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黑白美国-世界华人文库(第二辑)

木愉 木愉 九州出版社 (2012-10出版)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木愉 九州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

木愉  

页数:

226  

前言

  这本书里所收的文章中,很多曾经发表在《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美文》、《扬子晚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及其他报纸杂志上。早在四年前,这本集子就编好了,拿到国内一家还算著名的出版社,通过了漫长的初审,后来就被搁置起来。出版社没有说不出,但是也没有说就要出,我就像等待戈多一样地等着。  我能够理解出版社的苦衷,如果没有卖得动的可靠保证,人家是不敢花费了银子来出你的书的。毕竟是商品社会,凡事得利润挂帅。如今作家写手们多如牛毛,每天在网络上贴出的文字甚至多过过去两千年文明史的总和,文章要脱颖而出,殊为不易。文字就如朝露一般,倏忽而逝。出书真的变成了一种奢侈。  是的,出书确实是一种奢侈。这可以从书店的命运得到佐证。美国买书读书的人还算多的,我每次到公司餐厅吃午饭的时候,发现很多同事都一边咀嚼,一边在津津有味地读书。饶是如此,美国的大书店也难逃脱日薄西山的颓势。  Barnes and Noble是第一家进驻我所居住的这个大学城的连锁书店,当初落户这里的时候,很是春光满面。店未到,消息先在报纸的显要版面登出,可谓先声夺人。城东边的一小排平房通通拆除,其中有家叫北京饭店的中餐馆也黯然退去。随后,这家书店和经营电器的Best Buy就在那里拔地而起。  说是当初,其实这家书店到本地的时间并不长,不超过十年吧。它之后,另一家连锁大书店Borders也接踵而至,而且就在两个街区开外的地方落脚下来。Borders来了后,气势如虹,活活地就把Barnes and Noble打到老二的位置上去了。  然而,就在不久前的隆冬季节,Borders溘然而逝。临终的前几日,店里大幅度降价把所有的存书连带书架都一发处理,雇佣了几个小工,站立在附近各个街口,手持关门降价的广告。在寒风里,那些巨大的广告牌就像丧礼队列里的白色旗幡,很是惊心夺目。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传统书店的冬天的确来临了。现在的网络作为信息中心可以跟图书馆相比,厚重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更多的是以装点和摆设的意义而存在着,至于其内容,在网络上随便输入几个关键词,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了。获得信息如此便捷,人们是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买书藏书的。而且,因为互联网,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空前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里潜心读书,只是在网上进行快捷的穿插式的阅读。在这种阅读习惯的主使之下,人们是不再愿意到书店买书的,除非非买不可。  Barnes and Noble不因为Borders的消亡而兴盛,也在死亡的气息中苟延残喘着。它们败在了共同的敌人互联网下。  书和书店如此举步维艰,美国科发出版集团和九州出版社免费出书的行动不仅是义举,而且还有了几分壮烈的意味。在此,请接受我最诚挚的感谢!  这本书里收集的文章从地域上而言,都是讲述美国的,关于美国的社会、美国的人、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华人也生活在这片遥远的异域里,所以,不可免的,也有好些文章是关于华人的,关于华人的挣扎、磨难和传奇。黑白两色的意义不是二,而是多;不是单向度,而是多维度。纷繁的美国不是非黑即白的美国,而是黑白的美国。本书故以《黑白美国》名之。

内容概要

  《黑白美国》里所收的文章中大多见于国内外各大报纸,从地域上而言,这些文章都是讲述美国的,关于美国的社会、美国的人、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经济和政治。还有华人也生活在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的挣扎、磨难和传奇。黑白两色的意义不是二,而是多;不是单向度,而是多维度。纷繁的美国不是非黑即白的美国,而是黑白的美国。《黑白美国》故以《黑白美国》名之。

