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刹那

周梦蝶 海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1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作者:

周梦蝶  

页数:

14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周梦蝶以诗说法,诗是其霜雪淬砺的生命滋味。微观细究其“取铸”历程之变化,《孤独国》表现“宁静孤绝”之美;《还魂草》透显“冷凝悲苦”的特征;《十三朵白菊花》蕴藉幽静、闲旷乃至萧瑟之“幽趣”;《约会》欣然洒脱,摇曳清凉之“禅趣”;《有一种鸟或人》则繁复归于简约,诗心回到本然的纯净,流露率真之“谐趣”。前两阶段抒情凝重,且刻意造境,呈现“孤绝冷凝”之姿;后三阶段因对佛理有明晰之颖悟,对人生世相练达透彻,安时处顺、哀乐不入,故能执简驭繁,境随笔生,由幽趣而禅趣而谐趣,创造了莹洁无瑕、澹雅真醇的风骚典律。

作者简介

  周梦蝶,1921年2月10日生于河南淅川。原就学于开封师范宛西乡村师范,由于家境及大环境的变迁,1947年在武昌参加青年军,后随军队赴台。自1952年开始发表诗作,成为「蓝星诗社」一员,至1959年诗集《孤独国》的出版﹐奠定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周梦蝶是诗坛少有的蜗牛派,创作四十年,却字字珍惜,至今只出版过《孤独国》和《还魂草》两本诗集。他的生命全献给了诗,诗和他的生命已分不开,而这颗未蒙尘的珍珠,也实至名归地获得第一届国家文艺奖。

书籍目录

輯一 孤獨國 讓 索 徘徊 烏鴉 默契 孤獨國 在路上 行者日記 冬天襄的春天 刹那 晚安!刹那 蝸牛 無題 ……

章节摘录

刹那当我一闪地震栗于我是在爱着什么时,我觉得我的心如垂天的鹏翼在向外猛力地扩张又扩张……永恒——剎那间凝驻于“现在”的一点;地球小如鸰卵,我轻轻地将它拾起纳入胸怀。晚安!刹那又一次地球自转轻妙的完成……长天一碧窈窕,风以无骨的手指摇响着笑触目盈耳一片斌媚温柔沙尘酿郁芳醇沾鼻如酒在没一丝褶绉的穹空的湖面上白云卧游着,像梦幻的天鹅幽悄悄地一一怕撩醒湖底精灵的清睡世界醉了,醉倒在美的臂弯裹(腰系酒葫芦儿,戴奥尼索斯狂笑着从瞎眼的黑驴儿背上滑坠下来)而我却歇斯底里地哭了我植立着,看蝙蝠蘸一身浓墨在黄昏昙花一现的金红投影中穿织着十字那边,给海风吹瘦了的最前线的刺刀尖上悠然飞挂起第一颗晚星……


编辑推荐

《刹那(繁体版)》是由海豚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刹那 PDF格式下载



从中学就读周梦蝶的诗,一直都是零碎的读手抄诗,这次终于可以买到一本合集了,真是高兴,他的诗真的担得起一个美字,从语言到意境,中国再有一百年也不会有人写得比他好


喜欢,周梦蝶的诗,那种感觉,唉,好啊


一直想有一本周梦蝶的诗集,在这里终于读到了,买下来后先睹为快,心情畅快。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台湾诗人,全繁文的诗集虽读起来有些吃力,但仔细品啄却别有一番风味,值得推荐!


好,海豚书馆的书确实值得收藏


繁体字 周先生的为人和作品为我们所敬仰。


尚未开始读,封面设计不错


还没拆哦,感觉不错


装帧很好 但是有错别字


作品少而精,文字优美,诗意盎然。


一、孤独国国王拔剑四顾
  
  此辑收录的诗作整体来看不算上乘。除少数气脉通融之作外,其余诗作里起龙骨作用的词汇多半过空、过大,节与节之间时常使呛力硬生生拗过去,虽频频用险字、对峙救场,但依然失于疏漏。
  
  比如《让》一诗,开篇啪啪啪三个“让”,像是程咬金的三板斧,顷刻间把诗的触角砍在方寸之内。后面接缀的语句即便再想腾挪,也施展不开了。——周公没想腾挪,却直接用典。虽用“死吻”强力把梁祝和罗密欧连接起来,似有开拓之相,但是读完一节已觉气闷。
  
  第二节首两句大有郁郁之结即将冲破樊笼,但求与风雪孤寂玉石俱焚之势,可是一个破折号之后,这股怨气又生生吞到了肚子里。“一闪星泪”颇有姜夔冷香幽韵之风,只是心中块垒太大,幽的古里古怪。
  
  又如第三首《徘徊》。用“一切”开句,“一切”收尾,中间只用“灰烬”来平衡,开篇就是空落落的。于空中摘出“樱桃、芭蕉”,也是化典。可是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一意境完整之句。周公行险地入罅隙,突兀之间插入“上帝”以搏诗意喘息之地,结果就是让该诗变成鸡肋。
  
