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2010-5
光明日报出版社
汪锋
124
无
如何解释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即为什么有的经济体的人均产出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经济体,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学家很早就意识到拥有好的“制度”的国家,例如一国的制度安排能够有效地将经济外部性內部化、明确地界定产权和减少政策扭曲,会拥有更多的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并且这些要素投入能够更有效地生产出更多的产出。然而在关于制度、制度变迁对长期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中,制度经济学虽然强调制度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但不同的学者对好的“制度”的定义存在不同的看法,制度经济学一直缺乏一个关于长期经济增长的完整理论框架;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理论虽然在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由于在实证研究中对制度因素进行定量测度存在很大的困难。“制度变量”并没有被引入到经济增长模型中。中国通过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成功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其他前社会主义国家激进的经济转轨政策不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具有双轨并行的制度格局和“帕累托改进”性质的渐进式改革两大基本特征,因此可以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各省市经济结构在时间维度上的相对进步和与其他地区相比的相对差异进行定量测度,并以此作为衡量中国各省市制度变迁进程的制度变量。中国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实践为我们理解制度变迁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证样本。
本书通过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30年来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将制度因素纳入到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经济发展差异和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探讨之中,为中国近年来的地区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一个合理的“制度”解释。本书可以作为研究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增长的研究人员的参考书,并为政府决策部门在进行改革方案设计时提供参考,书中建立的衡量中国各省市制度变迁进程的制度变量可以被用于中国区域经济的相关研究之中。
汪锋,重庆大学管理学博士,现就职于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主要从事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增长方向的研究。近年来,先后在《china
Economic Jounlal》、《世界经济》、《中国软科学》、《管理工程学报》、《统计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主要贡献和创新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1 制度与经济发展不平衡
2.2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
2.2.1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2.2.2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特征与定量测度
3.1 渐进式改革与激进式改革的经验教训
3.1.1 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的背景
3.1.2 改革的两种不同思路
3.1.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特征
3.1.4 前社会主义国家经济转型的经验教训
3.2 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制度因素的定量测度
3.2.1 中国整体的市场化进程
3.2.2 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的相关研究成果
3.2.3 中国各省市制度变迁过程的定量测度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制度变迁与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4.1 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4.2 中国各省市劳均产出差异的分解分析
4.2.1 经济增长核算方法
4.2.2 中国2000年各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比较
4.3 考虑制度因素的经济增长条件卢收敛实证模型
4.3.1 经济增长条件β收敛的相关研究成果
4.3.2 考虑制度因素的扩展索罗模型与经济增长条件卢收敛
4.4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条件JB收敛的实证研究
4.4.1 数据及样本
4.4.2 计量经济学方法
4.4.3 模型估计结果
4.4.4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度变迁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5.1 中国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
5.2 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证模型
5.2.1 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城乡两部门经济发展模型
5.2.2 经济体制改革中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5.2.3 经济体制改革中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因素
5.2.4 经济体制改革中同时影响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5.3 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证研究
5.3.1 数据及样本
5.3.2 模型估计结果
5.3.3 对实证结果的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
6.1 主要研究结论
6.2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各省市制度变迁过程定量测度的结果
插图: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试图在一夜之间完成复杂的转轨过程,在经济转型初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制度变迁的方式和路径对后续经济发展过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任何国家和经济体的制度安排和变迁都必须根据客观环境和经济规律,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发展路径。无论是中国为代表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还是前苏联以及部分东欧国家激进式改革的目标都是由计划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变革成为以市场经济为主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的一大特点就是强调以市场竞争为基础配置经济资源,强调机会公平而不是结果公平。转型经济国家特别是中国这种实行渐进式改革思路的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都将经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阶段,不同制度相互间的摩擦、冲突与损耗常常会使得许多预期的改革步骤延迟或走形。由于不同体制下的生产效率和居民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由此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随时可能威胁到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进程,使经济转型取得的前期成果功亏一篑。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既有经济体制改革之前遗留的城乡二元经济问题,也有改革开放之后出现的地区差距日益扩大、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等新挑战,经济发展不平衡已经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巨大挑战,只有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解决目前存在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才能被称为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功转型。对制度变迁过程中不同经济部门之间发展差异的经济学规律做出全面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入认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渐进式改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为通过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逐步消除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提供思路。
《中国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不平衡:1978-2005》:高校社科文库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