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跨越性批判

【日本】柄谷行人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日本】柄谷行人  

页数:

276  

译者:

赵京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该书是日本左翼批判理论的代表柄谷行人迄今为止最重要的理论著作。面对冷战格局解体和马克思主义未曾有过的危机,作者参照康德的“整合性理念”试图重建“共产主义道德形而上学”。同时,依据“交换形态”论提出独创的资本-民族-国家三位一体说。作者认为,要彻底颠覆这个环环相扣的三位一体牢固结构,有效地形成针对当代资本帝国的对抗运动,有必要重新恢复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方法论,以确立对抗运动的哲学、政治学基础。

作者简介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经济学本科和英文科硕士课程。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走向世界共和国》等,2004年岩波书店出版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日文版序言导论 何谓跨越性批判第一部 康德 第一章 康德式转向 1.哥白尼式转向 2.文艺批评与超越论批判 3.视差与物自体 第二章 综合判断的问题 1.数学的基础 2.语言学转向 3.超越论的统觉 第三章 跨越性批判 1.主体与场域 2.超越论的与横向跨越的 3.单独性与社会性 4.自然与自由第二部 马克思 第一章 移动与批判 1.移动 2.代表机构 3.作为危机的视差 4.细微的差异 5.马克思与无政府主义者 第二章 综合的危机 1.事前与事后 2.价值形态 3.资本的本能 4.货币的神学/形而上学 5.信用与危机 第三章 价值形态与剩余价值 1.价值与剩余价值 2.语言学式的探寻 3.商人资本与产业资本 4.剩余价值与利润 5.资本主义的世界性 第四章 跨越性的抵抗运动 1.国家、资本与民族 2.可能的共产主义《柄谷行人文集》编译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同样,康德绕开了如经验论那样从感觉出发还是如合理论那样从思维出发的对立。他所提起的是如感性的形式或悟性的范畴等意识不到的、用他自己的话讲即超越论式的结构。感性和悟性等词汇早就存在,乃是将“感觉”和“思考”的运动概念化而来的。但康德将上述的意义完全改变了。这与哥白尼把所谓地球和太阳作为某种结构中的一项来考察是一样的。我们没有必要原封不动地采用康德所说的感性和悟性等词汇,重要的是康德提示了超越论的结构。就是说,即使不用康德的词语,也会以别的方式发现这种结构的。比如,我们可以在精神分析中发现这样的例子。可是,托马斯·库恩在提起“哥白尼革命”之际,却这样谈到精神分析:哥白尼的理论在很多方面是典型的科学理论,因此,其历史可以揭示出科学上概念的发展及取代以往旧概念的一些过程。但是,在科学之外的结果上,哥白尼的理论并不典型。在非科学思想方面,能够如此发挥巨大作用的科学理论实在很少见。不过,这也并非就是唯一的例子。19世纪达尔文的进化论同样提出了科学以外的问题。本世纪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为引起西洋思想更根本之重组的某种论争提供了核心课题。弗洛伊德本人曾强调过,哥白尼对地球不过是一个行星的发现和自己对无意识制约着人类行为的发现,其并行不悖的效果。(《哥白尼革命》)然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划时代性并不在于提出“无意识制约着人类行为”这一思考——此乃浪漫主义之后的常识。正如早期的《释梦》——这也是古以有之的——所显示的那样,其划时代性在于从语言形式方面来观察意识与无意识之乖离所引发的东西,而且,由此发现了无意识的“超越论式”结构。库恩讲到“哥白尼革命”给科学以外的领域所带来的影响,却根本没有想到康德那有名的比喻,这恐怕是因为他也被有关康德的一般认识所束缚着吧。这种一般认识将康德所说的形式和范畴误解为是基于欧几里得几何学和牛顿物理学的。如后所述,康德思考出感性的、一“形式”是因为他设想到了非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可能性。


编辑推荐

《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是柄谷行人文集2。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跨越性批判 PDF格式下载



有思想的作者,从康德到马克思作了深刻的分析。


不错,值得购买,大家之作


正准备16日和柄谷先生谈论此书,拜读中,很有启示性和思考意义。


书籍装帧质量太差,价格又死贵,里面字大行疏,如果不是作者大名和著作内容,此书实属下下品。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