  此时的周公该是少年时吧?或者青年?刚开始发现如影随形的孤独,还不知道如何是好。凭一股躁动的生命力与之抗衡。然而四周都是阻力——周公挥舞着诸多形而上的词汇、概念,想大杀四方,却在东西方先哲哪里撞的满头包——诗中想借势发力的意象都是大而泛的,像东方的轻红、春水、蝴蝶、秋菊、鹃鸟……又如西方的圣坛、莎翁、耶稣、曼陀罗、惠特曼、白雷克……在东,无破无立,还处于小心借用阶段。在西,至多算是借了西风,离登堂入室还差的远哩。北洋时期一众新诗大家这方面的造诣实在周公之上——周公想刺入孤独心脏的剑于是被生生截下,转而在自己的眸子里刻下大千世界。心不平,气不顺,诗作之间也便弥漫了戾气。
  
  从第四首《乌鸦》起,这个与孤独对峙的少年收起了宝剑,开始在时空当中左突右奔,似乎希望求得一件法器借以降伏孤独。悲哀是事先预备好的:所谓时,不过周公脑海一闪念,所谓空,也是周公在大脑中模拟出来的,而且更像一个不停流转的传送带,周公逆向跋涉,一步步走向虚空。《乌鸦》是在时间里刚刚起步,诗人选用“乌鸦”作为核心意象很值得玩味,乌鸦在诸多文化视野里亦正亦邪。这首诗以乌鸦为隐喻,相当魔幻。读毕我立刻想起《火影忍者》里的鼬,因为诗意同样如鼬般挣扎在两个极端的世界。“瞳彩晶璨如月镜”,这是“月读”发动,“唉,却是盲黑的!”,这是万花筒写轮眼使用过度,快瞎了。“我搂着死亡在世界末夜跳忏悔舞的盲黑的心/刹那间,给斑斑啄红了。”,“月读”开始,瞬间跌入阿鼻地狱,永受万箭穿心之苦……
  
  《默契》一诗开始触碰到了大脑的疆域。第九层孤独。人与石头在世界尽头相遇,在彼此身后的影子里,第一次确认了孤独的模样。转到《孤独国》,诗人气脉全通,虽然技巧依然看起来生涩;想用语言捕捉的东西依然太多且还不舍得放下,但是周公已经在世界观照出了自己,也在自己内心观照出了世界。第一次,来自释道两股力量在周公心中通融了。孤独是什么?孤独是世界,是你我,是忘言,是悲悯。这首诗一气呵成,余韵又带出《在路上》和《行者日记》,在《冬天里的春天》里跑到海明威哪儿打了呵欠,终于在《刹那》,破了我执。再读《晚安!刹那》,已经满是法喜。此时的周公真真是八风不动的诗人了。《蜗牛》在逍遥游内外悟道,处之泰然。《无题》则大行大愿。
  
  剑在何处?
  
  
  二、还了孩子的魂
  
  整个第二辑选诗排序超赞,整个通融无碍。这个跳跃跳得高远——若是再如第一辑里拿言辞技艺说事也太不敬了——整辑十四首诗如同狂草写“神”字。《九行》起笔饱满,语句圆润,节奏也再无前篇的生涩,“九”字顶天后直落金秋,以因果包住人众,留白不多,言辞稍满。第二首在基督教处稍作周转,以“尊”字连同佛陀,共太虚神游,与白云嬉戏人间,童心乍现。然则取道“渡船”,先度人,后自度,和爱因斯坦在上海神交,点“玄”字,通《道德经》,以“苍凉”合亚伯,精气神暂顿,遂叩响“钟声”,诗性随“烟波”减缓,随“雪尘”潜入地下,静待《二月》到来。
  
  《二月》是整辑的转折,也是在此辑中周公诗艺再有精进的证明。前面的诗作是周公取中外原有的诗歌意象任意组合,表达所思所感。而这一首,周公于平地处起惊雷,衍生、创造了新的意象符号。悄悄改了所指、能指,却借助语势,巧用叠词,便把可能会有的不适感给消解于无形。“而你就拼着把一生支付给二月了/二月老时,你就消隐自己在星里露里。”只是平和的把话说完,便有了可让听者心中荡漾的力量。语言即咒语。在念咒的过程中发现了语言的根本属性。
  
  势头起来,若狂飙突进不可歇止,《四月》从《二月》的“目视”转到“聆听”和“嘶喊”,不作停留,随即借新意象“鳕鱼洄游”(这里有点巴什拉的意思了),放任感官恣肆汪洋,从西往东,由“古中国颍州底上游”漂过诗人故里,化而为鹏,飘落在梭罗的榔头下,湛然一笑,闭目收魂,神元落定时才发觉呼吸吐纳刚好七周。忘言。
  
  《菩提树下》算是十四首中落单了的。周公虽然在意象上有些创新,但整个人的修为,还是遵儒释道的国学正统的。对西方神学、哲学多化用、拾用而并未真正学贯中西。比如对希腊神话、基督教里的意象符号不及里尔克、艾略特十分之一。对西方文学视野里的典型意象也止步于莎翁前后。这些限制圈定了周公渐悟的范围,他没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次第,因无法如佛陀得“无上正觉”。也不及物我两忘,不如归去的境界。整首诗着力痕迹明显:“当你来时,雪是雪,你是你”“唯草色凝碧”。不见圆满。随后四首受此影响,质量降为一流。尤其是《枕石》一诗,原想是借魏晋风骨引文思一跳,但却不舍佛家风尘,白白浪费了“夏日漱石”的由来,本无悲苦,却拿“静默”、“忧愁”着色,收不了尾,就用省略号结束,好个狼狈!
  
