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

文树新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文树新  

页数:

326  

Tag标签:

无  

前言

爱与死,一直是文学作品中经久不息的话题。这两个概念之间,究竟有没有必然的联系,谁都难以说清楚,但就现世的生活而言,死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躲避不掉的命题,而对于尚存活的人们,能否得到真正的爱情,却还很值得讨论一下。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至情的典范.从上古的尾生抱柱,不弃与女子的约定,到虞姬自刎,不做项羽的累赘,从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到白娘子永漫金山寺,许多动人的爱情故事,一直打动着我们的心.至情的内涵从未改变,只是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换,各种角色稍有差异,但是动人之处却未曾消减。这本书的主题,其实就是又一个因爱而死的爱情传奇。第一次拿到这份手稿,是2009年8月份。这份手稿既是日记,也是情书。之前书稿的拥有者仔细将书稿按照年份分成了三部分,每部分都代表作者一整年的情绪,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当时只是听说了故事的大概.却已然明白.这些留有的文字里,包含了怎样的一个心灵。

内容概要

大浪淘沙,似乎谁都经不起岁月的洗礼。历史荡涤了尘埃,消磨了记忆,这些手稿却在历史的洪流中幸运地保存下来,完好无损。无怪乎雨果说:“文字比历史更真实。”它完全是少女对恋人、对家人的真情告白,没有掩饰、没有谎言。一次真情的出走,成为当时各大报纸的头版花边;一次无意的伤寒,夺走了花季少女的生命。她为爱而生,也同时死在了爱情手里。如今的少女情怀,早已没有了矜持和羞涩。开放和无所畏惧,并不适合所有人。这本书中关于爱情的占典主义表达,作者林黛玉式的民国少女体写作,与张爱玲同期,却早早天逝了。  所以,爱情可以勇敢,但须止于放纵。

作者简介

文树新,民国名媛,出身于外交官世家。20世纪30年代就读于当时著名的孔德学校(由蔡元培先生创办)和圣心学校。她当时文笔出众,被称为孔德学校的才女,与周作人的女儿、刘半农的女儿都是同学。另外,李大钊烈士的遗孤李葆华、李星华兄妹,海外华人陈香梅女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教授都曾就读干这所学校。圣心学校是当时的贵族学校,民国名媛陆小曼曾在此就读。文树新十四岁与自己的老师Y恋爱,三年后与Y避走上海并生下一女,不久之后便去世了,未满十八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一九三二 蝶恋花第二章 一九三三 相见难第三章 一九三四(上)双飞燕第四章 一九三四(下)长相思第五章 一九三五 伤离别第六章 回望:玉人歌第七章 附录:声声慢

章节摘录

那天回来后,最触眼的,从那里面得到不少安慰的箱子并没有在那里,我莫名其妙地去问母亲了。她和姐姐都在那里不声不响地坐着,问她,她不响,从阴沉的脸上我有些明白了。我不响地回到屋里,不知道是被什么样的情绪像青蛇一般地啮咬着我的心,没有别的法子,只有怎样也忍不住地哭泣了。那晚上,是多么难挨过的呢?整整一夜我没有睡着地望着窗外,总是昏黑着的天,泪是不止住地流,什么也不想,总是像被什么扰乱着.第二天早晨,实在不能支持着到学校去,虽然有着考试,还有着你的担心。虽然我是想着,我却没有想到事情是这样地发生了.我恨着自己,为什么不把东西保存好,大家都很难过了。你,母亲,姐姐。我想,——先生也会不高兴了吧?这都是因为我。再到了学校中时,我远避着你,你会以为是听了母亲的话才这样吧?这决不会的,几句简单的话,一点没有在心中存留着,我很惭愧怕见你,仅仅你的背影,你待着的地方,都在责备着我的不小心,只是在没有一点趣味的呆板的教室中停留着,同学们劝我回去,说我病还没有好。


