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孝之经纬

易菁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9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易菁  

页数:

222  

字数:

1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是个古老的国家,这个古老不仅仅对时间而言,更是面对它丰厚的文化传承而言的。丰厚的文化传承除了表现在正统的文化范围,如《史记》、《诸子》、《四书五经》之中,更是淋漓尽致地表现在民风、民俗、生活习惯、节日庆典之中。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人最基本的行为。我们回到中国文化的发端去看这个问题。首先我们来看孝字的写法:上爻下子,这两个叉在易中是爻。爻是组成六十四卦的基本符号,非阴即阳。孝就是阴阳交合下生了个孩子。这个子,不仅是指孩子,在中国文化里把那些文明的传承者尊称为子,比如说老子、孔子。 孝者效也,孝首先是效法天地。阴阳最大的具象是天地。天为父、地为母,天地生养人类,人类自我繁衍。这种自我繁衍是效法了天地的行为属性。传统的十二地支纪年法、纪月法,从“子”至“亥”,这两个字加起来,就是“孩”。它的意思就是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天地自然是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 人效法天地,生养后代不仅是传宗接代,更是遵从了自然的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春华秋实,周而复始。到了冬天,万物凋零,落花满地,自然中“失去了”生命的迹象。然而你不必因此而惆怅,你看到的只是今年生命的凋落,它恰好正是来年的养料,是给未来的生命打下的基础。自然界这种生生不息的现象,放到人类行为上便是养育子女,赡养父母,所以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种效法自然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孝。 然而,孝不是简单的能养。孔子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孝是要担责任、尽义务,这样的生命才合于自然,也才能堪称为人。 《孝经》不在“六经”之内,这是孔子见东周时期,礼崩乐坏,上下不分,善恶不辨,于是专授曾子作《孝经》十八章,以此来彰明君臣父子之道,黑白曲直之分,力图在浊世引清泉,在乱相显治制,实为挽救社会、扶正礼乐之举。 孔子说:“欲观我褒贬诸侯之志在《春秋》,崇人伦之行在《孝经》。”国家政治体制、社会人伦道德都包含在其中。《孝经》虽然没有被列入六经之列,但其与《春秋》却是一体两面,足见其在礼乐教化中的重要性。因此后人将其编入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秦始皇焚书坑儒,《孝经》藏在河间颜芝家中,后得以流传。此经为孔子授,曾参记。如有其他版本,皆属后人叙之。 希望大家听一切经典,都要抱着这样一个态度:善者从之,不善者去之。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本人认为在传统经典的学习讲授方面,没有专家,没有老师,都是学生,差别只是学有前后。“夫弟子不必不如师”。我们在此是共同学习,他日悟性高强者定有超师之状,无论是师是生,都要将此看作平常。 《诗经》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不仅指的是对学问的态度,更是人格态度。如能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照自己的人格修养,作认真细致的反省思考,便为上乘人,日后有大建树。若总用古学问去衡量他人,望文生义,自说自话,便成为害。子日:“人之过也,各于其党。”人的大过,在于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所以才会有矛盾与冲突。因此,学习经典不在于分门别户,增加谈资,而在于修养人格,净化社会,纯朴民风,传承文化。

内容概要

  华夏传统文化学校校长易菁先生,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精湛的证悟智慧,从当代人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孝经》的奥义,从而阐释了孝道在当今社会的效用和现实意义。
  只要孝道在,中国文化的根就在。《孝经》一十八章,上合天经,下顺地义,中合人伦,其所揭示的至德要道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孔子用孝来挽救世道人心,承托了中国文化延续的重任两千多年。整部《孝经》都是依着孔子对曾子的嘱咐而创作的,是以师生之间的对白而展开的。孔子亲自以讲课对答的这种形式将孝的本意传给后人,虽是曾子记录,但实际上通篇贯穿的都是孔子的思想。

作者简介

  易菁先生,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系晚清军机重臣张之洞的后代。上世纪90年代初皈依少林寺老方丈、近代禅门曹洞宗大德释德禅门下,不仅获其知识传授,更继承了大德以华夏文明济世救众的无我精神。自1998年在江苏徐州创办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并担任校长至今,已出版《<大学>之道》《琉璃慧光:药师经讲记》。