  然而《九月》是杰作中的杰作。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周公在九月写下的。春秋时节,人精神躁动,诸多精神病易发于这两个季节。而九月往往是天才们集中爆发的时节。周公从南山着墨,晕染了陶、谢,与尼采会师于酒神舍下,清啸徐行至山海经里玩三国杀,直至从南宋追到大元,连绵的文脉飘逸在历史深处,终不得寻……
  
  最高深的哲学是孩子的微笑,其实诗歌也是。
  
  
  三、行到水穷处,为何不坐看云起时?
  
  过了1961年,周公的天纵之才似乎用尽了,至少我没有再在第三、四辑中读到第二辑那似斗转星移般的气韵了。从《焚》起,周公笔下飘逸日渐稀少,枯禅之气越来越多。与王维、姜夔皆差了段数,倒是与黄庭坚越来越像。瘦硬里夹些冷香。到第四辑里有学苏轼之意,但倒是更像白居易,只可惜周公缺少白居易充沛的感情、感知力,到《有一种鸟或人》那一首诗的时候,流于谐却不得妙。读完心中钝痛。
  
  何不在61年之后放下诗歌,世


前些时候买了一本海豚出版社的小书《八十溯往》翻来看看,觉得不错。后又买了一本《胡邹诗集》看了看也不错,所以今天又买了一本《刹那》。看来沈昌文先生等组织的海豚书社出版的书很有质量,今后会再买几本。


简约的封面设计让读者的注意力更集中在书的本身,而小巧的32开显得很衬手,每晚读上几首周公的诗,美梦哉!


应该大陆地区第一本周梦蝶的书,比较难得。收藏了


在多多的访谈里得知这位作者,其中有不少令人感到的诗句。


想买的是第二次印刷的版本,却仍是第一印;因为第一印的繁体字有误,想看第二印改正情况的。


喜欢周公,但书真的质量不行


就是送来的时候有点旧了


装帧差。选次一般。


诗歌集也,有点古老,与禅修无关。


本来是一本不错的书,还想拿来送人的。。。可惜皱的不成样子了。。。唉。。。


诗人是百年一遇的杰出诗人,诗作是诗人一生悲苦血泪的凝晶。但这个选本太粗糙,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诗作均未选入,如《托钵者》(这首诗是少有的几首让我深深感动的诗作之一,因为这首诗,我才爱上这位诗人)、《逍遥游》、《十月》、《树》、《燃灯人》等,不知是选者的眼光问题,还是因为其他。个人觉得此本,有未竟之憾!希望有全本尽早问世!


一只萤火虫,将世界从黑海里捞起——只要眼前有萤火虫半只,我你就没有痛哭和自缢的权利——《四句偈》周梦蝶


装帧也好文字也好都是我所期待看到的


当北极星枕着寂寞,石头说他们也常常梦见我。。。。。非常棒的作品!