编辑推荐

《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编辑推荐:张爱玲没有她真实。琼瑶没有她纯情。三毛没有她野性。1932年日记手稿 历经78年终见天日。你听,寂寞在唱歌。记忆并不可信历史未必真实〈br〉雊有幸存的原始文字〈br〉才能讲述被遗忘的爱情传奇〈br〉看你的照片的时候,我就没有法子告诉你,我怎样的高兴。现在我就把它放在我的面前了,写了一句就不停地看看你,这张相片照得真好呢,那么美的,我真得意,我想用力亲亲,又怕弄坏、弄脏了,我就轻轻地亲了不知多少下,你觉得吗?是那么轻的。我把它放在我的心上,由着我的心叫它听听,我因为快乐,心跳得那么快。我把脸靠在上面,就像我靠在你的身上一样——就不知道怎么才好了呢,就差着把它吃下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 PDF格式下载



 本书的作者出生于1915 年前后,曾经就读于当年的孔德学校、圣心学校。 1930 年,作者就读于孔德学校时,结识了当时的一位老师,同时又是剧作家的Y 某,并与之成为恋人,二人不间断通信超过三年。
    孔德学校是1917 年由蔡元培、李石曾和北大教授沈尹默、马叔平等人创办的。学校的名称取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este Comte)的姓“孔德”。学校除了常规的文史、外语学习外,还特别注重从演说、音乐、歌舞、手工、美术等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质。可以说,孔德学校基本上等于北大的子弟学校。据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回忆,当时许多著名文化人、学者,如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陈独秀等人的子弟都曾经就读于这所学校。本书作者文树新就读于孔德期间,正是孔德学校最鼎盛的时期,包括沈尹默、周作人、钱玄同等人都曾经在学校中兼职教学,北大“自由”的风气也影响到了这所学校。文树新曾在学校学习英文、法文、俄文,并阅读了大量的原文书籍,如《茶花女》等。当时孔德学校还有一本《孔德月刊》,本文作者曾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被称为当时的才女。本书最后附录里有一篇她九年级时所作的作文,文笔功力可见一斑,可惜天妒红颜,她早早便离开了人世。本书作者文树新文中的“你”,是当时通过沈尹默的介绍进入孔德学校管理校务,后来曾任北京某著名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并在学术史、戏剧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后来他的学生评价说他是一个“浪漫的人”,但当时的人们似乎并不买“浪漫”的账。
    
    二人的通信终于还是被家人发现了,一顿争执之后,二人允诺家人会断绝关系,不再来往——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二人的交往并没有真正中断。后来,文树新转学至圣心学校。此时,送信的任务由当时尚就读于孔德学校的、文树新的三妹昭来完成。
    圣心学校则是一所教会学校,最早成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校。1932年,文树新由孔德转校至圣心学校。与孔德男女同校不同,圣心学校只有女生,且教师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修女担任。文中,按照当时的习俗,作者称修女为“姑奶奶”,亲切且孩子气。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的仅是“一半的爱情”。文树新事无巨细地对恋人描述自己的生活情态,我们却只能在字里行间去猜测,她的恋人前一封信告诉她了什么。日记,本身是私密的,只提供给自己或者特定对象的文字。也许会有人质疑,把这样的文字拿给世人的意义或者目的何在?但就编者和原稿提供者所达成的共识,是为了给这位曾经的早逝的书写者留下曾经存在的证据,为她在历史的长河中划下一道痕迹。


烟花绚烂亦寂寞 旎洛 (懒虫子)