书籍目录

前言
开宗明义章第一
天子章第二
诸侯章第三
卿大夫章第四
士章第五
庶人章第六
三才章第七
孝治章第八
圣治章第九
纪孝行章第十
五刑章第十一
广要道章第十二
广至德章第十三
广扬名章第十四
谏诤章第十五
感应章第十六
事君章第十七
丧亲章第十八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如果把胡萝卜加工成胡萝卜素,能生的能力还在不在?很显然不在了。所以说,不要吃加工过后的东西。因为要吃的不仅是物质,更是能生的信息。有人说吃各种加工过后的蔬菜水果,也是在吸收营养。但这种营养是什么?把一个完整的苹果放在这里,可能要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坏掉,但是如果把它切成两半,不一会就氧化了,而氧化的东西是致癌的。各种蔬菜水果加工成营养片的过程,其实都是一个氧化的过程,你要吃它,那就是吃它的负面能量、不良信息了。 回到人的根本上去看待这个问题,今天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很多都不在根本上的,所以才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原先大多数的人都是吃蔬菜,一个星期、一个月可能才吃一顿肉,甚至是一年才吃一顿肉,但是那个时候要是医院里出现一个癌症患者,整个医院全部出动,是一件令人瞩目的事情。现在呢?就拿妇科来说,一个大夫一天就可能开出来七八个癌症患者。一个医院一天光做手术的就不下二十个癌症患者。你想想这比例多高啊!这是什么问题造成的?这就是人们不良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造成的。 人从得病到死亡,有一个检测标准就是五年成活率,这是一个检验癌症治疗效果的标准期限。现在,从治疗的费用上看,从五六十年代几块钱的检查治疗,到几十、上百块钱,甚至现在上千、上万,甚至几十万,乃至在最后的二十八天里可能把一辈子的钱用完。而且走的时候还那么悲惨,全身挂满瓶子,这儿开着刀,那儿流着血。从五年成活率的情况来看,与六七十年代相比,尽管医药费是几十倍、上千倍增加,医疗技术也不断提高,但五年成活率始终没有提高。 欧美国家公布过一组关于医源性事故的数字,说因治疗原因而死亡的人数占百分之六十四,这可是在发达的欧美国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难道医生个个都是恶魔吗?都想把人治死吗?不是的。是思想,是今天的医疗观念。观念取自于什么?取自于学术。因此,要建立一个正确的学术思想。当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和学术思想确立以后,一切的行为标准也就都确立了。如果学术思想不确立,那就无异于在杀人。对人来讲,当确立了仁爱济世的思想观念之后,就可以使万物生发;如果不以仁爱之心利人,万物就会受到伤害。这其实是一个利世的标准问题。

后记

至此,《孝经》讲完了。《孝经》学好了,道德的根基厚实了,人格的基础也确立了,然后才能谈及修齐治平,才能更好地全面发展。孝,其为人之本欤!所以,把这本经学习好了,就好生了得!自此以后拿去生发也就不会有问题了,因为它是根,是种子,是健全生命、完善人伦道德以及社会和谐发展等一切的根本。把这个学好、做好了以后,再去谈及人生的架构。什么是人生的架构?那就是《大学》之道了。等到学习《大学》的时候,我们再去谈什么是文,什么是礼。读书人就是要由内而外、从外而内,不断反复去润化提升自己。 如果文化真正润化到生命里边去了,就一定能改变气质,这叫“气质之性,修而后能改”。气质之性兼具先天与后天,以后天之修学,可改先天之不足。你说:“我就长成这个样子了,没有办法,这是父母生的。”其实,这里面也有修而后能改的东西,要懂得如何改造自己。人格、气质,如果用“文”化不了你,那还“文”什么呢?只剩下“文乎文乎”了。因为没有化进去,触及生命,所以也就不可能是一个文化人。文化是要把自己整个地转化过来,这才是文而化之的概念。 日后你如果成为栋梁之才,不管为将为相,无论做一件什么样的事情,都要从生命的本然出发,站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要有明确的道德标准。这就是说我们今天的教育,从启蒙开始,一切的教化都面向未来,而不只是立足于现在要怎么样,这才属于终身教育。《三字经》说:“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这是在说当父亲的时候应该怎么当,当老师的时候应该怎么当。虽然《三字经》是启蒙教育,但是从儿童启蒙教育开始,这些一生的道德标准就都有了,这就是终身教育。这也是中国教育的一大特色。不要觉得这跟我们没太大关系,这都是为着大家日后在社会上立身行道、扬名天下、以显父母而讲的。 《孝经》一十八章,上合天经,下顺地义,中合人伦。其所揭示的至德要道贯穿了整个中华文明,实在具有超越时空的真理性,孔子用她来挽救世道人心,承托了中国文化延续的重任又两千多年。《孝经》和中国历史都说明:只要孝道在,中国文化的根就在。什么时候孝道彰显,什么时候社会昌明!什么时候不讲究孝道了,中国文化也就开始衰微了。春秋以前的中国历史是这样,从孔子到今天的中国社会也是这样,未来的中国还会是这样。从今往后,只要天理不变,人的生命形式不变,孝的作用就不会变,中国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一定和孝道的贯彻密切相连。 今天,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上,要恢复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确立道德伦理在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从孝入手,是一个非常恰当的切入点和一剂良方。因为孝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也”。一切的社会的道德和教化的确立都是以孝为根本,以孝为生发点的。 我们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在国学师范班、尚品学堂全日制班以及面向社会各界的国学培训中开设讲解《孝经》的课程,希望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立场和角度,厘清孝道的经纬,从孝入手,修身养德,并望汇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推孝于国,为传统文化的复兴以及和谐社会的建立尽一份绵薄之力。吾等推孝的心意,效法古圣先贤,实乃为天地立心之举。