書很好,快遞也很給力


精装的,期盼了好久,纸张不错,快递也很给力~


喜欢台湾新诗 能看到台版的更觉欣喜 就是不太认识繁体字


很喜欢的作者,书不错,值得一购。


里面的诗,首首都是精品。


繁体版,读着很有感觉


翻开书的那一刻,心就平静下来了。好书。好诗。


很好很满意 包装也很精美


不错,周梦蝶的诗非常美,非常有上时代的美,美的安静自信。


一直在找周梦蝶的诗集,可惜大陆一般没有。这次找到了,很喜欢,细细品读之下尤觉唇齿生香如饮清茶。


繁体,书皮稍微容易脏。周梦蝶的诗值得一读的,嗯。


海豚书馆:刹那


很喜欢老先生的诗。


  庄周梦蝶,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梦蝶,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由此得来,然而此人正是一名诗人,他在自己的国度里做着孤独的梦,却享受着孤独的幸福,这梦是属于他一个人的寂寥。
  周梦蝶的诗并不难以理解,大多是直抒胸臆之作。他没有用晦涩难懂的意象组合刻意隐藏自身的感情,而是坦白地写道“我没一飞冲天的羽翼/只扬起沉默忐忑的触角/一分一寸忍耐地向前挪走/我是蜗牛”。这样直白的话语,明显道出了一个甘于在自己的世界里独自缓慢前行的诗人内心。他宁愿使自己的生活节奏过得缓慢,而不愿使忙碌打扰其内心的平静。
  周梦蝶用精致的诗句造出了自己的“孤独国”。在这个国度里,“没有眼镜蛇、猫头鹰与人面兽”“没有文字、经纬、千手千眼佛”,“只有曼陀罗花、橄榄树与玉蝴蝶”。如此世界,没有任何世俗之物,没有任何庸俗之人,有的只是独自守望这孤独的诗人自身。这里是虚无缥缈的,“过去伫足不去,未来不来”,有的只是“现在”这个看似寒冷而孤寂的世界。然而诗人并不为这孤独寂寥而怅惘痛苦,而是乐于享受寂寞,认为寂寞本身孕育着人生之大乐。他甚至在这孤独中找见疯狂之所在:“天黑了!死亡斟给我一杯葡萄酒/我在峩默疯狂而清醒的瞳孔里/照见永恒,照见隐在永恒背后我底名姓”。周梦蝶把孤独提升到与个人心灵合一的境界,而不是空洞的呻吟。
  周梦蝶不仅是一位诗人,并且是一位智者。在他的诗句中随处可见富有哲理性的句子,他认为“只要眼前有萤火虫半只,我你/就没有痛哭和自缢的权利”,这诗如同佛教中的“偈语”,而他也把这样的诗命名为《四句偈》,篇幅短小而意味深长。如此具有哲理的诗句还有很多,如“眼上有眼,之上复有眼;足下有足,之下复有足——路是倒退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用超然世俗的眼光看世间万物,平凡之小物也能引起作者之感悟,如《咏雀五帖》,认为人雀本为一物,只有那“不甘的雀魂/自欲灭不灭的雀睫下竄出/一跃而跻身玉山或更高更高于玉山”,才能从平庸的生活中超脱,体会到“那不足为外人道的彻骨”。
  周梦蝶虽为一名台湾诗人,但他的骨子里却渗透着古典文化的血液。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传统对他的影响,如《断魂记》,而周梦蝶也喜用“风雨”“梧桐”“芭蕉”“凤凰”等古典意象点缀诗句,从而使其诗于现代中可见传统。
  “一切都成为灰烬,而灰烬又孕育着一切”。在周梦蝶的孤独国度里,他既是“臣仆”,又是“帝皇”,他享受着孤独,而又把孤独变成一种美,因此虽然他的诗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却隐藏着超脱凡俗的温暖。
  
  


  
  ——从周梦蝶和他的旧书摊看台湾文化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抛开李敖对于台湾那个恰当却又不好意思说出口的比喻,很多大陆作家几乎都是听着余光中《乡愁》去那里溜达了一圈再回来,回来撰文纪游时总有一种寻根返乡的感觉——还是一样地“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到底是谁在变?
  
  我倒是没有这么好福气,当他们给我说起台湾时,我会想起少年时读的席慕容的诗,三毛的散文,如果古龙的武侠小说也算的话,那时的台湾给我的印象恰如扶门走进夏夜星空的感觉。直到后来懂得多一点,再听了些罗大佑的歌,看了看杨德昌、侯孝贤的电影,懂得眷村是怎么一回事……说到这里不得不提提周梦蝶和他的旧书摊,据说一开就是二十一年,白先勇曾誉之为“孤独国主”;在女作家西西的眼里,却又如与友朋不时晤对的一个文艺沙龙;在更晚一辈孩子的眼里,因他的书摊里多有鲁迅、茅盾等当年被列为“禁书”的大陆作家作品,只好奉上一顶“地下文学院院长”的高帽,而这样的“地下文学院院长”,对于文革后长大的一帮孩子们来说,更是不会陌生的。
  
  在很长时期里,我把周梦蝶和他执着的旧书摊想象成宝岛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也因每个人所见固不相同,我不知道是旧书摊成就了周梦蝶的诗名,还是周梦蝶的诗给旧书摊注入了另一种生命?旧书摊可以说是他的全部世界。我原以为他的旧书摊会在牯岭街上某株苍老的榕树下,他旁若无人,扪虱而谈。好奇地上网查了查,没想到时代却把他这样一位大诗人逼到明星咖啡屋附近一个逼仄的墙角里,他曾经三天一本书都没卖出去,饿昏倒了,这样的情形不止一次。
  
  对此,一代名嘴陈文茜就曾说到,“台湾这个社会让我最感动的事情,就是当你很相信“理想”这件事,你终究不会真正地失败。”并且还举例说:“可能是因为他(周梦蝶)坐在这里,台湾这个社会的故事不会只到这里,它的故事就会在周梦蝶的旧书摊继续。”像白先勇、林怀民、施叔青、黄春明、陈映真这些生逢其时的作家们,这时也常常在明星咖啡屋读书写作,论文会友,台湾文学史上的赫赫有名的《现代文学》、《创世紀》、《文学季刊》等刊物,也都常常集中于此地讨论內容、校稿和编辑。这时的“明星咖啡屋”,也被一代人称为当时台北的“文学地标”,那么周梦蝶和他的旧书摊呢?在这个“文学地标”面前,无疑成为其中一道不容忽视的风景,他的诗也必将永远地流传下去。
  
  而今“明星咖啡屋”还在,周梦蝶由于胃溃疡割去了大半个胃,早于1980年结束了他二十多年来的旧书摊生涯。1980年及以后的若干年,就在海的这一边,从中学时那个逼仄的县城开始,过后又去了许多不同的城市,我也曾领略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旧书摊,或许是天生对书有一种饥饿感,有时在濒临午夜的公车上只身淘书回来,在晕黄的路灯下看见一个旧书摊就像是看见了回家时温暖的灯火一样,总有种想要跳下去的冲动,随着城市整治,这样的旧书摊算是越来越少了,曾经有过的一些,也多以凶杀武打言情为主,虽然因此成批量出产了一些痴男怨女似的文学青年,终究改不了“地摊文学”的恶名,又岂能与周梦蝶的“孤独国”里专卖那些冷僻的哲学、诗集、诗刊等文学读物相比呢!
  