想必很多女孩的心里,都曾划过一个中年的男子。他相貌不一定出众,身材不一定挺拔,声音不一定多有磁性,丢在人堆里,不一定有多么耀眼。然而总有那个一个适合的场地,一个契机,让他瞬间变身,即刻光芒万丈。那个功效神奇的契机,或许是一尺讲台,或许是一幅摄影作品,或许是谈论一个作家,吟诵一首诗歌,甚至,仅仅只是他低眉向你诉说爬过的山,涉过的水,看过的风景,失过的意。他在那个瞬间光芒万丈,在你顿时愣神的刹那划过心房,激荡起多日不息的涟漪。
  不足百年的时光,在人类情感的进化史上依然微不足道。于是看到,七十多年前的少女,也在忍不住絮絮叨叨地记录着初开的情窦,傻傻地,痴痴地,执拗地,培育着她的爱情,她对一个“老男人”的爱情。
  她也忧愁三日不能见的思念,她也低入尘埃地忏悔自己让对方的等待,忏悔自己没有克制住的小脾气,生怕对方真的生了气。她在书中夹着他送她的干花,将他送的一切都寄寓了太深的寓意,为那干花颜色的消退感伤。她也叽叽喳喳汇报着关于自己一切琐事,为一点小病哀叹自怜,一次次言不由衷地说死了才好吧,等待对方的担忧呵护。她也为对方一句问候、一份体贴反复回味,闻着他书信的清香味,心中欣喜如蜜。她忧愁他的病体,挂念他的苦恼,牵挂关于他的一切。为了他,她不肯屈从于母亲的压力,越阻挠,越要爱。
  那时候的爱情,全存在每一封信笺的余味中,虽隔了时光久远,却依旧未隔绝与今人的心灵相通。那都是每个恋爱过的人必经过的傻。
  习惯了发短信,发邮件,打电话,写博客的今人们,虽也能遍遍翻看舍不得删的短信,却久违了这篇篇日记清香味,单纯可人。
  在尚幼小的心灵里,爱情占了全部,她的每一寸神经,都被爱牵动,哀怨,牵念,娇嗔,懊恼……不能安定,全然忘记那信笺传输的途中,世界如何颠簸,时局如何动荡。只想着要在一起,却不能预料,在一起后将会如何。
  这早恋的女孩不顾一切,付诸行动,随爱远去。却不料,年纪轻轻,喜悦来得太早,肉身难以抵御,终究留下襁褓中的婴孩,合眼随死神而去。
  有的爱,随风渐渐淡去,有的爱,随时间逐渐成熟而转换,有的爱,早早地轰轰烈烈,收场却惨烈,这就是爱的代价?
  时光流转,多少爱恨情仇化为乌有。
  这民国的小女子,终究敢爱敢恨了一场,当年一场沸沸扬扬的师生恋私奔绯闻,隔了多少年的时光,居然还留了较完整的遗迹,又呈现在今人眼中。
  想必读此书的人,都按捺不住那好奇心。网络如此发达,一个小小的搜索引擎,哪怕你再想隐晦,也无处遁形。
  原来啊,都不是普通人。
  当年考上大学,教授第一句话便是,中文系不培养作家。这句振聋发聩的经典,原来就典出这位Y先生。这位先生才华自不必说,又非单纯一文弱书生,当年五四运动著名的火烧赵家楼事件,他竟是领头者之一。骨灰级的老文艺青年情调,加之英雄气度,于讲台上纵横捭阖,妙语连珠,想来自有一番风度,难怪让十几岁的少女如此爱恋。而这少女,也自有一番才情,出身大家,读贵族学校,受良好的教育,放如今,也是标准的文艺女青年一枚。
  于是,这爱情,又成为一场热闹有趣的八卦,牵连出不少知名的才子佳人来。闹来闹去,都是圈里人。这下,一桩小爱情,成了一套大话题,足供人津津乐道这些“豪门”往事。斯人已去,留下的人依旧在演绎生活。Y先生,这小女子的父母,姐妹,朋友,书中涉及的诸多人物的后事结局,略一留心,都能找到历史的记录,令人欷歔其各自的命运较之大时代的戏剧性。
  妙就妙在此。这一桩私事,即使放今天,依旧难以评述。未成年少女,师生恋,私奔,并不能令我们的主流道德观接纳。但就像我们热衷于娱乐版的各类八卦,聊得不亦乐乎一样。“豪门”盛宴,令人好奇,又令人很难产生真实感。想看爱情的,看到了爱情故事,想看八卦的,找到了诸多可追寻查证的线索。把一桩旧日新闻看成了故事,从故事里的花边,看出了历史上的真实。真假虚实之间,你不沉溺于爱情的伤,亦不枯燥于史实的晦涩。
  各人看各人的热闹,只是这样的故事,一直会反反复复地上演。它们就静静地在书里等待被追索,被谈论。烟花绚烂亦寂寞,虽那时情深,却不提醒任何事。