作者简介

作者:(美)木愉

书籍目录

第一辑 左邻右舍 为麻将干杯 出生在中国的美国老人 洋书法弟子 义务建房 热爱中医的西医 老龄同学彼德 我的黑人街坊 吉米的挫折人生 独立节比吃 被警花拦截之后 新来的上司 跟牧师的交道 走向婚礼的长征 舞女的梦想 从伊拉克归来之后 跟女同事出差 机上邻座 左邻右舍 美国女人 那家美国穷人 州长离任以后 最后的会议第二辑 昨夜出埃及 保守的美国 跟美国人学爱国 大一统的美国 美国的教堂和律师事务所 跟犹太人过逾越节 到美国人家过冬至 分娩时分的呼吸 上司的花甲派对 一年一度送礼烦 突围应试 西去的麻将 名字与生命塑造 爆胎惊魂记 珍贵的签名如何而得? 嫁车 以民主的名义 音译的尴尬 安详的葬礼 珠玑车贴 女人用品店里的男人 多国球员俱乐部 男生也学女红 三·二案件 中秋陪审 猪也选美 一条路走到黑 超验的痛苦第三辑 美国的田园牧歌 夜幕下的华盛顿 红色CNN 一言难尽话小镇 美国的田园牧歌 探访林肯 踏着共产主义的足迹 伊丽湖边的凭吊 灵魂寓所 到动物中去 比美国古老的美国城市 绿环翠绕的城市第四辑 稀释的人生 异邦不过年 八月风高 一个理发师的人生 比赛途中 华人家家拜钢琴 斯洛伐克小伙 在谋生的风尘里 别样浪漫 公寓里的中餐馆 四朵金花的父亲 李博士 稀释的人生 我的选举日 我们的“王子” 全A学生 跟字谜大师打擂 保加利亚之娇后记