  文化这个东西说来很奇怪,也很难形容,如果你实在想要发挥一点什么,也只能想到某个人或一些有限的图像上去。记得去年,由中国大陆与台湾分别收藏的中国十大名画之一《富春山居图》,在时隔约360年之后首次在台湾实现合璧,中国文化历数千年、屡遭大劫,至今还能够传承下去,也大似如此。它就像河洛出图时跃出黄河的那匹龙马一样,也曾驰骋于塞外,也曾饮水于长江,也曾在孔宅壁中觅书,也曾随王夫之隐于岩穴,几千年后,又从江南到了台湾,经过浊水溪,也到过淡水河,甚至在台北热闹的街头还拜见过一位叫做周梦蝶的人……不知道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最早,是看见他评张爱玲的一小段话。
  
  “骨秀神清多愁善感的女子,久住严寒地区,很可能于一夜之间结晶又结晶,醒来时,人已婵娟为一影梅花,在自己的暗香里悠然微笑。”
  
  文字要依附于怎样一具尘外的身体,才能如此凄美淼茫又不着痕迹地流淌出来。
  
  然后买了《刹那》,甚至不知道是本诗集就买了。翻了几页无感,便搁置于一边。一个失魂落魄的早晨,又将它拿起,难以想象地沉浸在了其中,所有的躁郁苦闷化为虚无,我在孤独国里咀嚼着还魂草,天地阒然无声,在泪流满面中我寻回了我。
  
  隐隐约约有种感悟,写张爱玲的那段话里,也照见了他自己的影子。在闹市街头冥默修行,在红男绿女中洞悉无常,在地狱深处跳舞,在自己的暗香里悠然微笑。
  
  
  


   這是我買的第二本詩集,第一本是《海子詩集》,不齊全,沒有《失戀之夜》。越來越喜歡讀詩,現代詩,古代詩,中國詩,外國詩,都愛。這本詩集並不齊全,只是節選,但都應該是很有代表性的詩,因為是海豚出版社的出品,裏面有位我很仰慕的編輯,陸灝。
   這位詩人周夢蝶的詩不容易懂,很多意象都沒法理解,還有一些文化典故,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是看不懂的,但我卻喜歡讀。早上心情惡劣,我讀著讀著他的詩卻心情好了起來,真是神奇。我猜很有可能是他的詩的韻律作祟,這位詩人的詩是押某種韻的,可惜我對這方面一竅不通,只是憑感覺。
   整本書讀下來,其實最喜歡的是曾進豐在書前書後所作的序。書前的序里說的這句,“周夢蝶深知感情的十字架太重,既背不動也不願成為別人的十字架。”很能挑動我當時的情緒,這個十字架背得真的是太沉重了。書後評價周夢蝶,說到,“周夢蝶深具植物性格,認定‘一次就是永遠’,每個‘現在’都是永恆。相信婆娑世界、芸芸眾生,任何一個人、一件事的發生,都有其因緣,而生命中的每一次因緣交會,都值得珍惜。”
   夜晚翻找一些證書時,無意中找到阿姍當初給我的簡歷,那時的種種仍歷歷在目,恍若昨天,但現在都已事過境遷,回想當時,撫心自問,究竟有沒有珍惜那些因緣?那時的我們其實過得很快樂,應該是珍惜了,於是也無憾了。


  一、孤独国国王拔剑四顾
  
  此辑收录的诗作整体来看不算上乘。除少数气脉通融之作外,其余诗作里起龙骨作用的词汇多半过空、过大,节与节之间时常使呛力硬生生拗过去,虽频频用险字、对峙救场,但依然失于疏漏。
  
  比如《让》一诗,开篇啪啪啪三个“让”,像是程咬金的三板斧,顷刻间把诗的触角砍在方寸之内。后面接缀的语句即便再想腾挪,也施展不开了。——周公没想腾挪,却直接用典。虽用“死吻”强力把梁祝和罗密欧连接起来,似有开拓之相,但是读完一节已觉气闷。
  
  第二节首两句大有郁郁之结即将冲破樊笼,但求与风雪孤寂玉石俱焚之势,可是一个破折号之后,这股怨气又生生吞到了肚子里。“一闪星泪”颇有姜夔冷香幽韵之风,只是心中块垒太大,幽的古里古怪。
  
  又如第三首《徘徊》。用“一切”开句,“一切”收尾,中间只用“灰烬”来平衡,开篇就是空落落的。于空中摘出“樱桃、芭蕉”,也是化典。可是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是一意境完整之句。周公行险地入罅隙,突兀之间插入“上帝”以搏诗意喘息之地,结果就是让该诗变成鸡肋。
  