当看到文树新穿越了七十五年的文字出现时,心中是一种崇敬:试想这些文字沉寂在落满灰尘的阁楼中,记载着这女孩不悔的爱情,是怎样的寂寥与不朽。
   “只要与你在一起,便什么也不怕了,怎么会觉得闷呢?”,文树新如是说。既然是记录爱情的书,其中不免如此的言语,我却对这一句记忆犹深。
  “可能对你自己来说,你只是沧海一粟;但是可能对某人来讲,你就是全世界”。其实,就这样吧。即使家人阻挠,即使社会的不承认,即使被迫远行,说严重点,即使背叛身后的世界,对于主人公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读书的感受,下雪天的欢愉,学校里过节的快乐场景,打毛线时候的认真,这一切都是因为Y先生的存在。只要有Y先生在身边,真的,就足够了。
  几经周转,却不曾断了联系。三年的通信,记录了最真的心情。每当打开信纸,字落笔端,会心一笑,封好信封,寄出。是不是所有的苦难都是不重要的了?
  看序言里说,作者去世的时候,不过是十四五的年纪。正是花样年华啊,若是没有遇到Y先生,她会不会再遇到一个平凡的人,了此一生?转念想想,如果没有遇到Y先生,那树新,就不是这个让我们心疼的树新了吧?毕竟,她的文字告诉我们,她是一个为爱而存在的女子。
  我慨叹于主人公的单纯与美好。可时代永远是爱情的悲剧,无论是现在,还是曾经。书中已经鲜有留下时代的印记,但是我们仍能深刻的体会那个时代的悲哀。父亲是外交官,自然不容女儿发生有违“道德”的事。家长的责难,社会舆论的“追杀”,主人公的悲剧命运并没有因为单纯的爱情而被改变。因意外去世,只留下一张人不全的全家福为世人叹息。
  树新去世后,Y先生的信中言辞哀伤。虽未用过激的词语,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深入骨髓的悲哀。昭的后悔让我冷笑,莫不是一切都要等失去后才知道其可贵之处吗?
  一直都觉得,唏嘘也好,哀婉也罢,爱情是文人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无从定义爱情,其实也无需定义,时间会给一切做出合理的答案。朋友也开玩笑的说:没了爱情,文人的那些酸词儿用在哪儿呢。我们乐意看到这个世界是充满爱的,所以我们记录爱,想念爱。即使穿越时空,也不能让自己的爱留白。
  我们想要像文树新一样不顾一切的追寻自己的爱,也总在嘴上说“为爱死而无憾”,却碍于现实总是在后悔着。仔细想一下,是现实太过残忍,还是,我们不够坚持?
  
  一个民国少女的日记,尽管那穿越时空,但相信它会被永远铭记。


一个民国少女日记真的很不错的啊


一个民国少女日记很不多的


不愧为之《民国少女日记》经典


一个女孩子的细腻,民国少女的纯真


爱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将少女的信笺珍藏?遗落在阁楼覆满灰尘的陈旧笔记为遗人发现,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在书中,那个安静沉睡的少女的心事让我看到了不同于那个时代爱情


