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舞蹈艺术比较
2011-12
王彬 现代教育出版社 (2011-12出版)
王彬
无
《中西舞蹈艺术比较》的主要内容是作者运用比较学科的研究方法,力求在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上,在考察与互读不同文化研究的多角度、多层次横向比较中,发掘中西舞蹈艺术的相通性与不同语境下的差异性。从加强文化自觉意识与大力发展本民族艺术的角度出发,嬗变梳理中西舞蹈文化精神,对比中西基本美学特征的异同。
王彬,舞蹈学博士,艺术学博士后,瓦冈诺娃俄罗斯芭蕾学院访问学者,现就职于北京舞蹈学院。曾独立主持省部级课题《中西舞蹈艺术比较研究》,参与省部级课题《民间舞蹈文化遗产与舞蹈美育发展战略研究》,并先后在《舞蹈》、《俄罗斯文艺》、《艺术教育》、《中国舞蹈》、《文化月刊》、《舞蹈研究》、《芭蕾》等期刊报纸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引 言 第一章 中西舞蹈艺术的代表类型及其演变 第一节 中国舞蹈艺术的代表类型及其演变 第二节 西方舞蹈艺术的代表类型及其演变 第二章 中西舞蹈艺术观念比较 第一节 “和谐”与“征服”的文化理念 第二节 “尚文”与“尚武”的传统差异 第三节 “顿悟”与“直觉”的思维方式 第四节 “心术”与“技术”的美学追求 第三章 中西舞蹈艺术创作比较 第一节 舞蹈环境与功能比较 第二节 舞蹈家社会地位与知识结构比较 第三节 舞蹈创作心理比较 第四节 舞蹈风格比较 第五节 舞蹈思潮比较 第四章 中西舞蹈艺术作品比较 第一节 舞蹈语言比较 第二节 舞蹈形象比较 第五章 中西舞蹈艺术鉴赏比较 第一节 舞蹈鉴赏标准比较 第二节 舞蹈鉴赏方法比较 第六章 中西舞蹈艺术教育比较 第一节 舞蹈教育观念与制度比较 第二节 舞蹈教学方法比较 结语:从中西舞蹈艺术比较看未来舞蹈发展启示 附录一:中国古典舞教学术语表 附录二:芭蕾舞教学术语表 参考文献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二.“直觉” “直觉”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tueri,原意指凝视、聚精会神地看。亚里士多德曾说:“除了直觉外,没有任何东西比科学知识更为真实,了解原始的前提将是直觉。”文艺复兴之后,直觉冲破了宗教神学与神秘主义的束缚,披上理性主义的外衣。笛卡尔主张直觉是发现公理的过程或活动,而洛克则将“直觉的”知识认定为处于“证明的”和“感性的”知识之上的最高级别。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直觉的能力与概念的能力是知识的两个基本源泉,直觉永远只能是感性的,但却是认识知识的前提。随着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的发展,黑格尔否定了康德将时间与空间作为先验感性直觉“纯形式”的观点,也否定了谢林哲学的直观一直觉理论,将直觉置放于贬抑的境地。黑格尔之后,西方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促使了直觉的再次上扬。由此来看,直觉经历了由混沌趋于理性,然后又趋于感性的辩证发展过程,是感性与理性的矛盾统一体。 西方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黑格尔、克罗齐、柏格森及后来的意识流学派弗洛依德、荣格等,都非常注重文艺与创作心理主体的关系,这为西方艺术研究提供了“直觉”范畴。其中,克罗齐是西方美学史上艺术直觉说的主要代表人物。在克罗齐看来,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在《美学原理》中他说:“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不是从想象得来的,就是从理智得来的;不是关于个体的,就是关于共相的;不是关于诸个别事物的,就是关于它们中间关系的;总之,知识所产生的不是意象,就是概念。”克罗齐鲜明地指出了直觉活动与逻辑活动的区别,并表明直觉的独特性。直觉就是表现,没有在表现中对象化了的东西就不是直觉或表象,就还只是感受和自然的事。无论是美术,还是音乐,抑或是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不能离开直觉。直觉是心灵的赋形活动,它只在内心完成,而不需外在媒介。“艺术即直觉”是克罗齐集中研究人的精神世界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另一方面却具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不仅否定了艺术的物化形式,而且对艺术创作和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缺乏认识。 直觉是西方主要的艺术思维方式之一,艺术创造与直觉关系十分密切。在艺术创造中的直觉至少有以下三个特征: 首先,直觉所关注的事物是直接的、偶然的、感性的。当主体采取直觉的方式审视对象时,他无须经过缜密的分析演绎,而是在对客体外观的直接感性的观照瞬间,迅速把握审美对象的某种内在本质。 其次,直觉具有模糊性与转化性,可以使艺术家的不自觉意识转化为自觉意识,将个性转化为风格。有一次,年轻画家路德维希•李希特和三个朋友相约画一幅相同的风景,并坚持以自然主义的原则复写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然而结果却画出了四幅完全不同的画,彼此间差别很大。在审美活动中,艺术家的审美知觉比普通的感观知觉更为多样化,因此,艺术家们迥异的气质造成不同审美经验的呈现。在大多数情况下,艺术构思不过是一些模糊的、朦胧的东西,通过艺术家的直觉体验与艺术创作,可以转化为自觉的生命体验。 再次,直觉具有非逻辑性特征。苏珊•朗格认为,直觉是个过程,是逻辑的开端和结尾,如果没有直觉,一切理性思维都要遭受挫折。
《中西舞蹈艺术比较》适用于舞蹈及艺术研究者、教育者与爱好者。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