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旧五代史/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刘后滨 主编,邵育欣 译 现代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现代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刘后滨 主编,邵育欣 译  

页数:

311  

字数:

300000  

译者:

邵育欣  

Tag标签:

无  

前言

《旧五代史》是一部官修的记载五代时期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原称《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后欧阳修私修的《五代史记》问世,为了区别二史,将此书称为《旧五代史》,又称“薛史”;将《五代史记》称为《新五代史》,又称“欧史”。 五代十国时期是唐、宋之间一段纷乱的历史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分裂割据时期。从公元九。七年朱温灭唐,到九六。年北宋的建立,历时五十四年。期间,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中原以外,还相继或同时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几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同时,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时期的历史。 全书共一百五十卷,纪六十一,志十二,传七十七。本纪和列传按朝代编定,称为《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其中的许多文臣武将经历了不止一朝,便排在其逝世的朝代。按五代断代为书,梁书、唐书、晋书、汉书、周书各十余卷至五十卷不等。志则是五代典章制度的通史,食货、礼乐、职官、刑法等,因各朝相因袭,不便于分朝记载,于是合编为十志。有一些半独立和全独立的地方政权,不便于编在五朝的书中,以半独立者编为《世袭列传》,全独立者称为《僭伪列传》。此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和邻近的国家,皆称为《外国列传》。这种编写体例使全书以中原王朝的兴亡为主线,以十国的兴亡和周边民族的起伏为副线,叙述条理清晰,较好地展现了这段历史的面貌。因此,这部书虽名为五代史,实为当时整个五代十国时期各民族的一部断代史。 此书成书时间很快,始修于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四月,至次年闰十月甲子日完竣呈上,前后只用了一年半左右的时间。成书如此迅速,一方面,与参修者有关。宋太祖十分重视此书的编修工作,任命时任参知政事的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李防等人同修。他们都是当时的学者名流,并多是五代旧臣,对五代时期的历史比较了解。另一方面,由于去古未远,除了五代各朝保留下来的实录,还有在此基础上整理出的实录简编——《建隆五代通录》,为修史提供了极大便利,因而可资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 不过,成书迅速也导致了该书在编撰上的缺陷。由于依据的资料主要出于五代各朝统治者的实录,而修撰者对史料未加以慎重鉴别,有的甚至照抄五代时期的实录,以至把当时人明显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歪曲史实和溢美人物的不实之辞录入书中,所以书中多曲笔回护之文。如朱温为扩张地盘,向其他军阀地区发动进攻时所设下的阴谋,在《梁太祖本纪》中就完全为曲笔所掩蔽。又如在后唐权臣张全义的传中,就大肆赞美他的治洛(阳)功勋,讳言其大量丑行。而这些丑闻在宋人王禹偁所作《五代史阙文》中揭露甚多。正由于这样,赵翼的《廿二史札记》中专门写了“薛史书法回护处”和“薛史失检处”两个专题来说明薛史记载的失实。此外,资料芜杂、观点不统一、记事平铺直叙、无文采可言等也是该书的缺点。 然而,从史料的角度来说,“薛史”记事详尽,保存了五代时期大量的原始资料。尤其经过长期南北分裂混乱,许多五代时期的“实录”和其他第一手材料大部散佚,因而此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旧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中唯一的辑佚书。该书原本已散佚,现行本是清乾隆四。年(1775年)的辑本。欧阳修的《新五代史》撰成于北宋仁宗皇{右年间(1049-1054年),当时新旧两史并行。而金章宗泰和七年(1207年)时,曾下令学官服读“欧史”,“薛史”被冷落。到了元代,《旧五代史》便逐渐不行于世。明朝初年只有内府才有传本,到清朝时这本书就完全散佚了。今本系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馆臣邵晋涵等人自《永乐大典》中辑出,用《册府元龟》、《太平御览》、《通鉴考异》、《五代会要》、《契丹志》等书引用的《旧五代史》材料作补充,并参考新、旧《唐书》、《东都事略》、《续资治通鉴长编》、《五代春秋》、《九国志》、《十国春秋》及宋人说部、文集、五代碑碣等数十种典籍,作为考异附注,大体按原书篇目编排而成,故为《旧五代史》辑本。虽非原书,但仍保留了大量史料,与欧史可互相补充。原印行的辑本共有三种:一是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武英殿刊本;二是1921年丰城熊氏影印南昌彭氏藏本,即《四库全书》初写本;三是1925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甬东卢氏抄藏四库原辑本,百衲本即用该本影印。不过,清辑本也存在诸多缺憾:一是辑录的馆臣大量篡改原书中贬斥异族的词语,如改“虏主”为“契丹主”,改“虏骑”为“敌骑”之类;二是辑录时缺漏很多,如漏收了《永乐大典》中所载安彦威、马希范、王弘贽、安从进、李从昶等人的传文。又如《册府元龟》中所存五代文献超过万条,仅辑人三百则;三是采辑书籍较少。宋元明典籍中引有《旧五代史》佚文者,大约超过三十种,当时仅据《永乐大典》、《册府元龟》等六种书辑录;四是录文多有讹误,参见陈尚君《(旧五代史)重辑的缘由和方法》,《旧五代史新辑会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本书的编译是以197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为蓝本。该点校本是以熊氏的影库本为底本,同时用殿本、刘本及其他三种抄本参校,并适当吸收了邵晋涵的批校及孔荭谷、彭元端等人的校勘成果,可谓目前最佳版本。在编译的选目方面,以各书的本纪和列传为选目范围,而志部分不译。就本纪和列传的选目来说,由于《旧五代史》记载较为详尽,因而主要选译的是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列传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力图通过这些事件和人物,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在翻译方面,本书主要采用的是直译,力求忠实于原文。