章节摘录

老龄同学彼德 攻读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的第一堂课,我就惊异地发现在我的旁边坐着一个鹤发老人。我与他打了招呼,然后便坐下来等待上课。按许多美国老师的习惯,第一堂课就是互相介绍一下,老师再介绍一下课的大致内容,这堂课就算完了。这位老师来了后,果然也脱不了俗,先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便让我们依次介绍。我这才知道老人叫彼德,不是教师,也不是旁听生,而是货真价实的MBA学生。他说他与他的妻子共同拥有一个劳动力咨询服务公司,他还干过市场分析之类的工作。 下课后,因为听说我以前是学哲学的,所以他便主动找到我,约我与他单独见一次面,谈谈哲学。我当即应允。到了约定的时间,他果然按时到了图书馆。我们聊了许久,他说他曾经到过外地一个名牌大学去旁听过研究生的哲学课程,我算了一下,那所大学至少在两百英里以外的地方,以每星期去两次计,他至少来回得跑八百英里。要是没有对哲学的浓烈兴趣,哪里能付出这种昂贵的代价。他又说他对商业伦理很感兴趣,余生的主攻方向非商业伦理不可。他向我问了许多关于中国道家和孔子的思想的问题,并问我哪些书是了解中国哲学的入门书。这一下算把我问住了。中国哲学的入门书、经典书可谓汗牛充栋,但原版的连中国人看着都头皮发麻,何况高鼻子蓝眼睛的他。译成英文的除了《道德经》而外,我实在对其他译本不甚了了。情急之中,突然想起了一本以一只名叫温宁玻的卡通熊为主人翁来阐释道家思想的读本。那书朴素而又简明地道出许多道家的真谛,在我看来是一本市面上不可多得的有关中国哲学的读物。正好我手中有一本,遂推荐给了他。 大约一个星期以后,他就还给了我,告诉我他的藏书中也有这一本。我心里好不失望,然而我又无法去找另外一本更好的书,于是就只好负疚而已。虽然我一直没有找到一本让他可通读中国哲学ABC的书,但我与他的关系却亲近了起来。 他告诉我,他有四个子女,以前要供养他们读大学,自己因此失去了求学机会,而现在四个子女都大学毕了业,有了相当不错的职业,该轮到自己读书了,所以便在妻子的支持下重返校园。他没有告诉我他的实际年龄,但可以推算,他至少在60岁以上。在花甲之年去受教育,自然不会夹带任何功利性的目的,比如谋一份好工作。而不夹带着功利性的目的去读书,也就不应该有压力,读书也就容易倦怠和放任。然而彼德的表现却与这个演绎相抵触,他学得极认真,上课时记笔记、划重点、提问题,从不见他懈怠。期末备考,他总是与几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大家整理出重点,形成一叠厚厚的复习提纲,然后反复咀嚼、消化。 人大凡到了属于老人的阶段,思维就要老化,反应就要迟钝,记忆就要衰退,然而彼德却了无这些特征。在美国的课堂,老师并不主宰课堂,老师但凡一提出问题,彼德便由表入里,细细道去。他的广博的知识,对美国商业界沧桑里程、轶事掌故的了解使得许多冠以博士头衔的老师相形见绌,以至于很多老师常常在课堂上恭敬地向他请教问题。他有时难免偶尔露“狰狞”,与老师较起劲来,大有一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架势。遇到自尊心强的老师,便要警告他:“是你讲课,还是我讲课?”对此,彼德也不怒发冲冠,因为虽然于年纪上讲,他是前辈,但于身份上讲,他是学生。他牢记着这一点,知道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所以到了剑拔弩张的时候,他便大度地手一挥,说一声“OK”,然后沉默下去。每逢考试,不管是数学统计,还是文字分析,都只见他行笔如飞,总是第一个交卷。而且,考试结果出来,他的成绩往往都名列前茅。 新学期开始后的一天,我在路上遇到行色匆匆的他,那正是吃午饭的时候,他邀请我跟他到餐馆去吃饭,又大臂一挥,慷慨果决地说他请客。我心里诧异,猜想他也许今天遇到了什么好事。果然,吃饭的时候,他告诉我,他得到了商学院的助教位置,负责为本科生企业管理这门课的教授准备资料和批改作业之类。MBA学生很多,而助教位置却有限;做了助教,可以有办公室,更有不菲的收入。所以大家都是饿虎扑食一样地去争取助教位置。但最终的胜利者是学业拔尖的学生,所以学业拔尖而不是其他诸如贫困之类的理由是决定胜利者的唯一标准。彼德虽然年迈,也必须跟大家同在一条起跑线上,比其他人率先冲向终点,是靠了他过人的实力。做了助教之后,他在校园的时间更多,可以经常在商学院大楼和图书馆里遇到他。问他助教做得怎样,他总是大笑着很得意地说,很好,很好。我毫不怀疑他会做得很好,我甚至觉得他可以走上讲台。企业管理课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实例和经验,所以很多商学院干脆去请企业里的CEO来讲授。彼德虽然不是大企业里的CEO,但跟妻子共同拥有一个小公司,又好读书学习,在课堂里谈起美国企业界的风风雨雨来总是如数家珍、滔滔不绝。果然,不久他告诉我,他开始讲课了。开始,是教授生病或出差的时候,他暂时代讲。学生反应很好,主讲教授又开明,干脆就委托他负责某些部分的讲授了。除了不结领带穿西装,满头华发的他看去俨然就是一个饱学的教授。 彼德又是一个热心的社会活动家,在学生会里身兼数职,刚组织完这一个活动,又在着手下一个了。他似乎不觉得自己已是一个老人,与同学不属同一代人,而是很自觉地把自己融入更年轻一些的同学之中,把自己当成他们中的一分子,与他们分享共同的兴趣、利益和喜怒哀乐。虽然最后一个学期,不知是因为忙还是追求一种时髦,他蓄起了满脸的大胡子,看上去像个古希腊博学的老者,但他的举止依旧,跳荡在他的胸膛里的仍然是一颗年轻的心。临近毕业时,同学们大都在为谋职业而劳碌焦虑,只有他依然初衷不改,继续沉醉于商业伦理的研究。他申请了好几个学校的博士项目,最后被英国一家历史悠久的学府所录取。 夏天过去,秋季来临,毕业的同学们似乎都找到了衣食饭碗,而他这个老龄同学则东渡大西洋到彼岸的英伦三岛去继续他的价值追求。毕业典礼前夕,我问他是否参加,他遗憾地摇了摇头,说是他得到纽约去参加他小儿子的婚礼,故而不能参加。为了儿子,他又一次作出了牺牲,献出了他的光荣一刻。以为还会跟他见面的,不料自从毕业后,就没有见到他,也中断了跟他的联系,掐指算来,他该有七十来岁的光景了。不知他现在在做什么,可以肯定的是,即使他已经退休,他仍然会有旺盛的求知欲,会继续演绎着他多姿多彩、生气勃勃的人生。 P23-25