  此时的周公该是少年时吧?或者青年?刚开始发现如影随形的孤独,还不知道如何是好。凭一股躁动的生命力与之抗衡。然而四周都是阻力——周公挥舞着诸多形而上的词汇、概念,想大杀四方,却在东西方先哲哪里撞的满头包——诗中想借势发力的意象都是大而泛的,像东方的轻红、春水、蝴蝶、秋菊、鹃鸟……又如西方的圣坛、莎翁、耶稣、曼陀罗、惠特曼、白雷克……在东,无破无立,还处于小心借用阶段。在西,至多算是借了西风,离登堂入室还差的远哩。北洋时期一众新诗大家这方面的造诣实在周公之上——周公想刺入孤独心脏的剑于是被生生截下,转而在自己的眸子里刻下大千世界。心不平,气不顺,诗作之间也便弥漫了戾气。
  
  从第四首《乌鸦》起,这个与孤独对峙的少年收起了宝剑,开始在时空当中左突右奔,似乎希望求得一件法器借以降伏孤独。悲哀是事先预备好的:所谓时,不过周公脑海一闪念,所谓空,也是周公在大脑中模拟出来的,而且更像一个不停流转的传送带,周公逆向跋涉,一步步走向虚空。《乌鸦》是在时间里刚刚起步,诗人选用“乌鸦”作为核心意象很值得玩味,乌鸦在诸多文化视野里亦正亦邪。这首诗以乌鸦为隐喻,相当魔幻。读毕我立刻想起《火影忍者》里的鼬,因为诗意同样如鼬般挣扎在两个极端的世界。“瞳彩晶璨如月镜”,这是“月读”发动,“唉,却是盲黑的!”,这是万花筒写轮眼使用过度,快瞎了。“我搂着死亡在世界末夜跳忏悔舞的盲黑的心/刹那间,给斑斑啄红了。”,“月读”开始,瞬间跌入阿鼻地狱,永受万箭穿心之苦……
  
  《默契》一诗开始触碰到了大脑的疆域。第九层孤独。人与石头在世界尽头相遇,在彼此身后的影子里,第一次确认了孤独的模样。转到《孤独国》,诗人气脉全通,虽然技巧依然看起来生涩;想用语言捕捉的东西依然太多且还不舍得放下,但是周公已经在世界观照出了自己,也在自己内心观照出了世界。第一次,来自释道两股力量在周公心中通融了。孤独是什么?孤独是世界,是你我,是忘言,是悲悯。这首诗一气呵成,余韵又带出《在路上》和《行者日记》,在《冬天里的春天》里跑到海明威哪儿打了呵欠,终于在《刹那》,破了我执。再读《晚安!刹那》,已经满是法喜。此时的周公真真是八风不动的诗人了。《蜗牛》在逍遥游内外悟道,处之泰然。《无题》则大行大愿。
  
  剑在何处?
  
  
  二、还了孩子的魂
  
  整个第二辑选诗排序超赞,整个通融无碍。这个跳跃跳得高远——若是再如第一辑里拿言辞技艺说事也太不敬了——整辑十四首诗如同狂草写“神”字。《九行》起笔饱满,语句圆润,节奏也再无前篇的生涩,“九”字顶天后直落金秋,以因果包住人众,留白不多,言辞稍满。第二首在基督教处稍作周转,以“尊”字连同佛陀,共太虚神游,与白云嬉戏人间,童心乍现。然则取道“渡船”,先度人,后自度,和爱因斯坦在上海神交,点“玄”字,通《道德经》,以“苍凉”合亚伯,精气神暂顿,遂叩响“钟声”,诗性随“烟波”减缓,随“雪尘”潜入地下,静待《二月》到来。
  
  《二月》是整辑的转折,也是在此辑中周公诗艺再有精进的证明。前面的诗作是周公取中外原有的诗歌意象任意组合,表达所思所感。而这一首,周公于平地处起惊雷,衍生、创造了新的意象符号。悄悄改了所指、能指,却借助语势,巧用叠词,便把可能会有的不适感给消解于无形。“而你就拼着把一生支付给二月了/二月老时,你就消隐自己在星里露里。”只是平和的把话说完,便有了可让听者心中荡漾的力量。语言即咒语。在念咒的过程中发现了语言的根本属性。
  
  势头起来,若狂飙突进不可歇止,《四月》从《二月》的“目视”转到“聆听”和“嘶喊”,不作停留,随即借新意象“鳕鱼洄游”(这里有点巴什拉的意思了),放任感官恣肆汪洋,从西往东,由“古中国颍州底上游”漂过诗人故里,化而为鹏,飘落在梭罗的榔头下,湛然一笑,闭目收魂,神元落定时才发觉呼吸吐纳刚好七周。忘言。
  
  《菩提树下》算是十四首中落单了的。周公虽然在意象上有些创新,但整个人的修为,还是遵儒释道的国学正统的。对西方神学、哲学多化用、拾用而并未真正学贯中西。比如对希腊神话、基督教里的意象符号不及里尔克、艾略特十分之一。对西方文学视野里的典型意象也止步于莎翁前后。这些限制圈定了周公渐悟的范围,他没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次第,因无法如佛陀得“无上正觉”。也不及物我两忘,不如归去的境界。整首诗着力痕迹明显:“当你来时,雪是雪,你是你”“唯草色凝碧”。不见圆满。随后四首受此影响,质量降为一流。尤其是《枕石》一诗,原想是借魏晋风骨引文思一跳,但却不舍佛家风尘,白白浪费了“夏日漱石”的由来,本无悲苦,却拿“静默”、“忧愁”着色,收不了尾,就用省略号结束,好个狼狈!
  