编辑推荐

《孝之经纬:易菁讲》作者以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精湛的证悟智慧,从当代人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其中的奥义,从而阐释了孝道在当今社会的效用和现实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孝之经纬 PDF格式下载



易菁老师的书值得一看。从当代人的视角深入浅出地解读《孝经》的奥义,阐释了孝道的意义不仅值得阅读,更加值得收藏。买了好多本,本本受用。朋友也喜欢


作为华夏子孙,多了解一些华夏文明精华是有必要的,尤其是易菁先生的这一系列华夏传统文化的讲稿,值得一读并推荐。


内容还可以。收获最大莫过于通过此书了解了易菁先生。


看了一两本现代人解读孝经的书,感觉还是这本书讲的深入、透彻、生动、精彩,值得一读,好书!


名家讲孝经,更有助于理解。


难得一见的好书,讲得深入浅出,适合不太懂又非常想知道的人,从书中的确能了解正宗的中国儒家孝道文化。


一个人除了自己尽孝,还要教育孩子孝道,孝并非天生,需要从小培养,有赖父母以身作则。


孝之经纬孝是修身的根本,是立身的基石,是人最基本的行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易老师不愧是国学践行者,此书是她实现推孝于人于社会的远大理想的一个证明,内容丰富智慧圆满。希望大家学习后去实践,一定会受益良多。


当今人情淡漠,对于修身和齐家者,都从孝开始,真是一本及时的救世书。


中华孝文化普及的第一书,经过作者的讲解,会使人对孝的理解和体会更上一层楼。


一直喜欢国学传统文化,这个易老师的书讲的挺有意思的,看着不像以前的那些书,易懂好明白,很多小故事在里面。


内容特别贴合咱大众,读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学习了很多不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啊~


好书,讲的太好了,我们若以孝道为根本,来修身、齐家、治国推及平天下,这个社会就会和谐太平。


用平实的语言把先贤的经典告诉当代人,使中国传统文化永驻!


提倡孝道、弘扬孝道、践行孝道不仅对自己、对父母、对家庭都是特别有好处的......为什么偏偏弃此善行而顾他恶呢?


我从书中读到了“行孝要及时”,真是惊醒世人啊。生前能事父母以礼,远比死后再补救要可贵得多。


百善孝为先,此书大善


孩子挺乖的,总感觉的自己的教育方法没错,看了这本书才觉得,大家所说的孝不只是那样的。


孝是我们做子女的责任,不应推卸,从父母生前到死后。


马上要有宝宝,学习下先,将来让宝宝孝顺我啊,当然我也学学孝顺妈妈


现代人缺失的人格需要完善,本书给人启迪


很好的书哦,一直在看呢。


值得反复学习!好书!


总体上说出了孝的真谛,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古人的观点。


恩恩,好帮别人买的很不错


阅读了易菁老师的《孝之经纬》,我明白了,孝是有道理的,不是一种口号,是我们每个人所需要的。不是为了谁而孝,这是为人所应该做的。孝者,效也。其为人之本欤!一个人懂得了孝,才明白了人之所以为人的道理,一个人懂得了孝,才明白自己应该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一切为人处世都有了方向。


传统文化根基非常厚的才能真正读懂,学习当中


这本书对于孝经的讲述非常实用,让我知道原来孝经离我们的生活是这么近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讲者定是有实证的,让我们非常受用。没有曲解经典,而是让我们看到了经典本身的真实面貌。原来做好了孝,我们人生很多的困惑都会依次迎刃而解,反之则会没有头绪,迷失在社会中。期待这个系列对其它经典的讲述。


相关图书