后记

这本书里所收的文章中,很多曾经发表在《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美文》、《扬子晚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及其他报纸杂志上。早在四年前,这本集子就编好了,拿到国内一家还算著名的出版社,通过了漫长的初审,后来就被搁置起来。出版社没有说不出,但是也没有说就要出,我就像等待戈多一样地等着。 我能够理解出版社的苦衷,如果没有卖得动的可靠保证,人家是不敢花费银子来出你的书的。毕竟是商品社会,凡事得利润挂帅。如今作家写手们多如牛毛,每天在网络上贴出的文字甚至多过过去两千年文明史的总和,文章要脱颖而出,殊为不易。文字就如朝露一般,倏忽而逝。出书真的变成了一种奢侈。 是的,出书确实是一种奢侈。这可以从书店的命运得到佐证。美国买书读书的人还算多的,我每次到公司餐厅吃午饭的时候,发现很多同事都在一边咀嚼,一边津津有味地读书。饶是如此,美国的大书店也难逃脱日薄西山的颓势。 Barnes and Noble是第一家进驻我所居住的这个大学城的连锁书店,当初落户这里的时候,很是春光满面。店未到,消息先在报纸的显要版面登出,可谓先声夺人。城东边的一小排平房通通拆除,其中有家叫北京饭店的中餐馆也黯然退去。随后,这家书店和经营电器的Best Buy就在那里拔地而起。 说是当初,其实这家书店到本地的时间并不长,不超过十年吧。在它之后,另一家连锁大书店Borders也接踵而至,而且就在两个街区开外的地方落脚下来。Borders来了后,气势如虹,活活地就把Barnes and Noble打到老二的位置上去了。 然而,就在不久前的隆冬季节,Borders溘然而逝。临终的前几日,店里大幅度降价把所有的存书连带书架都一发处理,雇佣了几个小工,站立在附近各个街口,手持关门降价的广告。在寒风里,那些巨大的广告牌就像丧礼队列里的白色旗幡。很是惊心夺目。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达,传统书店的冬天的确来临了。现在的网络作为信息中心可以跟图书馆相比,厚重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更多的是以装点和摆设的意义而存在着,至于其内容,在网络上随便输入几个关键词,想要什么,就可以得到什么了。获得信息如此便捷,人们是很难再像过去那样买书藏书的。而且,因为互联网,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在发生空前的变化,不再像以前那样潜心读书,只是在网上进行快捷的穿插式的阅读。在这种阅读习惯的主使之下,人们是不再愿意到书店买书的,除非非买不可。 Barnes and Noble不因为Borders的消亡而兴盛,也在死亡的气息中苟延残喘着。它们败在了共同的敌人——互联网下。 书和书店如此举步维艰,科发书业在海外的免费出书的行动不仅是义举,而且还有了几分壮烈的意味。在此,请科发书业的总裁张辉先生和责任编辑李峰先生接受我诚挚的感谢! 这本书里收集的文章从地域上而言,都是讲述美国的,关于美国的社会、美国的人、美国的文化、美国的经济和政治。华人也生活在这片遥远的异域里,所以,不可免的,也有好些文章是关于华人的,关于华人的挣扎、磨难和传奇。黑白两色的意义不是二,而是多;不是单向度,而是多维度。纷繁的美国不是非黑即白的美国,而是黑白的美国。本书故以《黑白美国》名之。

媒体关注与评论

  《经典十字绣作品大全》作者木愉的文学作品,从艺术性上看,总是散发着一种浓郁的书卷气,这要得益于他广博的知识背景,包括哲学、性学、宗教、神话、金融和文学。  ——读者甲    作品写出来是要让人读的,读者的认可才是对作者最高的奖赏。阳春白雪却曲高和寡,未免有些落寞,只能孤芳自赏;下里巴人有些粗俗但却能为市井乐道。寻求这 二者的最佳结合点,如同在市场上买到价廉物美的东西,自是皆大欢喜了。木愉开放式的写作,跟上了时代的步伐,迎合了时代的口味,也就是与时俱进吧,加之深厚的哲学与文学功底,倒也是游刃有余、很是自得了。  ——读者乙


编辑推荐

木愉的《黑白美国》这本书所收文章内容涉及两方面:一方面是美国的社会、人、文化、经济和政治;另一方面是华人在美国这片遥远的土地上的挣扎、磨难和传奇。这些文章很多曾经发表在《世界日报》、《星岛日报》、《侨报》、《美文》、《扬子晚报》、《光明日报》、《人民日报》及其他报纸杂志上。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黑白美国-世界华人文库(第二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