信之十一
致李惠年信之十二
致李惠年信之十三
石评梅发表作品一览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散文卷 天辛天辛即高君宇的化名。 到如今我没有什么话可说,宇宙中本没有留恋的痕迹,我祈求都像惊鸿的疾掠,浮云的转逝;只希望记忆帮助我见了高山想到流水,见了流水想到高山。但这何尝不是一样的吐丝自缚呢! 有时我常向遥远的理智塔下忏悔,不敢抬头;因为瞻望着遥远的生命,总令我寒噤战栗!最令我难忘的就是你那天在河滨将别时,你握着我的手说:“朋友!过去的确是过去了,我们在疲倦的路上,努力去创造未来吧!”而今当我想到极无聊时,这句话便隐隐由我灵魂深处溢出,助我不少勇气。但是终日终年战兢兢地转着这生之轮,难免有时又感到生命的空虚,像一只疲于飞翔的孤鸿,对着苍茫的天海,云雾的前途,何处是新径、何处是归路地怀疑着,徘徊着。 我心中常有一个幻想的新的境界,愿我自己单独地离开群众,任着脚步,走进了有虎狼豺豹的深夜森林中,跨攀过削岩峭壁的高冈,渡过了苍茫扁舟的汪洋,穿过荆棘丛生的狭径……任我一个人高呼,任我一个人低唱,即有危险,也只好一个人量力扎挣与抵抗。求救人类,荒林空谷何来佳侣?祈福上帝,上帝是沉默无语。我愿一生便消失在这里,死也埋在这里,虽然孤寂,我也宁愿享兹孤苦的。不过这怕终于是一个意念的幻想,事实上我又如何能这样,除了蔓草黄土堙埋在我身上的时候。 陶然亭公园里的高君宇与石评梅雕像 如今,我并不恳求任何人的怜悯和抚慰,自己能安慰娱乐自己时,就便去追求着哄骗自己。相信人类深藏在心底的,大半是罪恶的种子,陈列在眼前的又都是些幻变万象的尸骸;猜疑嫉妒既狂张起翅儿向人间乱飞,手中既无弓箭,又无弹丸的我们,又能奈何他们呢?辛!我们又如何能不受伤负创被人们讥笑。 过去的梦神,她常伸长玉臂要我到她的怀里,因之,一切的凄怆失望像万骑踏过沙场一样蹂躏着我。使我不敢看花,看花想到业已埋葬的青春;不敢临河,怕水中映出我憔悴的瘦影;更不敢到昔日栖息之地,怕过去的陈尸捉住我的惊魂。更何忍压着凄酸的心情,在晚霞鲜明,鸟声清幽时,向沙土上小溪畔重认旧日的足痕! 从前赞美朝阳,红云捧着旭日东升,我欢跃着说:“这是我的希望。”从前爱慕晚霞,望着西方绚烂的彩虹,我心告诉我:“这是我的归宿。”天辛呵!纵然今天我立在伟大庄严的天坛上,彩凤似的云霞依然飘停在我的头上;但是从前我是沉醉在阳光下的蔷薇花,现在呢,仅不过是古荒凄凉的神龛下,蜷伏着呻吟的病人。 这些话也许又会令你伤心的,然而我不知为什么似乎一些幸福愉快的言语也要躲避我。今天推窗见落叶满阶,从前碧翠的浓幕,让东风撕成了粉碎;因之,我又想到落花,想到春去的悠忽,想到生命的虚幻,想到一切……想到月明星烂的海,灯光辉煌的船,广庭中婀娜的舞女,琴台上悠扬的歌声;外边是沉静的海充满了神秘,船里是充满了醉梦的催眠。汹涌的风波起时,舵工先感恐惧,只恨我的地位在生命海上,不是沉醉娇贵的少女,偏是操持危急的舵工。 说到我们的生命,更渺小了,一波一浪,在海上留下些什么痕迹!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君宇,我无力挽住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我只有把剩下的泪流到你的坟头,直到我不能来看你的时候。——石评梅在高君字墓碑上手书碑文 革命与恋爱没有矛盾,留着它对青年人也有教育。——1956年周恩来总理对保存“高石之墓”的指示 我和恩来同志对高君宇和石评梅女士的相爱非常仰慕,但他们没有实现结婚的愿望,却以君字同志不幸逝世的悲剧告终,深表同情。……缅怀之思,至今犹存。——1982年邓颖超在《人民日报》刊文缅怀石评梅


