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向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

陈孔立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6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陈孔立  

页数:

260  

字数:

26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针对当前两岸关系中的重大政治难题,诸如台湾政治定位、两岸和平协议、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国共关系以及民进党问题等展开讨论。应当指出,本书各个部分都是针对台湾、祖国大陆或国外出现的各种观点,提出作者的不同意见,试图为解决这些难题提供多元视角。作者认为有关台湾政治及两岸关系的研究,不论在两岸之间或两岸内部都必然产生各种不同的观点,应当鼓励提出不同看法,鼓励开展争论,这样才能促使研究的深入与水平的提高。 本书的观点有: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框架;台湾的“国际空间”;台湾政治定位;和平协议;国共关系;民进党。

作者简介

陈孔立,长期从事台湾历史、台湾政治、两岸关系的研究。现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顾问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史研究中心副理事长。王要著作:《台湾研究十年》、《清代台湾移民社会研究》、《台湾历史纲要》、《简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部分 和平发展:构建与推动 对台战略的十大关系 和平发展的联想 构建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 和平发展“路线图”与第三轨道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商榷 和平统一方针经受挑战 构建两岸互动的游戏规则 两岸互动的“要”与“不要” 建构两岸“信心建立措施” 和平共处与和平发展第二部分 台湾的“国际空间”:难题与出路 外交怎么“休兵”? 台湾能参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吗? “活路外交”与谁“精神一致”? 台湾“国际空间”问题 台湾参加WHA的途径 台湾参与WHA问题 台湾参与WHA之后第三部分 台湾政治定位:寻求破解之道 “中华民国”的政治定位 “互不否认”的三个层次 回到原点,重新出发 统一前的两岸政治关系 破解两岸政治难题的尝试 折磨两岸的政治符号第四部分 和平协议:商议各种方案 和平协议的若干难题 评邱进益的《两岸和平协议草案》 和平协议可能出现的争议 在和平协议中如何表述“不独”“不武” 什么是“结束敌对状态”? 政治谈判,两岸均未准备好第五部分 国共关系:合作与分歧 马英九当选与两岸关系 什么是“不统、不独、不武”? “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可能性 “以党制马”说 对马英九讲话的善意解读 建立“及时回应机制” 对“胡六点”的错误解读 两岸关系乍暖还寒第六部分 民进党:下台与困境 陈水扁会下台吗? “倒扁”三问 “倒扁”政治学 投票取向与投票心理 “政治天王”的消长 对“法理台独”的不同理解 民进党“立委”选举的惨败 小选举大变化 “读秒”中的民进党 如果民进党下台 民进党如何“切割”陈水扁以自救 民进党深绿路线的困扰 蔡英文面临的抉择 民进党的“急”与“不急” ECFA“公投”的政治意图 民进党可否“爱台西进”?附录 有容乃大 台湾民众政治心理分析 “台湾主体意识”及其发展趋势 “第三次国共合作”解读

章节摘录

  当然是否要给予回应,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做出决策,但这些实例表明,我方不给回应,对方会认为我们有意冷落他们、打击他们。  不回应,特别是对于对方的善意不回应,可能使我们丧失可以改善两岸关系的机会。  不回应,会让台湾民众认为我们对他们的意见不尊重,甚至是采取“蛮横的态度”,可能导致失去民心。  不回应,会使对方不知我们的真实态度,不知道怎样才能让我们产生好感,也会失去改善互相沟通、增进共识的机会。  二、两种回应  一是针对对方善意的表示,给予善意的回应。据我观察,我们很少对台湾方面的言行给予正面的回应,几乎没有说过他们的好话。不管他们说了什么好话,我们都不肯给予肯定,担心可能导致对自己不利。这其实是没有自信的表现,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过去在民进党执政时期,可能顾虑较多。现在马英九执政,可能较常出现善意的言行,如果我方仍然采用不给善意回应的态度,他们就会认为不管台湾有多少善意的表现,大陆一概冷漠处理,他们既得不到任何好处,就可能与我方“渐行渐远”,这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不利的。  马英九上台以后,我方有过善意回应。例如,博鳌会议时,萧万长提出16字。胡总书记在会见吴伯雄时,以类似的16字作为回应。这就是一种善意的回应,使对方受到鼓舞。  又如,9月3日台湾媒体发表马英九8月26日接受墨西哥《太阳报》专访的报道,马英九表示:两岸不是国与国关系,不是两个中国,要以“九二共识”处理两岸关系,两岸是特别关系等等。这是迄今为止台湾当局对两岸关系最有善意的回应。  这就是说,今后凡是对方有善意的表现,我们都应当给予善意的回应。目的是引导对方与我方合作。这是经过各种领域实践检验的最佳策略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向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