  然而《九月》是杰作中的杰作。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周公在九月写下的。春秋时节,人精神躁动,诸多精神病易发于这两个季节。而九月往往是天才们集中爆发的时节。周公从南山着墨,晕染了陶、谢,与尼采会师于酒神舍下,清啸徐行至山海经里玩三国杀,直至从南宋追到大元,连绵的文脉飘逸在历史深处,终不得寻……
  
  最高深的哲学是孩子的微笑,其实诗歌也是。
  
  
  三、行到水穷处,为何不坐看云起时?
  
  过了1961年,周公的天纵之才似乎用尽了,至少我没有再在第三、四辑中读到第二辑那似斗转星移般的气韵了。从《焚》起,周公笔下飘逸日渐稀少,枯禅之气越来越多。与王维、姜夔皆差了段数,倒是与黄庭坚越来越像。瘦硬里夹些冷香。到第四辑里有学苏轼之意,但倒是更像白居易,只可惜周公缺少白居易充沛的感情、感知力,到《有一种鸟或人》那一首诗的时候,流于谐却不得妙。读完心中钝痛。
  
  何不在61年之后放下诗歌,世界之大,会容不下一阕魂魄?当真是因一九六一年三月一日写的《无题》,沉入了海底?到头来,仍是葬身于执念之下??
  
  刹那无言。唯草色凝碧,唯翅膀湛蓝,唯弱水三千。
  
  


  很久以前读到过他的诗,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台湾文学的,是从余光中开始的吧!原因是我喜欢台湾文坛的气息,大陆的文坛有好多的慌乱和伪造,让人受不了。当然我不是说老一辈的文坛巨人。我藏有一本《刹那》,说诗的话,我更喜欢余光中(仅指中国境内)的,好多人的诗浮华的可以,当然我呢,也一样吧,周梦蝶先生的《刹那》,我想还好啊,比起大陆的确好很多的,无论充意境来说,还是音韵上而这本书的介绍却不可读之,过于个人了,余光中评价周诗是,无论把『孤独国』或『还魂草』翻到第几页,读到的永远是寂寞。寂寞····寂寞,一个人难免寂寞啊,从这里到可以说他和散文大家陈之藩一样的,我不明白是不是那个年代的人都很寂寞,因为我在好多人那读出(包括现代青年作家,如郭敬明······)。   寂寞      寂寞蹑手蹑脚地   尾著黄昏   悄悄打我背后裹来,裹来     缺月孤悬天中   又返照於荇藻交横的溪底   溪面如镜晶澈   只偶尔有几瓣白云冉冉   几点飞鸟轻噪著渡影掠水过……   我趺坐著    看了看岸上的我自己    再看看投映在水裏的    醒然一笑    把一根断枯的柳枝    在没一丝破绽的水面上    著意点画著“人”字——    一个,两个,三个……   这是他的一首诗没有烟火气的,不染尘埃,一个人的寂寞,一个人的独处,慢慢品之却有一丝丝清凉沁人心脾。在贴一首吧···   十 月      就像死亡那样肯定而真实    你躺在这里。十字架上漆着    和相思一般苍白的月色        而蒙面人底马蹄声已远了    这个专以盗梦为活的神窃    他底脸是永远没有褶纹的        风尘和忧郁磨折我底眉发    我猛叩着额角。想着    这是十月。所有美好的都已美好过了    甚至夜夜来吊唁的蝶梦也冷了        是的,至少你还有虚空留存    你说。至少你已懂得什么是什么了    是的,没有一种笑是铁打的    甚至眼泪也不是……


  淡薄阴冷的南方冬天,看到《刹那》出版。
  记忆晃悠悠回到上个冬天,
  和同学去香港,自己订房,主要目的就是去搜书,
  先是扛回一堆牛津出版社的董桥,那装潢,真真没话说。
  然后拿着地图,兜兜转转问来问去到了天地图书,
  哗,一壁一壁的亦舒。
  却突然在新书区看到了 印刻出版社 刚发行的《周梦蝶诗文集》,
  一套四册,内含《孤独国》《还魂草》《有一种鸟或人》《风耳楼逸稿》
  《风耳楼坠简》《周梦蝶先生年表暨作品、研究资料索引》
  繁体竖排印刷,编者弁言也值得一阅。
  原来时逢老先生九秩华诞,才让我巧遇这早绝版的逸品。
  澧州茗溪道行禅师曾道:我有大病,非世所医。
  但老先生却将数十年垂钓岁月的街心倒影熔炼成御风而行的境界。
  只说粗略印象,早期作品似乎还颇见色彩斑斓,哀感顽艳,
  到2009的最新诗集《有一种鸟或人》,越觉暝色垂垂或昼色开朗了,字句洗练,到底是“不必向世味浓一番了”。
  总之,大家还是看诗吧,
  因为我只是想得意样样乐颠颠地来晒我有ink全套的《周梦蝶诗文集》~