内容概要

  《白话精华24史:旧五代史》的编译是以1976年中华书局点校本为蓝本。该点校本是以熊氏的影库本为底本,同时用殿本、刘本及其他三种抄本参校,并适当吸收了邵晋涵的批校及孔荭谷、彭元端等人的校勘成果,可谓目前最佳版本。在编译的选目方面,以各书的本纪和列传为选目范围,而志部分不译。就本纪和列传的选目来说,由于《旧五代史》记载较为详尽,因而主要选译的是本纪中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列传中的重要历史人物,力图通过这些事件和人物,反映出当时的时代特色。在翻译方面,《白话精华24史:旧五代史》主要采用的是直译,力求忠实于原文。本册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旧五代史》。

作者简介

作者:(宋代)薛居正 等 译者:邵育欣 编者:刘后滨 丛书主编:张传玺

书籍目录

卷一 梁书一
太祖本纪第一
卷二 梁书二
太祖本纪第二
卷十三 梁书十三
列传第三
卷十四 梁书十四
列传第四
卷十六 梁书十六
列传第六
卷十九 梁书十九
列传第九
卷二十二 梁书二十二
列传第十二
卷二十三 梁书二十三
列传第十三
卷二十五 唐书一
武皇纪上
卷二十六 唐书二
武皇纪下
卷二十七 唐书三
庄宗纪第一
卷二十八 唐书四
庄宗纪第二
卷三十五 唐书十一
明宗纪第一
卷三十六 唐书十二
明宗纪第二
卷五十二 唐书二十八
列传第四
卷五十三 唐书二十九
列传第五
卷五十四 唐书三十
列传第六
卷五十五 唐书三十一
列传第七
卷五十六 唐书三十二
列传第八
卷五十八 唐书三十四
列传第十
卷五十九 唐书三十五
列传第十一
卷七十五 晋书一
高祖纪第一
卷七十六 晋书二
高祖纪第二
卷八十一 晋书七
少帝纪第一
卷八十二 晋书八
少帝纪第二
卷八十八 晋书十四
列传第三
卷八十九 晋书十五
列传第四
卷九十 晋书十六
列传第五
卷九十一 晋书十七
列传第六
卷九十二 晋书十八
列传第七
卷九十三 晋书十九
列传第八
卷九十四 晋书二十
列传第九
卷九十九 汉书一
高祖纪上
卷一百一 汉书三
隐帝纪上
卷一百四 汉书六
后妃列传第一
卷一百五 汉书七
宗室列传第二
卷一百六 汉书八
列传第三
卷一百七 汉书九
列传第四
卷一百八 汉书十
列传第五
卷一百一十 周书一
太祖纪第一
卷一百一十四 周书五
世宗纪第一
卷一百二十 周书十一
恭帝纪
卷一百二十三 周书十四
列传第三
卷一百二十四 周书十五
列传第四
卷一百二十五 周书十六
列传第五
卷一百二十六 周书十七
列传第六
卷一百二十七 周书十八
列传第七
卷一百三十二
世袭列传第一
卷一百三十三
世袭列传第二
卷一百三十四
僭伪列传第一
卷一百三十六
僭伪列传第三