明国少女日记真的很不错,大力推荐这本书


明国少女日记


明国少女日记,真的很不错的啊


是单单由文树新的角度 看到他对这个男子的爱之深切,却无法知道另一人心中何想,让人不免有些悲切。


都是些少女的心思,读的时候有种窥探了别人秘密的感觉


原来,文字可以这样的表达出爱情


内容一般,日记体的书读着总有一种窥探别人隐私的不适感,而且内容相对琐碎易显无聊。


觉得很过瘾,看着本书


这本书
很值得一看
曾经应该很经典吧


这本书,很喜欢的,很牛的


这本书真的很不错的啊


我就是在网上买的着本书


这本书好不错,各个网络都红起来了


纸质不错,印刷很正,很正版


还没看呢,送给妹妹看的,她喜欢这些


国图看到的一本,读了一大半,买回来收藏。


看别人推荐的


我很喜欢的啊


不错的啊
很牛
很行


牛的额不行


我比较喜欢看最后的结尾


觉得很不错的呢啊


觉得很不错的啊


我喜欢呢啊


觉得很牛的啊


真的很牛的啊


很牛的
扭到不行了啊


我比较喜欢呢啊


我想推荐


很不错的
很赞


经典的啊


很牛的啊
不错的啊


确实如此


很牛的
经典


喜欢的很啊


我很喜欢的啊呢啊


我很喜欢,很正点


我个人觉得很不错的啊
买了一本


真的很不错的啊


本书的作者出生于1915 年前后,曾经就读于当年的孔德学校、圣心学校。 1930 年,作者就读于孔德学校时,结识了当时的一位老师,同时又是剧作家的Y 某,并与之成为恋人,二人不间断通信超过三年。
    孔德学校是1917 年由蔡元培、李石曾和北大教授沈尹默、马叔平等人创办的。学校的名称取自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奥古斯特·孔德(Augueste Comte)的姓“孔德”。学校除了常规的文史、外语学习外,还特别注重从演说、音乐、歌舞、手工、美术等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潜质。可以说,孔德学校基本上等于北大的子弟学校。据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回忆,当时许多著名文化人、学者,如李大钊、胡适、鲁迅、周作人、刘半农、陈独秀等人的子弟都曾经就读于这所学校。本书作者文树新就读于孔德期间,正是孔德学校最鼎盛的时期,包括沈尹默、周作人、钱玄同等人都曾经在学校中兼职教学,北大“自由”的风气也影响到了这所学校。文树新曾在学校学习英文、法文、俄文,并阅读了大量的原文书籍,如《茶花女》等。当时孔德学校还有一本《孔德月刊》,本文作者曾在杂志上发表文章,被称为当时的才女。本书最后附录里有一篇她九年级时所作的作文,文笔功力可见一斑,可惜天妒红颜,她早早便离开了人世。本书作者文树新文中的“你”,是当时通过沈尹默的介绍进入孔德学校管理校务,后来曾任北京某著名大学中文系系主任,并在学术史、戏剧史上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后来他的学生评价说他是一个“浪漫的人”,但当时的人们似乎并不买“浪漫”的账。
    
    二人的通信终于还是被家人发现了,一顿争执之后,二人允诺家人会断绝关系,不再来往——但这只是权宜之计,二人的交往并没有真正中断。后来,文树新转学至圣心学校。此时,送信的任务由当时尚就读于孔德学校的、文树新的三妹昭来完成。
    圣心学校则是一所教会学校,最早成立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校。1932年,文树新由孔德转校至圣心学校。与孔德男女同校不同,圣心学校只有女生,且教师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修女担任。文中,按照当时的习俗,作者称修女为“姑奶奶”,亲切且孩子气。
    
    在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的仅是“一半的爱情”。文树新事无巨细地对恋人描述自己的生活情态,我们却只能在字里行间去猜测,她的恋人前一封信告诉她了什么。日记,本身是私密的,只提供给自己或者特定对象的文字。也许会有人质疑,把这样的文字拿给世人的意义或者目的何在?但就编者和原稿提供者所达成的共识,是为了给这位曾经的早逝的书写者留下曾经存在的证据,为她在历史的长河中划下一道痕迹。
    
    虽然文本并没有涉及历史大环境,但就细节而言,我们还是能体察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老北京的许多生活细节。比如大家族,很多亲戚的往来应酬,与《红楼梦》中的描述大同小异。而就我个人而言,文树新扮演的就是林黛玉的角色,甚至其后来有些凄凉的薄命,也与林黛玉有共同之处。再比如,当时的煤炉、烤白薯、王府井大街,许多为人熟知的名词,也许会让你有些亲切之感;物是人非的情绪,永远都在我们心底荡漾着。


受益匪浅,都看了好几遍了,爱不释手!