  蜗牛者说
  ——读周梦蝶诗选集《刹那》
  
  我没一飞冲天的鹏翼
  只扬起沉默忐忑的触角
  一分一寸忍耐的向前挪走:
  我是蜗牛。
  
  ——节选自《蜗牛》
  
  内心潮湿,便是蜗牛出动的好时机。蜗牛负着沉重的壳,缓缓爬过,纸上留痕。然而背上的壳竟也完全不沉重了,因为它与自身融为了一体。这是一种参透:由重到轻,再由轻到无,无为有,有皆无。这便是周梦蝶,周梦蝶便是这么一只蜗牛。
  
  昨天收到这册小集子,欣然,起早贪黑,囫囵读完。
  关于此书:
  首先,我好奇:一向以少儿读本为主打的海豚出版社怎么这次出了套“海豚书馆”丛书?
  又:同买的这套书里的另一本是董桥散文选集《墨影呈祥》。二书印刷装帧很是不错。且《刹那》是繁体版(其中有一两处小错误),而《墨影呈祥》竟采用的是铜版纸印刷。
  又:集子的编选有轻有重、安排合理,曾进丰写的前言后记也颇值得一读。
  
  集分五辑,每一辑都是诗人人生历程的一段总结。从对生命的冥思和咀嚼,到参透佛理禅机,以至于入尘世万象而豁然通达;从来宛若一朵莲花,出淤泥入淤泥,却始终不染。由此,诗意静静流淌。
  诗人的诗正如诗人的名一样深含意趣:周梦蝶,庄周梦蝶。然其诗又不仅是“梦蝶”的浑然超然,还有“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自然旨意,所以对于诗人来说,风雨入梦亦有情。正如他在《蜗牛与武侯椰》中将蜗牛和诸葛孔明比喻为一体所做的:
  
  想必自隆中对以前就开始
  一直爬到后出师表之后
  才爬得那么高吧
  
  诙谐,悠然,诗的意趣自语词游戏中轻轻逸出。对比他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诗作,则又另是一番意味,如他在早期的《乌鸦》一诗的结末写到:
  
  时间的乌鸦呜号着,哽咽而怆恻!
  我搂着死亡在世界末夜跳忏悔舞的盲黑的心
  刹那间,给斑斑啄红了。
  
  而在参透佛理禅机后,诗人将万象看破,于新世纪回顾搁在上个世纪的前半生,遂有了另一首吟咏蜗牛的诗,《走总有到的时候》:
  
  走总有到的时候
  你说。与穆罕默德同一鼻孔出气
  自霸王椰足下下下处一路
  匍匐而上而上而上直到
  与顶梢齐高
  
  真难以置信当初是怎样走过来的
  不敢回顾,甚至
  不敢笑也不敢哭——
  生怕自己会成为江河,成为
  风雨夜无可奈何的抚今追昔
  
  在周梦蝶的诗里,除了释与道的超然,还有现实的苦与乐、悲和喜。这让我想起前几日读的周云蓬的诗,也让我想起了以前对苏曼殊的阅读。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同在生命的大树上升腾,并深刻下一圈又一圈的年轮,这便是生命最真实的写照。
  从第一首读到最后一首,我彷佛穿越了诗人的一生。我想,这便是诗歌在今天于我的效用,那些诗意在阅读的时光里静静流淌。
  
  囫囵读完,浅谈几句。待再细读。同时,推荐。
  
  2010.12.28.19:50于寝室
  


会有这样的体验吗?
最近走火入魔,
常常面壁思过。


我也只此一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心境吧


在闹市街头冥默修行,在红男绿女中洞悉无常,在地狱深处跳舞,在自己的暗香里悠然微笑。
================
阿萌你的文字也美得流淌出来了.


第二部分“还了孩子的魂”文气最活,评论者似乎受作者本文影响蛮大呀^0^


感觉非常遗憾的是最后5段间隔的问题,如此篱落疏疏数径都不深的形式,使豹尾不知何处寻了啊
另,你讲周《枕石》就用省略号结束很狼狈,我也觉得你第二部分倒数第二句“终不得寻…… ”的省略号也大减“终不得”的这个判断的力度,用句号的话则见斩截。不知远慕兄以为如何


哈哈,第二辑我确实是读的通体舒泰,所以评的时候也是兴致高昂。
你确实眼尖,第三部分是因为读周诗读的寡淡——诗技上他已有风格,再谈不过是说些陈词,但诗兴上实在寥寥——原本都不想再写。又怕该文文意残缺,于是在兴致索然时硬上画上了终笔。哈哈。
“终不得寻”后我用了省略号,是因受《九月》一诗影响。九月一诗用省略号结尾,这处所用,跟上首诗截然不同。枕石是无奈,是和稀泥,而九月所用确是因为其诗意的绵绵不绝。受其影响我的语势也是从刚转柔,用句号斩截,私以为不妥~


顶作者。


求他的《两个蜻蜓》,今天在书店翻到。


羡慕死你了!!


有幸得见
甚是喜欢


~~~~(>_<)~~~~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