编辑推荐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编辑推荐:石评梅是“民国四大才子”之一,如梅花一般傲然高洁,其作品中那些坦诚的语句,那些无畏的呐喊,那些深沉的思考,唤醒了我们曾经的记忆……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石评梅大全集 PDF格式下载



书有好大一本,那在手里有一种特别解恨的感觉,真值!收录的文章也比较全,我喜欢。但对于石评梅,我却不能像喜欢张爱玲那样去喜欢她,太过矫情了。


质量很好,物流很快。好评


幽怨!缠绵!深情!值得一读!


可能运输问题,有点压皱了,不过还好……


没来得及读呢


很不错 是我喜欢类型的书


收集的石评梅作品很全,从文字可以窥测到民国才女的心迹。


收得很齐全呢,不错


物有所值,很喜欢石评梅所以才买的


民国四大才女之一!天嫉英才!没有小资,那清新的面容那清新的文字,那刚烈但又很韧的性格,不能让人唏嘘不已。内容很全,很好!


很喜欢 收得应该是比较全吧 很不错


杜鹃啼血,催人泪下。看的我无比哀伤。


不过怎么样,书是好书,赞一个


商品不错,因为想积累墨水呀,细细品味吧(*^__^*) 嘻嘻……觉得石评梅的文字好美


书的背景有点久远,与时代稍有差距,但这是其次,至少质量要保证吧


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慧星之迅忽。——一直就很喜欢石评梅,喜欢她的才华横溢,也喜欢她与高君宇纯粹的爱情。看了一下目录,这本书确实称得上大全集了,先收入囊中慢慢品味吧!封面很雅致,纸张也不错,重要的是性价比够高了......打9.5分吧!


民国的才女可是货真价实的才女,她们是真的“有才”——她们的思想水平不亚于那个时代的才男——时下的才男我觉得与民国相比可是缩了不少的水的。她们以自己的思想,看社会、察世情、看人生、悟情感,有她们的独到的见解。 那真的是一个个有个性的女子,有着自我追求的女子。 而今,这样的女子怎么越来越少了?? 这不能不说这是时代的悲哀。 我们生活在声、光、电交织错杂的太平世界,却远离了悲天悯人的关照,远离了个性真纯的追求。民国,虽然是一个民生凋蔽、千疮百孔的时代,与时下相比,显得单调乏味,就像一幅退了色的黑白照片,但是,为什么民国时代的一个年纪轻轻的才女就能有那样丰润的内心世界呢? 而今天,我们的社会中,如此年轻的也受过“高等教育”(此年代的高等教育与民国相比,不知他娘的打了多少折扣!)的“才女”们,却很少见到这样的高洁、大气、温婉且有风骨的女子了呢?


石评梅的一生可谓是短暂,但时至今日,她仍然被很多人所追忆。这本书,不错,内容很全,把才女的一生都详细做了介绍,值得我们好好收藏和阅读。


民国的才女,时代的典范,永远的经典!!!


喜欢这些有文采的文章,感情细腻,挺有感悟的


印刷得非常好,整洁,厚实,包裹得非常好


价格很便宜,和平常买的这么大的书一样有保障


曾经买过《石评梅作品集》(书目文献出版社杨扬主编三本买到两本)《石评梅散文选》。这本收入作品比较全。小说、剧本、游记、散文、诗歌、书信都有。唯一缺陷对作者介绍较少,许多好友、学生的怀念文章也没有收入。不过十四五元钱蛮超值的。


书不错,封面很美,纸张和印刷都很好,而且因为很多篇幅不长,所以采取和杂志一样的两栏式的排版,阅读很方便,内容不用多说,总之不错


石评梅与吕碧城、张爱玲、萧红并称为民国四大才女,其作品清冷哀怨缠绵。《石评梅大全集》收录全面,包含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封面设计淡雅,印刷清晰,很厚的大开本,排版与平常的一页一排不同,每页分为左右两排。


绝对的好书,喜欢石评梅的文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