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马克思主义经典解读

吕静 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作者:

吕静  

页数:

33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和考试的需要而撰写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尤其是信息技术革命的成果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对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大批学子涌入高校,继续学习和深造。长期以来,各高等院校对马克思主义原著的选编篇目不同,内容各有差异。同时,我每到各地讲课时,学生总是向我要教科书,甚至想复印我的讲稿。正是由于上述情况,促使我下决心撰写这部教材,把多年来在教学和科研上积累的成果奉献给读者。 我在近二十年的研究生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要全面而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阅读经典是在同伟人对话,马克思主义著作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法律、文学、宗教和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没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没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没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没有勤奋刻苦的钻研精神,很难透彻地领会其精神实质。其次,只有理论联系实际.才能学出兴趣,收到实效。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这些伟人用毕生的心血创立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他们站在时代的前列,高瞻远瞩,指点江山。我们只有用心灵去不断地体验和感悟这些理论,才能逐步领悟其真谛。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常学常新的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我终于完成了这本书的写作任务时;真有一种翻山越岭的感觉,好在苦中有乐,耕耘和收获同在。

书籍目录

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解读唯物史观的奠基之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解读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部纲领性文献 ——《共产党宣言》解读唯物史观的经典概括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解读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教科书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解读划时代的哲学经典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解读辩证法和认识论的独特阐释 ——《谈谈辩证法问题》解读 开拓我党新局面的理论起点 ——《反对本本主义》解读知行统一观的新发展 ——《实践论》解读 唯物辩证法的中国化 ——《矛盾论》解读……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1.旧唯物主义把客观世界只看作是被反映的对象旧唯物主义把客观世界仅仅看作是认识的对象,而不是首先把它看作是实践的对象、改造的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一切旧唯物主义者,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在认识和把握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时,在解释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②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认为物质决定意识,人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是对的。但是,对人脑如何反映客观世界的问题,却不能做出科学的回答。旧唯物主义不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不了解认识的能动性,他们把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看作只是一种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只能像一面镜子或照相机那样,消极地、被动地、机械地、直观地反映客观世界,而无所作为,这是错误的。原因是他们把实践活动排除在人的认识领域之外,把客观世界当作与人的实践活动没有任何关系的单纯被人反映的客体。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有两层含义:一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二是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前者是主要的,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建立在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基础之上的,人只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去认识世界。所以,客观世界首先是改造的对象、实践的对象,其次才是认识的对象。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认为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不仅是反映与被反映、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而且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人们通过实践,不仅能够认识世界,而且能够改造世界,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可见,是否看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是区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的、被动的、直观的反映论和新唯物主义的积极的、主动的、能动的反映论的根本区别所在。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经典解读》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马克思主义经典解读 PDF格式下载



很适合研究马克思主义


读资本论每次都有收获,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书质量还可以,感觉是正品


有重页,纸质不是太好


dfg福德宫如果你风格和微软风格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