我比较喜欢呢


真的非常的不错啊


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应该都有喜欢的人吧,喜欢上自己老师的应该也不在少数
这本书只是文树新的一段时间的日记,后面附录有一些她和家人的通信,因此对当年那段情事也能大致做个推断
日记里都是些琐事,都是写给情人的自己每天想说的话。不难看出文是个勤奋的女生,也许还有一些小偏执,小缺点,但那不正是我们正常的情感吗?
七十余年前的爱情,我们都是偷窥者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变得人心浮躁,爱情也带有了太多的功利性,通过翻阅少女的日记,能体会到恋爱时期的甜蜜,纯粹。


超爱这本书的封面,在书店见到一眼就爱上了~小巧的装桢和完全日记的模式,有点偷窥的感觉在里面(只是形容。。我不是变态)。一个清纯的恋情和故事~还没开始读,怎么看都是这个男的有点负心汉的模式。。。


早些时候是因为看到封面被吸引决定要买,题材背景也是我喜欢的民国时期。
书到手里,在装帧上确实不错。
但是内容却差强人意。感觉是一本空洞的少女日记,丝毫没有故事可读。
不太值得。


装真不错 内容一般 本以为是关于民国生活的细致描写 但大部分都写得她的爱情


这本书,其实我觉得称不上是小说,而是一个民国的女孩的书信,写给她爱人的书信。由于看不到对方的信件内容且时间上也不是非常连贯,很多东西都是要靠想象,猜测的。所以要看的话,要有点耐心才行。


书的封面和介绍都非常吸引人 因为我对那个时代的人和事很感兴趣~~
可越看越觉得没有意思
无病呻吟的小爱情,感觉她对时事漠不关心非常麻木,日本兵砸门都影响不了她的心情,满心只是自己小小的情绪
而且这人物的行为就像现代的海藻一类人,不知为什么要被流传、甚至赞颂?这真是伟大的爱情?
我只看了一半,到私奔前的日记 后面的怎么也不想看下去了


一开始买的时候是看到评论和简介,以为会很好看,实则不然。内容都是原信,壳面是挺好看的,不过对于里面的爱情,或许我们这个年代的人确实有点难以了解。


也许是南北差异,文笔太过“细腻”,有助眠的功效,仿若唐僧在耳旁。


那个时代有这种事情的确很值得人去注意它,但是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比较无聊


感觉像小孩子写的东西,虽然隔世很久,但还是脱离不了那个年龄段的思维


很一般,小心~~~~~~~~~~~~


虽说是少女日记但是,编者把里面的语气词搞得太多了,说几句话就来个呀,啊什么的。内容空洞,毫无新意。


和在书店看到的一样,硬皮封面,纸张的质量也很好


书好质量过硬,仿佛让人穿过时空与作者对话。


这本书应该是我一直想要的那种书,很朴实,却真情流露得轰轰烈烈,一般的店铺是买不到的,很感谢亚马逊,书是精装版的,质量很好,值得收藏。


书质量不错,内容也很细腻


质量挺好的,不过还以为封面是布艺呢


还没看,以前看过一些日记类得东西,感觉都挺好。包装不错,这次起码还有塑封。继续保持~~


女生值得一看,文字嘛你懂的


不错了。真的很油菜.......不过我看着看着睡着了..不然不合type


首先内容很不错,原汁原味的文字,熟悉的情感。心情合适的时候看看。其次封面很失望 本以为是布制的。最后,特能在松江的快递真的好垃圾!


去年买的,断断续续现在才看完,看完真是相当羡慕这位文小姐啊,有那样的才情,那样的爱情,那样的友情亲情,什么时候我们也可以那么浪漫的来一回呢?


装帧很漂亮~手感很好


这本书买了一个多星期,还没有拆她的包装,不舍得拆,精装的,包装实在太美了。不知道她的内容怎么样。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