章节摘录

版权页:琦风仪秀美,有器量,虽以刚直名闻于当时,而内心仁恕。起初,高祖谋求辅相,当时宰臣李崧强力推荐琦给高祖,说可以大用。高祖多次召琦前往便殿,言及当世之事,非常惊奇,正要倚重为相,忽然得病去世,人们都很惋惜。史圭传史圭,是常山人。祖先与王武俊自塞外而来,在石邑安家。高祖名曾,历任镇阳牙校。父名钧,假安平、九门令。圭好学工诗,擅长吏道。唐光化中,历任阜城、饶阳尉,改房子、宁晋、元氏、乐寿、博陆五邑令。在宁晋任官时,擅自开启驿廪,借贷给饥民,百姓非常感激他。到为乐寿令时,里人为他立碑。同光中,任圜为真定尹,擢升为本府司录,不接受任命。郭崇韬领其地,辟为从事,到明宗代替崇韬,以旧职网罗他。明宗即位,人京为文昌正郎,安重诲推荐为河南少尹,判府事,不久任命为枢密院直学士。当时圭因受到重诲的赏识,重诲上奏令圭与同列阎至俱升殿侍立,以备顾问,明宗准许。不久自左谏议大夫拜尚书右丞,有入相的希望。圭敏于吏事,重诲本来不知书,做事刚愎固执,常在明宗面前认可或否决重务,圭终日恬然,不能剖析纠正他的做法。长兴中,重诲被杀后,圭出任贝州刺史,不久罢免,退归常山。由此闭门杜绝人事,虽然亲戚故人造访也不见面,每游别墅,则乘坐妇人的氍车以遮蔽,人们不知道他的心思。高祖登基,征召为刑部侍郎,判盐铁副使,都是因宰臣冯道的奏请。起初圭在明宗时为右丞,权判铨事,道在中书,曾以堂判衡铨司所注官,圭怒,力争,道也略有不满的神色,至此圭首先被道推举,才惭愧他的度量远不及道。很快改吏部侍郎,分知铨事,而圭向来保廉守节,公平的声誉很高。圭之前为河南少尹时,有嵩山术士送给圭像斗的石药,对圭说:“服之可以延寿,然而不能中间停止,停止就会生病。”


编辑推荐

《旧五代史》为白话精华二十四史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旧五代史/白话精华二十四史 PDF格式下载



五代十国,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大分裂时期,虽然比不上三国两晋南北朝那般黑暗、血腥、漫长,但短短的五十三年里,却也是一派军阀割据、战争连绵的景象。本书是二十四史白话精华本中的第十一册,读来简单易懂,几篇“本纪”、“列传”,就可让人知晓历史大致脉络,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历史普及本,也可以作为阅读二十四史原本的基础本。推荐。


印刷不错,就是翻译不太满意


就是快递不行,快递要和申通圆通什么的合作才行。


旧五代史,在上学的时候学的就很混乱,这段历史本身就比较乱,所以需要反复研读,才能理清。这旧五代、新五代同时阅读,可以比较薛居正、欧阳修两位修史者的观点、手法,以及对同一历史人物的不同评判。非常好,还是白话版,读起来比较轻松。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